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方言叫“暗迷”。而厦门,源于下门,后雅称为夏门,在后期又逐渐借用及演变成厦门。三、厦门及中左所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于沿海建了五卫十二所,其中泉州永宁卫又分前后左右中五所,后移中左所于厦门,并筑城于岛西南端,今厦门中山路一带。

厦门城市名字的由来?

厦门城市名字的由来

厦门最初见于各类文献、文章称新城,嘉禾屿,嘉禾里,中左所等,直到后来定名为厦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诚如厦门之名。一、新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南院派始祖陈邕被谪贬入闽,先居福建三山,旋迁兴化枫亭井上,又移惠安社稷坛后,最后徙迁漳州南山下,通津桥南的驿路旁,建宅居焉。因筑宅宏其范囿,被参谤私建宫殿诬为谋反之罪,朝廷派钦差大臣查处,祸将临头。

陈邕之女金娘谓其父曰:务将家宅改为寺院,吾削发为尼,庶可弭谤而免祸。陈邕遂将家宅改为“南山寺”,物业施舍予寺。金娘把剃下的长发当笔,写下“悠然”两字,终身事佛为尼,法号“玄妙”,后敕赐为“金花郡主”。陈邕举家迁居龙溪县三都水头社(龙溪县三都明清时期属于海澄县,今厦门海沧区,水海沧水头在今海沧大桥下,与厦门岛比邻),卒后加谥忠顺王,葬于水头。

陈邕生有四子,长子夷则;次子夷锡;三子夷行;四子夷实。夷则为唐进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德宗建中二年(781年)与其弟及独子俦,举家三百四十余口迁入今厦门岛,于江头毗邻的浦园定居,始托足茅舍,今人号其处曰:“陈寮洗马坑”,因与光州固始学士薛令之来自同乡里,乡人至今犹有“南陈北薛”之称,当时厦门有“新城”之说。

二、嘉禾屿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厦门岛上曾生长过一茎数穗的水稻,当地人以为这是一种祥瑞之兆,于是就叫这里为“嘉禾屿”。因宋代一般将县以下行政区分成乡,乡下设里,当时厦门岛人口不多,为里级单位,属于泉州府同安县,故续前称谓称“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三、厦门及中左所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于沿海建了五卫十二所,其中泉州永宁卫又分前后左右中五所,后移中左所于厦门,并筑城于岛西南端,今厦门中山路一带。

此时期称厦门岛为“中左所”。明代初期,九龙江流域,即今漳州月港逐步取代泉州港成为南中国对外贸易的中枢,九龙江出海口也成为预防奸民勾结倭寇的重要海防要道,当时月港两岸及整个九龙江出海口设置了诸多巡检司和千户所,如屹立海中镇守门户的海门巡检司(海门岛),九龙江出海口北岸濠门巡检司(嵩屿),固若金汤镇守海门之金门千户所(金门),在金门之上,海门之下,人称下门中左所,即今日厦门之称为来源。

四、厦门的定名闽南人对于称谓一般分成白读和文读,对于一般称谓在正式场合一般也会冠以雅称。最常见如墓碑,同安称同邑或银同,海澄称澄邑,莆田称莆阳,晋江称温陵。而小地方则更是如此,比如集美,原称集尾或浔尾,今日雅称集美,过去雅称浔江;海沧石塘原名石林兜,钟山原名钟林尾。而厦门,源于下门,后雅称为夏门,在后期又逐渐借用及演变成厦门。

有人可能会质疑,为何下门会后来居上取代嘉禾屿的称谓。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厦门岛一直归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嘉禾里行政中心一直在岛的东面,靠近同安一侧,而厦门与之相距甚远,更多的时期是作为军事机构镇守漳州府附近的九龙江,相当长时期,厦门军事上归属于漳州府的镇海卫。而直到解放后,大家口中的厦门依然仅指的是中山路一带的老城区,厦门岛的大部分仍称禾山,一个嘉禾屿雅化后的名字。

厦门有哪些有趣的村名、街道名和地名?

厦门有哪些有趣的村名、街道名和地名

暗迷巷:在开元区开元路至大井脚巷,该巷以前多设卖粥摊点,故名。粥方言叫“暗迷”。本部巷 :在思明区桥亭街至马箭巷。该巷 31 号为郑成功部将洪旭故居,洪的兵部衙门称本部堂,故以本部为巷名。前圆宫为其路段旧时俗称。 八卦埕 :在开元区道平路至九条巷。由八卦池填成,故名。铳局巷 :在思明区待教巷至南义和街。

据说,郑成功曾设铳药局于此,故名。旧称钓仔巷。菜妈街 :在开元区故宫路至幸福路。有说早年该地老妇信佛吃菜(素),因名。出米岩:在开元区公园南路至公园西路。原称北门内。后有同安业巫者,将老家出米岩保生大帝移入该处土地祠,以招揽信众,久之,遂称出米岩。陈祠堂为其路段旧时俗称。打索埕巷:在开元区后海 巷至福茂宫街。

早年该处大埕曾为打绳场地故名。旧称索仔埕。打石市街:在思明区碧山路至关刀河巷。该处原有明李逢年石刻题记,故旧名打石字,后音讹为今名。电台山:在开元区工程机械厂后面小山岭,即白鹤山。南临文园路。白鹤岭又名电台山,早期电报局电台设此,故名。二王街:在开元区开元路至后厅衙巷、土地公祖巷。原称二王宫,因名。风鼓咀、打石顶、二王石墓口(石墓围、大墓围)均其路段旧时俗称。

凤凰山庄:在开元区湖滨北路市政府大楼西北侧山坡上。为别墅群。地处山坡,建筑平面形似凤凰,故名。光彩街:在开元区大同路至后厅衙巷。早年棺材行业集中经营于此,旧称棺材巷。后以方言近音加以雅化,因名。夹舨寮:在开元区厦禾路至开元路。“夹舨”即船,“寮”为厂坊。据考证,古代造船厂遗址在此,故名。帆寮街、丰裕巷、杉行角,均其旧称或俗称。

将军祠路:在开元区厦路至文园路/清初,建施琅生祠坊于此,俗称“将军祠”。路因祠名。局口街:在思明区思明西路至曾姑娘巷。古时该处设有铳局,有局外、局内之分,局外称局口。本厅口、太子巷、桂洲堆均其路段旧称或俗称。龙船礁巷:在开元区芦山路至海滨路。早年为海,每逢端午节,有“划龙船”的习俗,赛毕即将龙船覆在该处礁石上,因称龙船礁,巷因礁名。

俗称帆礁。棉袜巷:在思明区大同路至大中路。旧时弹棉卖袜坊铺集中于此,故名。旧时称二十四崎脚。配料馆巷: 在思明区南溪仔墘街至蜂巢山路。清台湾驻厦专司配运木料的机关——“配料馆”(又称台湾公馆)设此,巷因名。沙坡尾:在思明区厦港避风坞西南岸。位于厦港海沙坡的尾端,故名。旧时又称厦港水仙宫。曾姑娘巷:一听就是以人名命名的巷子,在思明区自大同路至思明北路、局口街。


文章TAG:解密福建厦门疫情链  厦门有个地方叫曾什么  解密  福建  福建厦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