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都一般的刘备,为何最终却能成就帝业?

刘备最大的短处并不是“文武一般”,而是出身寒门。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依靠的是豪门世家的支持,东汉王朝发展到后期,政权内部形成三大力量,分别是士族、外戚和宦官。其中,士族与豪强子弟接受儒学教育,通过察举制为官,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影响力。代表人物就是号称“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满朝官吏很多都是他家的门生故吏。

因此,天下大乱之后,袁绍、袁术能迅速得到士族阶层的普遍支持,从而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至于外戚和宦官,崛起于汉章帝之后,因为皇帝大多数年龄幼小,为了对抗外朝强大的士族阶层,皇帝不得不轮流依赖宦官和外戚势力。曹操的祖父曹腾,就是宦官势力的重要代表人物,因为大将军梁冀强行立蠡吾侯刘志为帝,即汉恒帝,迁为大长秋,达到宦官官位的极点,并且被封为费亭侯。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自相残杀,最终相继被诛杀殆尽。三大支柱倒掉两个,直接导致东汉政权迅速土崩瓦解。刘备,虽然是汉室帝胄,中山靖王刘胜有120多个儿子,刘备这一支系早就家世衰落。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只是地方上的小官而已,和袁绍、袁术那样的比起来,毫无号召力可言。虽然早在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的时候,24岁的刘备就已经招兵买马,想要趁机建功立业,然而,名声低微的他,最初只能得到中山富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以及关羽、张飞二人,在乱世中转战20多年,一直到赤壁之战前,已经年过半百的他,仍然毫无立锥之地,寄人篱下。

这期间,他东奔西突,两次得徐州,两次失徐州,妻子被虏三次,可以说是狼狈不堪。然而,刘备为何最终能成就一方帝业呢?除了所谓的皇室血统,刘备没有其他资本,所能依靠的,只有“宽仁信义”四个字。刘备曾经对庞统说,“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可以说,刘备贯彻一生的信念就是“宽仁信义”,兴复汉室,拯救苍生。当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劝说刘备趁机夺取荆州,被刘备拒绝,理由是“吾不忍也。”当荆州十多万民众跟着刘备南奔的时候,有人劝刘备丢弃民众,也被拒绝,理由是“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后来,夺取益州时,刘备同样不忍心对刘璋突袭,而选择中策,缓慢进攻。

可以说,刘备的仁义观念,一方面使得他不能像曹操那样成为权奸,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他能够团结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让大家众心归附于他。他尽管屡战屡败,名声却越打越大,曹操视他为“英雄”,袁绍也亲出邺城200里迎接他。最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也正是因为被刘备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打动,从而心甘情愿鞠躬尽瘁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二人。

正史上真实的刘备到底是怎样的?有多厉害?

提到正史上的刘备,就得从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说起,在《三国志》中,陈寿如实记录了刘备波澜壮阔的一生: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很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与母亲一起以卖鞋织席为生。帝室之胄,素有人望他家东南角的篱笆上有棵桑树五丈多高,枝叶茂盛,远远望去就像一个车盖,过往的人都对他那不同寻常的长势感到奇怪,有人说这样的树下当出贵人。

刘备十五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外游学,刘备与本族人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师从九江太守卢植读书。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资助刘备,讲他和儿子同样看待。公孙瓒和刘备也极为友好,刘备把公孙瓒当做兄长对待。刘备身高七尺五寸,手垂下来能过膝盖,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平时说话很少,很懂得尊重别人,喜怒不形于色。喜好交结豪侠之士,年轻人都争着追随他。

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拥有资产千金,见到刘备之后,很看重刘备,资助他很多钱财,刘备因此能够用这些钱财来招集徒众。鞭挞督邮,深得人心汉灵帝末年,黄巾军起义,各州郡纷纷起兵,刘备率领徒众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郡督邮因公事来到安喜县,刘备请求拜见被拒绝。刘备大怒,径直闯入,将督邮捆了起来,杖责二百,解下系印的绶带系住他的脖子,另一头拴在马桩上,弃官逃走。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塔三  战略版  魏延蜀盾  三国志  终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