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厉害的人物有哪些?你怎么看?

我想以一首诗开始回答这个问题:腐胬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他是直隶通州人(现北京通州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生活条件大抵不算怎么好,所以在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去江阴当了月俸三石的典史—— 一个不入流的杂官。随后几年他干的不错,赶走了海盗,肃清了治安,江阴的百姓很喜欢这个北方的大汉。

可是崇祯皇帝死了,半壁江山没了,现在的朝廷虽然还叫明,但后人们称为南明。无论如何,日子还得过,生活还得继续,他升官了,还是不入流的官,广东英德县的主簿,这也算对他造福一方的犒赏。但这是他的老母亲病了,纯孝的他放弃官职,在江阴城外定居下来。后来清朝人来了,江阴换人管了。这也无所谓,升斗小民在王朝兴衰下都是身不由己,换个皇上而已,日子还得过,生活也还得继续。

他没有救国救民的壮志,也没有重整河山的雄心,他只是个在乱世里苟活的可怜人而已。再后来,县城里张榜了,剃发、易服,明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县城里的书生们愤怒了,他们聚集在明伦堂里发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开战,战争,迫在眉睫,对手,纵横天下的八旗兵。书生们有自知之明,他们不会打仗,于是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县城外那间草房。

他静静的听完带头书生的恳求,沉默半晌才说:“你们得听我的指挥,否则,我干不了”,书生答应了他。收拾好行装,拜别慈母后他走上了那个必死的战场,为了家国,为了父老,为了留住这头涌泉之发,为了保住这身华服。他将以一座县城、十万农民来对抗一个拥兵百万的庞大帝国。六月二十三日,清军以降将刘良佐为主帅包围江阴,他站在城头遥望金钱鼠尾的故人,不屑的笑了笑。

接过劝降书后很快回复,不降!七月一日,清军开始攻城,箭如雨下。他指挥守军边用锅盖抵挡,边徒手接箭,每天可得箭三四百支。你没看错,他们没有盾牌。七月九日,他肃清了城内的奸细,避免沈阳破城之事重演,并将城中所有的物资集中调配,井井有条。七月十一日,清军九员上将攻城,五死四伤,败退,死伤惨重。七月十二日,满族将领亲自攻城,被乱枪刺死,枭首,再败,死伤惨重。

七月十三日,围城而攻,再败,刘良佐再次劝降。七月十四日,城中宿老以降礼为名将火药带入清军大营,炸死二千余人。七月十五日,被他数次痛殴的海盗顾三麻子带着水军来救他,苦战三日还是被打散了。七月十六日,南明义阳王率军来救,在县城外的砂山全军覆没,江阴彻底成为孤城。七月十七日,他选了千人连夜出城,杀伤清军千余人后全身而退。

七月十八日,刘良佐令十方庵向城跪泣,痛陈利害,江阴拒降。刘良佐又亲自劝说,他回答:“你可做降将军,我不做降典史”。刘良佐羞愧而退,叹息说:“江阴人没救了”。七月十九日,清朝亲王多铎知江阴事,震怒,先后调孔有德,贝勒博落和尼堪携红衣大炮参战。七月二十日到二十七日,清军连番攻城,不克,死伤惨重。八月初三,尼堪招降,言明只问首领,不问从人,不再强求剃发,不降。

八月初九,摄政王多尔衮命人招降,告知江阴大明已亡,死守已毫无意义,不降。之后又是漫长惨烈的攻防战,到了八月二十一日,弹尽、粮绝、再无救援,守城兵卒已不足三千。清军用二百多门红衣大炮狂轰北门,城终于破了,他看着崩塌的城墙,在城门边写下了自己的绝命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题讫,带着残余的兵卒冲向蜂拥而入的清军。大量杀伤清军后他对着不足二十人的家丁说:“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自拔短刀,刺胸血出,投在前湖中,未死,为清军所俘。刘良佐见到他。双手抚着他的背失声痛哭:“应元!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他回答:“有什么好哭的,事已至此,只求速死。”到清军出榜安民,江阴阖城上下尽丧,仅余五十三口。

而清军付出的代价是三王一十八将殒没城下和近八万的伤亡,这是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未有的惨烈战役,也是一个民族在危亡时最炽热的光芒。在明末清初那段历史中,我们看尽了人性的黑暗,看尽了士大夫的无耻嘴脸,看尽了残暴和狠毒,看尽了虚伪和背叛。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前任典史,让我看到了自己民族流淌在血液中的伟大。阎应元,千秋之下,终归不朽。

明朝都有哪些历史名人,他们的功绩是什么?

明朝,是我国古代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六位皇帝,传承了二百七十六年。而在明王朝时期,历史名人自然不少,下面就简单列举几位。首先要提的就是明王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朝末年参加起义军反元,最终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又平定了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朱元璋在位时,政治上废丞相,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

创造了洪武盛世的局面。既然说了皇帝,自然要提一提明朝有名的大臣,我认为明朝期间有代表性的大臣便是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作为万历时期内阁首辅的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赋役制度的演变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药圣”李时珍也是明朝人,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参考古典医籍,游览众多名山大川亲身考察,历经27个寒暑,完成了本草学集大成的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当然,明朝的历史名人还有很多,比如抗倭名将戚继光,郑和,海瑞……。


文章TAG:上海历史文化名人  明朝名人  上海  上海历史  历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