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部分镜头在最大光圈下成像质量很差?对于大部分可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说,缩小1-2块光圈绝对可以提高画质。但对于负片面积小于1寸的相机,最大光圈往往是最佳光圈。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大光圈甚至最大光圈?比如卡片机,比如拍照手机的最大光圈就是它的最佳光圈,但是缩小光圈会恶化画质。

为什么大部分镜头在最大光圈下画质下降?

为什么大部分镜头在最大光圈下画质下降?这个怎么说?太考验我了吧。怎么能把特别复杂,特别深奥的光学问题简单的说明白,好有难度。我试着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这个问题。为了什么镜头会在最大光圈下成像质量下降,这个和镜头的成像原理有关,我们都知道,光线通过镜头的镜片,成像于感光元件,光圈越小通过的光线越少,就越集中于镜片中心,光圈越大,通过的镜片的光线就越多,就越分散于镜片的边缘。

影响镜头成像质量的几何像差有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等等好多种,这里为了说明问题,只说一种像差,就是球面像差。为了能更好的理解这个球面像差,我画一个示意图:解释一下这个示意图,黑色线表示缩小光圈以后的光线成像情况,红色线表示加大光圈子以后的进光成像情况。由图中很明显的看出,当收小光圈以后,光线只在镜片的中心区域通过,可以很好的成像于一点,就是说球面像差小,所以成像质量好。

当放大光圈以后,光线会从透镜的边缘进入,由于工艺及曲面的影响,光线无法很完美的成像于一点,这样就产生了像差,所以就影响了画质。当然,不只是这一种原因影响了画质,还有很多因素。只是用这种球面像差来说明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说大光圈成像不是画质最好的,收一两档画质最好的光学原理。但我在实际拍摄中,肉眼其实很难分辨这种画质的差别。

为什么镜头在最大光圈下达不到最佳画质,一般收一至二档光圈才会达到最佳画质?

对于底片面积大于1英寸的照相机来说,确实是如此,也就是说,在最大光圈下几乎不可能获得最佳画质。对于大多数可以更换摄影镜头的数码相机的摄影镜头来说,缩小1-2挡光圈,确实可以明确提升画质但是,对于底片面积小于1英寸的照相机来说,最大光圈往往就是最佳光圈。比如说,卡片机,比如说,拍照手机,最大光圈就是其最佳光圈,缩小光圈反而会使得成像质量劣化。

关于你的问题,我具体谈谈:一、对于APS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来说,缩小1-2挡光圈可以明显改善成像质量这个,大家自己测试一下就知道呢。二、对于APS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来说,底片越大,则最佳光圈越小。比如说,对于全画幅来说,最佳光圈通常是F8;对于APS画幅来说,虽然也很多是F8,但是也有不少是F5.6。

但是,对于中画幅来说,最佳光圈通常都是F11。对于大画幅来说,最佳光圈可能要到F16F22或者甚至更小(大画幅也有好几种尺寸)。三、为何对于大于1英寸的底片的照相机,最大光圈一般都不是最佳光圈呢?a,这个,因为镜头在全开状态下,球差和色差会更大。b,这个,因为镜头在全开状态下,暗角也很明显。c,关于球差和色差,要想具体说明不同光圈的球差色差,这个需要光学绘图,要有一定的光学常识才能说清楚。

为什么佳能24-105镜头不出2.8光圈的?

佳能24-105mm镜头不出f2.8的镜头,我觉得原因有很多,最关键是性价比不高。想想佳能的2.8光圈的顶级镜头,16-35mm,24-70mm,70-200mm等经典镜头基本上都是三倍左右的变焦倍率。超过三倍变焦倍率的恒定光圈f2.8镜头好像没有,这估计是有制造工艺与技术的考究。我认为佳能不出光圈2.8的24-105mm镜头,估计有以下几点原因:1.制造工艺技术的局限性三倍以上的变焦倍率镜头制造会有难度,对于材料与加工会有一定的难度。

2.精致的镜头结构和重量。24-105mm镜头要做到2.8的恒定光圈,我觉得佳能应该能做到,但有可能镜头的长度和重量可能有变化。3.考虑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24-105mm镜头的定位估计是避孕套,为了满足普通摄影师的日常拍摄需求。所以制造成本要控制,销售价格要亲民,满足镜头本身的定位。


文章TAG:镜头为什么达不到最大光圈  佳能  光圈  镜头  不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