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30日和31日,长园集团连续涨停,与格力集团控股长园集团密切相关。边肖指出,格力集团对长园集团有着深厚的感情。早在去年5月,格力集团就试图收购长园集团。格力投资长园集团踩雷事件在a股市场其实并不是个例。减持格力电器,增持长园集团,是格力的决定,不是董明珠的算盘。

格力集团刚投资,长园集团就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格力集团也踩雷了吗?

格力集团刚投资,长园集团就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格力集团也踩雷了吗

格力集团投资 长园集团踩雷的事件,其实在A股市场并非个例。沪深股市有一批上市公司,因为其持有的股票出现亏损,而影响自身的全年业绩。翻开 长园集团证券软件F10,不难发现不仅格力集团旗下的格力金融踩雷,而且还有开放式基金增持,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无限售A股新进1103.13 万股 。

证券市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往往具有多米诺效应个股之间在路径上很可能互为因果,彼此牵扯影响甚广。记得一些经济学家盲目推崇西方建制派的证券理论,动辄呼吁亏损上市公司退市还有打妖精自己未必清廉等等,都是A股市场的奇葩。特别是在互联网及混业经济时代,上市公司之间互相参股的情况将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没有严格把好上市审核之关,等到上市公司业绩炸雷之后,才去监管处罚的话,其后果已经是剪不断,理还乱了。

去年10月金融界高层两次喊话救市,就是基于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带来的券商及银行的风险。在房价飞涨,实体经济受到损害的背景下,格力集团投资 长园集团踩雷属于无法避免的现象。在一家上市公司全年的业绩,都买不起一线城市一套房子的背景下,格力集团即使换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股权,未必能够安然无恙。格力集团投资 长园集团踩雷事件,对于社会上流行的跨行业收购,以及各种混业经营敲响了警钟。

长园集团股价一年暴跌245%,子公司涉财务造假,为什么格力集团还要增持?

长园集团股价一年暴跌245%,子公司涉财务造假,为什么格力集团还要增持

董明珠一直想摆脱电器依赖,进军更多更高档领域,这是人皆共知的,也是其不服老不服输的体现。当年收购珠海银隆,试图进军新能源汽车行列,因为小股东的竭力反对,使其没有能够收购成功,董明珠还在股东会上发飚,成为一则新闻。此后,他联手王健林等以个人名义投资了珠海银隆,并从去年起,爆出了诸多负面消息,最终走上法庭。

而长园集团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分子材料辐射加工研发与生产基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具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同行业中唯一通过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辐照功能材料行业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其中热缩材料产品按用途可分为电子,电力,通信,管理防腐等四大类,在世界范围内的热缩材料行业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Tyco。

虽然长园集团由于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原因,受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但是,对董明珠来说,看中的主要还是长园在高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想利用长园在高科技方面的优势,给格力来一次转型。毕竟,死守传统电器,格力要想再上新的台阶,难度很大。要靠自己的能力实现再上新台阶的目标,也是非常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谋求并购,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再启动收购珠海银隆,已经可能性不大。而且,珠海银隆的内部问题,也可能会让董明珠望而怯步。个人陷进去,还不能自拔,如果让格力再陷进去,可能就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大问题,很有可能让格力葬送在自己手中。所以,把目标锁定到长园,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管从哪方面看,长园都要比银隆高出很多。只是,没有想到的是,长园遭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这对董明珠来说,无疑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但考察归考察,长园科技实力强的格局不会变。也可以通过收购格力来掌握长园的内部管理,让一个新的长园呈现在投资者面前。更何况长园出了问题,股价暴跌。对格力的收购是好事,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回报。所以格力会按照相关规定继续采购,直到自己出铁为止。


文章TAG:长园集团停牌多久  长园  集团  格力  多久  停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