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孙策死了以后,赶紧回到孙策的灵前,但是孙权让他去干什么,练兵去了,如果不是曹操来了一次赤壁之战,恐怕周瑜一辈子都在练兵,孙权也不可能把这个既能干,(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而且在东吴内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臣给重新招回朝堂之上,因为她知道这么做对于自己权威是一次很大的削弱。但是孙权上位的时候,毕竟人家跟周瑜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此时如何去对付曾经哥哥的那一帮死党呢?很简单,东吴还有一些家族,家族的势力在整个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最重要的,大家想想诸葛亮,司马懿背后都有自己的家族进行影响,而东吴方面就是四大家族,张昭就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股家族。孙策对于这些家族的手段,那就是杀,打压,你比如说陆逊所在的家族,一半的人口全被孙策给杀了,在这之后,孙权还把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你说这心不心黑。所以这些家族为了能够找到一个能够帮助他们呢,摆脱孙策对于他们影响的一个人物色了很多目标,在这其中孙权便是最好的一个,因为孙权这个人很容易像形式妥协,这一点对于各大家族来讲很完美,孙策是听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对于各大家族来讲,软硬不吃,各大家族拿他没办法,孙权这个人则是一个讲究权术的人,使用权术,你就必须得依靠别人的力量。

所以为了能够对付周瑜等孙策留下的那些大臣所,孙权和张昭一起经营江东,这并不矛盾,扩大在江东子弟内心的影响力,从而掌控整个江东局势,这就是对于孙策影响力的一种削弱,我与张昭,对于孙权,那是百分之百禁,禁,禁中虽然在这其中想要投降曹操,但这并不爱吃政治家嘛,总会伴随着这些不愉快,明天一早又有新的利益了然后之前的不愉快全部忘掉了。

再逐一打掉了那些对于国家有影响力的权臣,大臣以后,这个时候没有了其他的对手,孙权就必须要找另外的对手,他的对手就是这些大家族,他要组建自己的政治势力,他要让整个东吴的政治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因此这个时候对于孙权来讲,张昭是他的敌人,不再是朋友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当孙权执政末期,四大家族在整个东吴内部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弱,我们也可以很明白的一个事情就是张钊一直在把自己的家族带入政治之中,而孙权一直把各大家族的势力往政治外面搬迁,二者之间有没有正面爆发过冲突?最后有没有酿成不可避免的后果,这一点历史没有记载,但我相信这些东西确实存在。

吴国德高望重且最长寿的重臣张昭份量如何?

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东汉末年,张昭避乱于扬州。孙策创业时,以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任文武之事。孙策临死,托弟孙权于张昭,张昭率文武拥立辅佐孙权,安抚百姓,讨伐叛军,稳定局势。张昭对孙权有拥立之功,辅佐之义,孙权对其格外厚待,可指孙权之误错的臣属。曹操东讨,张昭虽主降,然而孙权决定一战,张昭忠心耿耿尽其责其事。

张昭主张投降曹操,为什么江东却如此敬仰他?

这是个绝好的问题?!张昭退休后,曾经当朝对孙权说过这样的话:“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意思大概就是,当时吴太后、桓王孙策不是把老臣我托付给陛下您,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我是想竭尽臣节报答厚恩,然而我见识短浅,违逆陛下旨意。

可我也是一片愚拙之心为国效劳,志在忠心效命而已!如若变心,想要为了荣华富贵巴结奉承,这是我不能做的。孙权听了这些话后“吴王连连辞谢”。重要的是“忠益毕命”,也就是忠心效命。那么,张昭主张投降曹操也是忠心效命吗?没问题,是!原因如下:张昭是被徐州刺史陶谦察举为茂才,陶谦死后中原地区动乱,张昭逃难到江南,受到割据江南的孙策的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

孙策对张昭极为礼遇,曾同他一道登堂拜见张昭的母亲,像同辈的密友一样。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孙策和张昭的关系用孙策自己的说法,“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当年管仲为齐国国相,齐桓公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他则称霸诸侯为天下所尊崇。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张昭  三张  崛起  三国  强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