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的粤剧字正腔圆,每两年举办的粤剧节汇集海内粤剧精英,今年的粤剧节更是汇集八位中国戏剧“梅花奖”齐聚梧州。有人甚至说,梧州的粤语比广州的更正宗……因为梧州是保存粤语最好的城市。所以,两广大哥大可不是浪得虚名。那梧州是什么时候不当大哥的呢?从嘉靖四十三年开始,两广总督迁到肇庆,后面又迁广州,清朝时,又短暂迁回梧州。

但最大的影响还是近代铁路的修建。因为铁路的兴起,水运城市开始失去了中心地位,比如安徽的安庆亦是如此。同样,梧州不再是广西货运的中心点。柳州成为铁路枢纽城市后,接过了运输中心的位置,同时,也靠着交通,发展成了工业城市。虽然不当大哥好多年,也没有大铁路中心的便利,也没有南宁这样的省会资源倾斜,但梧州人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今天的梧州在一个方面,甚至做到了世界第一。这就是梧州的宝石加工业。梧州人化腐朽为神奇,将一块块普通的石头经过精致的加工,切割成闪耀迷人光芒的宝石。今天,梧州的宝石加工人员达十万人,加工宝石达六十亿颗之多,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是名符其实的宝石之都。从货运中心到宝石之都,梧州人用自己的努力寻找着自己在这颗蓝色星球的位置,传承着大哥的骄傲。

在广西梧州还有一场别有趣味的活动:再现洪水入城。在梧州最古老最有特色的骑楼城,用砖围起了水道,将河水引入街道,再现了当年水漫金山的场景。洪水是人类所有民族共有的一个回忆,从大禹治水到诺亚方舟,所有的民族,在其遥远的史书里,都会有洪水的记录。这种记忆多半带着恐惧。梧州人为什么还要再现洪水这种场景呢?这就不得不说到梧州的历史跟这个城市的特点了。

梧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市,它的建城史在今年正好是两千两百年。在两千两百年前,秦朝统一天下,秦始皇派大将赵陀开岭南。后面赵陀在岭南称帝,都城在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市,是为南越国。南越国地盘很大,包括了现在的广东广西,还有江西福建,甚至到了越南。搞得越南到后面,总想把自己国家的历史往南越国靠,他们原本就想叫自己的国家为南越,嘉庆皇帝给否了,给他倒个个,叫越南。

赵陀当皇帝之后,就开始大封天下,他的弟弟赵光就来到了广西梧州,在这里建了一个城,叫苍梧王城。到了汉武帝时期,统一这里,改名为广信城,是为“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这是广西地区第一个城,所以,梧州是广西最古老的城。当时的城不大,周长不过四百多米,但是位置很好,背靠茶山,前有桂水,大江缓缓而过。长期以来,梧州是广西的物资出口,梧州三江(浔江、桂江、西江)交汇,广西的物资通过梧州抵达广州,然后运向全中国,甚至国外。

水多,自然就容易引发水灾,但是,梧州并没有修太大的防洪设施,这跟其它城市不同,其它有洪水影响的城市,一定会修城墙防水。比如浙江的台州,我们介绍过,台州城墙是历代皇帝都不敢拆的城,连最爱拆城的元拆拆,也要大力去修补,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城墙兼备防洪功能。为什么梧州不好好修一修防洪墙呢?主要原因是洪水规模不大,看图大家就知道,梧州是背靠山,河流从旁边过,而且水道畅通,不会造成暴涨的情况。

这有点像都江郾,只有水涨到一定位置,才会流到城里来,而就算涨上来,也是非常缓慢,通常也不会涨得太高,水就及时分流走了。所以,梧州年年有洪水,甚至一年两三回,但大家情绪稳定,来了洪水也不怕,甚至有水进城了,大家还忙着打麻将,因为知道,就算进了城,也涨不哪去。万一涨上来了,怎么办?梧州人自有办法,骑城楼!梧州有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骑城楼群,这种楼有外展的露台,有两个作用,一是挡雨,露台连成一片,下再大的雨,在街上也不会淋湿。

另一个就是可以防洪水,洪水上来了,把麻将桌搬到二楼,二楼变一楼,继续打。大家去看骑楼,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骑楼在二楼的位置通常有一个铁环,还有一个小门,这是干什么用的呢?就是为了防洪水的,水一进来,就把骑楼街淹了,但并不影响大家做生意。水到了门口,就在门口垫点砖,接着谈生意。淹到一楼,就到二楼接着谈。

那二楼这个铁环就有用了,是用来系船绳的,而那个小门就叫水门,水淹了一楼,人就从这个水门进出。那一楼怎么办?用小舟通行!这种情况沿继了很多年,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领导人来视察,说既然有洪水,那就修一下防洪设施吧。就这样修了一道防洪墙。这个墙一修,作用很大,基本就没洪水了,在2005年,特大洪水从墙上漫下来,如同瀑布,这个墙恰好跟一楼的高度差不多。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西林县  那劳有  那劳镇  中心小学  百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