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

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在农村基本农田是怎样划分的?

在农村基本农田是按方划分的,是按有几个深井,配的高压与低压,在苦水区只要有了甜水就成为了丰产方,种的粮食都是高产的,现在农民特别重视水浇地,在邯郸平原,十年九年是旱年,向小麦浇够三水,应该是丰收年,玉米一水或两水也应该是丰收年,棉花也应该是两水吧,笔者认为基本农田应该按井划分,也是成方成片的一样作物,这样也好管理吗。

中国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晋国自文公开创霸业,襄公继业,一跃成为春秋强国。但是,襄公死后,晋国中衰,实力一度不及楚国,虽有悼公复霸,而悼公早亡,晋国始终达不到文襄之时的强盛。追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卿族专权,正因此,才导致了最后的“三家分晋”。晋国的卿族专权,始于赵氏。而赵氏之所以能够得正,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献公时的“骊姬之乱”。当时,献公伐骊戎,“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骊姬想要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便设计加害申生、重耳(文公)、夷吾(惠公)三公子。献公在骊姬的唆使下,下令不许群公子住在国内,自此,晋国便没有了“公族”,而代替公族的正是卿族。但是赵氏在赵衰时,地位还不是很高,赵氏开始执政,是在赵衰之子赵盾的时候。起初,狐偃子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而晋国太傅阳处父一力主张以赵盾为中军元帅,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

襄公死后,太子年纪太小,于是赵盾主张迎里公子雍,而狐射姑主张迎立公子乐。赵盾一急之下,派人杀死了公子乐,狐射姑的主张失败,便埋怨起了阳处父换帅的主张,于是派续鞫居杀阳处父。事发后,狐射姑逃往狄,于是狐氏最终被赵氏铲除。“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於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而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则抱以適赵盾所,顿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

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史记》)灵公即位,而年幼,便由赵盾摄政,于是赵氏的势力越发强大。灵公长大后,有意收回政权,“使鉏麑刺赵盾”,但是被赵盾脱逃了,于是鉏麑自杀而亡。灵公一计不成,又生二计,“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结果又被赵盾逃了。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於桃园而迎赵盾。”而后,“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即位后,下令卿族的后裔可以作为“公族”,赵盾把公族大夫的位子让给了弟弟赵括。于是,晋国公族越显无力,其他卿族也逐渐兴起,“三家分晋”也就此埋下了根基。到了景公之时,“诛赵同、赵括,族灭之”。

而又念赵衰、赵盾之功,“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後,复与之邑”。不久,景公便死了,厉公即位。厉公时,郤氏、栾氏、中行氏继赵氏而起,其中,郤氏一家三卿,最为强横,于是也与栾氏、中行氏结怨。而厉公则想乘三卿自斗之机,除去卿族势力,于是“令胥童以兵八百人袭攻杀三郤(郤锜、郤焠、郤至)”,胥童已经劫了栾书、中行偃,便劝厉公即时杀掉此二人。

而厉公却将二人复位,二人怕将来自己地位不稳,先下手为强,派人先杀了胥童,不久后又杀了厉公。厉公死后,栾书、中行偃迎立襄公的曾孙周为君,是为悼公。悼公“於是逐不臣者七人”,立了威势,但对于栾氏、中行氏等大族,还是没有办法的。于是栾氏、中行氏掌握大权,晋国卿族专政已是一发不可收拾。自栾氏、中行氏之后,范氏也崛起了。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九次  太原  九年  划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