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李云迪去少年宫学琴单程要花两小时,转3趟车,早上八点钟上课,一家人天没亮就得出门。父亲背手风琴,母亲背李云迪,这样的画面想来着实不易。李云迪没辜负父母的良苦用心,5岁就获得重庆市少儿手风琴比赛第一名,后来又获得了四川省少儿手风琴比赛第一名。他的琴也越换越大,到6岁时已经拉120贝司的手风琴了。此时的张小鲁了解到,钢琴在表现音乐方面更有空间,于是决定让7岁的李云迪转学钢琴。

为了让儿子准时学琴,张小鲁晚上6点准时开饭,7点到10点让儿子练琴。这个过程她都会坐在旁边,一直陪到练习结束。然而在少年宫学了三个月钢琴后,老师就告诉张小鲁:这孩子领悟能力太强,我们没办法再教他了。在老师的推荐下,李云迪投到了川音附中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的名下。四年后,但教授应邀到深圳艺术学校任教,张小鲁毅然辞去工作,专门到深圳陪读,从此再没找过工作。

为了做好陪读工作,张小鲁从一个不知道钢琴有多少琴键的人,到自学成为精通钢琴理论知识的专家。在深圳艺术学校,她甚至应聘成为钢琴班的辅导员,对儿子的陪伴从未离开。张小鲁曾说:“我把陪儿子练琴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追求。”02天才少年在母亲的培育下很快崭露头角。2000年,在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钢琴女王”阿格里奇被一曲《肖邦第一协奏曲》打动。

曲毕,现场静默片刻,随即掌声雷动。曲子的演奏者,就是刚刚年满18岁的李云迪。少年技惊四座,毫无争议地夺得大赛金奖。要知道,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一直被称为“钢琴界的诺贝尔”。在李云迪之前,赛事已经有两届(10年)金奖空缺,原因居然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姿态一如肖邦的清高。就这样,李云迪成为了该项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同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钢琴家,被外媒称为“15年来第一位世界音乐天才”。

这次获奖也算为国争了光,载誉归来的李云迪被簇拥在鲜花和掌声中,《新闻联播》专门报导了他回国的欢迎盛况。次年,李云迪首登春晚舞台,进入大众视野。他也成为人们眼中的钢琴大师,与海外唱片公司签约,每年发行新专辑,专业评分居高不下。与此同时,李云迪的演出邀约不断,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也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短短几年时间,他就集齐了业界最顶级的赞美。

连世界公认最权威的古典音乐杂志《留声机》,也称赞他的音乐“如钻石般完美无瑕”。肖邦是讨论李云迪时绕不开的话题。然而一段时间内,“肖邦的代言人”的称号让李云迪苦闷不已,他说,“我现在弹的是中国的肖邦。”李云迪认为,肖邦不喜欢夸张华丽的元素,而是倾向于使用平实委婉的手法,就像一件艺术品,痕迹越多越拙劣,不显山露水才是最高的境界。

只是,李云迪此后的轨迹,似乎与肖邦的艺术境界背道而驰了。03走红后,李云迪几乎保持每年国内30 场、全球100 场演出的工作频率,不可谓不勤勉,但乐迷对其专业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李云迪的演奏状态开始出现波动,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他在演奏贝多芬的曲目时状态不佳,有乐迷评价该场演出“无论从乐句、呼吸还是手指的跑动、控制力、准确度,无一合格”。

此后,李云迪开始频频在公开演出中犯错。2013年,他在工体演奏《野蜂飞舞》出现失误,现场乐迷称他“大约有20%的音符没有弹糊弄过去了”。国外网友则评价该段演奏为:“Possibly the most horrible piano rec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可怕的钢琴演奏)。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广仁,曾是但昭义教授的恩师。

论辈分,他则是李云迪的师祖。然而,周广仁教授曾接受《人物》采访时称:“他(李云迪)就拿贝多芬那一首我给他上过课的《悲怆》,他弹得我坐在下面都坐不住了,差到这种地步。”在此之前,李云迪录制贝多芬专辑时希望找过周广仁,希望她帮听一听。周教授一听完全不对,指责说他灌唱片这么大工程居然临时抱佛脚。“拿着谱子背不出来就上课,我没见过这样的学生。

”师祖的劝诫让李云迪觉得面子挂不住,直指该采访不实,但《人物》杂志称录音存档,报道客观准确。最后双方达成和解,双双删掉微博,可见李云迪团队的公关能力。常言道,业精于勤荒于嬉,李云迪没有正确而严谨地对待这些问题,埋下了“车祸”的隐患。04李云迪最大型的演出翻车现场,是2015年在韩国首尔的演出上。当晚,李云迪在弹奏赖以成名的《肖邦第一协奏曲》时,第一乐章就出现重大失误,他尝试省略一些音符以跟上乐队节奏,但无济于事。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弹弹  堂风  灵珠章  4399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