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科目,除了四书五经、自然学科(数理)、琴棋书画外,重在时政理念,吏治方略等全面考察一个人的能力。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有什么故事?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有什么故事

苏东坡,名苏轼,北宋眉山县城人氏(今四川眉山市),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之"三苏"。苏东坡才华横溢,他既是散文家、文学家、诗人、词人,又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理论创立者亦是著名的美食、美茶、美酒的行家。他21岁参加殿试,题目是策论巜刑赏忠厚之至论》。他的这篇文章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题一泻千里,其巧于引喻取譬的文风,精于预事料人的思辩,颇似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士,大有孟轲文章的雄风。

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左手展开试巻,右手一掸直,那一手别具韵味的字体使他颇有兴趣的看了下去,清新自然的文风,大胆热情的词句,考官不禁拈须颌首称赞。欧阳修认为可能是自己的门生、临川才子曾巩的文章,沉呤良久,为了避嫌,把这篇本应拿第一名(状元)的文章定为第二名(进士)。欧阳修为文章中有"皋陶杀人"的典故一事,询问苏轼"典出何处"?苏轼引用自巜三国志》.孔融传中,孔融对曹操将战败了的袁绍之儿媳妇甄宓赐给曹植为妻的事情,比喻为周武王伐纣以妲已赐周公的同一类事情,曹操才知道孔融借题发挥,讽刺自己。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只写文章,一文定终身?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只写文章,一文定终身

谢邀!其实科举制自诞生以来从没有“一文定终身”的事。七品芝麻官还炫耀自己“三篇文章做得好”呢!科举制创立于隋,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对封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当初杨广称帝,急需用人,建立科举制,采取皇帝问卷的形式把有能力的人委于重权,治理国家,打破了历代朝政官吏的世袭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

到了唐代,除了不定期的皇帝问卷外,逐步形成了常考制度。分门别类考试科目达五十多种。清朝时,连文章的具体写法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即“八股文”)。科举的科目,除了四书五经、自然学科(数理)、琴棋书画外,重在时政理念,吏治方略等全面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的徇私舞弊,但基本上比较公平公正地为其统治阶级选拔了有本事的人。


文章TAG:鹿鼎记  手游  答题  科举  公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