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华人在马来西亚毕竟是少数,马来人才是大族群。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前不久有一件事情就是,一些lo娘手撕穿假洛丽塔服饰的事情,我们知道在lo娘的圈子里面是比较抵制山寨和假货的,也是通过这件事让大众对于LO娘这一个群体多少有些了解了;那么什么是LO娘呢?最近在抖音兴起的土味lo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什么是lo娘?对于这方面不是很了解的人,可能都没用听过lo娘这个词吧?那么到底什么是LO娘呢?LO娘算是最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的一个小众群体吧,所谓的lo娘就是一群喜欢穿洛丽塔服饰的小姐姐,原先应该是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服饰文化,后来流传到日本和中国。

伪娘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

伪娘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

伪娘文化其实已经进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各种伪娘cos,伪娘直播大咖,还有那句这么可爱一定是男孩子、掏出来比我大系列也是活跃在网民的视野中。其实“伪娘”一词最早兴于日本,在2010年左右传入中国。在日本,日语对伪娘的翻译为男の娘,其意义为褒义,即好看的女装爱好者。逐渐一些伪娘动漫引入到国内,比如说《搞姬日常》《玛利亚狂热》等。

商业上的推崇也促进了伪娘文化的传播,一些伪娘游戏展、伪娘写真集、伪娘的人气排名等层出不穷。至现在,大部分国人对伪娘文化已经渐渐地由抵触变为接受了。新闻中不乏因为儿童时期父爱的缺失或者是女性过多而导致的成人长大后的女性化倾向,更有不少人认为“伪娘”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但是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伪娘文化”的表现使伪娘变成了一种值得“骄傲”的事情,或者赚取娱乐噱头的身份,而那些“伪娘”们对于自己的身份则是骄傲大于羞涩。

举个例子,在伪娘界轩墨宝宝可以称得上是领军人物了,即使不化妆,日常打扮也很吸睛。在主播时穿插死库水等cos打扮,卖萌撒娇一把好手,赢得了许多男性甚至是女性的喜欢。而在早几年一定会大骂“变态”的伪娘,现在已经可以登上公众平台,原因无外乎是越来越开放的思想和网民们的猎奇心理。而在微博上以cos女生角色而闻名的爱丽丝伪娘团想必漫友们也有所耳闻,小细腰大长腿,在服装道具和化妆技术的帮助下粉丝们真是“难辨雌雄”。

图中所展示的即是伪娘团中的豪哥,如果不特别提及,一般人难以看出其性别。但是在伪娘团中的“伪娘”们大多数都是有女朋友的,而且性取向正常。伪娘成为了一份可以进行娱乐宣传和获取报酬的工作,而且对于伪娘们,民众的骂声逐渐转变成呼声,那伪娘们也就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了。所以总结下,小钰认为伪娘自身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边的人是如何反应的,而自身的心理障碍?当穿上女装的时候似乎就不怎么存在了。

新加坡的“娘惹”,到底是什么人,和我国有什么渊源?

伪娘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娘惹就是华人去了东南亚以后,同马来西亚本地土著居民通婚后的混血。早在唐宋开始,中国一些老百姓为了讨生活,就下南亚去东南亚经商和打工。到了明代,这类人的数量开始猛增,尤其以福建泉漳地区、广东潮汕地区的老百姓为主,也有部分广府人和客家人。这些人遍布东南亚各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到处都有。

而峇峇娘惹,主要指的是在马来半岛的华人混血后代。当年去马来西亚的华人,基本都是清一色的青壮年男人。他们到了马来西亚以后,通常先是打零工或者摆小摊为生,有的则被当地人雇佣种地。这些华人男性通常都是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勤俭节约的人。所以,一般辛苦十几二十年以后,他们都会在马来西亚当地站住脚,有自己的商铺或者土地。

不过,当年的华人女性一般不会外嫁到国外,所以这些华人男性娶媳妇有很大的问题。相反,在马来西亚这种国家,女人多的是。当地虽主要是马来人,但分为很多部族,民族意识并不强,很多家庭愿意同勤劳朴实的华人通婚。于是,这些华人男人娶了当地女人以后,生下的混血女孩叫做娘惹(Nyonya),男孩叫做峇峇(Baba)。

一说是当年去马来西亚的主要是闽南人,他们在当地定居以后,男性被称呼为“阿爸(a ba)”,女性却被称呼“阿娘(a nya)”,久而久之原住民便把这些人的男性称做“峇峇(ba ba)”,而女性便称之为“娘惹(nyonya)”。峇峇娘惹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同华人并不相同。古代中国的华人是非常保守的,本能地拒绝任何外来文化,认为本民族文化才是正宗,其民族都是歪门邪道。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装娘  伪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