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时期政治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唐玄宗得“真龙宝镜”之时,记载于古代文献《太平广记》以及《异闻录》之中。且康熙年间,只有两个人获此赏赐,一为甘肃总兵孙思克,二为平定台湾朱一贵叛乱的施士彪。昊天观的道士叶法善来见玄宗,说梦到真龙就在皇宫内,李隆基这才想起那面宝镜。

黄拙吾是谁,为什么死后要穿龙袍?

黄拙吾是谁,为什么死后要穿龙袍

这个黄拙吾就是名噪一时的“龙袍干尸”,是于2006年5月,在北京石景山一处施工工地意外挖掘发现,因棺木中书有“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时论墓主人名叫黄拙吾,但由于史料缺乏黄拙吾的记载,且由于其墓中陪葬龙袍,故而引起一时猜想,至今无法定论墓主人的真实身份。疑云重重干尸出土时,由于棺椁里培葬了大量康熙年间的通宝,故而能够确定墓主人是清代康熙年间去世的“中宪大夫”,在当时是四品文官,但这一点并无法从史料中得到证实。

故而专家们推测,墓主人“中宪大夫”一职,可能是墓主人死后追赠,或者子孙发达后追封先祖所为。由于干尸出土时毛发保存较为完好,明显保留着明朝时期的发束形式,这一点在康熙年间身为四品官员是不可能做到的,平民百姓尚且强制剃发续辫,何况是四品大员。因此专家通过技术手段从干尸头顶推断发际线的位置,推断出墓主人生前还是遵守了清朝剃发易服制度的。

故而做出推测,墓主人是明末清初人,在明亡之后被迫降清,剃发续辫,死后才敢偷偷恢复明朝时的发式下葬。“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大清会典》让人们疑惑更大的则是墓主人外套是清代一品武官朝服,内穿蟒袍,并陪葬品中还发现一件龙袍,经专家鉴定,墓主人的这一身行头确实出自皇家正品!这与棺内所写的“中宪大夫”四品文官并不相符,按照清代官服制度,四品文官应穿鸳鸯补子,而不是一品武官的麒麟补子。

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清朝皇帝有赏赐一品麒麟补服和“五爪龙袍”的记录,但翻看史籍后得知,整个清朝一共由皇帝赐与臣下的龙袍在册记录的有十七件,可以说没有大型功绩是不可能得到的。且康熙年间,只有两个人获此赏赐,一为甘肃总兵孙思克,二为平定台湾朱一贵叛乱的施士彪。再者思来,皇帝赐与的龙袍是无上荣耀,连黄马褂都当世代供奉相传,何况是龙袍,怎能随死者陪葬?“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野获编》追溯清代历史不难发现,其实清朝的亲王和郡王所穿朝服一般也都是龙袍,贝勒则是蟒袍。

而根据史料记载得知,此衣制是以“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为理论基础。故而有专家认为此墓主人为亲王的推断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亲王的朝服与皇帝龙袍差距较大,因为亲王所穿龙袍的颜色限定为土黄或者暗黄,只有皇帝龙袍才可以明黄为基调,且在图案限定上,亲王朝服上的龙必须是盘龙或降龙,皇帝龙袍上的为升龙或者正龙。墓主人陪葬的这件龙袍恰恰就是百分百符合皇帝龙袍的特征!出土的龙袍鉴定后属于金丝绣编工艺,上有行龙12条、正龙13条,无论是工艺还是龙的形态和数量,都证明这件龙袍是真正由皇家出品的御用龙袍。

因此墓主人的身份成为难以解开的历史秘密,专家也只能按照棺中所记载的“中宪大夫拙吾黄公”来推断墓主人名为黄拙吾,并暂时得出皇帝赐袍的结论。主流推测面对诸多疑点,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给出了一些大胆的猜测,这些推测的共同点是否定了“黄拙吾”这个名字,认为此名为掩人耳目,更有学者倒推此名用意为“吾拙黄”,“吾”即我的意思,“拙”取罢“黜”之意,黄又与“皇”同音,故而推测此墓主人是皇家夺位中被罢黜的一位,于是便有了诸多猜测。

胤礽由于胤礽作为太子于康熙年间被废,也算的上是“吾拙黄”的范围,并且胤礽死于雍正二年,跟专家推测的死亡时间能沾边。但这里有一点就是胤礽是地地道道的满人,不可能留明朝发式,且下葬情况明确记载于史料中,胤礽死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天津蓟县黄花山理亲王园寝,正直雍正稳定局面,收买人心的时候,光明正大的厚葬胤礽于亲王园寝是一种百益而无一害的政治手段,对于雍正是,对于胤礽后人也是,没有任何必要再葬于他处,故而墓主人为胤礽不可信。

 1/7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真龙  三国  聚侠  专区  赏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