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破解玩盗版,就相当于只买之前的游戏,比如即将上映的《一把美元2》(年度最期待),明年年初重制的《生化危机2》,以及不确定时间重制的《最后的幸存者2》和《最终幻想7》。首先,这里强烈推荐盗版我的产品,比如PS4。刷机的时候需要固化系统版本,但是接下来的半年可以说是大作频出。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一个金融核心业务,就是小贷,也就是放贷业务。如果你能理解所有企业都是逐利的,你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厂商都在搞金融。原因其实很直白,就是赚钱。这种有利可图的生意基本就到头了。11月初监管部门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新规将全面整顿这一市场,约束一切打着互联网金融名义的商贩。

为什么腾讯不提互联网金融?

腾讯当年在3Q大战中,就是吃了舆论的亏,也许马化腾那时候意识到,腾讯真的像网友说的那样,正在形成事实上的垄断。既然走在了垄断的路上,那么就不能再高调的出现在公众面前,不然到时候舆论会一边倒的反对腾讯,马云又不一样,马云当年淘宝,靠的就是假货起家。支付宝当年搞金融,也是在没有阿里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旗下独立出来,并且在没有金融牌照的情况下先做了支付宝(一年后有了牌照),

为何互联网公司都要做金融?

谢谢问答的邀请!注意到已经有好几个比较专业的回答了,那我就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下吧。正好读到《有头有脸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放贷》,里面提到,就在现金贷公司的老板们开始为生存挣扎的时候,2017年底的这个时间节点,对于“TMD”等互联网巨头来说,却刚刚吹响冲锋号,今天,在中国人的智能手机上,无论是聊微信、刷抖音、看微博,还是用淘宝购物、滴滴打车、携程订酒店,甚至是在刚拆封的小米华为、OPPO手机上,互联网信贷产品都无处不在。

而这些处在不同行业的互联网巨头们,也终于有了一个相同的业务——放贷,官方说法则是,消费金融。请先参阅,顺便谈谈一下长短期债务周期吧:短期债务周期通常持续5-8年,在几十年里不断重复。但是请注意在每个周期的低谷和高峰后,经济增长和债务都会超过前一个周期,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人促成的。人具有借更多钱和花更多钱的倾向而不喜欢偿还债务,这是人的天性,因此在长期内,债务增加的速度超过收入,从而形成长期债务周期,

长期债务周期:尽管人们的债务增加,但贷款人会提供更宽松的借贷条件,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大家都以为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因为仅注意最近出现的情况。最近出现的情况是什么呢?收入一直在增加,资产价值不断上升,股票市场欣欣向荣,现在是繁荣时期,用借来的钱购买各类资产,很划算,当人们过度借贷消费时,泡沫便产生了。请注意,这儿并非在聊国内的情况,点到为止吧,

中国但凡有点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都会搞金融能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你能明白企业都是逐利的,你就能明白为何那么多互联网厂商都搞金融了,原因其实很直白,就是赚钱。贷款业务空手套白狼来钱快: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核心业务其实都只有一块,也就是小额贷款,说直白点就是放贷业务,这个业务按照原先的模式,互联网厂商只需要自己投入极小的金额(通常都是走联合贷款模式),就可以从银行这边撬动数倍,数十倍甚至更高的资金。

然后通过放贷业务,从用户这里赚取高额的利息,现在的小额贷款业务利息(年息)都是18%左右,放眼所有行业,有哪些行业投资能有这么高的平均收益率?况且,互联网企业本身都是轻资产模式,除了自身投入的资金少之外,其他相关的成本也非常低,此外,联合贷款的模式由于出资的核心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即便是出现坏账风险,最终被锅的还是银行,互联网厂商作为中间渠道几乎不受大的影响

综合起来看,这放贷业务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有钱赚大家自然一起冲过来割韭菜了,就如鲨鱼闻见血腥味一样,部分厂商业务有对应需求:有部分互联网厂商做金融业务一定程度也是从自身的业务生态角度出发,比如电商平台的金融业务。这些平台一来有大量用户(商家和用户)需求贷款,商家用来解决流动资金的问题,用户则多数用来(提前)消费,

同时,这些平台都可以获取这些用户的行为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对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借贷。于是,放贷业务自然成为这些厂商的目的。能赚钱为什么不做呢?互联网金融在未来会受到很强的约束:当然,这种赚钱的业务基本就是末日了。监管层11月初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新规,将全面整顿这一市场,约束所有打着互联网金融名号的厂商。

另一种是“等待”。在PSNStore,总是有优惠的,而且优惠力度还挺大。很多大作甚至低至2-3折。如果不是那种非要马上玩的作品,等的时候一般都会有折扣,而且这样的折扣很频繁。对于我这种收藏控来说,买实体版然后通过咸鱼当2手卖是不存在的,但对于没有收藏欲望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选择。


文章TAG:付费电脑游戏哪里买的  游戏  太贵  付费  主机  电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