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者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兼气血瘀滞。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为气滞、血瘀、痰火、水饮。【诊断与病证鉴别】 一、诊断依据 1.常由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2.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3.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4.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二、病证鉴别 1.奔豚 奔豚发作之时,自觉胸中躁动不安,由气自小腹上冲咽喉。《难经·五十六难》曰:“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并治》指出:“奔豚气从小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其鉴别要点为:心悸属于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而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小腹,其状如豚。2.卑惵 卑惵与怔忡相似,如《杂病源流犀烛》曰:“卑惵,心血不足病也,与怔忡病一类,其症胸中痞塞,不能饮食,如痴如醉,心中常有所歉,爱居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怔忡亦胸中不适,心中常有所怯,与卑惵的鉴别在于卑惵之胸中不适由于痞塞,而怔忡缘于心悸,有时坐卧不安,并不避人。

另外,卑惵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三、相关检查 心悸病人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检测心律失常有效、可靠、方便的手段,可区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识别过早搏动及心动过速的性质,如房性早搏、结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判断I度、II度、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预激综合征等。

必要时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食道心房调搏、阿托品试验,对评价窦房结功能,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重要意义。心室晚电位检测判断缺血性心脏病及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与猝死有一定价值。临床应当配合测量血压、X线全胸摄片、心脏超声检查等更有助于明确诊断。【辨证】 一、辨证思路 心悸的辨证首先应分清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本病多表现为虚实相兼,应分清虚实之偏重。二、类证鉴别 1.辨惊悸、怔忡之不同 惊悸、怔忡虽同属心悸,但两者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和轻重程度等方面均有区别。惊悸常由外因引起,如情绪激动、惊恐、恼怒或劳累均可发病,时发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来虽速,但全身情况较好,病情较轻;怔忡则每因内因而引起,并无外惊,终日自觉心中惕惕,稍劳尤甚,病来虽渐,但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

 6/13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服务企业解难题  纳服质效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