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

问: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因为元宵节是农历年当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上元节。在很久远的过去,元宵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在封建社会,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百姓家的女孩子都不能随便出入家门,更别说到你先热闹的场合,可是元宵节这一天晚上却可以随便的出来接灯游玩,于是一些美好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了元宵节。

我们北方农村的元宵节有很多的讲究,第一件事就是做萝卜灯,现在的人们很少有做萝卜灯的了,大家为了简单省事,买了那些短小的小红蜡烛,代替了萝卜灯。记得我小时候,做萝卜灯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小孩子们都喜欢做。把红色的胡萝卜洗干净,切成段儿,把胡萝卜中间的瓤抠出来一些。做萝卜灯当然需要灯芯,我小时候的萝卜灯芯都是用玉米秸秆的皮,外面缠上棉花,插胡萝卜瓤上面。

然后将蜡块融化,将燃烧后的蜡油倒在胡萝卜瓤里面。现在人们基本都是用一些长牙签,外面缠上棉花做灯芯。傍晚早早的点燃这些萝卜灯,在门的两边各放一个,这意思是给已故的老祖宗照着亮,让老祖宗们回家过元宵节。 做萝卜灯的日子,在我们这里也是有讲究的,做萝卜灯只能选在今天做,也就是正月十三这一天。因为我们这里有句俗话说:做三不做四,做四出秃子。

意思就是说,做萝卜灯只能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做,明天如果做萝卜灯,家里的孩子,头上就不长头发,可能会长成秃头。当然,这些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老辈人的传统说而已。下午的时候,男人们也会带了这些萝卜灯,还有香烛和鞭炮,早早的去上坟,我们这里叫做送灯。其实就是去请家祖宗们回来过元宵节,在坟前也要把这些萝卜灯都点亮。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这个节日的?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在秦朝时已出现。起源和其他节日相同,是祭祀。汉武帝时被定为"元宵节",古时宵和夜同义,因此也叫元夜。传说中周勃灭吕后就在正月十五,还政刘氏,所以汉武帝对这一天非常重视,每年外出与民同乐。司马迁创建《太初历》,这一天为重要节日。这一天晚上祭祀主持宇宙一切的神仙:"太一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时间越来越长,汉一天,唐三天,宋五天,明初八点灯,十七落灯,整整十天。与旧历年相连,白天为市,夜间燃灯,有各种动物造型灯,龙、虎、免等,有故事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工艺精巧,规模宏大。特别是"花树"高二十丈,衣以绮锦,飾以金银,燃五万盏灯。隋时有大型歌舞演出,演员达三万人,演奏乐器者一万八千人,戏台长达八里,观众不计其数。

你知道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是什么节日吗?知道它的由来吗?

谢谢邀请!正月初一,过新年,岁之始,古称 “三朝”。正月初二回娘家,这一天老婆带着老公回娘家正月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人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表正月初四迎灶神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妇女不得出门。正月初六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一种迎接美好日子的心理,正月初七称为“人日”,说人是这一天造出来的。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人家吧鸟儿、鱼儿放生。正月初九俗称“玉皇会”,各地有隆重庆贺。正月初十称为石头节,又称“石磨日”“,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做得东西。正月十一请紫姑,请子婿,家家用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正月十二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正月十三灶下点灯,有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吃面条的习俗。

正月十四称为“试灯”节,为迎元宵佳节做各种准备。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古人玩的东西可多了,耍龙灯、猜灯谜、耍狮子、放烟花,划旱船、扭秧歌,甚至唐代这一天还有一些体育活动,比如打马球、登高,武术活动,其实这些体育活动都是当时的娱乐活动,唐代元宵节最为热闹,从皇宫到民间倾城而出,甚至皇帝在皇城之内与民同乐,京城热闹非!。


文章TAG: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八月  八月十五  十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