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荊州的关羽得知后,第一反应竟不是兴奋,反是嗔怪为何有黄忠在列,大有脾气的说了句:‘’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还不想受印,幸亏手下晓理相劝,才释了心坎儿。这就令人读后,结合前面战长沙章回,觉得太不通逻辑了。当初相惜黄忠,在刘备面前极赞,到了这整一大拐弯了呢。只能说两处有一处为虚。

一处为评话素材,一处为史传有载。罗贯中在编写时或许掉了这里一丝丝严谨,也可能是两份素材都不舍得弃掉之一。不难推敲,战长沙桥段为文学艺术,真实中两将斗杀,绝不会有百合之说,利刃长刀,双方对冲,不出五分钟,必有见血。古之大战百合不分胜负,历来为人们所信,实是评书演义渲染所至。古人文化普及率低,看到为之尊敬的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表演,人如若进入其境,回头再传播乡邻、晚辈。

总会认为古人打仗就是那样的热血。这种民间艺术的力量很强大,到了认知力发达的今朝,还是有众多书迷,认为古代两军交战,主将单挑武功高是决定胜负的定盘星。用斗将表达一场战事的胜负,其实是评话演义中一种图省事的窍门,讲述两军对垒千军万马各细节,总难是能表达的面面到位。变化成斗将,又省事又得百姓愿意接受,逐成茶社演义说胜败的主旨。

人们知晓武侠小说一阳指、如来神掌是假,却往往还跳不出古书话本、评书之编撰,盖因为它都是围绕真历史、真有其人所演义。每个人年少时都有敬慕英雄情节,或仗剑走天涯的情怀。喜欢深读《三国》、《说唐》、《水浒》,也多是从愿看大将金戈铁马、斩将夺旗开始。散发弄舟无心细表真史与演义的差异,反让人们愿意聊侃的古将谁谁武功更高,扰了兴致。

只是想略表达一下,斗将更多的是书中的娱乐成分,不必太以为真,真实的战场没那么多趣味、向往,有的只是刀光、冷血、残酷。看古书,一是趣,二也是明智,知古鉴今。比如说关羽、黄忠二人,我们读后可以思索关羽失荆州的刚而自矜,引以为戒;可以学习黄忠定军山的老当益壮,古稀仍建功前线。至于二人谁更厉害,严谨讲,肯定是关羽,时人有评:蜀中名将唯羽。

许褚单挑过五虎将之四,两败两平,如果遇上黄忠,战绩会如何

许褚单挑过五虎将之四,两败两平,如果遇上黄忠,战绩会如何

黄忠这位猛将比较可惜,如果在年轻时代,不要说许禇了,恐怕连吕布都会畏他三分。令人遗憾的是,黄忠出场时候就已经年过六旬了。魏延说过一句话:老者不以筋骨为能。虽然这话很损,有故意激怒黄忠的意思,但确实说的还是有道理的。黄忠上了年纪,爆发力和耐力都与壮年之辈不能相比,主要靠技术和经验。长沙一战,黄忠曾与关羽对阵,两人大战百余合不分胜负,以至于关羽不得不使出拖刀计。

但黄忠却马失前蹄,栽落马下。但咱们看一下,马失前蹄后的几员猛将的表现:长坂坡一战,赵云怀抱幼主阿斗突围,曾经落入陷坑,而后提马一跃而出,惊退张郃。渭南一战,庞德冲阵,也曾落入了陷坑,庞德从坑中跃起,挥刀立杀数人。姜维与杨欣对阵,三箭不中,忿怒追来,却马失前蹄,杨欣回身杀来,姜维一跃而起,持枪刺中杨欣马头。

而黄忠落马后,却被关羽将青龙偃月刀架在头上,反应能力确实不如年轻的勇将们。黄忠与关羽力战,百回合后马失前蹄。这是黄忠长时间战斗的一个结果。入川之役,黄忠曾与李严有过一次四五十回合的对战,诸葛亮对此战的评价是“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对黄忠并不看好,由此可见,由于年龄的增长,黄忠的临阵发挥并不很稳定。

随后还汉中之战中,黄忠战张郃,二十合没有优势,再战夏侯渊,二十合也不占上风。以这样的状态,正面对战许禇,黄忠并没有什么优势。论经验,许禇一点都不差,看许禇曾经对阵过的敌手:典韦、徐晃、吕布、赵云、高览、关羽、张飞、马超、周泰 韩当,经历过的一流和超一流高手是三国诸将中最多的。许禇是绝不会怵黄忠的。论耐力,许禇更是强项,战典韦数百回合,战马超二百余合,体力上要比黄忠优势更大。

不要认为黄忠曾经战平关羽,而关羽在土屯之战时又曾击退许禇与徐晃的夹击,就认为黄忠能胜过许禇。实际上,长沙之战时的关羽已经不是白马坡时期的巅峰状态了。在荆州期间,刘备集团中,关羽是地位上升最快的,已经被刘备倚重独当一面,关羽性矜自负,自恃甚高,在地位提高的情势下,已经没有当年那么悍勇拼命了。一旦许禇与黄忠对战,很大可能将拖入百合以上的持久战,如果老黄忠再马失前蹄,或者其它什么失误,以许禇的品行,恐怕不会像关羽一样手下留情。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dnf  遴选  黄忠  攻城  属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