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宇宙的恒星是如何形成的。恒星和行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天体。恒星是天生的恒星,而像木星这样的行星要想成为恒星,需要增加80倍的质量。除非人们把东西塞进木星的肚子里,否则木星永远成不了恒星。恒星是宇宙中由等离子体构成的天体,能够发出光和热。恒星通常诞生于星云。我们的太阳在46亿年前从星云中坍塌。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寿命11年。

什么样的力量形成的恒星?

是什么样的力量形成的恒星

在138亿前,宇宙诞生于一次奇点的大爆炸中,在大爆炸后的第20分钟前,宇宙经历了一次太初核融合,诞生了氢氦和微量的锂铍元素。这些元素在重力的作用下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的星云。在宇宙大爆炸后的大约38万年时,由于宇宙空间的冷却,同时,这些星云受到了一些扰动,形成了密度较大的区域。以这些密度较大区域为核心,发生了重力坍缩,诞生了第一批恒星。

这批恒星被称为第三星族恒星,它们几乎不含金属元素天文学上将氦以后的元素称为金属元素。图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可能是第一批恒星的余晖形成恒星必须要有足够的质量,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质量才能在天体的核心处产生足以点燃核聚变反应的压力和温度。在理论上形成恒星必须至少要到达约80倍木星0.08倍太阳的质量。

在宇宙形成时,为什么有的形成恒星,有的形成行星,是两种不同物质的原因吗?

在宇宙形成时,为什么有的形成恒星,有的形成行星,是两种不同物质的原因吗

恒星和行星都是产生于宇宙之间的星际云,它们是由氢氦为主的气体和尘埃等组成。在引力的作用下,这些星际云不断的会收缩,聚集,开始速度比较缓慢,到了一定程度凝聚的速度加快,就使大量气体和尘埃聚集在核心,最终就形成了恒星和行星。就拿我们太阳系的形成来讲吧,当形成太阳系的星云不断凝聚,变成具有致密核心的星云盘,并在自身引力下塌缩,当旋转的太阳星云盘不断聚集气体时,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最终引发了核聚变反应。

当内部核聚变发生以后,恒星就变得稳定了,核聚变的张力和自身的引力会达到平衡,这时就形成了太阳。而在年轻的太阳周围的星云,不同位置的温度相差很大,离太阳越远温度越低,各种物质会不断的凝结成液体和固体,最终在距离太阳不同的位置形成具有不同元素的颗粒,这些都是组成行星的物质。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各种粒子相互碰撞结合,最终聚集成星子,进一步的碰撞合并,增大体积就形成了行星。

所有的恒星都会形成黑洞吗,为什么?

黑洞是一种特殊的天体,是由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因为自身引力的原因坍缩成了黑洞宇宙中的任何天体都有寿命,而恒星的结局是由它的质量大小决定的,小质量恒星比如红矮星寿命可达几百亿年,估计能能活到宇宙末日了,像太阳一类的黄矮星寿命只有一百亿年,在生命的末期会因为内部的氢被耗尽而大幅度膨胀变成红巨星。当红巨星再把内部的氦聚变完后,会逐渐把外层气体抛出去行成一个行星状星云,内核则被引力坍缩成一个白矮星,如果这个白矮星的质量达到太阳的1.4倍以上就会继续坍缩成中子星,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太阳的3.2倍以上,就会坍缩成黑洞。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恒星在最后都能变成黑洞,只有大质量恒星才行大质量恒星就是因为自身的引力一步步把自身压缩,最后变成了光都跑不出去的黑洞。一个大质量恒星变为黑洞的全过程随着恒星慢慢耗尽核聚变的氢和氦,就会被自身的引力强烈压缩,直到让原子核原子核都挤在一起变成白矮星,因为恒星本身的大质量所以白矮星还会进一步压缩,直到原子核也被压碎,电子和质子压到一起变成中子一个个排列在一起,最后变成一茶勺就有几万亿吨重的中子星。

因为中子星变成大质量星的质量足够大,引力足够强,最后中子被压碎。中子之后就没有基本粒子可以抵抗这种压力了,于是最后所有的物质都被无限压缩,原来的大质量恒星就变成了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黑洞,连每秒30万公里的光都逃不过黑洞的引力。恒星因为自身质量不同,最终结局也不一样。只有大质量恒星才能变成黑洞。


文章TAG:哪些因素不是恒星形成的  恒星  因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