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晋升的条件是什么

我堂哥今年54岁,一直在乡镇派出所和县公安局机关工作。现在是县交警大队长,副科级。再过6年就要退休了。估计很难升到正科级。但我另一位堂侄子今年45岁,现在已是副处级实职。在外当兵、上军校、提干,在部队干了20年,副团职转业进了省直机关单位。先是定为副调研员,后套改为四级调研员,现在又晋升为副处实职。两人都是公务员,一个54岁,一个才副科;一个45岁,却已经是副处长。

想当初,侄子去当兵时还是听了堂哥的建议才去的。为何差别那么大?其实,这也充分体现了公务员晋升的基本条件: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基本素质条件都具备。那些能提拔得快的主要是因为:1.有平台。平台越高,位置越多,被提拔晋升的机会自然就越大。在县以下,提副科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到了地市级,提正科也不难。到省级机关,升到处级也不意外。

2.有成绩。这是提拔晋升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成绩,并不单是日常工作任务的完成。最好有别人没有的成绩。比如,过去参加过脱贫攻坚工作,参加过省以上组织的重大任务,或者深入当前抗疫情一线。由于提拔晋升总是“僧多粥少”,因此只有成绩突显,才能区别于一般人,才有被组织提拔重用的“借口”。3.有举荐。公务员提拔晋升,考察的是德、能、勤、绩、廉,看的是表现,靠的是有人举荐。

没有举荐,你干得再好也不会被上面发现。因此,要特别注意与直接领导和身边同事搞好关系。4.进入“核心”视野。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提拔晋升,主要取决于单位“核心层面”,具体来说就是一把手和党组织。只有进入单位一把手的视野,才算真正有提拔重用的可能。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太多机会与单位一把手接触的。这时候,就更显示出身边领导和同事的重要性,只有他们帮你说好,你才能被一把手定性为“好”。

公务员真的人手一个手提包吗?

电视剧《扫黑风暴》中,眼尖的网友发现了一个现象,剧中公务人员都会提着一个品质不错的手提包。来源/电视剧《扫黑风暴》截图那么,公务员真的人手一个手提包吗? 红军时期的公文包追溯历史,现代意义上公文包的雏形,其实是18世纪的皮包。当时,英国人为了保证纸张的平整,用铁片做成夹页,但分量过重、不便携带,马鞍工匠突发奇想,用马鞍的皮革来替代铁片,于是就有了皮包。

到19世纪,皮质公文包在西方国家已经广泛流行,翻阅1860年描绘的林肯立宪的历史手绘图稿,男士们手中的拎包,竟有鳄鱼皮革、蛙口包式样,与现在一些时尚女性的奢侈品包袋相比,观感不落下风。觉悟社珍藏的周恩来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使用的公文包。来源/网络1920年,随着法国时装产业以及意大利皮革工业的发展,当代的公文包应运而生。

由于它的设计目的是一个缩小版行李箱,所以其设计非常具有功能性。它分为三层,一层用来放置文件纸张,一层用来放置替换的衬衫,最后一层放置食物,例如法国人最爱吃的法棍面包。这种设计目的一直延续到二战,大家看看《行动目标希特勒》电影中的德军军官的公文包,甚至能装下一个炸弹。陆军上校使用的公文包。来源/电影《行动目标希特勒》剧照 八路军的前身——红军刚成立时,从军官到士兵都配有公文包。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进入闽西,击败国民党军,解放长汀城。红四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没收了10余家反动豪绅财产约3万余元,并向商人筹借了军饷2万余元。红四军前委决定拿出一部分军饷,用来制作4000套军装。经后勤和被服厂工人不分昼夜的努力,几天后,全军从军长到士兵每人都领到一套带红领章的灰蓝色军装、一顶带红五角星的军帽、一个挎包、一副绑腿以及两双胶鞋。

这套简朴的军装,就是中国红军历史上第一套正规的军装。不过,那时的挎包都是灰色布料制成的,类似于我们常见的帆布袋,不可能像德国军官那样用皮革制作,看起来很阔挺。随着后来国民政府对苏区的围剿,红军的条件越来越艰苦,连盐都吃不上了,自然不可能让挎包成为全军的军装标配,只能配给少数军官。由于红军军官事务繁忙,经常需要外出,为方便装文件等物品,不得不给他们都配备一个挎包,久而久之,红军军官便有了背挎包的习惯。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团部文书苟金元的公文包。来源/网络八路军时期的公文包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由于条件艰苦,只有高级军官干部配有公文包。在还没实行军衔制度的年代,挎包就成为个人身份的象征。八路军的普通战士如果看到有人背挎包,就知道这肯定是一位首长,而不是普通的排长、连长。久而久之,就连日军也知道背斜挎公文包的八路军是高级军官。

电视剧《亮剑》里,丁伟要去延安学习时,路上被伪军追赶,伪军看到他身上的公文包,就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士兵,他们不敢开枪,只能抓活的。和尚背着李云龙撤退时,一名日本军官通过望远镜看到李云龙身上的挎包,也是命令部队追击、尽可能活捉。 丁伟准备上路。来源/电视剧《亮剑》 不过,也不是只有军官才配挎包。还有一个事例,1943年春,鲁南军区三团一个排在抱犊崮西部山区被日伪军包围,战斗持续了将近一天,一名叫刘全的战士身负重伤。

临终前,刘全吃力地从挎包里掏出一个菜团交给班长。这两个事例说明,一些普通战士也装备挎包。根据地还有一种人会标配挎包——银行工作人员,他们表面上是金融系统的员工,其实跟普通战士没有什么区别。1940年,冀南银行的职工们一手拿枪、一手持账,白天工作、夜间行军。他们经常背上挎包,带着账款,秘密深入农村办理信贷业务,人们称之为“挎包银行”。

还有些八路军军官的挎包,材质和设计感都比较高级,因为是从日军军官缴获来的。开国上将邓华是在1937年的平型关战役中缴获了日军公文包,从照片上来看,公文包由皮革制成,日军中只有两种人使用皮挎包——军官和传令兵。由于这场战役非比寻常,战役中缴获的战利品自然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因此他格外珍惜这个挎包,一直将它带在身边,走过了40多年的漫长岁月。

永定河文化博物馆中收藏的邓华将军的挎包。来源/网络 在国统区工作的中共高级干部,会配备一个国产皮革公文包。例如董必武在武汉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民运部长和中共代表团成员时使用的公文包,是一件牛皮材质的黑色公文包,长38厘米,宽25厘米,内分四层,两个铜扣带上刻有“上海华成厂造”字样,2002年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董必武用过的公文包,来源/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公文包开始普及变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般的公务员都会随身带公文包,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生活习惯。公文包有单位发的、自己买的,有国产的、进口的,有羊皮的、牛皮的,甚至还有鳄鱼皮的。可见,国家并没有专门给公务员配备公文包,因为在和平年代,公务员自己买个公文包并非是什么难事。

直到现在也是如此,不过有些单位(公、检、法、两办、纪委监委、组织部等)因公务需要会配发简易帆布包,再加上平时参加会议或培训时,都有可能领取到装有相关材料的简易文件袋。可以说,公务员的确是人手一个公文包。50年代时期,公务员使用的公文包基本上是皮质。根据资料,1952年,新中国第一起腐败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件主控检察官孙光瑞,用的就是一个皮质公文包。

孙光瑞的公文包。来源/网络 五十年代,上海有个HAW SING飞鱼商标的皮包,比较流行。它采用了铬鞣革工艺,用了头层牛皮的材质,以及铜质的金属件,尤其是锁扣,黄铜本色很漂亮,三档位锁定调节。此包共有3个大的隔层,衬以浅绿色的细帆布,另有一个小的隔层,可以放一些细小物品。由于这款包款式漂亮,受到很多公务员的喜爱,有的甚至买回家后都舍不得用。

不过,斜挎包也没有消失。在年轻人当中,背斜挎包的潮流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末,与搪瓷茶缸、口琴一样,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马德福背着斜挎包。来源/电视剧《山海情》截图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皮质公文包越来越普及,不只是公务员的专利了。很多学生书包变为手提式公文包款式,用来装课本。影视剧里兄妹的斜挎包。

来源/电视剧《乔家的儿女》截图当然,真皮公文包依然很贵,人造革公文包便应运而生。只是,真皮的包质地柔软不说,最主要的是经用且耐脏,人造革用不了多久就裂开口子,而且一不留意就脏兮兮的。那个时候还流行夹包的拎包姿势,90年代赵本山的小品《牛大叔提干》中有句经典台词:“学问都在这包上,(夹包)这就是个经理,(拎包)这就是个收电费的。

”牛大叔夹包,被误认为经理。来源/小品《牛大叔提干》截图如今,拎包的姿势回归了传统,很少有人再夹包。现实中的人民警察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大多手拿公文包,装卷宗和各种法律文书用。其他有点身份的人,也都是拎着真皮包昂首阔步的。牛大叔拎包,放在今天不会被误认为“收电费的”。来源/小品《牛大叔提干》截图总体来说,我国公务员系统对服装要求并不高,多数情况下都比较随意,因此,公务员是不会被固定配发公文包的。

实际上,除了窗口单位、执法单位以及一些保密单位,现在很多政府单位连工作证和统一的服装都是不配的。到了新世纪,各种各样流行休闲的包出现,业务员也不再局限于拎着公文包,电脑包也成为他们的优先选择。甚至发展到政府机关外出办公的,出门在外,没个手提包还真不方便。至于《扫黑风暴》中的黑色公文包,那时因为公务员需要展示严肃庄重的形象,所以,公文包一般都是黑色的,加上公文包需要装材料卷宗,所以公文包一般比较大。

2009年5月,广州市政府发布过一个《广州市公务员礼仪手册》,里面提到:“在重要公务场合,男士应着正装。越是隆重的场合,服装颜色越深。男士公文包也要以深色为宜。但是,千万不要将公文包塞得鼓鼓囊囊。” 何勇手中提着一个公文包。来源/电视剧《扫黑风暴》截图从红军时期生产的粗布公文包到抗战时缴获的皮质公文包,再到新中国以来自愿选择公文包的款式与材质,一个随身物品的变迁反映的是中国国力的变化。

感觉比起很多行业,公务员的工资并不高,为什么看起来生活品质更好一些?

身边的公务员,的确是车房不缺,“非富即贵”。他们的工资,能支撑得起这些吗?深入思考,我察觉出了其中的门道。一、公务员的工资公务员的工资,的确不高,但是也不低。每个月三四千,那是扣除“五险一金”后,每月的打卡工资。这个打卡工资,不能反映出公务员工资的全貌。中西部地区,山区县城。以我所在的地方为例,我选取三位公务员朋友,说说他们的工资情况。

乡镇工作的朋友:每月打卡工资3500元。但是在这之外, 还有乡镇工作补贴、年底绩效奖金,等等。他的公积金,双边每月共计2300元。一年发到手上的,有七八万元。检察系统的朋友:每月打卡工资5000元。他的公积金,双边每月共计3400元。在打卡工资之外的,有系统绩效奖金,年底考核奖金,等等。一年发到手上的,有十二三万元。

县直部门的朋友:每月打卡工资3700元。双边公积金,每月有2500元。在打卡工资之外,有年底考核奖金,等等。一年发到手上的,有八九万元。发到卡里的,一年十万左右。这个收入,在本地来说,是中等水平。这也是公务员收入的通常位置定位。二、公务员的择偶靠一名公务员的收入买车买房,稍微显得有些吃力。但是,如果是两名公务员一起奋斗呢?这也是公务员婚恋的普遍选择方向。

能够考上公务员的,自身是有一定能力的。所以,他在选择配偶时,要求的条件自然也不会低。公务员组成的家庭,双方一般都有稳定的工作,双职工比较常见。公务员找建筑工人、工厂小妹、餐饮服务员,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在本地区,公务员的家庭,常见的组合有四种,分别是“公务员 公务员”、“公务员 医生”、“公务员 教师”、“公务员 生意人”。

本身有一定的能力,再找一个有一定能力的人,这就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两个人的收入水平,一年就是二十余万。这样的话,承担买车买房的任务,压力根本就不大。三、公务员的家庭在我公务员朋友中,他们原生家庭的条件,是参差不齐的。有的父母,也是公务员。有的父母,是种地的农民。有的父母,是经商的人。原生家庭经济好的,对子女的帮衬也多,子女也过得殷实舒适。

有一位朋友,两口子本人,男方父母,女方父母,都是公务员。父母子女都有稳定客观的收入。父母不仅不需要子女赡养,反而还可以补贴一下子女。他们两口子,也是我认识的人中,幸福指数最高的。原生家庭经济一般的,对子女的帮衬就少一些,有时候还需要子女接应。不过,对子女来说,这是影响不大的事情。只要不发生严重的突发情况,双职工家庭赡养父母,是游刃有余的事情。

总体来说,他们的原生家庭,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有条件好的,也有条件一般的。条件好的,子女过得更殷实一些。条件一般的,子女过得压力稍微大一些。四、公务员的车房买车买房,在如今社会,已经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很多农村人,在外打工几年后,有一定的积蓄,也会买车买房。车子和房子,已经成为了一种刚需。

1、公务员的车子。车子已经是非常普及的事情了。环视身边,绝大部分公务员买的车子,大多都是代步车,家用车,价格也就在十五万上下。也有买BBA的,但比较少。这几个买BBA的朋友,都属于原生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或者配偶是做生意、比较赚钱的。2、公务员的房子。房子是刚需,有钱没钱都得买,很多公务员一样是背负房贷。

只不过,他们的公积金,一般情况是能覆盖每个月房贷的。家庭条件好的,可能有几套房子。家庭条件一般的,也就只有一套住房。不足为奇。公务员买车买房,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他们的工资收入不低,完全能够支撑得起这些。买豪车买豪宅的,那只凤毛麟角。买家用车,买普通房,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现状。五、公务员的“非富即贵”为什么公务员会给人“非富即贵”的感觉呢?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原因不在于公务员的工资,而在于公务员这份职业的社会地位,在于公务员背后的平台。公务员,是一个组织性、平台性很强的职业。单个公务员,如果走在大街上,一样是群众脸,一样是不起眼。但他站在这个平台上了,就有了平台赋予的特别之处。与其得罪一个人,不如交一个朋友。更何况是公务员,背后是一个大的平台,牵扯着层层关系。

在一般人看来,交恶没有好处,交好没有坏处,说不定以后就有什么事情,需要请他帮忙。所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别人与公务员交往时,都会尊重三分。这就是社会地位的体现。正是因为公务员这份职业,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着很多的人尊重三分,才给人“公务员非富即贵”的感觉。其实,抛开岗位来说,大家都是一样一样的。总结:公务员工资不高,为什么看起来“非富即贵”、车房不缺?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庖丁解牛式地看待:第一,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中等,并没有通常说的“每月三四千”这么低。

第二,公务员的配偶,一般都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来源。两个人的收入,能够买车买房。第三,公务员的家庭,有的条件比较好,能够帮衬子女,给予经济支持。第四,公务员的车和房,绝大多数都是比较普通的,代步车、刚需房,没有过分之处。第五,公务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受人尊重和敬重,这才给人“公务员非富即贵”的感觉。


文章TAG:当一名公务员需要的品质  公务员的基本品质  一名  公务  公务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