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让于次年失踪,彻彻底底的失踪。没人知道他的下落。相比于三个倒霉蛋弟弟,周恭帝郭宗训的待遇最好。被赵匡胤依照魏晋逊位之君封王爵的老规矩,封为郑王。但是由于赵匡胤此后剥夺了他的“郭姓”。令他又改回叫“柴宗训”。所以,郭宗训虽然封了王爵。可因为他的儿子又恢复了柴姓,又重新回到柴氏之列。不属于后周皇族了。

故而,郭宗训的郑王爵位只传承了一代。他的五个儿子,柴永琦、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柴永盛,都没有王位继承权。最高也就只能是封到公。973年,郭宗训莫名其妙暴毙。他死后,他五个儿子的下落,史籍没有详细记载。别说现在人了,连当时人都不清楚。比如宋仁宗在位期间,仁宗皇帝想起来被遗忘了将近一百年的“郭氏子孙”,便下令寻找郭宗训的直系后裔。

打算找到后,借其制造舆论,收买人心。可结果居然找不着。郭宗训的子孙,可能隐居了,可能被杀,没人说的清楚。(从侧面也能说明赵匡胤和赵光义对郭宗训并非民间传说的那样善待,不然怎么可能找不着呢)再说柴氏家族的待遇。后周时期,柴氏顶天了也只能算外戚。而北宋建立后,连郭宗训的儿子也混得很凄凉。因此,柴氏在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如同老百姓一般。

在史料中,找不到柴氏子孙在这一时期出仕为官的记载。民间传言,赵匡胤曾立下遗诏,要求后世赵氏子孙“善待柴氏”的说法,显然是谣言。事实上,不管是郭氏,还是柴氏。赵匡胤和赵光义哥俩都没善待,只是没抹脖子而已。如果真善待了,何至于偌大的柴氏,最有名的人,居然小说虚构人物柴进?不过宋仁宗继位后,柴氏子孙开始转运了。

前面说了,宋仁宗想找郭宗训的直系后裔出来承担奉祀后周皇族之职。但找不着。于是,宋仁宗便又下令找来柴氏族谱,从柴家子弟中找人。最终,宋仁宗从柴氏族谱中找到一个柴咏的人出来,立其为榜样,赐予爵位。让他承担奉祀后周的任务。柴咏当时封的什么级别的爵位呢?前面也已经说过了,郭宗训被赵匡胤下旨改回柴姓后,所有的柴氏子孙,无论是郭荣的这一分支,还是柴氏本宗,都与后周皇族再无半点关联了。

所以,宋仁宗封给柴咏的爵位便是公爵。正式封号是“崇义公”。北宋时期,算上柴咏,崇义公爵位正常传承了四代。直到北宋末年,因靖康之变,北宋末代崇义公柴夔悟被金军俘,随徽钦二帝一起被俘虏到北方。崇义公爵位的传承才断绝。不过南宋高宗时期,随着时局稳定,宋高宗又想到了柴氏,又派人在柴氏族人当中寻找合适的继承人。

并经过一番选拔后,找到一个叫柴叔夏的柴氏子孙继承崇义公爵位。所以南宋一朝,崇义公又传了九代。直到崖山之战,南宋被灭,崇义公爵位才废止。需要说明的是,崇义公爵位和宋朝的齐安郡王和安定郡王一样,虽然是世袭爵位,但并不是父传子式的世袭。每一代崇义公都要皇帝钦点。新一代崇义公不一定是上一代的儿子。谁来承袭爵位,要看皇帝的意思

被皇帝点中的,获得爵位,自然飞黄腾达。没点中的,那就回家该干啥干啥吧。所以,古代的小说,如《水浒传》。今天的电视剧,如《杨家将》。说整个柴氏家族在宋朝都显赫无比,男的封郑王,女的封郡主。甚至还有丹书铁券,显然都是戏剧情节,看看就好了,不能当真。毕竟,宋朝正儿八经的赵氏子弟都有混得落魄的。比如赵匡胤四弟赵廷美一支,在王安石变法后,被宋神宗全部踢出宗室,不再给予物质上的优待。

更何况是本身就不是后周皇族,只是被宋朝皇帝拉来充门面的区区柴氏呢?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时期,郭宗训的直系子孙找着了。按道理说,既然找着了,那就应该把崇义公的爵位还给他们。但徽宗没这么做,他只是封郭宗训的直系后裔为宣义郎。这是一个品级不高的虚职。从这个事可以看出,宋徽宗这个人,蔫坏蔫坏的。与郭荣其实没啥关系的柴氏子孙封公爵,而且还承担了奉祀任务。

《百家姓》为何以“赵”姓为首?

《百家姓》为何以“赵”姓为首

百家姓的前四个是赵钱孙李。那为何以赵钱孙李为首呢?在古代皇帝为大,天子独尊,这百家姓也是有这个因素的。赵姓,百家姓一说源于宋朝,而宋朝的皇帝姓赵,赵姓就是国姓,试问又有什么姓可以压过皇帝的姓呢?同时在当时的背景下,赵姓居首是必须的。钱姓,在当时,在五代十六国的时候有一个吴越国,而这个吴越王的国王就姓钱。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赵家  开州区  重庆市  政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