大明赵士桢发明的掣电铳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燧发枪吗?

首先,掣电铳是火绳枪,不是燧发枪,不要看百度百科说的天花烂坠的,这个东西在赵士桢的《神器谱》的记载上来看怎么都是火绳枪,而且书中绘图里面掣电铳的扳机龙头,很明显是钳火绳的,而不是夹火石的。掣电铳的优势在于结合了鲁密铳的远距离射击和佛郎机的快速发射频率,一把掣电铳长6尺,重6斤,配有5个子铳,每个子铳都插有一个引信,这样一来就省去了铳床上的药池。

溜筒上配有准星和照门。子铳长6寸,重10钱,开有火门,能装2.4钱的火药和两钱重的弹丸。装入子铳后,母铳上有一个铜盘可以盖住子铳,防止烟气泄露熏灼射手的眼睛。可以说,掣电铳的原理已经涉及到后装步枪的理念,的确是很先进,但是和同时期的一些欧洲火绳枪比,还算不上有多么优秀。其实早在16世纪末,欧洲人就已经率先尝试过后装火绳枪的制作,但要么就是气密性无法保证,要么就是保证了气密性但是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在没有蒸汽机器生产的条件下单靠人力那成本简直高的离谱。

明朝军队大批量使用的三眼铳,性能很一般,为何还要装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原因也不复杂,明军主要敌人都是在北方。明军的大敌主要是蒙古人,连续交战了200年。当时明军步兵的火器,其实无非就是火铳和火枪。火枪也就是火绳枪,同今天的大同小异,特点是有长长的枪管,发射圆形子弹,可以在百米内精确射击。如果不强调精确射击发射排枪,子弹射程可以达到200米。火铳的身管很短,主要发射霰弹,射程在几十米内,近的也就二三十米。

经过无数次实战,明军逐步发现,火枪在南方使用比较有利。这里气象情况相对较好,风沙小,对于射击影响不大。所以,南方作战的明军,比如戚继光的部队,大量装备鸟枪。但是,鸟枪在北方作战则不太适合。北方的风沙很大,而当时鸟枪的点火巢是开放的。风沙一大,就很容易将点火巢内的火药吹飞,导致点火失败。所以,北方必须使用火铳。

因为火铳不需要点火巢,可以采用今天放鞭炮一样的药引点火,不受大风影响。同时,鸟枪虽可以精确射击,但精度还是有限的。当时火枪没有膛线,都是滑膛结构,子弹出膛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精度不能保证。而面对蒙古骑兵,对方速度非常快,鸟枪想要射中他们难度很大。其实直到先进的燧发枪发明以后,想要击中高速骑兵也不容易。

鸟枪只要一枪没打中,自己就性命难保。相反,火铳发射霰弹,在近距离形成一个扇面,命中率当时要高得多。自然,火铳射程太近,无法压制蒙古人的弓箭,但终究也是一种远距离的有效火力。火铳还有缺点,相比弓箭来说射速太慢。蒙古人射连珠箭,可以达到每分钟四五箭的速度,甚至更多。而火铳要二三分钟才能发射一发。为了弥补缺点,就出现了三眼铳。

三眼铳最大特点是可以连续发射3次,大大弥补了射速的不足。同时,三眼铳是长柄结构,在紧急时候还可以用于搏斗。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鸟枪制造困难,价格非常规。三眼铳很容易制造,价格是鸟枪的三分之一,可以迅速又大量的制造。所以,三眼铳是一款相当实用的武器,这才大面积流传看。其实,今天湖北等地农村还是有三眼铳的,主要作为祭祀或者农村赛会时候放烟火用。

你觉得明朝的武器装备和清朝的武器装备哪个更强大?为什么?

谢谢邀请!那当然是明朝的武器装备比清朝的强大了。一、明朝很早就有了火器部队早在明朝建立之初,也就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大概在公元1399年,明朝的火器部队就开始出现,这在全世界都是比较早的,据说是开了世界火器部队的先河,也是明军战斗力的关键体现之一。朱棣的取胜,和神机营有很大的关系。这支部队也作为一个特殊而神秘的军种,存在于明朝军队的战斗序列里。

到了公元1449年,这支部队在土木堡之变中全军覆没。后来于谦守卫北京城的时候又重新组建,并再次发挥巨大作用。二、明朝的骑兵战斗力强悍据史料记载,明朝骑兵的武器装备是非常精良的,首先是快马,然后是软弓、长箭和轻刀。别的不说,就明成祖朱棣时期,明朝的骑兵就将蒙古打服了,当时的情况是只要找到蒙古军队,就能打赢并消灭,最难的就是发现不了。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独汉以  强亡  套装  风云  传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