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也是一种火箭动力。它是一种专门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而开发的火箭动力飞机。它最大的特点是有可以重复使用的机翼,脱离大气层也依靠火箭作为动力。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在事故原因中特别指出——涡轮泵,它是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和人的心脏一样重要。

中国的火箭发动机很牛,飞机发动机很弱的说法对吗?航天和航空究竟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火箭发动机很牛,飞机发动机很弱的说法对吗航天和航空究竟有什么区别

怎么说呢,如果强弱是个相对概念的话,那我国航空发动机确实不如航天发动机成就高!我国火箭发动机虽然在燃料技术上不吃螃蟹,但是多年来一直以可靠稳定著称。而且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否满足客户需求这个角度,我国火箭一直表现优异,比较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用火箭把人送去了月球,我国是其一。但是航空发动机多年来一直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军品民品都离客户满意有一定的距离。

我国的航天运载火箭技术和飞机发动机制造水平分别怎么样

技术先进?并不觉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得以前央视有个节目大国工匠,其中有期是报道航天一院的焊工高凤林,30年来加工了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其主要负责的就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喷管焊接工艺。报道中描述高凤林,加工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喷管的困难是这样描述的。数百根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多停留0.1秒,就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

高凤林经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加工长度长达1600多米,焊缝细如发丝,每个焊点宽度只有0.16毫米。实际上我看到这一段,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欧空局阿里亚娜6火箭,甚至日本宇航局的H2B火箭对喷管焊接加工,都是用机器人激光焊接。虽然他们的机器人激光焊接工艺还达不到高凤林的水平,比如说焊缝平均宽度是0.3毫米,比高凤林差不多大了一倍。

但机器人激光焊接,代表的是工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方向。这方面,直到去年我国才有民营的蓝箭航天发布了对80吨级天鹊火箭发动机喷管进行机器人激光焊接的视频,距离欧洲甚至日本都还有相当差距。明白么?我国航天领域,实际上很多是由这些老师傅们手工技术,静心打磨制造,强行提升了一个水平,不比国外同行差甚至还要略胜,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工业水平和制造水平达到这个程度。

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少,像高凤林一个人30年焊了130枚长征运载火箭,占长征系列总发射数量的一半以上。但空军要那么多航空发动机也这样造?呵呵,你别说,当年这种事情我们还真没少干过。还记得当年和平珍珠计划,送两架歼-8II到美国进行升级的事么?美国人发现这两架飞机居然零部件不通用!为啥不通用?还不是工业加工制造水平跟不上,这飞机零部最后件是靠老师傅锉刀锉出来的。

同样在航空发动机领域,1975年我国花巨资从英国引进斯贝MK202发动机及相关技术,四年后就拿英国提供的原材料制造出4台涡扇-9发动机,1980年送到英国测试也全部合格。但涡扇-9秦岭发动机完全国产化并通过国家验收时间却是23年后的2003年!按英国人提供的图纸和样机,拿着英国提供的毛料,叫齐一帮老师傅带上榔头砂轮和锉刀,按葫芦画瓢也是可以造出来,但让工厂机器也能达到这一水准需要23年全社会苦练内功。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科研机构研究制造涡轮风扇的粉末合晶技术,把一系列金属单质粉末按照一定比例和排列顺序,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压成特殊合金。经过多年潜心攻关,终于攻克这一技术,全所上下兴高采烈开完庆祝会后,在大家热切的眼神中把材料送上机床加工,结果没有一个钻头可以一次性把这合金车成形,都中途断裂掉,于是又有了一个新的科研项目,如果制造可以一次将新材料车出来的新钻头。

这是整体工业水平达不到的困境。一环系一环,缺一不可。就像我们在另一个领域的困境。我们需要制造高性能的芯片,但我们无法回避掩模对准器。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真的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虽然我们整体上过去几十年发展很快,但是怎么可能轻易赶上西方几百年积累的工业化?只盯着航空发动机,不看五轴数控机床?所以,根本出路还是修炼内功。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王冠,但要戴上这顶王冠,你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承受它的重量。


文章TAG:中国的航空火箭怎么样  火箭  航空  发动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