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年1月阿里发布的2019财年Q3财报为例,在阿里整体业务营收及净利润仍保持不错增长速度的情况下,阿里大文娱在当季度运营亏损高达70亿元,经调整后仍有60亿元亏损,亏损率高达93%,较之去年同期增长了1.7倍。对于观众来说,阿里大文娱最为熟悉的业务就是阿里影业及优酷,但实际上该体系内还包括阿里音乐、阿里文学,以及阿里游戏等多项业务,仅从名称上来看业务线可谓是相当齐全。

但较为可惜的是,若是放在相应行业的头部战场,这些业务线却几乎没有能打的。对于互联网巨头企业阿里巴巴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属不应该。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阿里大文娱的“带不动”多少与内部高层频繁变动有关。据相关资料显示,阿里在文娱板块上至今轮换了三任总裁、十位核心高管,更换了三次战略思路。2016年6月,阿里巴巴合伙人俞永福来到大文娱,他也是阿里派到大文娱级别最高的高管,是其第一任总裁。

但仅任职一年半后,俞永福就辞去了总裁职务,转任阿里巴巴eWTP投资小组组长。在此之后,大文娱施行了轮值总裁制,负责优酷的杨伟东成为第一任轮值总裁。而今年的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布的全员信中宣布,将由樊路远担任阿里大文娱事业群总裁,负责优酷、阿里影业、大麦、互动娱乐。【虽然持续亏损,也要坚持“富养”】按照通常的商业理念,当某项业务长期表现不如人意时,削减甚至关闭都是常有的事。

然而阿里巴巴却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大文娱相关业务,甚至对其十分宽容。马云曾在湖畔大学透露能给大文娱“11年”的时间,并且也前仆后继派遣身份不一的高管前往就职。时下阿里大文娱事业群总裁樊路远,更曾是“支付宝”开荒路上的功臣,而张勇亲自发布的“委任状”上针对他的职务并没有提到“轮值”而字,因此有观点认为,阿里内部对樊路远寄予厚望,希望其能成为带领阿里大文娱发展的中流砥柱。

除了管理人才的持续输入外,阿里巴巴对于大文娱事业的各种资源投入更是丰厚。早在2016年,时任阿里大文娱总裁的俞永福就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大文娱的投入规划将超过500亿人民币。从阿里的财报中也不难发现,虽然带来的亏损逐步增加,但是在内容领域的投入上,阿里从未没有收窄。这也就给人一种印象,阿里似乎打定了主意,大文娱业务能盈利更好,但就算是不能盈利,哪怕是持续亏损,也不会轻易放弃“富养”策略。

不得不说这种“财大气粗”的运营理念,也使得阿里大文娱近年来也创造了不少好评如潮的现象级作品。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我不是药神》及《流浪地球》,此外在今年3月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绿皮书》,更是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也为其履历增添一道耀眼的光彩。可难道这就是阿里大文娱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惜一切振奋中国影坛?【阿里大文娱背后,其实另有“安排”?】樊路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阿里大文娱不会像爱奇艺那样经营,“毕竟爱奇艺作为一家独立上市公司,要非常在意自己的股价。

我们重点要完成的,是通过文娱产业放大阿里商业体系的影响力,让后者得到升值,以及获得更多的品牌影响力”。这似乎从浅层次的解释了为何阿里大文娱为何能顶住连年亏损的压力,依旧在内容投入上洒下大笔资金。不过就更深层次来讲,阿里大文娱或许在阿里体系内,还有着特殊的任务。阿里目前最为吸金的业务仍然是电商,而增长速度最快的乃是云服务。

这两项业务在“人文”上均算不上强项,换种更加直白的说法,这两项业务在增强普通用户粘性方面,表现得并不是特别突出,至少与隔壁社交王者的业务相比,不甚突出。因此阿里需要内容,需要在数据之外积累用户的好感甚至粘性,进而沉淀这些用户们的归属感。业内有相关人士分析称,阿里明确大文娱的任务,极有可能是希望通过文娱业务为主体电商业务引流,带来日常时间段稳定的流量

对于优酷甚至整个大文娱业务而言,任务并不是像爱奇艺那样急于将内容变现,刺激用户为内容付费。实际上,在阿里固有的特殊大会员体系88VIP会员中,文娱只是其中一环,此外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超市、天猫国际,以及优酷、饿了么、虾米、淘票票在内的多个会员体系都包含在内。因此文娱方面的引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使整个大会员体系的收益。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数娱  里数  打不开  阿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