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有哪些大学?

洛阳的大学还是不少的,目前除了省会城市郑州以外,河南的洛阳、新乡和焦作也有不少的知名高校,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十三朝古都洛阳都有哪些知名的高校。其实很多人都对河南科技大学不是很了解,其实河南科技大学就是河南省一个非常不错的高校,主要是因为没有在省会郑州,所以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这个学校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学校的校园也是非常的大,占地面积四千多亩,目前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第四,仅次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

除了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的师范学院也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洛阳师范学院在河南省师范院校中排名第四,还有洛阳理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综合来看,河南洛阳的高校数量还是不少的,既有河科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同样也有高职高专类院校,而且洛阳还是一个古都城市,拥有非常多的景点可以旅游,在洛阳上学的学生50块钱办一个年卡就可以玩上一年,所以说来洛阳上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重庆风俗习惯有哪些?

重庆妹子性格辣,重庆崽儿多耙耳朵,重庆结婚不给彩礼,重庆嫁女倒贴嫁妆,重庆,真的是一个女性地位极高的直辖市!都说重庆美女多,不过,很少人忽略了,重庆这些时尚妹子们,性格也是火辣、直爽、强势的!我有几个重庆本地的女性朋友,她们穿着打扮都挺时髦前卫的,看起来温柔可人,不过,一讨论起来,那就是极有主见,一派当家人的作风。

没错,重庆的辣妹子们,结婚成家以后,几乎都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底气很足哦!当然,重庆主城,女性的地位高,也是自己挣出来的。基本上,我认识的重庆女性,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即便是结婚生小孩以后,依然在职场摸爬滚打,势必不肯乖乖做家庭主妇的。而且,之所以重庆嫁女不要彩礼倒贴嫁妆,是因为,重庆人对待自己的女儿,就如同儿子一般,不存在重男轻女的说法,不需要男方给彩礼,反而要倒贴嫁妆,显示自己对女儿的重视。

关于邯郸的成语有多少

邯郸作为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产生于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据不完全统计,同赵国及邯郸历史相联系的成语典故多达百余条。因此,邯郸有“成语之乡”的美称。比如“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志在四方”、“纲举目张”、“ 一枕黄粱”、“ 围魏救赵”、“南辕北辙”、“胡服骑射”等等。

下面就来了解一些成语的典故。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缺乏自信心,经常感到事事不如人,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走路的姿势太丑.一天,他在路上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于是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去学走路.在邯郸,他无论是看到小孩,老人还是看到妇女走路他都觉得好看,都学.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完璧归赵,据《史记》记载,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赵国尚卿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廉颇就背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围魏救赵,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这些故事都出自邯郸地区,变成成语也就流传到现在,当然邯郸的成语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鲁迅有哪些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

鲁迅!!!没错,书单君今天要跟“书米”们唠一唠的,正是这位自从八十年前逝去后,就像幽灵一样从未离开我们的老先生。他是几十年来中国学生最痛恨的历史人物前三,是学校教室墙壁上的刷屏之王,是语文课本里永远的戏霸,是各种书店里的镇店之宝。同时,他是所有政治领袖各类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之一,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一百多年来的头号扛把子。

他还是中国媒体的话题之王,中国文化影视学术界的超级IP,靠骂他出名的人排成串,而靠研究他吃饭的有2万人之多。这么说吧,只要是中国人,只要有关读书,你就绕不开这位先生。众所周知,书单君的本职工作,也是写东西。虽然这位老先生在书单君最需要长身体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期摧残了我那么久,可是,摸着良心说话,今天我还能够靠着一点码字的基本功生存在这个世界,老先生功莫大焉。

在这个晴朗的秋日,书单君再也不能装作看不见,偷偷避开这位大神了。因为今天就是老先生的生日(9月25日),而下个月,马上就是他逝世八十周年纪念日(10月19日)。不过,书单君不想谈他的文章、思想,相信大家对这些早就看腻了。我想说的是,我们对鲁迅的遗产太过了解,以至于忘记了真去了解这个人。在生活中,若想要跟一个人做朋友,肯定不能只是仰慕他的文字,你还要知道他的其他方方面面,那才是了解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人。

所以,我想和“书米”们分享的,是真实世界里的鲁迅,是那个杂七杂八的鲁迅,是那个好玩儿有趣,七情六欲甚至远高于一般人的鲁迅。看完之后,你会不会也像我一样感叹一句,哦,原来你居然是这样的鲁迅呀。谈起鲁迅,印象中,他应该是这样儿的:老先生须发直立、横眉怒目的头像,简直是晚近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之一。可是,至少有不下十个他的朋友回忆说,真实的鲁迅并不严肃,甚至是一个大逗逼。

老先生去朋友家玩儿,兴致一好,就在地板上打旋子,同时还乐不可支,严重话痨(那画面太美),要知道,他当时可是五十多岁的人。所以,真实的鲁迅应该是这样的吧。除了横眉冷对照,关于鲁迅,我们还会想起的,大概就是中学时代背过的那堆头衔: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前面还要加一个伟大的。同时,加在老先生身上的符号也太多了,斗士、勇士、先驱、导师……天,估计压得九泉之下的周树人根本喘不过气来。

可是,书单君下面要给你列的,都是一些新“标签”。(我猜想,没准它们才是老先生本人更得意的。)一、视觉艺术天才说鲁迅是文字天才,你想来不惊讶,毕竟他小说、杂文、散文乃至学术文章无一不精,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大部分也局限于他在文字领域的造诣。可是,我要说的是,鲁迅不仅是文字天才,还是视觉艺术天才。据说,如今大学书籍装帧专业的老师都推鲁迅为中国书籍装帧第一人,而平面设计界对老先生的设计作品同样推崇得无以复加。

民国初年,鲁迅还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当科长,就被政府要求去设计中华民国国徽,想像一下,得是什么样的公认水准,才会给他这样的重要任务。▲鲁迅和许寿裳、钱稻孙合作设计的中国民国国徽图样中国最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延用一百年的经典校徽,也是这位老兄1917年设计出来的。按照设计界的专业评价,这一设计以中国传统建筑部件瓦当为灵感来源,以篆书为主要字体稍稍进行了变体。

同时,“北”和“大”两个字构成元素完全一致,都是“北”的一部分,没有割裂感。可以说,这个校徽完全匹配得了北大的地位和理念,也成了中国校徽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谈到书籍装帧设计,你更是得服鲁迅。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个个典雅蕴藉,同时又极有时代感。比如,《而已集》封面:《心的探险》封面:他还设计过一只有自喻用意的猫头鹰,这些都是中国书籍装帧史上的经典。

说到视觉艺术,怎能忽略先生大名鼎鼎的书法呢。老先生的书法,不管你懂不懂,都能感觉,就是那个味儿,就是好看。在拍卖市场上,鲁迅墨宝基本都是天价,可绝不是因人而贵。他的书法融治篆隶,用郭沫若的话说:“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所谓影像时代,文字的很多功能被视觉元素代替。

像鲁迅这样的天才,既精通文字,又精通美术、设计、书法,如果他生在当下,那简直是要逆天的节奏!二、花样文艺潮男世人刻板印象里,大概鲁迅这人,哪怕不是那么严肃,估计平常也至少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吧,宅着、闷着,写点文章,练练字儿什么的。那可真搞错了。鲁迅不仅不闷,还极喜欢交游。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这哥们儿从来都是屹立潮头的花样文艺潮男。

▼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的毕业照老先生虽然穿衣服经常不太注意,可是他的发型和胡子,包括他长衫加西裤的搭配在当时可都是潮流打扮。▼瞧这混搭层次还不只是衣服,他整体的生活方式都透着闷骚气质。他对收藏的痴狂程度,说出来估计会吓到你。鲁迅在教育部当公务员的时候,每周都要去北京琉璃厂,在14年的北京生活中,此君去了琉璃厂480多次,收藏了大量的石刻、版画、拓片、信笺乃至古钱币。

▲鲁迅藏山东汉代画像石拓本终其一生,他收藏了图书、碑帖3800多册,外国版画原拓作品2100多幅,石刻拓片6000多种,共购入古钱币数百枚(天,想想都眼红)。▲鲁迅所藏南宋端平通宝要论日记狂人,鲁迅说自己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此君从1912年记日记到1936年去世,一共留下700万字的日记(今天的文艺青年都得汗颜死)。

在其他生活情趣上, 鲁迅同样“会玩儿”。他极讨厌传统戏曲,却是一个电影狂人。我翻看过鲁迅日记,1934年,他一共看了34部电影,1935年,看了30部,他在死去的1936年里居然也看了17部。据许广平回忆,鲁迅还特别爱坐小汽车。大文豪对现代科技充满了兴趣。想像一下,1930年代的上海滩,住在租界的老先生几乎每一两周都要坐一台小汽车去到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再坐着小汽车心满意足地回家,在当时,简直潮爆了。

三、撩妹高手终于要说到先生最为隐秘的部分了。多少道德家要把先生捧上神坛,我总觉得,不过是因为这对他们有各种好处。可是,无论是谁,无论他是什么地位,只要他是人,总不会逃过人生里看上去最隐晦,可其实又是最重要的几个东西,比如性、家庭与财产。先生从不掩饰自己的七情六欲。在死之前,他留下了著名的遗言:“让他们怨恨去吧,我一个都不宽恕”。

在他所有文章里,你都能看出,写下那些文字的,是一个情感非常充沛的人。他的情感如此细腻,情商如此之高,对世态人情洞察如此透彻,同时,又有那么牛逼的文才,那么多文艺技能包,你说,这样的人怎能不多情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鲁迅,这个身高可能不足1米6的短腿欧巴,虽然一生克制着自己的情欲,但他的确是一个撩妹高手。

首先,鲁迅先生深谙高冷幽默范儿对小女生的致命吸引力。新文化运动时的他,正处三十六七岁男人的黄金年龄。在高等女子师范授课,开讲前一脸严肃,讲课时却段子不离口。学识极好,口才极好,一股绍兴口音居然也徒增魅力,可是讲完之后复归高冷,不理学生,一溜烟就跑。这种高冷范儿就是许广平向他写信的撩拨起点。双方你来我往,书信不断,成为日后有名的《两地书》。

可是,鲁迅许广平的书信不同于徐志摩,不同于郭沫若,也不同于同时代的多数著名情书。他从不感情泛滥,至多使用一两个爱称,比如昵称许广平为“小鬼”“害马”,当然,他也不讲什么大道理。后人有分析认为,鲁迅给许广平的书信过于硬。我倒不这么看。一来,书信里亲昵的话有些应该做过处理,二来,鲁迅的那种书信里的方方面面的话痨和偶尔的撩拨对于比他小18岁的许广平来说恰恰是合适的,符合当时双方的地位和年龄差距。

在这段感情中,你会发现看上去主动热情的是许广平,但其实鲁迅牵着那条线,他是真正的主动方。考虑到年龄,自己已有的包办婚姻以及师生恋这样的关系,鲁迅其实一直保持克制,但在克制中暗埋草蛇灰线。鲁迅一生风流韵事并不多,有传闻的几个中最著名的,当属萧红。我以为,不管有意无意,鲁迅和萧红之间应当有某种情愫。因为,他对萧红实在太偏爱了。

当时的鲁迅,是声名赫赫的大文豪,而萧红不过是一个刚刚发表了几篇短篇小说的文坛新人。相比较与许广平的关系,鲁迅此时和萧红其实更加难处,因为差距过大,反而容易拘泥于客套,无法深交。但你看,鲁迅愣是把萧红变成了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关系,甚至有某种暧昧感。这是目前可考的,鲁迅萧红交往比较确凿的一个对话场景,我觉得很有意思,鲁迅不大会顺着女生,但又很详细地告诉你他的观察。

其实等于是说,我有仔细看你,看你的衣服,其实就是对你的身体有兴趣,这里面有了暧昧的意味。还有一个比较确凿的对话场景也比较经典。仔细想想,当时的场景应当蛮有趣,三个人的关系中一定藏着某种张力。总的来说,鲁迅在情欲上是一个比较节制乃至压抑的人。他生性风流,谙熟撩妹术,但又不大使用这些技能包。在今天看来,其实是个很有魅力的禁欲系大叔。

四、赚钱养家小能手除去撩妹术,我还有一个特别有兴趣的部分,那就是鲁迅的生存术。讲实话,这是我更佩服他的地方。鲁迅其实并非什么高学历出身,家庭背景还可以,但家道到他父亲时已经衰落。他是家中长子,还得负担老母亲、朱安(包办婚姻的妻子)的生活,早期混北京的时候,他还得照顾二弟周作人,以及后来的三弟周建人。▲周氏三兄弟,左起:周建人、周树人、周作人我们千万不要觉得,鲁迅就是一个落魄潦倒的文艺男,或者各种败家养不活自己到处谄媚求荣的丑恶文人。

鲁迅从来不是徐志摩,不是郭沫若,不是萧军。老先生这辈子一直把自己和家族的生存立命扛在肩头,他长袖善舞,善于通过各种交际兑换资源,应当说,自从他到了北京之后,周家一直就物质上宽裕体面,到其后期更是物质优渥,地位优越。我们可以看看他这辈子挣了多少钱。按照一份权威研究的说法,前期即北京时期,鲁迅以公务员为主要职业,到处写稿赚稿费,到大学做兼职教授。

换算一下,他在这段时期的平均月收入,相当于2009年物价水平的2万元。中期即厦门广州时期,鲁迅辞去公务员职业任专职教授,平均月收入相当于2009年的3万元。后期即上海时期,他没有任何公职,是完全的自由撰稿人。这一阶段,仅靠稿酬,月收入大约相当于2009年的4万多。▲鲁迅在北京购置的四合院我们不要忘记的是,鲁迅在几十年中还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同时还购置了很多图书,资助了很多青年。

以上这些,都没计算到鲁迅财产中。总之,在民国时期,鲁迅及其一家都是中产阶级以上的生活水平。而这些,对于不太愿意跟当时的官商同流的鲁迅来说,几乎都是他辛辛苦苦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挣来的。他做了大量的兼职,一辈子写了无数稿件,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最典型的如同乡蔡元培),为自己及家人谋出路。说鲁迅是赚钱养家小能手都说轻了,他应当算是赚钱养家的高手。

重点是,鲁迅对自己的家人从不苛刻,在与弟弟闹翻之后,他把自己在北京八道湾购买的四合院留给了周作人(一套北京二环四合院,天,得多值钱那)。行文至此,鲁迅,那个大名如雷贯耳但好像从未走近的古怪文豪,那个56岁就因为肺病早逝死后却影响无数人的老先生,你大概没那么陌生了吧。视觉艺术天才、花样文艺潮男、撩妹高手和赚钱养家小能手。

每写一部分,我都要查好几遍资料,写着写着,中途总是特别想笑,想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最后,居然写哭了……那么多的飞虫、烟火、雪花还有北京的枣树、绍兴的风筝、上海的黄包车向我密集涌来,那个矮小瘦弱,一边咳嗽一边吹着浓烟在灯下写东西的先生,80年过去了,你还好吗?生日快乐,鲁迅先生。本文为“书单”独家原创稿件,“书单”是专职帮你筛选好书,过滤烂书的公众号:20个领域的20本经典入门书7本一晚上就能读完的经典书7本适合上下班路上读的书30岁前,你最好不要错过的7本书过了30岁,我推荐你读读这7本书……48份精选书单,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单”(微信搜索:BookSelection),回复“好书”,即可提取。

中国古代有哪些令人惊艳的政论文?

自先秦商鞅、李斯,唐韩愈、枊宗元;宋苏洵、王安石,及至近现代的康、梁。他们惊艳的行政理论、革新主张虽然切中时弊,主张有益对当时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贡献。使得时代文明每每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这些正确的主张往往触动了王公国戚、封疆大吏等既有利益集团根基,他们不甘让谁谁分享各自的固有蛋糕。于是,他们利用特权,将那些对于广大臣民生活、社会发展有貢献的正确主张,进行极力破坏,镇压,甚至于对立论者监禁、屠杀。

⭐️总之,历代的革新理论者,虽然各自具有引领时代发展的惊艳贡献,但是,他们却没有哪一位被当局统治者賜于强有力的支持,最终不了了之。⭐️上世纪初,从德国传来一本巜共产党宣言》,唤醒了当时一批华夏优秀青年的热血激情,循着那个主张,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工农无产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队伍,向旧时代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发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清代理学名儒丰川先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名儒丰川  让时间退回到三百多年前的清初。当时,陕西蒲城一进士上京参加殿试。大学士鄂尔泰满含关切地向这位进士打问:“丰川安好?”进士一头雾水,茫然不知应对。鄂尔泰先是惊诧,继而哂笑:“天下莫不知丰川,子为其同乡人,顾不知也?”进士惭愧地低下了头。  能让鄂尔泰关心若此的丰川先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一  丰川先生即是清代理学名儒王心敬。

  王心敬,字尔辑,自号丰川,今西安市鄠邑区人。生于顺治十三年,病逝于乾隆三年,主要活动于康熙、雍正年间。王心敬颇为人称道的是,两次“奉旨特征”,他皆托病不就:一次在康熙五十三年,另一次在雍正元年。为何不应征召?王心敬在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七日的《拟谢恩陈言疏》中有表述,他以老病作托辞,似乎最合情理。  王心敬在当时名播华夏。

据《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下同)志》记载:宰相朱轼在陕督学时,曾多次到户县请教;亲王至陕,殷勤顾问;凡一品大员来陕,鄂尔泰一定要他们代问丰川安。一时黔、粤、吴、楚等地的巡抚都以优厚的待遇聘请王心敬为本省书院总教习。王心敬曾应湖北巡抚陈跣之邀,讲学于江汉书院。  二  王心敬是理学的重要流派“关学”的实践者和传承者。

  王心敬年少丧父。慈母李氏富有远见卓识,将已在邑庠(县学)初露头角的儿子送到邻县周至,跟从李颙学习理学。跟从李颙学习十年,王心敬深得其思想精髓,也深得恩师赏识:“汝聪明过人,吾安得不喜,谓平生所蕴而传授之,舍汝其谁?”(《答王心敬》)。王心敬能令李颙如此高看,足见其学业之精深,为人之笃诚。  在学术上,王心敬“正心诚意”地钻研,其实质是讲求“明体”,讲求心性修炼,是对传统关学尤其是李颙思想的继承。

在“适用”方面,王心敬著有《区田圃田法说》一书。他的“区田法”经当地农民实践,每亩谷子可有小米一石八斗二(每斗约三十三斤)的收获;他的“圃田法”是讲种菜技术,主张土地综合利用,一亩的收获能数倍于往常(《户县志》)。王心敬为户县引进凿井抗旱立下汗马功劳。《陕西通志稿·井利附》载:“康熙二十八、九年,陕西大旱,民饿。

户县王丰川(心敬)睹救荒无术,而汲井灌田,少获升斗之粟,因著井利说,以为北省如山西、顺天、山东等省皆有井利。陕西西安渭水以南诸县十(之)五六皆可井。”  在李颙学说的流传、推广上,王心敬功不可没。康熙九年,李颙南下常州,在武进、无锡、江阴、宜兴等地开堂讲学,王心敬记录下这次活动,名曰《南行述》。李颙在世即已刊刻的两部重要著作《二曲集》《四书反身录》,均倾注着王心敬的血汗:前者共二十六卷、四册,《清史稿·艺文志》著录,此为王心敬所辑;后者是李颙回答(各地学者)问话的记录,李颙口述,王心敬辑录。

此外,李颙还著有《司牧宝鉴》一卷,该书王心敬作序,李颙写了小引。可见李颙对王心敬的欣赏,以及王心敬对恩师的敬仰之情。  王心敬勤于著述。康熙五十五年刊刻有《丰川正集》;《丰川全集》为乾隆三年刊本,多达六十六卷,三十八册。该书内容包括《丰川礼记汇编》八卷、《丰川尚书质疑》八卷、《丰川春秋原经》十六卷、《丰川续集》三十四卷;另外,还有以义理为主旨,解释经文的《丰川易说》十卷及《丰川诗说》二十卷。

这些著作均集中体现了王心敬的理学思想。  三  王心敬是才情横溢的诗人,他一生留下诗作三百余首。从中我们不难窥视到这位理学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超人的洞察力,体味其精深的学养和对家乡山水的浓情厚谊。  且看这首《丰之山答友人》:“丰之山,云飞扬。丰之壤,厥田良。面山望云作圃场,舂稻剥枣供高堂。供我高堂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丰之水,流悠扬。丰之俗,贻周王。南邻北舍无暴戕。友助亲睦美意长。美意长兮子孙良,无不足兮奚所望。丰之山,云悠扬。丰之水,流悠扬。结茅临水对山岗,合志同方诵虞唐。弹琴学道乐无疆,无不足兮奚所望。”  站在家乡西周丰京之地,面对浩浩荡荡的沣河水,南望茫茫苍苍的群山,王心敬的乡情难以遏制。其间,闲云野鹤似的《垂钓》生活令他陶醉:“一水苍茫草树秋,丝纶垂出狎轻鸥。

白云故向当头起,黄鹄真同万里游。怀抱空惭东海侣,丰京本自二周留。飞熊入梦非吾分,吾道沧浪一钓舟。”  人生如梦,梦里《感秋》:“何事浮游似梦游,西风吹雁又林丘。半生空付千秋志,一夜常怀万古忧。芳树望中惊落叶,碧溪眼底泻寒流。白头看破历来妄,且摘黄花当酒筹。”  日照,月明,山美。在王心敬内心,最尊贵的依然莫过万物之灵——人。

  “紫阁山头日,光从东海生。紫阁山头月,光从西方明。仅此山中物,熟不秉双精。惟人尤为贵,独推万类英。五德与万理,炯炯性中成。今夜欻来此,晨宵结山盟。倘如即昏味,能毋负三灵。日月为二灵,共山为三灵。”  崇尚隐居生活的王心敬,并没有完全沉浸在世外桃源之中,家乡连续五年的干旱令他忧心如焚:“不谓年荒久,今春抑又荒。

拳空空自苦,恨不为痴盲!榆皮贵似金,人命轻于草。草根人争拾,婴孩弃满道。焚香祷天地,天地亦何心!昔时膏壤野,荆棘尽成林。千里荆棘满,万家烟火稀。谁将实灾状,图上圣明知。”  王心敬悲天悯人,对后辈的教育更是时时记挂心中。其《触感用示儿孙》曰:  “终南远自昆仑来,际天连峰亦壮哉!巃嵷万里渺天台。不产梗楠产凡材,舍良生苦使人哀。

清涝源自秦岭来,一波一折似徘徊。经过龙潭与钓台,不入沣流入渭隈,舍清投浊使人哀。丰京建自文王来,兼得武王周召培。流风遗俗岂全隤,千秋不见古人才,古盛今衰使人哀。”  王心敬还写有《赠孙日跻》,嘱咐孙子要珍惜青春时光:“万古凭谁定,斯文应有真。当年关洛子,宋代科名人。落落千秋业,堂堂万古身。男儿原有分,莫负好青春。

”  王心敬对恩师二曲先生李颙更是割舍不下,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关学。  “悠悠二百载,二曲集其全。天德兼王道,功夫达性天。平平还荡荡,不党信不偏。嗟予师二曲,二曲脉谁延?”  四  王心敬还是位思想体系成熟的教育家。在与学宪逢公的数封书信往来中,王心敬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主张。  王心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人才。

人才的标准是“文则经邦,武则戡乱。”人才必须经过系统培养,前提是选好苗子。什么人能成为好苗子呢?王心敬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年力强壮,志趣向上,气貌光昌之人。”怎样识别好苗子呢?王心敬认为:“观其言论亦自可以觇测窥视其学力,观其应对亦自可以觇其才识,观其举动亦自可以觇其气度,观其容貌亦自可以觇其精神,观于大人前舒泰谄屈之概亦自可以觇其胆略骨气。

”具体说来便是:“每日令于日西肄业之余,令之尽至师前,环坐两旁,或论学习,或论古,或质疑难,或证时宜,或令之各言其趣,或令之诵述其日课,或命之较射,或试以骑乘。总之,两三月间,三四十人即可得其气识之大略;五七月后,即可得其忘操之大略;七八月一年之间,即其人心地之邪正,成就之大小,亦可十得其五矣。”选好人才苗子,还远远不够,必须“延师开馆”, 使其能接受严格的正统教育,进而成长为有用之才。

  王心敬没有止步于此,他进一步阐述道:“所尚不必一途而期以有用国家,所成不必一辙而期以有裨于世。道而尤在士之所学,师之所教。先以正其志,端其趣,开其识,而使之不入乎邪僻奸诡为第一要义。盖人才德正、志端、趣高,三者为本。继学力不能大就,亦终是世间正当人才。有益于世道人心也,此教习之大略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王心敬主张因材施教:“故,文或志在建坐论之功,或志在立旬宣之业,或志在修明礼乐黼黻文章;武或志在佐王靖乱,或志在建国安邦,或志在画谋运筹、出奇制胜。

俱须审其志之所向,因其才之所长,遵之方向,其以成器。”不仅如此,王心敬还进一步主张,要因人的志趣性格施教。  王心敬认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书院,对此,他心中有一套成熟的想法。一是环境要幽静。“古之学宫皆在城外旷野之地,环以渊水。”二是选址当在郊外。“今日特建书院,似宜于城外逼近寺观为止。若当下就便置诸城中,将不惟目前贵贱公私逐日搅扰,妨诸生之业。

”三是布局应精妙雅致。“凡书院必前有坊,坊后有门、有堂、有阁。上安圣贤,旁贮书籍。主堂阁前中两旁必广为号舍,号舍之旁必处处有厨。而其间静处必就地之洼下或逐水亭,或为水阁……”四是广有经济来源。“欲长久不废,必置学田,则除正赋外长足留百余石学租,以供三二十人终岁之费,使不至于一过而废。”五是延请名师执教。

“非得名师为之指迷导觉,令之共识于大学之路……盖师道立,然后人知方向;师道正,然后士学不止于他崎。故求师以端,学趋以造实才,尤为第一要义也。”六是精选购置书籍。其标准是“当世共尊的道德经济文章之书”,如“四书通鉴、历代名臣名言、五经、诸史诸名贤集。”七是严格规章制度。“设一奖励之法,设一督戒之法;择公正知体统一人专任散给月量之责;设圣贤之主,诸生行三叩九拜之礼;立礼制须严,质疑则揖而侧立。

”  王心敬积极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创办了以恩师自号“二曲”命名的书院,这块宝地即在涝水西岸的孙家磑。该村隔涝水与户县县城相望,且静置在一片无垠的水域之中,南有斑竹成林,西接道教古庙瓜牛台,北达风景名胜渼陂湖,位置优越,环境优雅,人文历史厚重,是理想的读书、做学问之地。关于书院,《丰川续集》卷二十九《疏二曲书院始末》中有详细记载:“二曲书院,在邑西南孙家磑村之西郊,乃五十年前独立所创,谋请吾师李二曲徵君娱老讲学之地。

常州高学宪公为建坊而题之名者也……陆续共盖大小房一十三间……盗拆其前后房屋七间,而树木竟为之一空。伤本志之未遂也。乃合众于院东创筑堡城,而谋移辅仁一堂于堡内,用存本来之志……更欲补建一坊,悬高学宪原匾,以存本面。略添小屋三、二间,为来学者起灶夜宿之所。而如堡外旧辅仁堂地基居高临下,有水泉之胜,亦另起小亭三、二间,作有志者讲诵之暇,供其春风浴泳之逸情。

总之,此院至今以后但拟自己管领,不靠外人致令颓敝。遇有志者,则听者裹粮来学,略加照看;然若非真正有志正学之人,则意不欲泛泛,安插徒博虚名而无益事实也。盖丰川之本志如此。”  王心敬可谓用心良苦。只可惜天不假年,1738年,王心敬驾鹤归去,二曲书院迅速衰落,今遗迹已无存。□杨文清西安晚报


文章TAG:丰舍西苑有多少人  中星怡景花园谁是你的菜  西苑  苑有  多少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