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始盗龙生活年代更为久远的是2.45亿年前的阿希利龙,化石发现于非洲,当时的南美洲与非洲连在一起,这个阿希利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龙,是恐龙形态类爬行动物,阿希利龙像恐龙,骨骼构造与恐龙非常类似,但它绝不是恐龙,所以它不可能是恐龙的始祖。始盗龙体长1米,体重10千克,有强壮有力的后肢,靠三根脚趾支撑体重,可以快速奔跑,前肢短小,趾爪锋利,可以捕杀猎物,因为它的后牙有槽具有锯齿状,这是典型的肉食性恐龙的牙齿,前面牙齿呈树叶状,具有明显植食性恐龙牙齿的特点,所以推测始盗龙是杂食性恐龙,始盗龙既具有后来蜥脚类恐龙的特点,又具有后来兽脚类恐龙的特性,始盗龙很可能是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乃至所有恐龙的共同的祖先,所以它也是最原始的恐龙。

地球上第一只恐龙是怎么诞生的?

地球上第一只恐龙是怎么诞生的

地球上的第一只恐龙——始盗龙(2.34亿年前) 根据进化论的观点,所有的物种都源自于同一个祖先,比如,生活在5.3亿年前的昆明鱼是所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恐龙类、鸟类、哺乳类、灵长类,以及我们人类)的祖先。 2016年,科学家们找到了所有生命的祖先,它是40亿年前,生活在海洋深处的一种细菌或原核细细菌,起名叫“卢卡”。

所有人类的祖先可能是320万年前的阿法南方古猿;所有哺乳动物的祖先可能是2.05亿年前的摩尔根兽;所有爬行动物的祖先可能是3.06亿年前的林蜥或始祖弹弓兽;所有两栖动物的祖先可能是3.65亿年前的鱼石螈, 所有鸟类的祖先可能是1.45亿年前的始祖鸟;所有马的祖先可能是6000万年前的始祖马;所有象的祖先可能是3600万年前的古乳齿象;所有犀牛的祖先可能是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尤因它兽;所有鲸的祖先可能是5000万年前古偶蹄兽等等。

由此可见,某一类动物或某一种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恐龙也不例外。那么地球上出现的第一只恐龙,究竟是谁呢? 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恐龙,也是最原始的恐龙是始盗龙,它生活在2.34亿年前,化石发现于南美洲的阿根廷。比始盗龙生活年代更为久远的是2.45亿年前的阿希利龙,化石发现于非洲,当时的南美洲与非洲还连在一起,这个阿希利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龙,是恐龙形态类爬行动物,阿希利龙像恐龙,骨骼构造与恐龙非常类似,但它绝不是恐龙,所以它不可能是恐龙的始祖。

唯一可能的就是始盗龙,无论从骨盆的结构构造来看,还是从它的诞生地和生活习性分析,始盗龙是真正的恐龙。 始盗龙体长1米,体重10千克,有强壮有力的后肢,靠三根脚趾支撑体重,可以快速奔跑,前肢短小,趾爪锋利,可以捕杀猎物,因为它的后牙有槽具有锯齿状,这是典型的肉食性恐龙的牙齿,前面牙齿呈树叶状,具有明显植食性恐龙牙齿的特点,所以推测始盗龙是杂食性恐龙,始盗龙既具有后来蜥脚类恐龙的特点,又具有后来兽脚类恐龙的特性,始盗龙很可能是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乃至所有恐龙的共同的祖先,所以它也是最原始的恐龙。

德军的坦克歼击车是如何诞生的?中间有什么发展过程?

德军的坦克歼击车是如何诞生的中间有什么发展过程

坦克歼击车的诞生和发展通俗的来讲就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过时的装备以重新适应新的战场环境,发挥余热。而二战德国在坦克数量上一直远远少于苏军,坦克的产量也不足,为了满足前线部队(尤其是步兵师)急迫的反坦克需求,这种基本用于防御以反坦克为主的坦克歼击车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家可以发现坦克歼击车基本用的都是过时的坦克底盘,装载同新型底盘一样甚至更大口径的火炮,而代价就是取消了炮塔(底盘承重能力有限)。

所以坦克歼击车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利用已经过时了但仍有完整生产线的旧型坦克底盘,弥补新型坦克的产量不足。比如德国在以四号坦克为主力时,旧时的三号坦克底盘便几乎全部用于三号突击炮的生产了,该型突击炮拥有同四号坦克一样的火力和防护力,只不过在进攻作战中有所欠缺(没有炮塔的缘故)。而在1944年后期德军的装甲部队主力基本由新型的豹式坦克组成,之前的主力四号坦克慢慢停产,而对于庞大的四号坦克生产线便只能改为生产四号坦克歼击车了,使之能继续发挥作用。

其实对于坦克歼击车和坦克来说,前者只能用于防御作战,用于进攻限制很大,损失也很大(阿登战役中非常明显),而坦克则攻防兼备,如果让部队选择肯定选择坦克,而不是功能单一的坦克歼击车。可是当时有限的坦克只能集中使用向苏军的攻击矛头发起反突击,它们只能用于战略预备队。在前线的德军步兵师只能选择坦克歼击车或者反坦克炮,那肯定是选择拥有一定机动能力和装甲防护的坦克歼击车了。

尤其在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德军彻底转入了战略防御,苏军可以在德军任意一点投入庞大的坦克洪流进行突破,加之德军战线漫长,兵力不足,根本不可能在如此长的防线上配置大量的反坦克炮单位,最终只能选择发展坦克歼击车单位,在一定距离上机动作战,加强于苏军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德军反坦克火力。当然也也有少数的新型坦克底盘也被设计出更大威力的坦克歼击车,这些主要是为了对付苏军的重型坦克用的,属于战略意义的反坦克单位。

所以对于坦克歼击车的认识,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它的“应急”的作用,步兵部队的反坦克武器太过落后(反坦克炮过于笨重,很容易被摧毁,难以对付成群的坦克;反坦克手雷的效力更加低下),而坦克数量有不足以同时用于进攻和防御,于是这种不影响新型坦克产量的对旧有坦克底盘进行改装的坦克歼击车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到了战后,步兵反坦克武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导弹、无后坐力炮等单位不仅简单灵活,而且威力巨大。

碾压希特勒第三帝国的苏军坦克装甲部队是如何诞生的?

碾压希特勒第三帝国的苏军坦克装甲部队是如何诞生的

苏军在战前组建的装备大量坦克的机械化军虽然从编制上来看实力强大,实战表明,苏军的机械化军缺乏擅长机动作战的高级指挥官和足够的训练程度以及合适的武器装备,尤其是支援装备,加上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其错误的使用,将其投入到不合时宜的反击中,导致这些苏军装甲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歼灭掉了。从此苏军的装甲部队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重建和再壮大的过程,直到最终战胜曾经击败过他们的德军装甲部队。

1941年在一开始的机械化军大部分损失掉以后,苏军放弃了重建这些机械化军,他们既缺少足够数量的坦克,也缺乏能够升任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指挥官,苏军开始组建大量的、更小编制的坦克旅和独立的坦克团、坦克营等小型装甲单位。这种小型单位更加易于控制,指挥难度较小,可以满足前线对坦克的广泛需求。这种编制也拥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缺乏进攻能力,坦克旅的坦克数量太少,无法像装甲师、机械化军那样执行深远的突击任务,这点坦克很快就会在进攻中损失殆尽,无法进行纵深的扩张。

这直接表现为苏军整体缺乏强大的进攻能力,无法对德军重兵集团军实施大范围的合围并歼灭之。这一现象在1941年的冬季作战得到显著的体现,苏军虽然占据优势,但是仅能突破德军浅近防线,无法威胁到德军脆弱的后方补给和联通中心,使得德军可以从容的调集战役预备队击退苏军的进攻,甚至实施反包围。面对德军强大的装甲师以上的重兵集团,苏军显得无能为力,很难阻止住其进攻。

1942年,随着苏联撤到大后方的工业开始全面恢复生产,加上冬季作战中苏军的损失已经远低于战争的初期,苏军得以有能力组建大型的装甲部队,开始组建坦克军、机械化军甚至坦克集团军一级的装甲部队,这让苏军再度获得了纵深的进攻能力,尽管这种能力还不太稳定,这些新组建的苏军装甲部队还需要战争的磨练来完善它的编制和提升指挥官和士兵的能力。

在1942年的大部分作战中,苏军装甲部队还是无法和德军装甲部队相抗衡,苏军装甲部队无法阻止德军的突破,并且损失远远大于德军。但是苏军新建的装甲部队没有像1941年那样被德军歼灭,他们在战火中迅速的成长起来,逐渐适应并学会了机械化作战。在冬季在斯大林格勒的大反攻中,苏军的坦克集团军、坦克军等装甲部队表现处于惊人的战斗力,他们的推进速度甚至可以和德军相媲美,尽管他们突破的地段大多是战斗力低下的联军部队防线,但是并不影响他们所取的胜利,苏军装甲部队成功的合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并最终导致其覆灭。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苏军的装甲部队开始表现出不亚于德军的强大战斗力,而且他们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德军装甲部队,这让苏军装甲部队开始真正决定战争的走向。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德军装甲部队仍旧拥有战术优势,但是最终胜利的还是苏军,苏军装甲部队的损失远超过德军装甲部队,但是战役后期苏军仍旧能继续发起强大的进攻,而德军装甲部队却再也无法得到恢复。

此后苏军装甲部队占据了全面的优势,德军装甲部队失去了与之抗衡的能力。苏军的装甲进攻战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学习德军,却超过了德军,苏军更加注重装甲部队在战役、战略上的使用,而不是像德军那样局限于战役、战术级别,苏军坦克集团军群的突击纵深深达500-600公里,充分体现了大纵深的进攻理念,苏军的装甲部队和装甲战战术直到冷战时期都深深的令对手震颤,是地面上最强大的一支装甲力量!。


文章TAG:恐龙坦克是怎么诞生的  它是怎么形成的  恐龙  坦克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