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朱元璋吩咐,锦衣卫的人就一拥而上,一顿乱棍,将太监打得半死。这个太监叫云奇,是东华门的守门太监,也就是传说中的门卫,门卫为什么拦驾呢?云奇被打得不成人形,话都说不出来,但手一直指着胡惟庸的家。朱元璋这才感觉不对劲。于是,站起来一看,大概朱元璋有千里眼,一眼就发现了胡惟庸的墙上冒着枪尖。朱元璋吓出一声冷汗,胡惟庸竟然给他设了一个鸿门宴!家里有伏兵,准备刺杀他。

朱元璋立马掉头回家,然后下令抓捕胡惟庸!很快,证据搜集上来,胡惟庸家有五百兵甲,甚至还有人告发,这些兵竟然都是日本来的倭寇。刺杀皇帝,里通外国。够了,胡惟庸死定了,宰相制度也可以扔到胡惟庸家那口有点甜的水井里一起陪葬了。这个故事相当惊险,但其实考证一下,是不太靠谱的。前面也说了,自从徐达请朱元璋看了一把刀,朱元璋就不随便窜门了,何况这个时候,朱元璋跟胡惟庸已经感情破灭了,只差动手了。

这个时候,别说胡惟庸家的井水有点甜,就算是冒茅台,朱元璋也没心思去所以,这极可能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其目的就是让胡惟庸没有翻身的机会。不管怎么样,胡惟庸死了,宰相制度也废了。但胡惟庸案才刚刚开始。因为朱元璋不会忘记胡惟庸是淮西集团的人,而淮西集团的团长是李善长。4.最后一根刺李善长也算是个人精了。当年跟着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图书馆的管理员,后来竟然一一步步成为了大明第一功臣。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长,就说这是俺老朱的萧何。李善长很受用,但他忘了一点,刘邦还杀韩信呢,何况朱元璋。其实,李善长也确实善于长命百岁。他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被朱元璋打倒。刘伯温死得不明不白,杨宪莫须有被打倒,汪广洋成了下毒犯,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造反派。只有李善长没事,他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他本人当了太子的老师。

很明显,朱元璋是要把李善长培养成善终之臣。朱元璋对功臣们下手是狠了点,但他也需要树立一个正面典型,免得后人说他专门过河拆桥。可是,后面还是出事了。李善长犯错误了。这个事情还是受胡惟庸的牵联,具体来说,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还找了一个叫李存义小伙伴来共襄盛举。而李存义正好是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被处决后,李存义也被挖了出来。

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诏,免死,流放算了。很显然,这是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这个时候,李善长应该给领导写封感谢信,送个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荡,我们三百六十度如沐春风。朱元璋发了赦免诏书后,一直坐在宫里等感谢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没有来。善长来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样,就是不提这回事。李善长压根就没想着要感谢领导。

李善长觉得完全没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关我什么事?我又没造反。你赦免他,是你的事情,跟我半毛钱的关系?朱元璋怒了,这好比请人吃顿海鲜大餐,别人连个朋友圈也不发。五年后,又出事了,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犯了点事。李善长给朱元璋打个报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斌。可是,面子是别人给的,不是自个长在脸上的。

不提还摆,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你现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义,你连个屁都不放,今天还指望我当好人!朱元璋大怒,加重处罚丁斌,送到锦衣卫的诏狱里学习学习。丁斌果然又供出了李存义当年那些事。虽然是老调重弹,但得看弹的是谁。既然有人提了,那就彻底解决五年前的事吧。李善长一家就此被团灭。

那年,他已经七十七了,再撑两年,或者早死两年,就没这些事了。当然,李善长这么善于伪装的人都被发现了,仅仅是刑部是办到的。在朱元璋的后面,还有那一群穿飞鱼服配绣春刀的人。5.让人色变的诏狱锦衣卫四处潜伏,刺探情报,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没有犯事,但朱元璋确实想找点事的人。那怎么办?还有诏狱呢。

锦衣卫下面有一个北镇抚司,专门处理皇帝主抓的案件,称为诏狱,实现了逮捕,刑讯、关押、处决一条龙服务。里面提供各式服务,比较出名的有十八套。比如挺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鼠弹筝,拦马棍、燕儿飞或者灌鼻、钉指等等。包管站着进来,躺着出去。到了后面,都打出了默契,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暗号:一般人是:打着问。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神兵  关服  停服  引导  公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