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其实就是月球是撞出来的。具体的过程大概是这样,话说在距今46-45亿年前,地球形成的初期,在地球轨道附近有个小行星,我们现在管它叫做忒亚。后来,忒亚一头撞上了地球。撞击过后,碎渣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月球。(这里补充一点,虽然这是一个假说,但是科学的假说和我们老百姓侃大山可不一样,他们的假说要有切实可靠的证据才能被接受。

而大碰撞的证据还是有不少的,比如:通过研究月球岩石中氧的同位素比例,发现这和地球上的完全一致。)那另外一种卫星是咋来的呢?一般来说,行星在形成初期,有可能会剩下一些边角碎料,这些边角碎料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卫星,还有一种就是依靠捕获小行星。火星的两个卫星就是从其他地方捕获的。这类卫星和主星比起来,个头都很小。

火卫一半径只有11.1km,火卫二半径只有6.2km,月球的半径1737km。半径差了2个数量级,而地球和火星的差距还不到一个数量级。这要是体积比,可是要三次方,高下立判。也就是说,形成的方式决定了卫星相对于主星的比例大小,撞出来的占比都比较大。那太阳系内还有没有其他例子呢?就说冥王星吧,冥王星也有一个和自己尺寸和接近的卫星卡戎,根据我们对于月球形成的认识,天文学家就做出推断,认为冥王星的位置,在很早之前也发生过两个矮行星膨胀之后的主体,就是现在的冥王星,而碎片成为了卡戎。

我们来感受一下,看看冥王星和卡戎,以及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比例关系,再来看看木星和它的卫星之间的比例关系,看看到底相差有多大。这是冥王星和卡戎:地球和月球:木星和它的几颗最大的卫星:看到了吧?相差的不是一般的多。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其实月球出奇的大是由于它的形成机制决定的。大碰撞产生的卫星和自己主星的质量比和体积比都要大不少。

为何“大碰撞”理论遭遇质疑?月球真正的成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声明一下。遭到质疑的不是撞击说本身,而是撞击的细节问题。让我们把这事说清楚一点,介绍一下关于月亮起源的各种观点。 历史上曾有三个假说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地月同源说、地月分裂说以及地月俘获说。同源说是指,地球和月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起源,嗯,地月关系亘古有之,一直如此,正是古已有之,但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于是有人提出分裂说,即先是形成了一个包容目前地球和月亮的大星球,但由于那时候一方面地球处于熔融状态,另一方面那时候地球自转的速度可比现在快得多,于是一部分岩浆被抛出地球,形成了月球。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月球  假说  起源  探索  探索月球的起源  关于月球的形成有哪些假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