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猿打的过剑齿虎吗?

谢邀。这是两种史前大型动物之间的PK,巨猿是史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而剑齿虎则是一种大型的猫科动物。从现存的灵长类动物与猫科动物的对比看,同体型下,灵长类动物是完全打不过猫科动物。那么,巨猿会是个例外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种史前动物。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剑齿虎剑齿虎是从300万年前开始出现在地球上的一类大型猫科动物,注意是一类不是一种。

狭义上说,剑齿虎是短剑剑齿虎,而生物学分类上的剑齿虎则是剑齿虎亚科下的所有物种,包括刃齿虎(美洲剑齿虎)、命运剑齿虎、一般剑齿虎等等。而不同的剑齿虎体型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以刃齿虎的体型最大,最大个体体长长达3米(这个体长是不包括尾长的),体重重达300公斤,比先现存任何的猫科动物都要大很多。并且刃齿虎还有着平均15公分左右长的犬齿,是所以剑齿虎亚科中犬齿最长的存在。

而像普通的剑齿虎,体长一般都在2米左右,体重在200公斤左右,比如短剑剑齿虎,而且普通的剑齿虎的犬齿长度平均在10公分左右。虽然剑齿虎都长着一对“短剑”式的犬齿,看起来非常的“拉风”。但是如此长的犬齿非但没让剑齿虎的实力有了质的飞跃,反而让剑齿虎的能力有所退化,由于其上犬齿太长,因此上下颌无法完全闭合,因此剑齿虎的下颌开始退化,这样才能在闭上嘴巴时让剑齿露在外面。

其次,长长的犬齿反而增加了折断的威胁,所以,剑齿虎无法像狮子、老虎那样直接咬住猎物不放,它们捕猎只能靠一次次的将犬齿插入猎物体内然后迅速拔出,才能让猎物失血过多,从而完成捕猎。而正是这种捕猎习性,让剑齿虎的猎物比较局限,它们只能选择那些移动缓慢的大型食草动物,比如猛犸象,因此,这些猎物一旦灭绝,它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过长的犬齿反而成为了剑齿虎灭绝的原因之一。巨猿巨猿顾名思义就是体型巨大的猿类,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金刚”,而里面的主角金刚的原型其实就是巨猿。当然,它是一种已灭绝的生物。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颗巨大的灵长类牙齿化石被古生物学家发现,从此揭开了巨猿的神秘面纱。之后,在整个20世纪中,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古猿化石就有上千个,科学家根据巨猿的颌骨和牙齿大小与现存的猿类对比发现,这种生活在距今约100万年的大型灵长类动物的身高有3米左右,体重最大超过了400公斤。

当然在距今100万年前,人类的进化已经进入了能人阶段,所以人类与巨猿只能说是灵长类动物进化的不同分支。科学家根据巨猿的牙齿磨损程度以及特征推断,巨猿应该是食草动物,并且它们最爱的植物是竹子。从目前巨猿化石的发掘地看,巨猿的分布非常的局限,目前仅在我国、印度和越南有发现。巨猿打得过剑齿虎吗?剑齿虎和巨猿都是已灭绝的生物,而且它们从生存年代上看有着重合,但是剑齿虎曾经分布在非洲、美洲地区,而巨猿仅分布在亚洲地区,所以即使同时期,两种动物也不会有任何的交集。

因此,想要判断两种已灭绝且没有交集的动物的强弱,我们就只能通过数据对比了。01 体型对比剑齿虎的种类有很多,体型也有一定的差异,而上面在介绍巨猿时我们选了最大的个体,那么我们就拿最大个体的刃齿虎来对比一下。最大的刃齿虎体重在400公斤左右,而最大的巨猿体重在450公斤左右,从体重的对比上看,巨猿略占优势。

02 战斗力对比相比较而言,巨猿是一种草食性动物,它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大拳头,而剑齿虎是一种肉食动物,它不但有尖利的爪子还有长且尖利的犬齿。而猫科动物本身就比较的灵活,再加入“武器”杀伤力更大,在体型相近的情况下,剑齿虎猎杀巨猿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剑齿虎可是连猛犸象都能放倒的存在。03 类比虽然剑齿虎和巨猿没有交集,但是,在现存的动物中,猫科和灵长类动物是有交集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花豹和大猩猩。

从体重的对比看,花豹平均的体重仅有60公斤左右,而大猩猩的体重平均有100公斤,但是,花豹依然有杀死大猩猩的实力。因此在剑齿虎与巨猿仅有约50公斤的体重差下,巨猿是没有胜算的。总结通过上面的数据对比以及类比,我认为巨猿是打不过剑齿虎的。相信有些小伙伴听过“食狮巨猿”,它是一种生活在非洲森林中的一种巨猿,据说它的身高在2米以上,体重在120公斤以上。

巨猿打得过残暴狮吗?

巨猿与残暴狮对战,分分钟就会被残暴狮干掉。巨猿是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生存于距今600万年前至30万年前。巨猿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加大版的猩猩,其站立时的高度可达3米,体重超过500公斤。今天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是大猩猩(雄性被称为银背),身高平均在1.8米左右,体重130至200公斤。最大个体的银背大猩猩的体重可达310公斤。

巨猿不仅身材高大,而且非常粗壮,特别是前肢肌肉发达,嘴里还长有粗壮的犬齿,看上去应该是非常能打的大家伙。图注:巨猿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图注:巨猿的复原模型,图片来自网络 残暴狮又名拟狮,它的亲戚则是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的洞狮,洞狮生活在距今30万至1万年前,是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洞狮的体长约3.5米(加尾巴),体重在270至350公斤之间,远大于今天地球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

洞狮是恐怖的杀手,其强大咬合力的嘴里长有超过12.7厘米的长牙,研究表明洞狮主要以野牛和驯鹿为食,有的时候洞狮也会进入洞穴杀死巨大的洞熊,洞熊的体型可要比巨猿大。图注:洞狮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图注:洞狮生活在寒冷的欧亚大陆北方地区,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仅仅比较体重和体型,似乎巨猿更占优势,但巨猿是一种非常害羞的素食动物,类似于今天的大猩猩。

在实际的科考记录中,体重超过150公斤的银背大猩猩依然会被体重只有50公斤的非洲豹杀死,而目前记录的所有观测之中,没有一起大猩猩反击赶走非洲豹。这些身体强壮,但是性情温顺的大型灵长类动物并不善于搏斗,而且灵长类动物身体的缺陷,比如缺少毛皮、皮肤较薄、肌肉组织更容易遭受巨大的创伤等缺点,使得灵长类是非常不善于搏斗的。

图注:生活在森林之中,以植物为食的巨猿,图片来自网络既然体重只有50公斤的豹能够轻易杀死体重超过150公斤的大猩猩,那么体重超过300公斤的洞狮能够轻易杀死体重超过500公斤的巨猿。实际上,生活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巨猿曾经与老虎生活在一起,而老虎是巨猿的天敌,具有杀死巨猿的能力。图注:老虎悄悄靠近巨猿,图片来自网络尽管巨猿长着灵长类中最大的块头,但是并不代表它们就具有强悍的战斗力。

巨猿跟人类的起源有何关联?

巨猿(Gigantopithecus)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灵长类,它的样子就好像一个加大版的红毛猩猩。巨猿站立起来的时候身高可达3米,体重超过540公斤。许多人认为传说中的野人和雪人都是巨猿在地球上的遗存,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动物的真实存在。图注:巨猿的体型相当巨大,图片来自网络从目前的分类上看,巨猿属于灵长类-类人猿亚目-人科-猩猩亚科,这个猩猩亚科可不是我们熟悉的黑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就是猩猩。

今天的猩猩亚科之中只有猩猩属一个属,属下又包括有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猩猩和达班努里猩猩三个种,由于猩猩属长着长长的红毛,也被称为红毛猩猩。正是因为巨猿与猩猩的亲缘关系,因此现在巨猿的复原都是参考猩猩的。图注:满身红毛的婆罗洲猩猩,图片来自网络图注:巨猿复原图,作者:安东从分类上看,人类并不属于猩猩亚科,而是属于人亚科,这两个亚科都在人科之下。

从演化关系上看,我们与黑猩猩的血缘关系最近,但是在600万年前之前,我们的祖先就与黑猩猩分家啦,而黑猩猩并不是我们的祖先。我们通常以人属的诞生作为人类演化开端,其中的南方古猿在距今500万年前首次出现。图注:人科的分类,可以看到我们与猩猩亚科的关系还是比较远的,图片来自网络图注:人类的演化,图片来自网络如此看,我们与黑猩猩有着共同的祖先,而我们所在的人亚科可能与猩猩亚科有共同的祖先,所以同理可证,我们与巨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巨猿与人类并没有演化关系,和人类的起源也没有关系。

图注:直立人与巨猿相遇,图片来网络尽管我们与巨猿没有直接的演化关系,但是原始人类很可能曾经与这些巨型灵长类相遇过,巨猿生活在亚洲东南部的原始丛林之中,主要以植物为食。当直立人从非洲一路来到这里时,很可能见过巨猿,更有学者认为直立人曾经与巨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且成为造成其灭绝的主要原因。无论如何,这种巨大强壮的灵长类动物在距今10万年前消失在丛林之中。

为什么恐龙和巨猿没有进化成人类?

这个问题有些天方夜谭了,因为恐龙无论如何也没法跟猿、人放在一起,毕竟恐龙是蜥形纲下的动物,它无论怎么进化也不可能成为哺乳纲下的动物,更不用说进化成人了。而相比较而言,巨猿是与人类是同科的动物,它倒是可以聊一聊。不过,依我看来,这个小伙伴的疑问应该是:恐龙与巨猿为什么没有进化出人类的智慧?毕竟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而巨猿是已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

首先,我们来看恐龙从三叠纪晚期,恐龙开始登场,一直到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恐龙是这个阶段“霸主”一样的存在,它们占据了陆地上有利的生态位,种类和数量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果从恐龙出现算起(2.3亿年前始盗龙出现),到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前),恐龙“统治”了地球约1.6亿年。那么,在亿万年的统治之中,恐龙为什么没有演化出与人类一样的智慧呢?恐龙时代除了留下了一些恐龙化石外,没有任何文明出现的痕迹,这就是它们没有演化出与人类一样智慧最好的证明。

而恐龙之所以没有演化出高等智慧,与它们登场的时机以及演化的方向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是登场的时机。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恐龙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3亿年前,而在这个时期正好是地球第四次大灭绝事件-三叠纪大灭绝(距今约2.5-2.03亿年前),在这次灭绝事件中,陆地上有76%的脊椎动物灭绝,海洋中有96%海洋生物彻底消失,而在这场浩劫中,陆地上有一类脊椎动物躲了过去,它们就是起源于鳞龙亚纲的始鳄类的槽齿动物。

槽齿类动物属于肉食性动物,再加上在大灭绝中,大量的陆生脊椎动物灭绝,给它们空出了足够的生态位,这让槽齿类动物得到了发展的机会,终于在距今约2.3亿年演化出了小型的恐龙,这才有了“恐龙时代”的开端。因此,恐龙是作为大灭绝事件中的幸存者出现的,它们出现后竞争较少,资源较多,也就是说恐龙登场的时间拿捏得刚刚好。

(下图为始盗龙复原图)其次是演化方向。演化是物种生存的必经之路,但是演化又是无序的,没有方向的,这样才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演化方向不能适应环境的就被优胜劣汰掉了,这就是自然选择。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恐龙的演化整体方向是符合“柯普法则”的(柯普法则是指生物在演化的过程中体型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在与同类的竞争中,那些体型越来越大的恐龙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导致了到了白垩纪末期,恐龙基本上都完成了“巨大化”,此时恐龙的平均体型也达到了恐龙时代的极值。

既然体型变大就能得到好处,自然那些向着其他方向演化的恐龙就会被淘汰掉,所以,一亿多年里,恐龙都没有演化出与人类相似的智慧。我们再来看一下巨猿1935年荷兰古人类家孔尼华(G.H.R.von)在我国香港的一家中药材店里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动物牙齿和骨骼化石,通过研究,孔尼华发现这些牙齿和骨骼与人类的非常接近,之后他将这些化石所属的动物命名为巨猿。

之后,我国的科学家们先后在广西省的5个地方出土了巨猿的牙齿以及部分骨骼化石,甚至在广西大新县发现了巨猿居住过的洞穴(大新巨猿洞),除了广西外,科学家们在我国湖北建始高坪龙骨洞也发现了巨猿的遗迹。除了我国,印度、越南等地也陆续发现过古猿的化石。从已发现的化石看,巨猿的形态介于人与猿之间,其中以我国发现的步氏巨猿体型最大,平均站立身高在3米左右,体重平均在540公斤左右,这个体型数据超过了已知的所有灵长类动物。

除了体型庞大外,科学家们根据其牙齿以及颚骨推断,巨猿的咬合力至少在200公斤以上,最关键的是巨猿曾经与人类祖先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那么,为什么巨猿没有像人类一样进化出智慧呢?首先,古猿比人类祖先出现的时间要晚,根据巨猿的化石分析,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约100万年前,而人类祖先从南方古猿开始算,也有300万年了。

因此,人类祖先比巨猿出现的时间要早至少200万年,到了巨猿出现时,人类祖先已经有了很强的竞争性。其次是演化方向不同,人类祖先是大脑演化的,而古猿是体型演化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演化方向,大脑的演化“见效”比较缓慢,而体型演化“见效”很快,当然这也不是物种主动选择的,而是优胜劣汰下,胜出者的演化方向。既然体型变大能够得到竞争优势,它们也就不会像其他方向去演化了。

最后就是竞争力了。从巨猿山洞的遗迹看,巨猿从距今约100万年前出现,到距今约30万年前灭绝,在这70万年的时间内都没有学会使用火和简单的石头工具,这足以证明“巨大化”才是它们的演化方向。而在此时,人类已经进入了直立人的阶段,不但开始吃肉,还能制造工具,显然这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巨猿在人类面前是没有竞争力的。

总结生物的演化是无序的,一种生物的不同类群在不同的环境会有着不同的变异,而这种变异一旦能够给生物的生存带来好处,那么变异就会延续下去,这个类群就能脱颖而出,人类就是从原始灵长类动物中通过大脑的不断演化走出来的。而恐龙和巨猿它们的演化方向是体型,体型巨大化照样能够让它们脱颖而出,但是,体型巨大化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会变差,而这也是它们都灭绝了的主要原因。

现在还存在巨猿吗?历史上的巨猿是怎么消失的?

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巨猿的身影了,它们在距今大约10万年前彻底地从地球上消失了。巨猿是100万年前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根据有关化石资料,巨猿身高普遍在3米左右,估计体重能够达到500公斤,我们人类的祖先直立人曾与古猿们一起生活了近百万年。经过对巨猿部分牙齿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巨猿的臼齿与现在的大型食草动物非常相似,而且根据牙釉质的碳同位素检测,判定巨猿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而且食物来源非常单一,香蕉或许是它为数不多的主要食物。

(巨猿牙齿化石)在10万年前晚更新世时期,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巨猿生活的我国南部及南亚地区的大片森林逐渐变为草原,巨猿所依赖的食物基本上都是出自森林,加上它们体型庞大,所需“素食”很多,巨猿们的食物成了很大的问题,饥饿成为它们灭亡的主要原因。(晚更新世森林逐渐萎缩,大片草原出现)另外,随着我们人类的祖先直立人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加之巨猿性情相对温和,直立人对巨猿的生存空间也逐渐地产生影响,使其活动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同时,直立人还会利用工具、弓箭或者陷阱等猎杀巨猿,将其作为自己的肉类食物来源之一,从而加快了巨猿灭绝的步伐。

海南首次发现古代岩画!“中国第一黎乡”还藏着多少宝藏?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西部,一侧临海,坐拥风景如画的棋子湾,昌化、海尾、沙鱼塘、新港4个天然渔港;南北紧邻奔流不息的昌化江和珠碧江,江畔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越往东南方向地势越高,东南部的王下、七叉山区集中有霸王岭、黄牛岭等24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境内最高峰猕猴岭就位于霸王岭,海拔1655米。资料图原始的热带雨林是最大的宝库,植物在这里恣意生长,小动物们在这里跑跳撒欢。

位于昌江东南部的霸王岭是海南岛典型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之一,境内分布着特有天然南亚松林、雅加松林、陆均松顶级群落林、野生青皮林以及最古老的野荔枝林。霸王岭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栖息着珍贵的海南长臂猿,被称为“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资料图昌江有山亦有水,全省第二大河昌化江流经该县叉河、七叉、王下、十月田、乌烈、昌化等乡镇,至昌化港入海,昌化江沿岸山河秀美、木棉林立,形成了风光旖旎的“十里画廊”,并在每年春季形成“昌化江畔木棉红”的绝美景观。

另外,还有秀丽的南尧河、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溶洞(皇帝洞、地下宫)等美景,共同构筑了昌江独特的生态人文景观。资料图资料图据李超荣介绍,被称作“海南第一洞”的信冲洞也在昌江县,洞口距离昌化江仅约1公里。1995年,信冲洞脊椎动物化石首次被当地村民发现,2006年经海南文体厅、海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和昌江县博物馆联合发掘,共发现包括巨猿、剑齿象、中国犀、鬣狗、硕豪猪等在内的近20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若干其他类群化石。

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测定,信冲洞动物化石年代距今40万年。其中,中华花龟化石的发现,为琼州海峡形成年代乃至南海更新世海平面变化的研究积累了珍贵材料。巨猿牙齿化石的发现,为寻找海南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料图偏僻山村中保留古老的文化李超荣对王下乡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昌江东南角的王下乡,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这里山水秀丽,空气清新,素有“海南的香格里拉和小西藏”之称,然而,崎岖的山路一度阻碍山里的人们走出去,也让山外的人进不来,遇到大雨、山洪,王下乡几乎与外界隔绝。2007年12月13日,李超荣及考古团队走进了神秘的王下乡,随后,李超荣团队在钱铁洞遗址进行勘探和采样时,发现了化石标本。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化石标本进行了检测,初步测定遗址绝对年代距今5.5至6.5万年前,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资料图“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钱铁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海南最古老的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对研究海南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为研究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分布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说到这里,李超荣激动了起来,因为这表示,钱铁洞的考古发现将海南岛的历史往前推了约5万年。

王下乡在世人眼中偏僻异常,经济落后;对于考古学者来说却是闪烁着文明星火的历史宝库。王下乡是“中国第一黎乡”,为民族考古学提供了许多研究资料。昌江王下乡的洪水村,至今保留着黎族“活化石”——船型茅草屋;昌江石碌镇的保突村至今仍传习着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昌江七叉镇的保山村,流传着超过3000年历史的黎锦工艺,保留了黎族利用大自然的材料染色的技艺,以及手搓去籽十字棍等纺织工艺。

这些保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考古学者了解黎族文化,再现古代黎族的劳作和生活。“当时我们白天在2万多年前的神仙洞(钱铁洞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晚上回到茅草屋宾馆就餐住宿,享受着田园般的生活,值得自己以后好好回味。”据李超荣教授回忆,当时一位考古队员还风趣地讲:“能在北京住五星级宾馆的很多,能入住‘茅草屋’宾馆的人却很少啊!”美好时代下讲好昌江故事海南考古在风雨中走过70年,从筚路蓝缕到不愁吃住,一路折射出海南在经济、物质、文化上的巨大变迁。

以前住茅草屋,不通信号,考古发掘经常就地取材;现在来昌江考古,不需要再住茅草屋了,随身能携带手机,考古队挖掘遗址的工具、方式也有了改进。资料图李超荣来昌江王下乡考古十几年,亲眼见证王下乡的蝶变。近年来,王下乡充分利用原生态的生态资源、深厚的黎族文化,以及李超荣发掘的厚重的考古文化,探索出一条融合生态和文化的旅游之路,陆续建设了王下乡博物馆;依托“王下乡·黎花里”项目打造了美丽乡村大炎村,打造考古遗址公园,复原海南远古人类生活;建黎族文化研究中心和科普基地,探讨黎族人起源......资料图据悉,昌江作为承担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省为数不多的各类环境资源要素兼具的市县,充分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3年,昌江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态移民”模式,将王下乡牙迫村整村搬迁到石碌镇水富村,既实现“人退山绿”目标,也彻底改变了这个昔日贫困封闭的黎村面貌。2006年,昌江又大刀阔斧创新改革,率先在全国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把王下、七叉等贫困地区的5000多名孩子迁到县城读书,结束了王下无高中生、无大学生的历史,为全省乃至全国有效探索出一条斩断穷根和保护生态共赢的实现路径。


文章TAG:中国发现了多少巨猿化石  田东发现巨猿牙齿化石  中国  中国发现  发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