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所以用米的价换算银两价值。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的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一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一800元。

古代的二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那也得看是哪种进制,是什么样的银子,也要看是哪个朝代。这里只说“十两制”,因为“十六两制”历朝历代都有点差异,同一个朝代,比如宋代,换一个皇帝就一个花样,太乱了,几句话根本不可能说清楚。银子和银子不一样,这应该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比如说,有官足银,有民足银,有贼不偷、锭子、元宝、条、锞、碎银,七成的、八成的、九成的、十成的,甚至还有药银,价值都不一样。

我们说,库平“十足”的官银,成色也仅仅超过九成一点,再好的官银都达不到九成半,这种银,在古代就已经算是“足银”了。反而民间的足银,有可能达到九五以上。所以,先说一下这个换算。20两官足银——这玩意并不是上市流通的,都属于储备银。流通银的成色都没这么好——相当于一般的民用散碎银子约25~28两左右。以明代正德年间为例,1两锞银,成色通常是八成左右——成色太低的银子是无法交易流通的,没人接受——约合今天的钞票是760元,那么官足银,也就是不作流通用的府库银,则合钞票1064元。

为什么府库银更值钱,它纯度高,它是朝廷的储备金,就跟今天钞票的“发行基金”是一个性质。而民足银,比如九八银,比官银更值钱,1两九八银,约合今天的钞票1292元。九八银也不是流通银,按性质属于抵押基金,通常就是贼不偷。至于碎银,没有这么好的成色,1两银子大概在700元左右,只会低不会高。还有两种特殊的流通银,成色都很低,一般还不如流通碎银值钱。

一种是锭边,通常是药银,就是拿药水煮过的。你看过去有这么句俗话,形容山西人小气,说“山西人的银子都是拿药水煮过的”。药银是干嘛的?它是放贷用的,有的时候,可能成色也就六成出头,但是你还贷的时候,你得还人家八成银。药银的价值不高,还是以明代正德年间来算,1两药银大约合现在的钞票608元,但实际上的价格还要低。

为什么?因为药银在流通中没人愿意收,你拿这玩意到饭店吃饭,伙计很可能会跟你吵架,要你掏更多的钱,成色低嘛。这些药银,最终收到一些大型商户的手里,他们留出一部分来放贷,其余的就重新提纯铸块,通常会把这个花费打到药银里,所以说实际价格,可能正德年间的1两药银,也就折合现在的钞票500多块钱吧。再有一种特殊的银子是税银。

大商户缴税,他拿这种成色差的银子来缴,好一点的成色,大概也就七成半左右,跟碎银差不多,折价大约680块钱吧。因为成色若再差下去,官府就要找你的麻烦了。然后就是朝代的问题。比如秦代,实行“废贝行钱”,那个时候没人认银子,价值就不高,但是当时具体是怎么个汇率现在也弄不清楚。包括汉晋两代,银子都不太值钱。尤其是汉末晋初和五胡乱华时,银子不如铜钱。

因为当时人口少,富人更少,一般百姓拿着银子你也花不出去,你去哪吃个饭,人家也找不开,也不乐意搭理你,所以当时银子就不是硬通货。银子首次受到认可是在隋代,到了唐代初中期,1两官足银大约折合现在的钞票约1500元左右。而到了唐代末期,由于通货膨胀,比如玄宗事情的开元之治,它其实也是一个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据考证,当时1两官银的价格能折现在3500元以上,安史之乱的时候据说能达到4000元左右。

而到了南宋,大批北方的富贾南下,为了躲避战乱嘛,他们带了很多银子,导致市场上的银子立马就“毛”了,虽然不至于像唐末那么厉害,但最巅峰的时候大概也是在3000元左右。——这里说的,银子的价格看似高了,但货物也贵了。北宋中期,1两碎银还能买到1石左右的粳米,但是到了南宋中期,也就是岳飞大帅身故的时候,大家都怕金兵打过来,每个人都在为应对战乱做准备,1两碎银也就买2升米到头了。

元代的情况不太清楚。因为从宋代发明纸币以后,银子的关注度就变小了,很多人都用纸币,直到明初还有人在用“宝钞”,朱元璋洪武早期,银子的价值才飞升起来。清代,比较清楚的是雍正时期,当时的官足银,1两银约折合现在800块钱,这是比较靠谱的。但是到了乾隆末期,当时通货膨胀得就非常厉害,1两银子也就合现在200块钱吧。

古代,有多少身家算是大户人家?折合成现在是多少?

所谓大户人家,不是说你有钱就可能叫大户人家,那叫暴发户谢谢。大户人家不仅要三合六院,还要有最少几个仆人,除此之外还要有势力,认识几个狠人,说话托关系办事儿好说话,达到这几点,我想才配叫做大户人家吧。电视剧,历史书籍上名著上,古代的大户人家的典型例子太多了,比如胡雪岩啊,曹雪芹他们家没落魄之前,还有三国里面那些士大夫家族,什么宋朝时期杨家将啊岳家军的,你要抛开军事单从过日子角度讲,这都是大户人家。

折合到现在是多少呢?如果从银子的角度来换算的话,这个其实挺不好说的,因为一两银子折合成现在的多少钱,这个不是个定数,还要抛开战乱年代,因为战乱时期物价飞涨,银子的货币意义不大。况且古代没多少花银子的地方,古代人总不能交电费水费煤气费流量费吧,老百姓更不能说没事儿点个外卖什么的,毕竟那个时候,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可能买蜡烛煤油灯会花点钱。

为什么说不能从银子的角度来折算?先看看一两银子能干啥?《明史》中有一段当朝七品县令俸禄为45两白银的介绍,据《宋史食货志》提及“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30文”的记载,等方面我们可以大概猜测出当时的货币价值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急速上涨,在当时一两银子等于两千零六十五元人民币。

要是清朝的话,要么是大户人家仆人半个月的工资,要么就是皇宫里面宫女太监十天的基本工资(当然了自己捞油水不算),50两左右能在京城好地段买上三间房子。所以说一两银子不能简单地折合成几百块钱那么来衡量古代银子的价值,你要这么估算岂不是太片面了,衙门知县,那可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大官,一个月十几两银子,你要单单换算成不到三四千块钱,那不都得跑咯。

既然银子不能说明问题,咱们可以借着当今物价说一下大户人家值多少身价。首先得有好几套院子房子,就相当于当今你在北京二环三环那至少有两三套别墅,这就得好几千万了,仆人的话,就算雇十个人,月工资怎么着也得三千左右吧,反正现在北京饭店服务生大概就是这个月工资,如果雇厨师司机这种技术类公众,工资会高一点,就当人均工资四千块左右,再加上过年过节发红包给赏钱,管他们吃住,房租水电,一年下来大概几百万又没了,剩下的再加上你要花钱打点,维护自己的势力,保持和狠人的利益关系,这可能就会花更多的钱,花多少就真的不是数字就能统计出来了。


文章TAG:古代房子多少银子  宋朝房子多少两银子  古代  房子  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