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国王父子都跑了,其它地方的花剌子模守军纷纷投降。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同时,成吉思汗总能用画大饼的方式,最大限度组织仆从军协助蒙古军作战。如果蒙古军指挥不利,轻则无功而返。这种战争奇迹是怎么做到的呢?具体来说。在战争中,怯薛军主要负责大汗的安全。

什么勇士打国王这么“费劲”?你怎么看?

为什么勇士打国王这么“费劲”你怎么看

跟大伙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本赛季勇士常规赛4:0横扫国王,但是4场总分差不过12分。NBA无弱队,千万不要看不起国王,这伙年轻人可能是NBA最具有天赋和未来的,希尔德、福克斯、波格丹若维奇、巴格利以及考利斯坦,年轻人有活力,打球拼劲足,加上不错的球队氛围,未来可期。别看这场比赛勇士赢了,但他们也仅是险胜而已,在本赛季的4场交锋中,勇士最终4:0横扫国王,但是有意思的是,两队4场比赛都打到了最后,4场比赛总分差不过区区12分:第一场,库里和德拉蒙德格林缺阵,杜兰特狂砍44分,汤普森31分,带队以一分优势险胜国王第二场,库里砍下35分,杜兰特33分,汤普森27分,勇士小胜5分第三场,库里投进10三分砍下42分,杜兰特29分,汤普森20分,小胜国王4分。

第四场,库里再中10三分,杜兰特28分,险胜国王2分。4场比赛勇士赢的最多的一场只赢下5分,4战全部杀至最后,国王这赛季实力不容小视。他们目前唯一缺的是一个明星级球员,这赛季看过很多国王的比赛,很多时候都是第四节被对手反超,他们没有关键球先生,到了比分焦灼之时,往往没有球星站出来打破僵局。他们有活力(回合数联盟第二),但是缺少经验。

蒙古帝国的崛起的根本原因是铁木真的个人军事才能吗?

为什么勇士打国王这么“费劲”你怎么看

根本原因在于成吉思汗的政治才能。成吉思汗的军事才华,没的说,很优秀。就拿西征花剌子模来说。蒙古军15万,花剌子模军40万。兵力上,花剌子模军队握有绝对优势。并且,蒙古军是千里远征,人困马乏,客场作战。花剌子模军是本土作战。形势上,花剌子模也握有优势。按照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的计划:将一半兵力部署于锡尔河沿岸各城,以另一半主力部署于都城撒马尔罕附近。

待蒙古军攻打锡尔河沿岸各城顿挫,士气低落时,自己顺势反击。如果蒙古军指挥不利,轻则无功而返。重则可能会全军覆没。但就是在这种客场作战的被动情况下,成吉思汗却反而把花剌子模主力给团灭了。这种战争奇迹是怎么做到的呢?具体来说。在战略上,既然花剌子模军坚守不出,那就利用蒙古军擅长运动的特点,快速机动,抢占战略要地,将花剌子模军队分割开。

化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上。在战术上,先集中力量围攻一座城池,如果攻击顺利,就直接屠城。如果攻击不顺,就将攻城武器和物资故意留在城外,然后撤退,引诱守军出来抢物资。待守军按耐不住,出城之后,蒙古军以小股骑兵杀回,引诱城内更多的守军出来迎战。这时候小股蒙古骑兵再撤退,一边退,一边用“射程外战术”,慢慢消耗掉守军的兵力。

如此反复几次后,待守军兵力耗尽,蒙古军再攻城。这座城,最后也会变成屠城对象。在几番屠城后,花剌子模老百姓的心理必然会产生恐惧感。军队的心理也必然会失衡。怕是不能再守了?要主动出击!在野战中击败蒙古军!于是,花刺子模军队开始反击。这时候,蒙古军再次示弱,采取诱敌深入或围点打援战术,将花剌子模军引入到空旷地带决战。

先以弓弩大量射杀,再以骑兵包抄之。待切断其退路后,聚歼并屠杀。如此反复数次,见花剌子模军队把守的一座座城池变为死城,中亚当地大量的游牧部落纷纷倒戈,背叛摩诃末,加入蒙古军序列。比如,征服阿富汗期间,成吉思汗就通过画大饼的方式(抢到的财宝五五分),招募到大量当地部落武装为自己效力。经过三年战斗,花剌子模军兵力锐减,而蒙古军的兵力却不见有明显减少。

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见情况不妙,丢下臣子跑路,最后死在了流亡路上。王子扎兰丁试图召集旧部反击,但也被击败,被迫流亡至伊朗山区。见国王父子都跑了,其它地方的花剌子模守军纷纷投降。自此,成吉思汗仅用15万精锐,就完成了对一个拥有40万军队,1200万人口体量的国家的屠杀和征服。从征服花剌子模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成吉思汗确实很会打仗。

战略上,他从不放过对手的任何劣势,如人心不齐。用心理战迫使对手从内部瓦解。用快速机动的运动战,抢占战略要地,待将敌军分割后,掌握主动,逐个击破。战术上,他绝不与对手进行贴身肉搏,而是利用地形迷惑对手,让对手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很安全时,将其引入到空旷地带,以蒙古人擅长的骑射作战,全部歼灭之。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同时,成吉思汗还总能用画大饼的方式,最大限度组织仆从军协助蒙古军作战。

以此,避免蒙古精锐受损失。所以,当别人因为战争,越打越弱时。成吉思汗却因为战争,让蒙古越打越强大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成吉思汗擅长的战略、战术,并不是他个人的首创。蒙古军擅长远程作战,其它游牧民族也一样擅长这种作战方式。实际上在冷兵器时代,拥有大量马匹的游牧民族在战争中,本来就有很大的优势。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和后勤补给上优势实在太大了。

只要游牧民族自己内部不出问题,大杀四方是必然的。就比如蒙古之前的匈奴、突厥,也一样是横跨东亚、中亚的游牧帝国。所以蒙古当年能横扫欧亚,成吉思汗个人的军事才华只是一方面原因。最关键的原因是成吉思汗的政治才能,保证了蒙古部落始终有组织度。即便他死后三十年,蒙古汗国也依然保证了内部的组织度不退化,依然拥有强悍战力。

没有组织度,或是组织度不能延续,会是什么结果?最典型的例子是鲜卑第一汗国。东汉时期的鲜卑部落在檀石槐率领下,南掠东汉,北驱丁零,东击扶余,西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故土,将匈奴完全撵出草原,其势力巅峰时期,地盘南北跨度七千余里,东西跨度达一万四千余里。对东汉造成巨大威胁。不难想象,如果鲜卑继续扩张,而中原又陷入汉末诸侯混战。

怕是鲜卑人要提前一百多年进入中原了。但就是在这个时候,檀石槐死了。檀石槐死后,由于他的儿子和连无能,未能持续组织度,搞得鲜卑四分五裂。一个新兴游牧帝国,刚崛起就土崩瓦解。直到150年后,随着匈奴入侵中原,鲜卑才趁势二度崛起。但鲜卑人二度崛起时,已经分为数部。他们自己还内斗呢。如慕容氏与宇文氏、段氏在辽东的战争。

如拓跋氏与慕容氏在中原的战争。经过一番内战后,拓跋氏成为最后赢家。虽然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也曾雄极一时,可要与后来的蒙古帝国相比,北魏还是差了几个段位。所以说,成吉思汗不单只是会打仗,他在政治方面的才能也是极优秀的。具体来说,三点。一方面,他吸取了匈奴、突厥、女真的成功经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95个千户打破了原有的旧部落体系,增强了蒙古人的组织度,提高了动员效率和凝聚力。

需要注意的是,蒙古的千户授封制,不是简单的打散了原来的部落,进行重新组合。因为很多千户并不是过去的旧贵族。而是成吉思汗根据军功,重新册封的。因此,千户出身各不相同,有贵族,也有平民,甚至还有奴隶。可以这么说,千户制度就是秦国军功爵制度的翻版。成吉思汗的改革力度不亚于当年的商鞅变法。另一方面,改革组织架构的同时,成吉思汗还利用宗教将孛儿只斤家族神圣化。

待建立起黄金家族的神圣性后,他又将宗教领袖处死,使得蒙古部落再无人可与黄金家族争夺神圣性。再一方面,解决了家族神圣性问题后,成吉思汗还与千户们进行深度的利益绑定,以避免贵族与黄金家族离心离德。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怯薛军”的建立。成吉思汗组建怯薛军,规定蒙古贵族必须让自己的子孙到怯薛军中服役。他此举,并不是指望这些官二代、富二代能在战场上多杀敌,而是以此为契机,把贵族子弟全部笼络到一起。

在战争中,怯薛军主要负责大汗的安全。他们的护卫职能大于作战职能。由于他们是大汗最亲近的人,所以在官爵晋升上,这些贵族子弟往往是如同坐飞机一般。如此一来,怯薛军中的二代们,自然就会维护大汗权威,他们的老爸如有不轨,他们会坚决反对。在回家继承千户,和成为汗国的权臣之间,明白人知道怎么选。利益给的足,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与众多蒙古实力派自然就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解决了利益绑定问题,成吉思汗死前,还确立了分封制。也就是他死后,四个儿子都能分到家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蒙古过早陷入内战。总体而言。成吉思汗的成功,根源在于其政治上的成功。而非单纯在于军事方面。因为无论是“骑射战术”,还是“伪退战术”。这都不是成吉思汗的个人首创。比如当年匈奴人和突厥人的骑射本领,就不在蒙古人之下。

还如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合不勒汗在位时,他也是采用这两套打法,曾一度打得金国名将完颜宗弼(金兀术)束手无措。但为什么合不勒汗去世后,蒙古却没能延续战术,顺势起飞呢?说到底,能否避免内斗,能否从内部建立起组织度,并使这种组织度持续下去,才是一个游牧民族崛起的关键。战略战术很重要,但保证部落不分裂,避免自己人打自己人,更重要。

实际上中原王朝在对付游牧民族时,往往也是先从其内部下手,搞乱其内部凝聚力,然后用军事手段,一面打击,一面拉拢。比如唐太宗就是这么瓦解东突厥的。当然,成吉思汗的在政治上也有失败之处。他的分封制就是后来蒙古衰落的主因。经过成吉思汗的分封后,窝阔台虽然成了新任大汗,但他比起成吉思汗,实际只是部落联盟体的共主。

而诸王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军队,窝阔台对诸王的私产是没有支配权的。对于诸王的军队,窝阔台也只有战时征调权,并没有领属权。这就有点类似周朝的体制。当年周朝就是在这种体制下,利用诸侯驱逐了盘踞在中原的蛮夷,为后来华夏文明在中原立稳脚跟,奠定了基础。可是在这种分封制下,分裂是必然。一旦当君主的权威受到挑战,诸侯不理会君主,王朝自然分裂。

为什么汉奸们都喜欢骑自行车?而日本军人却在地上跑?

为什么勇士打国王这么“费劲”你怎么看

1941年4月间,当冈村宁次调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时,该方面军实有兵力245000余人, 马匹52000头和汽车8000辆,简单算算就知道,华北日军平均每30人就拥有一辆卡车。如果再把骑兵的数量和非作战人员的因素考虑进去,则平均15到20个人就拥有一辆卡车,因此必须承认,华北大平原上日本鬼子的摩托化能力,在那个年代,至少跟我们对比还算比较强的。

所以不要被那些抗日影视剧带沟里去,实际上华北日军在野战机动时,多是以火车和汽车为主要运兵工具的,这也是日伪军必须控制交通线的缘由,他们调兵遣将、运输作战物资和掠夺华北资源,都是离不开公路和铁路的。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军队作战中经常吃亏的地方,因为日军的机动性远远超过我们。因此日军在华北的作战模式,大抵是首先使用火车和汽车实施长距离机动,在接近目标或者进入山区时,再以徒步行军和作战。

如今的抗战影视剧之所以是“鬼子嗖嗖跑”,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当年的汽车道具不好弄,有的直接上了“解放牌”,总归是不伦不类的,包括日本军官乘坐的95式小型乘用车,也只是在近期才有展现。(毛驴大队长)于是这就涉及到日伪联合行动时,如何保持同步行军的问题,比如县城里的一个日军中队下乡去“扫荡”,几辆卡车以外加几匹马就可以出发了,但是伪军和汉奸(侦缉队、特务队什么的)就没有这个条件了,没有汽车没有马匹,怎么跟上“煌军”的速度呢?那就是三条道:一是撒丫子跟着跑,二是赶着马车,三是弄点脚踏车。

先说头一项,不知道多少人看过电视剧《生死十日》,“段鹏”饰演的日军队长,在率领日伪追击八路军小分队时,特别命令手下的鬼子们:一定不能让中国人跑在前面。言外之意,要体现出鬼子的单兵素质和训练水平来,不能让伪军给比下去。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由于供给条件和营养结构的问题,抗战时期的日本兵,平均身体素质确实普遍好于中国人。

《生死十日》最重要的情报,是日军调动八辆卡车运兵一个大队偷袭,至今没想明白,装得下几百号鬼子兵吗?伪军不成,更别提大多并非军人出身的汉奸们了,他们基本都是当地的地痞流氓恶霸等等,抽大烟逛窑子,身体条件其实更差,如果让他们徒步行军跟上日军的队伍,没到目的地全得累趴下。如此必将拖累整个日伪军的行军队伍,那么在华北平原上(注意这个特指)日本人就得考虑,让这帮汉奸跟着汽车跑、跟着日军队列跑,都不利于整队快速行进。

第二项则被抗日影视剧给忽略了,在很多八路军、游击队老战士的抗战回忆录中,都提到过伪军、汉奸是坐着“大车”下乡的,所谓大车就是“马车”,华北和东北农村最常见的运输工具,至今在偏僻的农村其实还有呢。“马车”的优势在于,第一数量较多容易征集,而且使用的也不是军马;第二,既可以让伪军和汉奸乘坐,“扫荡”完了还可以拉上抢来的东西。

(大车)“大车”的缺点是也要依赖道路,至少得是公路或者土路,在村镇和城市里面穿街过巷,总归是不够灵活的。所以穿有条件的汉奸队伍,确实要选择第三项,那就是搜罗和装备一些自行车,这帮家伙还经常执行侦察、偷袭、追捕等特殊任务,光靠两条腿或者赶着马车肯定是不方便的。最让人难忘的,应该是《敌后武工队》里面铁杆汉奸刘魁胜的“夜袭队”,这帮混蛋的标配,就是一人一辆自行车、一把驳壳枪,然后经常在夜里突袭和偷袭抗日堡垒村。

汉奸们选用自行车,除可以弥补身体素质的不足外,还有两个优势:一是行动迅速,可以快进快出免得被抗日武装包围,二是动静比较小减少了暴露的可能。自行车作为一个舶来品,有据可查的是,早在1868年的晚清时代就已经进入中国了,当时还属于稀罕物,老百姓肯定买不起,清末曾经首批购置100台是给邮差专用。随着成本的下降,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代步工具,数量也越来越多,到1948年北平的自行车总量已经达到176970台,倒推一下,抗战时期的数量也不会太少。

尤其是30年代后期,日本人先后在沈阳、上海和天津都建了自行车厂,使自行车的获得相对比较容易了,当然日本人也就有条件给汉奸们装备一些。我们小时候俗称的“洋车子”,多半指的就是这些“东洋货”,因为日本人生产的自行车,在当时的中国保有数量最大,说什么日本人的小短腿骑不了“二八大杠”,肯定是有点过分了。其实日本兵在城市里面,骑自行车外出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玩意儿一不用草料二不用汽油,对于缺乏资源的小日本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出行工具,无非是影视剧很少展现罢了。

但是要注意,自行车并非日军的制式装备,比如在马来半岛、在缅甸等地组建的“银轮部队”,那都是属于临时征用和组建起来的,战役结束就弃用了。既然并非制式的军用装备,自行车在当时就成为“半军半民”用品,那么身份和地位比较尴尬的“二鬼子”就成为自行车的主要使用者,这倒是历史事实。《烈火金刚》里面的八路军侦察员肖飞,有个著名的故事“肖飞买药”,便是骑着缴获来的自行车,孤身入城,因为这个打扮和形象,几乎就是汉奸便衣的标准“行头”。

为什么自行车不是鬼子的制式装备呢?因为中国太大了,且地形和道路非常复杂,靠人力来蹬的自行车,既不能完成长途行军,也不适用山地河川,鬼子既然有卡车、摩托车、装甲车和军马,没可能再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偶而或者临时用用还说得过去。看过一部电影,应该是丹麦抗德的片子,其军队确实装备了自行车,可是丹麦全国才有多大?既然汉奸们装备了不少自行车,有了行动上的速度优势,那么我八路军的敌后武工队以及游击队,当然也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掉汉奸伪军之后,也把缴获的自行车利用起来,于是短枪自行车成为了华北平原的一道战争风景线。

缴获的多了,根据地甚至大后方的延安,也有了一些自行车。(敌后武工队)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最好的单兵交通工具,还得是战马(不能称为军马,军马还有专门的驮马),但是日军的“东洋马”成本可是不低,数量也不那么宽裕,军官和骑兵勉强能够满足需要,哪里轮得上二鬼子们?况且练习骑马可比学骑自行车难多了,所以汉奸脚蹬两个轮,也是无奈的选择。

C罗头球破门后没有选择庆祝,而是一边朝中线跑一边向场边球迷摆手,你怎么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先说结论:C罗可是在第92分钟追平比分后还想着94分钟进制胜球的男人,在确定赢球之前淡化庆祝,是他的传统!C罗今晨上演帽子戏法,帮助尤文在首回合客场0比2输球的绝境之下,回到主场淘汰了强大的马竞。C罗今晨赛后的话掷地有声:“这就是尤文买我的原因,来帮助实现这样不现实的夜晚。”毫无疑问,他是这场超级逆转的绝对主角,但他对球队的贡献,不是三个进球就可以加以概括的。

当他上半场头球破门、将总比分追至1比2时,他几乎没有庆祝,而是向球迷挥手,并马不停蹄迅速跑回中圈准备开球;打进第二球、扳平总比分后,同样如此。直到终场前打进制胜点球,他才有心思摆出庆祝的姿势。几乎一样的动作,也出现在三年前的C罗身上。2015-16赛季欧冠八强战第二回合中,当时皇马同样首回合在客场0比2不敌沃尔夫斯堡,次回合C罗回到主场同样上演帽子戏法,以一己之力带队3比2逆转比赛。

除了欧冠决赛之外,C罗已经在欧冠淘汰赛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上演过帽子戏法。他在欧冠上演了8次帽子戏法,和梅西并列历史第一。西蒙尼啊西蒙尼,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马竞最近五次欧冠淘汰赛,全部是倒在C罗的脚下,无一例外……2013-14赛季,皇马在决赛中4比1击败马竞,C罗加时赛获得进球;2014-15赛季,皇马八强淘汰赛次回合,C罗助攻小豌豆绝杀马竞;2015-16赛季,皇马再次在决赛击败马竞,C罗点球大战罚进制胜点球;2016-17赛季,皇马半决赛首回合3比0马竞,C罗戴帽;在对阵马竞的33场比赛中,C罗总共打进了25球 ……所以,在两回合比赛还剩下至少90分钟的时候,西蒙尼哪来的迷之自信,去做出那个彻底激发C罗斗志的动作呢?C罗是场上的战术核心,也是尤文的精神领袖。

他一边斗志昂扬,跑动覆盖全场;一边始终保持冷静,不因进球的喜悦而模糊了逆转这个更大的目标。这还让我想起去年的一场国际热身赛。直到第92分钟,葡萄牙仍然落后于埃及,这时C罗扳平了比分。按常理,这个进球和一场平局完全值得庆祝——何况,那只是一场热身赛而已——C罗却作出了令不少人费解的举动,他心急燎地去球网里捞球,然后迅速跑回中圈开球。

2分钟后,所有人都懂了。C罗再进一球,葡萄牙最终逆转。回到今晨的这一场。本场比赛前两个进球的不庆祝,和3比2逆转后针对西蒙尼的疯狂的“报复性”庆祝,那都是同一个C罗,那都是源于同一种好胜心。在大多数人想着“要输”的时候,他想的是追平;当大多数人想着“追平”的时候,他想的是赢。纵观他整个职业生涯,C罗一直受到朴素而强烈的好胜心的驱动,用行动回击各种质疑,而他场上场下持续不懈的努力,配得上他的好胜心。


文章TAG:4399国王招军  国王招军怎么跑  国王  王招军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