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什么我国房价不能暴跌

今天是7月15日,根据最新消息报道,我们国家的多个地区都出现了房价下跌的情况,这是受到了疫情和经济还有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多想买房子的人还在观望,等待着房价的进一步下跌,但是观察很久的人应该可以发现,房价下跌是存在的,但是房价暴跌在过去的几十年内都是不存在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国家的房价不能暴跌呢? 第一,我们国家的房价不会出现暴跌,是由于我们国家的建造业成本比较高,房屋质量比较好,因此高成本的房屋的房价一定贵一些 我们国家的建筑业一直在平稳的发展中,我们盖楼房用的原材料都是质量很好,稳定性很高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费用就不是一笔小数目,对比日本,因为他们多发地震,所以他们建造房屋还有使用泡沫砖的情况,这样还可以减少人员伤亡,所以他们的建造房屋的成本就不高,所以我们的房地产业如果想赚钱,就必须收回成本,这就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房价不可能出现暴跌的情况。 第二,我们国家的房价不可能出现暴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的房价是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房地产业属于市场,看不见的手,而宏观调控就是看得见的手,二者相辅相成,房地产业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因此房地产业如果出现暴跌,一部分成本就难以回收,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所以房地产业不会出现暴跌的情况,这对我们稳定社会生活,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来源等多个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什么我国房价不能暴跌

2,蚌埠的房价虚高吗为什么新楼盘很少未来会降吗

本人蚌埠人,18年末买的房,说一下感受,蚌埠房价真不高,作为国家发布的三线城市,医疗是皖北中心,教育有8所高校,3所本科院校,加上安徽科技学院,4所本科院校,而且蚌埠10年通高铁,交通发达,到北京三个半小时,上海二个小时,整体实力强大。但因为全省发展合肥的缘故,蚌埠的老牌国企和资源被迁往合肥,因此近年来发展不快。蚌埠房价18年还是均价7000多,和一些县城相当,亳州市蒙城县房价都破万了,蚌埠房价真不高,本人如果经济允许,还会多买一套房子,因为这是硬通货,刚需还是很强,蚌埠房价不会降,不信看2019年

蚌埠的房价虚高吗为什么新楼盘很少未来会降吗

3,今年的房价还会降吗为什么感觉开发商卖房折扣这么低还是没人购买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座大中城市中,有33座城市的二手房价出现下跌,下跌家数首次超过上涨家数。对此,专家们认为,2020年房价尽管也会出现分化走势,但是房价不会下降太多,因为年底各城市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明年房价将会是稳中有降的过程。实际上,现在中央已经把房地产调控下放给了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因城施策”,就是当房价大涨的时候,地方政府要予以调控,而房价要下跌时,地方政府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房价出现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如果房价大跌,各地经济增速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地方政府为了去商品房库存,就会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鼓励刚需购房。而当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时,就会使房价下跌幅度放缓,这样地方政府也能够稳定经济。再者,出于对银行的利益考虑,也不会让房价下降太多。因为,是银行的发放出来的大量房贷,才使房价居高不下,如果房价降太多,银行就会受损失。当然,有人会説,银行可以收回房产,不过,如果银行手里面拿大堆的房产,而无法变现,那对银行来説,离开危机也已经不远了。最后,如果房价出现大跌,就会导致地价下跌,这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土地财政将会难以为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也会受到影响,外界就会担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所以,在房产税没有完全推出之前,地方政府也不会希望房价下降太多。但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希望房价大起大落,但并不是説房价不能下跌。今年北京、青岛、郑州等地的房价都下跌了20%。青岛房价从21000元/平方米,跌至16800元/平方米,房价也是具有一定跌幅的,只是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而已。现在地方政府都希望房价每年跌掉一点,居民收入上涨一点,通过几年的时间,使房价与居民收入挂钩,实现软着陆。那么,所以别看在半年或一年内房价或许不会降太多,但是如果你把时间轴拉长至3-5年,未来各地的房价肯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下跌。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国内的房地产必须要去泡沫,依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一条没有前途的道路。第一,中国经济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如果地方经济长期依赖于房地产,那么不仅是实体经济空心化,大量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领域,而且居民消费能力也会大幅度削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转而通过民间消费、投资来拉动国内经济,来扩大内需,这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我们在让房价回归合理区间的同时,还要去除商品房库存,要避免房价短期内大幅下跌,要去化房价下跌的风险。所以,在短期内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这样短期内房价下跌进程可以放缓。但谁心里都明白,房价泡沫破裂一旦成为趋势,只能慢慢让它软着陆,争取把对经济和金融造成冲击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第三、未来地方政府也将逐步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由于分税制的改革,中央政府拿走了地方税收的大头,而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财政来维持着。所以,未来房产税的开征,可以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这样更有利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动。所以,长期来看,房地产还是要去投机化、去泡沫化,回归居住属性。短期出于对经济和金融,以及土地财政的考虑,2020年各地房价不会出现大涨,但也不会出现大跌,但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安全、地方税制改革等诸多长远利益考虑。国内房价只能通过,稳中有降,居民收入逐步上升,若干年后,使房价与收入接轨,真正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把房地产泡沫风险对经济和金融带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房价只是短期内不能降太多,并不是説房价长期不能降到一个亲民的价格区间。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座大中城市中,有33座城市的二手房价出现下跌,下跌家数首次超过上涨家数。对此,专家们认为,2020年房价尽管也会出现分化走势,但是房价不会下降太多,因为年底各城市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明年房价将会是稳中有降的过程。实际上,现在中央已经把房地产调控下放给了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因城施策”,就是当房价大涨的时候,地方政府要予以调控,而房价要下跌时,地方政府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房价出现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如果房价大跌,各地经济增速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地方政府为了去商品房库存,就会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鼓励刚需购房。而当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时,就会使房价下跌幅度放缓,这样地方政府也能够稳定经济。再者,出于对银行的利益考虑,也不会让房价下降太多。因为,是银行的发放出来的大量房贷,才使房价居高不下,如果房价降太多,银行就会受损失。当然,有人会説,银行可以收回房产,不过,如果银行手里面拿大堆的房产,而无法变现,那对银行来説,离开危机也已经不远了。最后,如果房价出现大跌,就会导致地价下跌,这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土地财政将会难以为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也会受到影响,外界就会担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所以,在房产税没有完全推出之前,地方政府也不会希望房价下降太多。但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希望房价大起大落,但并不是説房价不能下跌。今年北京、青岛、郑州等地的房价都下跌了20%。青岛房价从21000元/平方米,跌至16800元/平方米,房价也是具有一定跌幅的,只是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而已。现在地方政府都希望房价每年跌掉一点,居民收入上涨一点,通过几年的时间,使房价与居民收入挂钩,实现软着陆。那么,所以别看在半年或一年内房价或许不会降太多,但是如果你把时间轴拉长至3-5年,未来各地的房价肯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下跌。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国内的房地产必须要去泡沫,依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一条没有前途的道路。第一,中国经济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如果地方经济长期依赖于房地产,那么不仅是实体经济空心化,大量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领域,而且居民消费能力也会大幅度削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转而通过民间消费、投资来拉动国内经济,来扩大内需,这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我们在让房价回归合理区间的同时,还要去除商品房库存,要避免房价短期内大幅下跌,要去化房价下跌的风险。所以,在短期内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这样短期内房价下跌进程可以放缓。但谁心里都明白,房价泡沫破裂一旦成为趋势,只能慢慢让它软着陆,争取把对经济和金融造成冲击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第三、未来地方政府也将逐步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由于分税制的改革,中央政府拿走了地方税收的大头,而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财政来维持着。所以,未来房产税的开征,可以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这样更有利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动。所以,长期来看,房地产还是要去投机化、去泡沫化,回归居住属性。短期出于对经济和金融,以及土地财政的考虑,2020年各地房价不会出现大涨,但也不会出现大跌,但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安全、地方税制改革等诸多长远利益考虑。国内房价只能通过,稳中有降,居民收入逐步上升,若干年后,使房价与收入接轨,真正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把房地产泡沫风险对经济和金融带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房价只是短期内不能降太多,并不是説房价长期不能降到一个亲民的价格区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房价一定不会降?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房地产近20年来都被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政府调控房价的目的历来都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最严格的时候也只不过是稳定房价不让房价上涨,从来没有说要让房价下降。一遇到经济有下滑风险,房地产就被当作阻止经济下滑的灵丹妙药,银行也大量放水支持房地产发展。2.是近20年来房地产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形成了这么一个看法。3.是因为有很多所谓的专家也一直看涨房地产价格,并且鼓吹中国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这样的长期宣传也为房价上涨奠定了思想基础。4.房屋实际上已变成了一个金融产品,不仅是住房。只要有点钱的人都会去投资贷款买房,形成了全民炒房的氛围。5.现在棚户区改造为房地产涨价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6.是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推进,有几亿农民需要住房转为城市居民,房屋有大量的需求。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既然是商品,就一定会有寿命,当大家掏空6个钱包都撑不起这样的高房价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房价大幅度下跌甚至崩盘。具体这个时候什么时候到来,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预测。只能让掏空六个钱包上车的人和拥有多套房产的炒房客自求多福吧。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座大中城市中,有33座城市的二手房价出现下跌,下跌家数首次超过上涨家数。对此,专家们认为,2020年房价尽管也会出现分化走势,但是房价不会下降太多,因为年底各城市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明年房价将会是稳中有降的过程。实际上,现在中央已经把房地产调控下放给了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因城施策”,就是当房价大涨的时候,地方政府要予以调控,而房价要下跌时,地方政府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房价出现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如果房价大跌,各地经济增速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地方政府为了去商品房库存,就会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鼓励刚需购房。而当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时,就会使房价下跌幅度放缓,这样地方政府也能够稳定经济。再者,出于对银行的利益考虑,也不会让房价下降太多。因为,是银行的发放出来的大量房贷,才使房价居高不下,如果房价降太多,银行就会受损失。当然,有人会説,银行可以收回房产,不过,如果银行手里面拿大堆的房产,而无法变现,那对银行来説,离开危机也已经不远了。最后,如果房价出现大跌,就会导致地价下跌,这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土地财政将会难以为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也会受到影响,外界就会担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所以,在房产税没有完全推出之前,地方政府也不会希望房价下降太多。但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希望房价大起大落,但并不是説房价不能下跌。今年北京、青岛、郑州等地的房价都下跌了20%。青岛房价从21000元/平方米,跌至16800元/平方米,房价也是具有一定跌幅的,只是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而已。现在地方政府都希望房价每年跌掉一点,居民收入上涨一点,通过几年的时间,使房价与居民收入挂钩,实现软着陆。那么,所以别看在半年或一年内房价或许不会降太多,但是如果你把时间轴拉长至3-5年,未来各地的房价肯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下跌。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国内的房地产必须要去泡沫,依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一条没有前途的道路。第一,中国经济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如果地方经济长期依赖于房地产,那么不仅是实体经济空心化,大量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领域,而且居民消费能力也会大幅度削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转而通过民间消费、投资来拉动国内经济,来扩大内需,这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我们在让房价回归合理区间的同时,还要去除商品房库存,要避免房价短期内大幅下跌,要去化房价下跌的风险。所以,在短期内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这样短期内房价下跌进程可以放缓。但谁心里都明白,房价泡沫破裂一旦成为趋势,只能慢慢让它软着陆,争取把对经济和金融造成冲击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第三、未来地方政府也将逐步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由于分税制的改革,中央政府拿走了地方税收的大头,而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财政来维持着。所以,未来房产税的开征,可以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这样更有利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动。所以,长期来看,房地产还是要去投机化、去泡沫化,回归居住属性。短期出于对经济和金融,以及土地财政的考虑,2020年各地房价不会出现大涨,但也不会出现大跌,但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安全、地方税制改革等诸多长远利益考虑。国内房价只能通过,稳中有降,居民收入逐步上升,若干年后,使房价与收入接轨,真正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把房地产泡沫风险对经济和金融带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房价只是短期内不能降太多,并不是説房价长期不能降到一个亲民的价格区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房价一定不会降?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房地产近20年来都被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政府调控房价的目的历来都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最严格的时候也只不过是稳定房价不让房价上涨,从来没有说要让房价下降。一遇到经济有下滑风险,房地产就被当作阻止经济下滑的灵丹妙药,银行也大量放水支持房地产发展。2.是近20年来房地产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形成了这么一个看法。3.是因为有很多所谓的专家也一直看涨房地产价格,并且鼓吹中国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这样的长期宣传也为房价上涨奠定了思想基础。4.房屋实际上已变成了一个金融产品,不仅是住房。只要有点钱的人都会去投资贷款买房,形成了全民炒房的氛围。5.现在棚户区改造为房地产涨价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6.是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推进,有几亿农民需要住房转为城市居民,房屋有大量的需求。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既然是商品,就一定会有寿命,当大家掏空6个钱包都撑不起这样的高房价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房价大幅度下跌甚至崩盘。具体这个时候什么时候到来,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预测。只能让掏空六个钱包上车的人和拥有多套房产的炒房客自求多福吧。房价在近十几年大幅度的上涨,有些人手里资金充足,囤了几套房子,已赚的满载而归。一些人手里资金拮据,对当前房市持币观望,结果房价依然大涨,全款变首付,首付变预付。房价为何只涨不跌,本人终结有以下几点:1 整策调控房价,土地只贵不贱。现在一线城市调控,主要是限制房子的出售量,以政策大幅度来控制炒房者炒房,房屋成交量下降,而房价上没有本质性下跌。一线城市的调控导致买房者转向二三线城市买房,再加上各地方“新地王”的出现,地价高于房价,房价不会发生大幅度下降。2 通货膨胀,货币超发。货币的种类和重量在增加,分配到各个货物上的货币不能等量平衡增加。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现在的100块钱比几年前100块买的东西要少的多,钱不值钱了。3 房屋增长数量供不应求。热门的库存只卖两个月,冷门的无人问津。政府给供应的宅基地不够,或不集中,使的人们产生地不够的错觉。有些乡镇已经限制宅基地,不让盖房,一些人只能买房。4 房产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民众买涨不买跌。盖房都是要赚钱的,没人会赔钱做买卖,当前地价增长,卖的便宜只能赔本。所以房产公司发出大量优惠政策卖房,房价却不会跌。而且民众都会有买涨不买跌心理,房价涨了,都会踊跃购买,跌了就会持币观望。当然房价还有上涨还有许多原因不可推断的,只能买房者自己去把握,遇到合适的房子尽快出手。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座大中城市中,有33座城市的二手房价出现下跌,下跌家数首次超过上涨家数。对此,专家们认为,2020年房价尽管也会出现分化走势,但是房价不会下降太多,因为年底各城市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明年房价将会是稳中有降的过程。实际上,现在中央已经把房地产调控下放给了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因城施策”,就是当房价大涨的时候,地方政府要予以调控,而房价要下跌时,地方政府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房价出现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如果房价大跌,各地经济增速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地方政府为了去商品房库存,就会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鼓励刚需购房。而当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时,就会使房价下跌幅度放缓,这样地方政府也能够稳定经济。再者,出于对银行的利益考虑,也不会让房价下降太多。因为,是银行的发放出来的大量房贷,才使房价居高不下,如果房价降太多,银行就会受损失。当然,有人会説,银行可以收回房产,不过,如果银行手里面拿大堆的房产,而无法变现,那对银行来説,离开危机也已经不远了。最后,如果房价出现大跌,就会导致地价下跌,这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土地财政将会难以为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也会受到影响,外界就会担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所以,在房产税没有完全推出之前,地方政府也不会希望房价下降太多。但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希望房价大起大落,但并不是説房价不能下跌。今年北京、青岛、郑州等地的房价都下跌了20%。青岛房价从21000元/平方米,跌至16800元/平方米,房价也是具有一定跌幅的,只是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而已。现在地方政府都希望房价每年跌掉一点,居民收入上涨一点,通过几年的时间,使房价与居民收入挂钩,实现软着陆。那么,所以别看在半年或一年内房价或许不会降太多,但是如果你把时间轴拉长至3-5年,未来各地的房价肯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下跌。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国内的房地产必须要去泡沫,依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一条没有前途的道路。第一,中国经济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如果地方经济长期依赖于房地产,那么不仅是实体经济空心化,大量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领域,而且居民消费能力也会大幅度削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转而通过民间消费、投资来拉动国内经济,来扩大内需,这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我们在让房价回归合理区间的同时,还要去除商品房库存,要避免房价短期内大幅下跌,要去化房价下跌的风险。所以,在短期内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这样短期内房价下跌进程可以放缓。但谁心里都明白,房价泡沫破裂一旦成为趋势,只能慢慢让它软着陆,争取把对经济和金融造成冲击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第三、未来地方政府也将逐步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由于分税制的改革,中央政府拿走了地方税收的大头,而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财政来维持着。所以,未来房产税的开征,可以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这样更有利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动。所以,长期来看,房地产还是要去投机化、去泡沫化,回归居住属性。短期出于对经济和金融,以及土地财政的考虑,2020年各地房价不会出现大涨,但也不会出现大跌,但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安全、地方税制改革等诸多长远利益考虑。国内房价只能通过,稳中有降,居民收入逐步上升,若干年后,使房价与收入接轨,真正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把房地产泡沫风险对经济和金融带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房价只是短期内不能降太多,并不是説房价长期不能降到一个亲民的价格区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房价一定不会降?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房地产近20年来都被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政府调控房价的目的历来都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最严格的时候也只不过是稳定房价不让房价上涨,从来没有说要让房价下降。一遇到经济有下滑风险,房地产就被当作阻止经济下滑的灵丹妙药,银行也大量放水支持房地产发展。2.是近20年来房地产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形成了这么一个看法。3.是因为有很多所谓的专家也一直看涨房地产价格,并且鼓吹中国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这样的长期宣传也为房价上涨奠定了思想基础。4.房屋实际上已变成了一个金融产品,不仅是住房。只要有点钱的人都会去投资贷款买房,形成了全民炒房的氛围。5.现在棚户区改造为房地产涨价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6.是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推进,有几亿农民需要住房转为城市居民,房屋有大量的需求。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既然是商品,就一定会有寿命,当大家掏空6个钱包都撑不起这样的高房价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房价大幅度下跌甚至崩盘。具体这个时候什么时候到来,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预测。只能让掏空六个钱包上车的人和拥有多套房产的炒房客自求多福吧。房价在近十几年大幅度的上涨,有些人手里资金充足,囤了几套房子,已赚的满载而归。一些人手里资金拮据,对当前房市持币观望,结果房价依然大涨,全款变首付,首付变预付。房价为何只涨不跌,本人终结有以下几点:1 整策调控房价,土地只贵不贱。现在一线城市调控,主要是限制房子的出售量,以政策大幅度来控制炒房者炒房,房屋成交量下降,而房价上没有本质性下跌。一线城市的调控导致买房者转向二三线城市买房,再加上各地方“新地王”的出现,地价高于房价,房价不会发生大幅度下降。2 通货膨胀,货币超发。货币的种类和重量在增加,分配到各个货物上的货币不能等量平衡增加。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现在的100块钱比几年前100块买的东西要少的多,钱不值钱了。3 房屋增长数量供不应求。热门的库存只卖两个月,冷门的无人问津。政府给供应的宅基地不够,或不集中,使的人们产生地不够的错觉。有些乡镇已经限制宅基地,不让盖房,一些人只能买房。4 房产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民众买涨不买跌。盖房都是要赚钱的,没人会赔钱做买卖,当前地价增长,卖的便宜只能赔本。所以房产公司发出大量优惠政策卖房,房价却不会跌。而且民众都会有买涨不买跌心理,房价涨了,都会踊跃购买,跌了就会持币观望。当然房价还有上涨还有许多原因不可推断的,只能买房者自己去把握,遇到合适的房子尽快出手。我也有过这样的坚信。说起来在房产投资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属于完全没跟上趟的那一波人。因为之前有父母的房子,准备结婚的时候虽然有能力再买一套,但没看到当时房子的投资价值,甚至连房子都看好了最后一刻放弃了。之后等小朋友大了父母要过来住,还是得考虑再买一套,那是房价已经涨得很多,基本上是之前的3倍吧。所以,就属于完全没有利用到房子的投资价值,反而因为刚需被高房价伤害到了。而身边的朋友倒过远不止一套房子。总之说来,这还是一个投资眼光的问题。不过,从小朋友出手准备买房的时候,就觉得房价大概是降不下来了,之后这么多年,小朋友都可以上小学了,房价也确实还很坚挺,有些区域还在继续上涨。当时是觉得,房地产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太大,突然性的下跌,可能会是灾难性的。很多人坚信房价不会跌,大概也是这个逻辑吧。不过,看今年的数据来看,房地产是在一个很关键的调控阶段了,政策层面不出现大的变化,继续维持现在的调控方向的话,大概是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可能会用时间来缓慢释放高房价的问题。完全是个人的理解啊,实话说对房地产很不懂,所以也算是错过了过去房地产投资最好的十年。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座大中城市中,有33座城市的二手房价出现下跌,下跌家数首次超过上涨家数。对此,专家们认为,2020年房价尽管也会出现分化走势,但是房价不会下降太多,因为年底各城市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明年房价将会是稳中有降的过程。实际上,现在中央已经把房地产调控下放给了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因城施策”,就是当房价大涨的时候,地方政府要予以调控,而房价要下跌时,地方政府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房价出现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如果房价大跌,各地经济增速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地方政府为了去商品房库存,就会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鼓励刚需购房。而当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时,就会使房价下跌幅度放缓,这样地方政府也能够稳定经济。再者,出于对银行的利益考虑,也不会让房价下降太多。因为,是银行的发放出来的大量房贷,才使房价居高不下,如果房价降太多,银行就会受损失。当然,有人会説,银行可以收回房产,不过,如果银行手里面拿大堆的房产,而无法变现,那对银行来説,离开危机也已经不远了。最后,如果房价出现大跌,就会导致地价下跌,这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土地财政将会难以为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也会受到影响,外界就会担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所以,在房产税没有完全推出之前,地方政府也不会希望房价下降太多。但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希望房价大起大落,但并不是説房价不能下跌。今年北京、青岛、郑州等地的房价都下跌了20%。青岛房价从21000元/平方米,跌至16800元/平方米,房价也是具有一定跌幅的,只是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而已。现在地方政府都希望房价每年跌掉一点,居民收入上涨一点,通过几年的时间,使房价与居民收入挂钩,实现软着陆。那么,所以别看在半年或一年内房价或许不会降太多,但是如果你把时间轴拉长至3-5年,未来各地的房价肯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下跌。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国内的房地产必须要去泡沫,依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一条没有前途的道路。第一,中国经济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如果地方经济长期依赖于房地产,那么不仅是实体经济空心化,大量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领域,而且居民消费能力也会大幅度削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转而通过民间消费、投资来拉动国内经济,来扩大内需,这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我们在让房价回归合理区间的同时,还要去除商品房库存,要避免房价短期内大幅下跌,要去化房价下跌的风险。所以,在短期内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这样短期内房价下跌进程可以放缓。但谁心里都明白,房价泡沫破裂一旦成为趋势,只能慢慢让它软着陆,争取把对经济和金融造成冲击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第三、未来地方政府也将逐步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由于分税制的改革,中央政府拿走了地方税收的大头,而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财政来维持着。所以,未来房产税的开征,可以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这样更有利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动。所以,长期来看,房地产还是要去投机化、去泡沫化,回归居住属性。短期出于对经济和金融,以及土地财政的考虑,2020年各地房价不会出现大涨,但也不会出现大跌,但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安全、地方税制改革等诸多长远利益考虑。国内房价只能通过,稳中有降,居民收入逐步上升,若干年后,使房价与收入接轨,真正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把房地产泡沫风险对经济和金融带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房价只是短期内不能降太多,并不是説房价长期不能降到一个亲民的价格区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房价一定不会降?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房地产近20年来都被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政府调控房价的目的历来都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最严格的时候也只不过是稳定房价不让房价上涨,从来没有说要让房价下降。一遇到经济有下滑风险,房地产就被当作阻止经济下滑的灵丹妙药,银行也大量放水支持房地产发展。2.是近20年来房地产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形成了这么一个看法。3.是因为有很多所谓的专家也一直看涨房地产价格,并且鼓吹中国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这样的长期宣传也为房价上涨奠定了思想基础。4.房屋实际上已变成了一个金融产品,不仅是住房。只要有点钱的人都会去投资贷款买房,形成了全民炒房的氛围。5.现在棚户区改造为房地产涨价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6.是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推进,有几亿农民需要住房转为城市居民,房屋有大量的需求。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既然是商品,就一定会有寿命,当大家掏空6个钱包都撑不起这样的高房价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房价大幅度下跌甚至崩盘。具体这个时候什么时候到来,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预测。只能让掏空六个钱包上车的人和拥有多套房产的炒房客自求多福吧。房价在近十几年大幅度的上涨,有些人手里资金充足,囤了几套房子,已赚的满载而归。一些人手里资金拮据,对当前房市持币观望,结果房价依然大涨,全款变首付,首付变预付。房价为何只涨不跌,本人终结有以下几点:1 整策调控房价,土地只贵不贱。现在一线城市调控,主要是限制房子的出售量,以政策大幅度来控制炒房者炒房,房屋成交量下降,而房价上没有本质性下跌。一线城市的调控导致买房者转向二三线城市买房,再加上各地方“新地王”的出现,地价高于房价,房价不会发生大幅度下降。2 通货膨胀,货币超发。货币的种类和重量在增加,分配到各个货物上的货币不能等量平衡增加。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现在的100块钱比几年前100块买的东西要少的多,钱不值钱了。3 房屋增长数量供不应求。热门的库存只卖两个月,冷门的无人问津。政府给供应的宅基地不够,或不集中,使的人们产生地不够的错觉。有些乡镇已经限制宅基地,不让盖房,一些人只能买房。4 房产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民众买涨不买跌。盖房都是要赚钱的,没人会赔钱做买卖,当前地价增长,卖的便宜只能赔本。所以房产公司发出大量优惠政策卖房,房价却不会跌。而且民众都会有买涨不买跌心理,房价涨了,都会踊跃购买,跌了就会持币观望。当然房价还有上涨还有许多原因不可推断的,只能买房者自己去把握,遇到合适的房子尽快出手。我也有过这样的坚信。说起来在房产投资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属于完全没跟上趟的那一波人。因为之前有父母的房子,准备结婚的时候虽然有能力再买一套,但没看到当时房子的投资价值,甚至连房子都看好了最后一刻放弃了。之后等小朋友大了父母要过来住,还是得考虑再买一套,那是房价已经涨得很多,基本上是之前的3倍吧。所以,就属于完全没有利用到房子的投资价值,反而因为刚需被高房价伤害到了。而身边的朋友倒过远不止一套房子。总之说来,这还是一个投资眼光的问题。不过,从小朋友出手准备买房的时候,就觉得房价大概是降不下来了,之后这么多年,小朋友都可以上小学了,房价也确实还很坚挺,有些区域还在继续上涨。当时是觉得,房地产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太大,突然性的下跌,可能会是灾难性的。很多人坚信房价不会跌,大概也是这个逻辑吧。不过,看今年的数据来看,房地产是在一个很关键的调控阶段了,政策层面不出现大的变化,继续维持现在的调控方向的话,大概是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可能会用时间来缓慢释放高房价的问题。完全是个人的理解啊,实话说对房地产很不懂,所以也算是错过了过去房地产投资最好的十年。全国房价没有下降趋势,国内房价在各方呵护下,基本上是只涨不跌的。最近5年全国房价涨幅。2014年 7.7%, 均价 6306元2015年 7.4%。 均价 6794元2016年 10%, 均价 7476元2017年 5.6% 均价 7893元2018年 10.7% 均价 8736元2019年 6.5% 均价 9307元。2020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约9753元/平方米,同比上涨约6.1%,就沧州房价而言,18年是调整的,19年上涨较为明显。下图是来自于安居客的走势图。2019年12月房价10518元/㎡,这样的房价高不高,沧州市统计局,沧州2019年1-9月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1元,同比增速8.4%,我们简单换算成年化收入,那就是37308元,可以购买3.55平米房子,这样的房价在全国来看难说房价很低,对于本地人而言购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19年房价上涨,可能与沧州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有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2.5万平方米,下降41.7%。房屋施工面积150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163.9万平方米,下降24.2%。房屋竣工面积14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5.5万平方米,下降72.9%。沧州房价比较高,与沧州距离北京比较近有关,沧州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接地之一,另外也吸引部分在北京工作的人在沧州购房,白天在北京上班,晚上回到沧州睡觉,早上坐高铁去北京上班,也吸引了浙江等一些炒房者加盟,有材料说11年到16年每年涨价大约是1000元左右,16年7月份开始大涨,16年7月份到10月份,整个市场普遍涨了三四千元。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座大中城市中,有33座城市的二手房价出现下跌,下跌家数首次超过上涨家数。对此,专家们认为,2020年房价尽管也会出现分化走势,但是房价不会下降太多,因为年底各城市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明年房价将会是稳中有降的过程。实际上,现在中央已经把房地产调控下放给了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因城施策”,就是当房价大涨的时候,地方政府要予以调控,而房价要下跌时,地方政府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房价出现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如果房价大跌,各地经济增速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地方政府为了去商品房库存,就会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鼓励刚需购房。而当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时,就会使房价下跌幅度放缓,这样地方政府也能够稳定经济。再者,出于对银行的利益考虑,也不会让房价下降太多。因为,是银行的发放出来的大量房贷,才使房价居高不下,如果房价降太多,银行就会受损失。当然,有人会説,银行可以收回房产,不过,如果银行手里面拿大堆的房产,而无法变现,那对银行来説,离开危机也已经不远了。最后,如果房价出现大跌,就会导致地价下跌,这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土地财政将会难以为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也会受到影响,外界就会担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所以,在房产税没有完全推出之前,地方政府也不会希望房价下降太多。但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希望房价大起大落,但并不是説房价不能下跌。今年北京、青岛、郑州等地的房价都下跌了20%。青岛房价从21000元/平方米,跌至16800元/平方米,房价也是具有一定跌幅的,只是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而已。现在地方政府都希望房价每年跌掉一点,居民收入上涨一点,通过几年的时间,使房价与居民收入挂钩,实现软着陆。那么,所以别看在半年或一年内房价或许不会降太多,但是如果你把时间轴拉长至3-5年,未来各地的房价肯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下跌。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国内的房地产必须要去泡沫,依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一条没有前途的道路。第一,中国经济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如果地方经济长期依赖于房地产,那么不仅是实体经济空心化,大量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领域,而且居民消费能力也会大幅度削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转而通过民间消费、投资来拉动国内经济,来扩大内需,这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我们在让房价回归合理区间的同时,还要去除商品房库存,要避免房价短期内大幅下跌,要去化房价下跌的风险。所以,在短期内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这样短期内房价下跌进程可以放缓。但谁心里都明白,房价泡沫破裂一旦成为趋势,只能慢慢让它软着陆,争取把对经济和金融造成冲击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第三、未来地方政府也将逐步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由于分税制的改革,中央政府拿走了地方税收的大头,而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财政来维持着。所以,未来房产税的开征,可以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这样更有利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动。所以,长期来看,房地产还是要去投机化、去泡沫化,回归居住属性。短期出于对经济和金融,以及土地财政的考虑,2020年各地房价不会出现大涨,但也不会出现大跌,但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安全、地方税制改革等诸多长远利益考虑。国内房价只能通过,稳中有降,居民收入逐步上升,若干年后,使房价与收入接轨,真正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把房地产泡沫风险对经济和金融带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房价只是短期内不能降太多,并不是説房价长期不能降到一个亲民的价格区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房价一定不会降?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房地产近20年来都被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政府调控房价的目的历来都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最严格的时候也只不过是稳定房价不让房价上涨,从来没有说要让房价下降。一遇到经济有下滑风险,房地产就被当作阻止经济下滑的灵丹妙药,银行也大量放水支持房地产发展。2.是近20年来房地产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形成了这么一个看法。3.是因为有很多所谓的专家也一直看涨房地产价格,并且鼓吹中国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这样的长期宣传也为房价上涨奠定了思想基础。4.房屋实际上已变成了一个金融产品,不仅是住房。只要有点钱的人都会去投资贷款买房,形成了全民炒房的氛围。5.现在棚户区改造为房地产涨价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6.是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推进,有几亿农民需要住房转为城市居民,房屋有大量的需求。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既然是商品,就一定会有寿命,当大家掏空6个钱包都撑不起这样的高房价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房价大幅度下跌甚至崩盘。具体这个时候什么时候到来,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预测。只能让掏空六个钱包上车的人和拥有多套房产的炒房客自求多福吧。房价在近十几年大幅度的上涨,有些人手里资金充足,囤了几套房子,已赚的满载而归。一些人手里资金拮据,对当前房市持币观望,结果房价依然大涨,全款变首付,首付变预付。房价为何只涨不跌,本人终结有以下几点:1 整策调控房价,土地只贵不贱。现在一线城市调控,主要是限制房子的出售量,以政策大幅度来控制炒房者炒房,房屋成交量下降,而房价上没有本质性下跌。一线城市的调控导致买房者转向二三线城市买房,再加上各地方“新地王”的出现,地价高于房价,房价不会发生大幅度下降。2 通货膨胀,货币超发。货币的种类和重量在增加,分配到各个货物上的货币不能等量平衡增加。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现在的100块钱比几年前100块买的东西要少的多,钱不值钱了。3 房屋增长数量供不应求。热门的库存只卖两个月,冷门的无人问津。政府给供应的宅基地不够,或不集中,使的人们产生地不够的错觉。有些乡镇已经限制宅基地,不让盖房,一些人只能买房。4 房产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民众买涨不买跌。盖房都是要赚钱的,没人会赔钱做买卖,当前地价增长,卖的便宜只能赔本。所以房产公司发出大量优惠政策卖房,房价却不会跌。而且民众都会有买涨不买跌心理,房价涨了,都会踊跃购买,跌了就会持币观望。当然房价还有上涨还有许多原因不可推断的,只能买房者自己去把握,遇到合适的房子尽快出手。我也有过这样的坚信。说起来在房产投资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属于完全没跟上趟的那一波人。因为之前有父母的房子,准备结婚的时候虽然有能力再买一套,但没看到当时房子的投资价值,甚至连房子都看好了最后一刻放弃了。之后等小朋友大了父母要过来住,还是得考虑再买一套,那是房价已经涨得很多,基本上是之前的3倍吧。所以,就属于完全没有利用到房子的投资价值,反而因为刚需被高房价伤害到了。而身边的朋友倒过远不止一套房子。总之说来,这还是一个投资眼光的问题。不过,从小朋友出手准备买房的时候,就觉得房价大概是降不下来了,之后这么多年,小朋友都可以上小学了,房价也确实还很坚挺,有些区域还在继续上涨。当时是觉得,房地产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太大,突然性的下跌,可能会是灾难性的。很多人坚信房价不会跌,大概也是这个逻辑吧。不过,看今年的数据来看,房地产是在一个很关键的调控阶段了,政策层面不出现大的变化,继续维持现在的调控方向的话,大概是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可能会用时间来缓慢释放高房价的问题。完全是个人的理解啊,实话说对房地产很不懂,所以也算是错过了过去房地产投资最好的十年。全国房价没有下降趋势,国内房价在各方呵护下,基本上是只涨不跌的。最近5年全国房价涨幅。2014年 7.7%, 均价 6306元2015年 7.4%。 均价 6794元2016年 10%, 均价 7476元2017年 5.6% 均价 7893元2018年 10.7% 均价 8736元2019年 6.5% 均价 9307元。2020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约9753元/平方米,同比上涨约6.1%,就沧州房价而言,18年是调整的,19年上涨较为明显。下图是来自于安居客的走势图。2019年12月房价10518元/㎡,这样的房价高不高,沧州市统计局,沧州2019年1-9月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1元,同比增速8.4%,我们简单换算成年化收入,那就是37308元,可以购买3.55平米房子,这样的房价在全国来看难说房价很低,对于本地人而言购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19年房价上涨,可能与沧州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有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2.5万平方米,下降41.7%。房屋施工面积150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163.9万平方米,下降24.2%。房屋竣工面积14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5.5万平方米,下降72.9%。沧州房价比较高,与沧州距离北京比较近有关,沧州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接地之一,另外也吸引部分在北京工作的人在沧州购房,白天在北京上班,晚上回到沧州睡觉,早上坐高铁去北京上班,也吸引了浙江等一些炒房者加盟,有材料说11年到16年每年涨价大约是1000元左右,16年7月份开始大涨,16年7月份到10月份,整个市场普遍涨了三四千元。为了经济繁荣,房价是一波波的暴涨,所谓专家学者说些的学术论,永远是吓到胆小,撑死胆大的结果。做生意,开工厂的老板一年下来的利润,还真不如炒套房子的利润。20多年来最有保障能获利的一直是房子。房价在呼喊的调控中越呼越高!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座大中城市中,有33座城市的二手房价出现下跌,下跌家数首次超过上涨家数。对此,专家们认为,2020年房价尽管也会出现分化走势,但是房价不会下降太多,因为年底各城市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明年房价将会是稳中有降的过程。实际上,现在中央已经把房地产调控下放给了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因城施策”,就是当房价大涨的时候,地方政府要予以调控,而房价要下跌时,地方政府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房价出现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如果房价大跌,各地经济增速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地方政府为了去商品房库存,就会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鼓励刚需购房。而当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时,就会使房价下跌幅度放缓,这样地方政府也能够稳定经济。再者,出于对银行的利益考虑,也不会让房价下降太多。因为,是银行的发放出来的大量房贷,才使房价居高不下,如果房价降太多,银行就会受损失。当然,有人会説,银行可以收回房产,不过,如果银行手里面拿大堆的房产,而无法变现,那对银行来説,离开危机也已经不远了。最后,如果房价出现大跌,就会导致地价下跌,这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土地财政将会难以为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也会受到影响,外界就会担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所以,在房产税没有完全推出之前,地方政府也不会希望房价下降太多。但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希望房价大起大落,但并不是説房价不能下跌。今年北京、青岛、郑州等地的房价都下跌了20%。青岛房价从21000元/平方米,跌至16800元/平方米,房价也是具有一定跌幅的,只是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而已。现在地方政府都希望房价每年跌掉一点,居民收入上涨一点,通过几年的时间,使房价与居民收入挂钩,实现软着陆。那么,所以别看在半年或一年内房价或许不会降太多,但是如果你把时间轴拉长至3-5年,未来各地的房价肯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下跌。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国内的房地产必须要去泡沫,依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一条没有前途的道路。第一,中国经济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如果地方经济长期依赖于房地产,那么不仅是实体经济空心化,大量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领域,而且居民消费能力也会大幅度削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转而通过民间消费、投资来拉动国内经济,来扩大内需,这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我们在让房价回归合理区间的同时,还要去除商品房库存,要避免房价短期内大幅下跌,要去化房价下跌的风险。所以,在短期内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入市,这样短期内房价下跌进程可以放缓。但谁心里都明白,房价泡沫破裂一旦成为趋势,只能慢慢让它软着陆,争取把对经济和金融造成冲击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第三、未来地方政府也将逐步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由于分税制的改革,中央政府拿走了地方税收的大头,而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财政来维持着。所以,未来房产税的开征,可以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市场的依赖,这样更有利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动。所以,长期来看,房地产还是要去投机化、去泡沫化,回归居住属性。短期出于对经济和金融,以及土地财政的考虑,2020年各地房价不会出现大涨,但也不会出现大跌,但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安全、地方税制改革等诸多长远利益考虑。国内房价只能通过,稳中有降,居民收入逐步上升,若干年后,使房价与收入接轨,真正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把房地产泡沫风险对经济和金融带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房价只是短期内不能降太多,并不是説房价长期不能降到一个亲民的价格区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房价一定不会降?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房地产近20年来都被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政府调控房价的目的历来都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最严格的时候也只不过是稳定房价不让房价上涨,从来没有说要让房价下降。一遇到经济有下滑风险,房地产就被当作阻止经济下滑的灵丹妙药,银行也大量放水支持房地产发展。2.是近20年来房地产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形成了这么一个看法。3.是因为有很多所谓的专家也一直看涨房地产价格,并且鼓吹中国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这样的长期宣传也为房价上涨奠定了思想基础。4.房屋实际上已变成了一个金融产品,不仅是住房。只要有点钱的人都会去投资贷款买房,形成了全民炒房的氛围。5.现在棚户区改造为房地产涨价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6.是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推进,有几亿农民需要住房转为城市居民,房屋有大量的需求。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既然是商品,就一定会有寿命,当大家掏空6个钱包都撑不起这样的高房价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房价大幅度下跌甚至崩盘。具体这个时候什么时候到来,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预测。只能让掏空六个钱包上车的人和拥有多套房产的炒房客自求多福吧。房价在近十几年大幅度的上涨,有些人手里资金充足,囤了几套房子,已赚的满载而归。一些人手里资金拮据,对当前房市持币观望,结果房价依然大涨,全款变首付,首付变预付。房价为何只涨不跌,本人终结有以下几点:1 整策调控房价,土地只贵不贱。现在一线城市调控,主要是限制房子的出售量,以政策大幅度来控制炒房者炒房,房屋成交量下降,而房价上没有本质性下跌。一线城市的调控导致买房者转向二三线城市买房,再加上各地方“新地王”的出现,地价高于房价,房价不会发生大幅度下降。2 通货膨胀,货币超发。货币的种类和重量在增加,分配到各个货物上的货币不能等量平衡增加。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现在的100块钱比几年前100块买的东西要少的多,钱不值钱了。3 房屋增长数量供不应求。热门的库存只卖两个月,冷门的无人问津。政府给供应的宅基地不够,或不集中,使的人们产生地不够的错觉。有些乡镇已经限制宅基地,不让盖房,一些人只能买房。4 房产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民众买涨不买跌。盖房都是要赚钱的,没人会赔钱做买卖,当前地价增长,卖的便宜只能赔本。所以房产公司发出大量优惠政策卖房,房价却不会跌。而且民众都会有买涨不买跌心理,房价涨了,都会踊跃购买,跌了就会持币观望。当然房价还有上涨还有许多原因不可推断的,只能买房者自己去把握,遇到合适的房子尽快出手。我也有过这样的坚信。说起来在房产投资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属于完全没跟上趟的那一波人。因为之前有父母的房子,准备结婚的时候虽然有能力再买一套,但没看到当时房子的投资价值,甚至连房子都看好了最后一刻放弃了。之后等小朋友大了父母要过来住,还是得考虑再买一套,那是房价已经涨得很多,基本上是之前的3倍吧。所以,就属于完全没有利用到房子的投资价值,反而因为刚需被高房价伤害到了。而身边的朋友倒过远不止一套房子。总之说来,这还是一个投资眼光的问题。不过,从小朋友出手准备买房的时候,就觉得房价大概是降不下来了,之后这么多年,小朋友都可以上小学了,房价也确实还很坚挺,有些区域还在继续上涨。当时是觉得,房地产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太大,突然性的下跌,可能会是灾难性的。很多人坚信房价不会跌,大概也是这个逻辑吧。不过,看今年的数据来看,房地产是在一个很关键的调控阶段了,政策层面不出现大的变化,继续维持现在的调控方向的话,大概是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可能会用时间来缓慢释放高房价的问题。完全是个人的理解啊,实话说对房地产很不懂,所以也算是错过了过去房地产投资最好的十年。全国房价没有下降趋势,国内房价在各方呵护下,基本上是只涨不跌的。最近5年全国房价涨幅。2014年 7.7%, 均价 6306元2015年 7.4%。 均价 6794元2016年 10%, 均价 7476元2017年 5.6% 均价 7893元2018年 10.7% 均价 8736元2019年 6.5% 均价 9307元。2020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约9753元/平方米,同比上涨约6.1%,就沧州房价而言,18年是调整的,19年上涨较为明显。下图是来自于安居客的走势图。2019年12月房价10518元/㎡,这样的房价高不高,沧州市统计局,沧州2019年1-9月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1元,同比增速8.4%,我们简单换算成年化收入,那就是37308元,可以购买3.55平米房子,这样的房价在全国来看难说房价很低,对于本地人而言购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19年房价上涨,可能与沧州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有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2.5万平方米,下降41.7%。房屋施工面积150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163.9万平方米,下降24.2%。房屋竣工面积14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5.5万平方米,下降72.9%。沧州房价比较高,与沧州距离北京比较近有关,沧州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接地之一,另外也吸引部分在北京工作的人在沧州购房,白天在北京上班,晚上回到沧州睡觉,早上坐高铁去北京上班,也吸引了浙江等一些炒房者加盟,有材料说11年到16年每年涨价大约是1000元左右,16年7月份开始大涨,16年7月份到10月份,整个市场普遍涨了三四千元。为了经济繁荣,房价是一波波的暴涨,所谓专家学者说些的学术论,永远是吓到胆小,撑死胆大的结果。做生意,开工厂的老板一年下来的利润,还真不如炒套房子的利润。20多年来最有保障能获利的一直是房子。房价在呼喊的调控中越呼越高!疫情确实来得比较突然,冲击程度也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不仅国人始料未及,老外同样没有想到疫情会这么严重,疫情的破坏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尤其是国外那些不重视疫情的、带有傲慢和偏见的人士。第一、疫情强烈地冲击了楼市01、疫情强烈冲击了国内楼市CRIC数据显示,2月多地楼市0成交,一季度成交金额和成交面积同比2019年下滑3成以上。其中,一二线成交金额和面积下滑相对少些,大概在2成左右;三四线成交金额和面积双降,大约在4成左右。02、多家地产商开年大促销为应对疫情冲击,尽快回笼资金,地产商一改往日风格,开年就打出了较大的折扣优惠。比如,恒大地产的75折,无理由退房;龙湖的9块9龙民券抵10万;买房送车位,碧桂园老业主推荐享9折,等等。可见,疫情以来,虽然门面上没降价,但真实的折扣本身就是一种降价,实际价格已有松动。第二、今年房价还会降吗?还是应该分情况看,地产商销售政策应该是有升有降。整体看,房价有下降的压力,但双向调控之下,房价整体会维稳,部分地区上涨,部分地区房价阴跌。01、疫情好转,部分资金链充实的地产商在收回优惠随着3月以来,疫情慢慢好转,地产商陆续复工复产,线下售楼部逐步开启,销售形势3月环比2月有较大提升,4月起,部分地产商已经在收回优惠了。这些收回优惠的地产商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自身资金链充实,有收回优惠的底气;二是“浑水摸鱼”的营销策略,也就是“催单”套路。02、地产商今年遭遇偿债高峰,会导致房价下降吗?去年国家金融去杠杆,房企融资的渠道被收紧,多家头部房企在减少负债率,但今年到期的债务可能是前年,甚至更早时候发的债务在今年到期。从部分头部房企的季度财报看,头部房企已经在去年下半年规划有从“增速”转变为“提质”的计划。这代表着部分地产商已经在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提前做了安排。也就意味着,即便没有疫情,地产商依然有应对今年偿债高峰期的两手准备。比如,新城控股的季报和去年总结会中表示,将2020年业绩目标从2750亿缩减为2500亿;银行授信总额度939亿元,未使用额度有735亿元。可见,部分地产商比不像有些同志想象的那样会面临债务到期无法偿债而不得不降价的问题,地产商的备用“子弹”是很足的。当然,我们看到的只是新城控股这样的实力房企的规划情况,不排除其他有资金周转不灵的房企。03、为应对疫情给楼市带来的冲击,“一城一策”在发挥调控作用疫情冲击下,全国陆续有60个以上城市,在“一城一策”范围内,出台了各类“救市”措施。比如,前期的纾困措施,像延缓土地出让金缴纳,分期缴纳之类的;后来的暂时性放宽商品房预售条件,帮助地产商销售回款,缓解资金压力;再后来的公积金支持措施和定向人才松绑措施,等等。这些政策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房企脱困,有助于疫情受灾严重地区楼市回暖,而这样的地区,多是二线和三四线城市。04、中央政策维稳,但央行金融政策宽松,叠加政治局会议定调贷款利率下调,楼市政策出现偏宽松倾向“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三稳”和“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内刺激经济的手段”,没有转向,房价难以大波动。金融端宽松,释放充足流动性,拯救实体经济,通过拯救实体经济传导到具体的个人、企业和家庭。政治局会议定调贷款利率下调,发改委发文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加强同城圈内落户年限互认,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等等组合拳措施相继出台。4月逆回购降息20基点,算是吹向了国家恢复经济的“冲锋号”!各项组合拳措施将在路上。梳理一下,2月救灾,3月观市场变化,4月及时出手施策救灾,而不管是下调20基点,还是24万亿新基建计划,都在表明:国家不仅在抗疫,而且在加大拯救实体经济的力度,在全力帮助各个产业脱困。这些产业里面,有房地产业,但是间接的。为什么呢?房地产业太敏感了!结合08年4万亿救市,资金违规流入地产抬高了房价的经验,今年的拯救方案中规避了直接提及房地产业,不是不重视“经济压舱石”,是怕“宠坏了”,重蹈覆辙,给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基于房地产业对经济的重要地位,房价维稳是基本面,不会有意外。但具体到城市,受到的疫情冲击和城市本身的经济韧性不同,房价涨跌会出现分化,而规避08年4万亿对房价的副作用,除了不直接“救市”外,另一大利器就是“一城一策”。怎么说呢?全面“松绑”,就像2015、2016年去库存一样,全国房价迅速窜高了。而“一城一策”后,这个局面基本就能避免了。也就是说,甲城受灾严重,甲城就自己在“一城一策”范围内放一放吧,影响不到乙城,影响不到全国其他地方,也就不会导致全国房价上涨情况发生。第三、为什么地产商折扣那么低,还没人买房子?小菜认为,主要是以下一些原因:01、疫情危机没有解除,出于谨慎考虑,持币观望是合理选择全球疫情蔓延,至今没有出现拐点,世界各国经济衰退,叠加美股4次熔断,全球恐慌情绪蔓延;虽然各国都采取了经济刺激计划和救市措施,但金融、经济危机爆发的概率还是存在的。国外经济衰退,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产业链受到冲击,叠加失业率上升,疫情对国内家庭储蓄的消耗,为防止经济危机和财务危机,持币观望,暂缓大宗商品交易,暂缓大额负债,就是应对可能爆发危机的合理反映。但这也说明,这样的购房需求只是被延后了,并没有消失。02、“买涨不买跌”心理作祟在楼市中,“买涨不买跌”确实是各种老中医都难以治愈的普遍现象。房价涨的时候,大家都愿意买;房价不涨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买,生怕自己吃亏了。03、有些地产商的折扣存在套路“狼来了!”在销售领域,所谓的折扣优惠,套路实在是太多了,消费者难以辨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难以把握地产商折扣的真伪,导致折扣效果不明显。比如,之前是平价销售,后来价格涨了1成,打出9折优惠,实际上价格是一回事。甚至折扣在调到95折,房价不仅没优惠,还倒涨了0.5折,完全就是忽悠。这种手法用多了,容易让消费者产生“狼来了”的感觉。尤其现在的买房人,很多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看惯了地产商的套路,没有新意的话,折扣吸引力已经不管用了。04、媒体报道的今年房企偿债高峰,会延后部分购房需求这个确实会的,也是合理的。地产商可以在卖方市场下玩套路,在今年这个买方市场下,买家持币观望也完全是可以的!生意嘛,都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地产商要习惯“换位体验”。05、疫情冲击了大家的钱包,部分人购买力下降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这次疫情发生的期间叠加了春节消费,加上疫情冲击钱包,部分准备买房的人失业、收入下滑、收入变得不稳定等因素,买房行为都可能会延后。06、对楼市未来上涨预期减弱经此一疫后,大家都陷入了深度思考,开始更为理性地看待房价的前景。是的,在城镇房屋总量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房价上涨的预期会变得不确定,变得分化;这也将延后,甚至取消部分人的购房计划,改换配置其他类型的资产保值、避险。综合看,在地产商折扣“很低”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不愿意购买房子,有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有疫情的因素。但是,预期是很重要的。预期涨,预期稳,一个疫情是无法阻挡大家购房的;而预期下滑,预期悲观,购房需求延后就是正常的。所以,央行最近特别强调“稳预期”就是这个道理!

今年的房价还会降吗为什么感觉开发商卖房折扣这么低还是没人购买


文章TAG:为什么房价很少降为什么  什么  房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