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强省会战略能推动贵州省的经济转型升级呢?咏叔想说,有这个战略不一定能成功,但没有这个战略一定不能成功。从城市在市域对比来看,就是省会城市和省内第二大城市(非省会城市)的对比,而在贵州省内,遵义作为非省会城市,与省会贵阳的经济体量、人口规模相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贵州的省会为什么叫贵阳?

贵州的省会为什么叫贵阳

是因为太阳少吗?曾经有一些身边的朋友,喜欢望文生义,问过我这个问题,以为贵阳的名字就是因为“阳光少,所以贵”,虽然说这种看法,不一定全错,但还有更为让人接受的说法,是因为贵阳地处贵山之南,才得名“贵阳”的。贵阳的阴天的确的很多,可能是因为属于云贵高原山地城市, 然后绿化比较好,城市森林的水分涵养比较高,所以气候比较湿润,夏天不像重庆那么火辣辣的太阳,冬季不像云南昆明那么干燥。

△贵阳金融城夏天,如果你真的认真算一下,其实,贵阳天晴有太阳的日子,也不算少的,只是除去有太阳的天气,其他时候,很多时候天空是很多云朵的,所以感觉天阴的日子比较多,其实不冷不热,温度刚刚好,也不下雨,还不容易晒伤,整个夏天的温度,都在20多度左右,超过27度的都很少。△贵阳花果园总体说起来,气候方面,还是比较温润的,有那么一点江南地区的水乡碧玉的感觉。

贵阳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林城”“筑城”,也就是跟森林、跟竹子有关,说明了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贵山说是“贵山”之南,贵山也就是所谓的茶店“贵人峰”,是在贵阳老城北部的一个山脉,东西走向,但实际上,现在的贵阳的新城区,开发面积很大,早就不限于贵山之南了,城区面积扩大了很多,但只是沿用了古时候的“贵阳”的说法而已。

贵阳为什么能成为贵州最大城市?

贵阳为什么能成为贵州最大城市

官方对大城市的定义是“城区常住人口100至500万的城市”,而特大城市这个数值是“500至1000万”,主要是从人口上界定的,而贵阳到2017年的常住人口是480万左右,快要达到特大城市的500万,但是,贵阳的城区面积,算起来,其实也并不是很大。之所以大,不止是因为人口,经济等硬指标,还要考虑各方面软实力的综合因素。

△贵阳新城区观山湖地标:奥体中心就贵阳而言,除了南明、云岩两个老城区、观山湖新城区,和南面的新花溪区等,贵阳的城区面积现在也在扩张之中,比如,靠近贵安新区版块的清镇、天河潭等板块,城区的基本设施已经相当完善了。其实,除了一些客观上诸如人口、基建等硬性指标,还有一些社会文化氛围上的“软指标”,同样可以作为判断城市算不算得上是“大城市”的角度:比如办事是不是“靠关系”为主、医疗服务和承载力、占据社会中坚的领导的年龄结构是否以年轻人为主、社会分层、竞争意识的认同感等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考察。

在这些“软指标”上,其实很多城市并没有相关的社会学统计数据,大致只能依赖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就只能谈一些个人主观的看法。△贵阳市中心CBD:花果园贵阳,就全贵州省而言,算得上是最大的城市了,如果注意观察生活的人,可能会发现,有一种“势利”文化在一些圈层之中,这点上尤其是其他市州来到贵阳的人,感受可能会更深。

但是,“势利”从某种层面上看,其本质上,是对社会分阶层的认可和顺从,也是对财富的进取和积极追逐,唯有阶梯真是存在,人们才懂得攀爬。一个地方只有经济发达了,人们的兴趣,才会从其他事物转移到“钱”上面来,比较类似的地方,还有上海,社会阶层之间有着越来越明显的区分度,这其实也可以视为一种激励,如果大家都一样,都是大锅饭,那么就都没有动力向上“攀爬”了。

但是,贵阳如果放在和周边其他省会城市来对比,就有一些方面存在差距了,虽然贵阳的年轻指数很高,年轻人多,但是教育层次、文化程度高的年轻人占比,算起来还是相对很低的,这跟一直以来经济落后的状况导致的文化影响也有关系。△贵阳观山湖会展城而且,据我观察,包括全贵州省范围内,无论是社会公共管理领域,还是经济产品领域,很多占据中流砥柱岗位的领导,年龄结构还是偏老偏大了一些,任何时代,年轻人都是创造力和先进力的最大值土壤,千万不要怀疑年轻人,有一句话不就说吗:年轻人每一次不听老人的话,社会就可能每前进一步。

贵州的省会为什么是贵阳而不是遵义?

先别说遵义有著名的会议会址,名气比贵阳高。有点常识读过书的人都应该知道每个省获自治区的省会在哪,而不是只知道遵义不知道贵阳。打开贵州地图来看,贵阳位于贵州中部,位于交通要道,交通枢纽,便于带领周边各个地区的发展。而遵义虽然有名,但位置相对于贵州偏了一点,若遵义成为省会,那让现在黔南的地区咋办?进个省城都要跨越大半个贵州。

未来10年省会贵阳能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吗?

未来十年,按照现在计算,也就是2030年,贵阳目前的常住人口接近500万左右,按照最近几年的增长速率,平均每年新增的常住人口大概是8~10万左右,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未来10年,也就是2030年,贵阳的常住人口如果能够突破600万的级别,那么肯定是更加接近一线城市的。看看现在一线城市的城市规模,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每一个城市的人口都是千万规模级别的,甚至连附近的成都的体量,也是上了千万级别(成都1600多万常住人口),最近的昆明,2019年末常住人口也是接近700万的水平,而前不久也有机构把昆明评为“新一线城市”。

由此可见,人口规模对于城市等级晋升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人口的增量决定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因为人口新涌入新增加,那么相应的住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增加,同时就业岗位和机会也会变多起来,又或者说,人口本身就是城市规模的体现。贵阳未来十年能否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其实首先要看的指标,就是人口的规模,当然,吸引人口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扩张城区,用远郊区低廉的房价吸引省内人口涌入等,比如把医疗、教育等软实力提升起来,利用优越的自然气候资源,加上医疗文卫等生存必备的高质量的软实力,吸引省内外的人口迁居过来,也能提升人口的增量。

总体来说,未来十年,如果贵阳的制造业、大数据产业、文旅产业等一旦兴盛起来,那目前现有的高铁交通枢纽的区位会得到更大的激活,吸引到的省内外人口也是非常可观的,甚至可能超出预期的超过600万的常住人口,毕竟现在这座城市还在高速增长阶段,未来的提升和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毕竟,有着贵州全省3600多万常住人口作为腹地支撑,同时还有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富裕、东西部区域平衡等社会历史的大背景,还是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10年内,贵阳会取得不俗的表现。

贵州省新发布了强省会战略,元芳,你怎么看?

咏叔是非常支持贵州省出台强省会战略,在这里说下自己的观点,抛砖引玉,如有不妥,还请大家补充指教。首先,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的变化,可以说中国城市的繁荣与衰落主要来源于两股力量:一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行政性资源的加持,例如西部大开发,4万亿政策下直接收益的贵州省;二是自下而上的市场作用,市场下的人、资金、技术等资源的自由配置与组合,例如独角兽企业众多的深圳,华为、大疆、腾讯等国际顶级企业不断涌现。

这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不断影响城市洗牌和区域经济的格局。今年以来,随着天津跌出前十,北方城市仅有北京一城在支撑,剩下全是南方城市,为什么?因为北方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投资驱动和资源驱动(例如煤矿、石油等),东北衰落、北京津冀重构、山东发展呈现一些疲态、山西等资源性地区衰落,而在科技创新成为主流,消费驱动的时代,气候温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南方,全面的崛起。

北方传统强省市的衰弱与南方城市的兴起,构成了当前城市经济的一体两面。这些年来贵州省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是投资驱动和资源驱动,客观地说,主要还是固投拉动。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无论是西部大开发、4万亿还是扶贫攻坚,贵州省享受了非常好的发展红利,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政策红利贵州省还能吃多久?基建方面,高铁、高速公路覆盖率已经非常高了,基建投资的主战场已经开始向云南省转移;扶贫攻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国家转移支付的资金支持将逐年减少;各地地方债务压力剧增,财政困难很大;更为重要的是,依靠固投拉动经济的边际效益在不断降低,在这里就不举例了,大家自己去查统计局的数据,用GDP/固投,会发现成逐年递减的线性关系。

随着政策红利的减弱,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有可以预见的失速的风险,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非常关键的经济转型升级期,这是贵州省推出强省会战略的当前经济环境。为什么说强省会战略能推动贵州省的经济转型升级呢?咏叔想说,有这个战略不一定能成功,但没有这个战略一定不能成功。科技创新驱动、消费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靠的是自下而上市场的力量,是在市场调配下人、财、技术等资源的自主组合,而非行政性的力量,支撑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主体是民营企业,不仅如此,民企还解决了中国80%以上就业人口。

而我们来看支撑贵州省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构成,可以总结为“4 2”,即电、矿、烟、酒 基建和文旅,除了文旅,基本都是国资控制和把持的行业。这也非常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别的省市都在抢人口,而贵州省除了贵阳市外其他城市的人口都是净流出,民企力量薄弱,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而国企岗位有限,条件又高,一般人进得去吗?整个贵州省户籍人口减去常住人口有近800万的缺额,意味着这些人都去了外省就业或生活,谁不愿意离家近呢?谁又不愿意多挣钱呢?以前人出去打工,平时省吃俭用往家里寄钱,省内通过输出劳务获得资金,确实是当年解决发展的重要一环,毕竟钱流入省内,在省内消费进行二次分配,也促进当地的发展,而现在,这一代外出务工的人有多少是月光族?在哪里挣钱基本就在哪里消费,个税、社保也交在当地,加上地方户籍政策松动,都想留在当地,甚至掏空家里好几个荷包在当地购房,都成了别的城市消费驱动中的重要补充力量。

国强民弱是目前贵州产业的实际情况,跟强省会又有毛关系呢?想要转型为消费驱动和科技创新驱动,是要培育民企的,为什么省内会比较忌讳和反感民企?是因为省内的民营老板不往科技创新路子上走,也没哪个能力往上走,以往还搞出一些权力寻租、官商勾结、坑蒙拐骗的事情出来。在自身没有技术积累、人才积累的基础上,很难孕育出科技创新的花朵。

要走自下而上的经济发展路线,就得尊重市场规律,人才、技术、设备、品牌、市场都没有,那就只剩下钱了,有资金,可以投资科技创新产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入所需的人才、技术,购买最新的设备,通过合作获得品牌和市场,用最短的时间在新型产业领域形成产业集聚,上海市花了200个亿搞来了特斯拉,更牛逼的是投资达人合肥。

2008年,合肥财政收入300亿左右,硬着头皮地铁不修了,公务员工资暂缓,硬是投资100亿从深圳抢走京东方,通过京东方打造新型显示产业。2011年,投资长鑫,国产长鑫内存已经打破国外技术封锁量产上市,形成千亿级的内存芯片产业。2015年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引入台湾力晶,发展半导体行业,打通了半导体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整条产业链;2020年与蔚来中国合作,风口浪尖时投入百亿让蔚来落户合肥,引资大众11亿欧元注入国轩高科和江淮,打造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

曾经同样穷的合肥,已然成为优等生,GDP直奔万亿去了,体量是贵阳的两倍。这种模式发展产业是要花钱的,眼光不好还容易折进去交学费,本身省内各地政府财政就紧张,所以与其撒胡椒面似的,还不如趁现在还有政策红利,学习安徽省集中资源办大事,以贵阳、贵安为核心把产业做起来,周边的城市还可以做配套和服务,在新兴产业领域迅速形成规模,培育本土的顶级企业,才能避免后续被周边其他城市虹吸的命运。

贵阳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房价为什么却不涨反跌?

先看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其实,如果经过长期的观察,就不难发现,贵阳的房价从2016年到2021年这么些年间,其实还是有不小的上涨幅度的,根本谈不上跌,这其实也是和贵阳近些年的城市发展、人口增量有关系的,老城区地势受到山形地势限制(比如黔灵山脉),可以说人多地少,常住人口的增量,让居住的需求上来了,自然会影响楼市的供需关系。

更远一点,从2010年开始,花果园开始棚改到现在,确实是吸附了不少人口增量的,说句题外话,如果没有花果园容纳了那么多“新贵阳人”,贵阳的房价增速可能还没那么快,因为人口规模大小和城市能级密切相关。近十年间,一些比较知名的房开商开始布局贵阳市场,比如中海、融创、华润、龙湖、金科等,这些品牌房企的项目一般都比较有竞争力,所以价格卖得高,这就导致了楼市的分化:市场就那么大点,一些“过江龙”来了,对于一些实力不强的本地小房企,自然也是一种竞争和冲击,所以小房企、小项目的价格如果不下调,可能就会留下库存,而对于房企而言,房价低一点卖出去,可能只是利润上少赚点的问题,但如果是滞销卖不出去,那可能就会影响到回款和资金链的问题,本来现在融资端就比较紧,回款压力还是不小的。

有的人可能看到了这些小房企的小项目,感觉价格“跌了”,但实际上,如果把品牌房企的中高端价位拿来一平均,可能未必房价会下降,只能说开始出现了分化,这也是市场繁荣的必然。另一个因素,可能就是2020年疫情的影响,确实2020年有些大品牌比如某大都开始了促销打折,带动一些房企开始打折促销,但是到了2021年,可能也会出现回暖的迹象,比如土拍市场火热、拿地溢价率提升、品牌房企调价等,确实是,2020年很多人被“耽误”了的购房需求,到2021年释放出来,还是会有一些行情变动的,各大房企雄心壮志,准备承接这一波需求,就看花落谁家了。

贵阳作为省会,对贵州其他8大市州吸引力大吗?哪些方面最诱人?

作为贵州人,说句内心话,贵阳的省会地位,在一些人眼里,可能并不太在意,存在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比如遵义,有的遵义人愿意去重庆,再比如六盘水,我认识的一些六盘水的喜欢往昆明跑,有的还在昆明去买了房。说实在的,贵州这几年开通的高铁线路不少,北到重庆成都,西到昆明,南到广东,东到长沙,可以说交通枢纽地位很明显了,但凡事有两面性,如果贵阳作为省会,实力和吸引力再不强大起来,面对周边这么多更强城市的竞争,现在高铁又方便,可能反而有些贵州人会被吸引到其他地方去。

花果园,人潮涌动不过,好在现在总算提出了“强省会”,未来中短期来看,贵阳的吸引力应该还是很大的,其实,现在和安顺、贵安新区这些板块的融合,也是做大贵阳基本盘面的方法,对于本省人而言,贵阳最吸引人的,在我们眼里,主要就是3大需求:住房(房价低)、医疗(医疗条件质量高)、教育(教育水平高)。住房上,现在贵阳及周边城郊区域,仍然有7000 就能入手上车的价位,可以说,对比起市州甚至有些县份5000~6000的价位,相当具有性价比了,这可是省会,二线城市,1万以下买到基本上后期都有升值的预期空间。

建设中的医疗结构医疗上,贵州可能没有哪座城市能像贵阳这样拥有这么多三甲医院了,而且,优秀的医学院毕业生,现在进三甲很多都要求高学历硕博士以上,大多就算回到贵州,也不会离开省会,很难想象一个协和医学院的博士毕业生,回贵州支援家乡建设,不留在省会,难道去市州、县医院吗?所以,未来贵阳的医疗资源如果能够进一步提升实力,也是留人、吸引人的一大法宝,虽然现在贵州还没有协和、同济、华西这些知名医院那么有名气、排名靠前的医疗资源,但是只要资源给的足够多,中长期还是值得期待的。

开学季教育资源上,实际上现在已经足够比大部分的市州、县份有优势了,看学校老师的学历、毕业院校基本上都看得出来,老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升学率息息相关,更何况,现在贵阳一些私立学校,也方兴未艾,其实,某种程度上,教育子女就像投资,你花的代价高,买的学区房贵、交的学费贵,那么子女的成果产出,大概率是要比那些“放养”的孩子好得多的,小孩子不谙世事,大人不能不面对现实,父母的大长腿轻松跨一小步,远远比孩子的小短腿跨很多步,要有效率得多。

贵州省会贵阳,房价并不贵,那地州市的人来买房的怎么没那么多?

无论是和省外的横向对比,还是在省内和其他地市对比,贵阳的房价确实不算高,毕竟,对于一个人口约598.7万的二线大城市而言,房价在1w~1.2w左右,都算是非常有性价比的了,况且,贵阳作为贵州最大的城市,还是省会城市,周边还有贵安新区等黔中城市群潜力板块,未来的升值空间是很大的。最近这十几年来,地州市、县区的贵州人,到省城贵阳来买房的人,其实也有不少的,只是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综合分析了一下原因,其实不外乎以下这几点:1、贵阳作为省会城市,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并不算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测量,从城市在省域来看,其中一个就是GDP总额占到全省GDP的比例,另一个其实就是常住人口占到全省人口的比例。

从城市在市域对比来看,就是省会城市和省内第二大城市(非省会城市)的对比,而在贵州省内,遵义作为非省会城市,与省会贵阳的经济体量、人口规模相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所以,要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方面,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2、优质教育、医疗方面的实力,和地州市的悬殊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普通城镇家庭,除了房价低廉外,能够吸引人们异地购房或者迁居另一座城市的动力,那就是教育和医疗水平,这两大刚需也是近些年很多家庭从小城市迁居到大城市的动机所在。

更大城市的优质教育水平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和更高的升学率,而更优质的医疗水平和丰富的医疗资源,能够保障和提升老人养老的生活质量,甚至是延长寿命,一般而言,城市越发达,人均寿命是越长的。目前而言,对比贵州省内其他地市州,贵阳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提升虽然也非常显著,但是和地市州的悬殊和差距,还没有达到足以促使预料中的那么多人迁居到省城买房的程度,所以,未来如果教育、医疗方面的质量和资源能够更加倾斜,相信对于省内地市州的人口迁居到省会,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的。

3、来源于生活、消费上的压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听过不少贵州人都曾表示过,省会贵阳的消费很高,生活成本不低,但是,如果能够在省城谋生谋到一份职业,一般而言,生存下去并不困难,因为对比其他省会城市而言,贵阳的房租低、消费也并不高,而且还是贵阳挣钱贵阳花,贵阳的工资和收入水平,再怎么低也要比地市州、县区更高一些的。

所以,其实来源于生活、消费方面的压力,也许并没有那么大,如果觉得贵阳这样的生活成本都算高的话,确实要反思一下,到底是自己的收入太低了,还是本身就没有太多的动力去赚钱改变自己和家庭所处的阶层和环境,只想着在老家小城镇贪图安逸享乐,甚至啃老坐吃山空。总的来说,现在贵阳的房价之所以那么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为地市州的人口,迁居到省会城市,留了一扇窗,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机会,趁着现在城市还在发展的阶段,趁着自己踮踮脚还能买得起的阶段,尽早把资产从人口净流出的三四五线,转移到一二线大城市,未来等到贵阳的房价也升值了,也能分享一波城市发展的红利,但前提是在这之前,要舍得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首付款和按揭月供,机会总是留给愿意为之作出努力的人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比较理性的经济选择和安排。


文章TAG:合肥为什么能成为省会  贵阳为什么能成为省会  合肥  为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