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豆瓣的影视剧评分为什么会让人如此看重,甚至会让某些人紧张到要求豆瓣修改评分,甚至起诉豆瓣呢?导演毕志飞因豆瓣对他的电影评分过低起诉豆瓣相对透明的评分机制如何评价一部影视剧的优劣,实际上是见仁见智的事,再好的电影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喜好,给电影打分的行为实际上更多地是反映打分者主观的观感和认知,并不能直接、真切地说明电影的品质,那么,这样汇总出来的评分是如何让他人认可的呢?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豆瓣的评分机制,以及精密算法对不良因素的剔除。

粗暴透明的打分机制 清晰的打分区豆瓣的CEO阿北曾亲自撰文《豆瓣电影评分八问》,来解读豆瓣的评分机制。说起来,豆瓣的打分机制十分简单粗暴,每个用户只有一次打分机会(虽然可以修改,但不会作为新增分数计入总分),用户的评分范围在一星到五星之间,每星代表2分,程序会在规定时间不断收集新的打分数据,打分的总分数除以打分者的总人数得出的平均分就是打分结果。

不过,在评分区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分值,我们还可以看到参与打分的总人数、不同打分等级所占的比例、以及该作品与同类型其他作品相比较的受欢迎程度。《三块广告牌》的评分区与其他一些评分网站相比,这样的评分机制比较透明,毕竟一部8分的电影是500人打分还是50000人打分,背后的意义是不同的。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用户相对立体地解读一部作品的分数。

有心的网友还根据这些数据总结出一套“烂片预警机制”:评分机制对“刷分”的识别雇佣水军刷电影评分是一个不断被拿来讨论的话题,但在豆瓣,电影评分已经“很难刷得动”了。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程序算法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识别出“非正常评分”,确认是刷分之后,从总分之中剔除。豆瓣CEO阿北阿北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有人托关系让他修改评分,他都拒绝了,因为整个豆瓣系统里没有“修改电影平均分”的后台功能。

面对“做什么能让电影在豆瓣评分高一点?”这样的问题,阿北的回答是:“我确实不知道除了拍好电影,能做什么。”从豆瓣的评分来看,这个说法还是可信的。当然,也许有人不相信阿北的“一面之词”,不过,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牺牲公信力去赚钱也的确不是一个聪明的策略。大量资深影评人为豆瓣评分带来权威性很多我们现在熟知的影视作品评论人早年都是在豆瓣成长起来的,比如,桃桃林林、张小北、妖灵妖、周黎明、图宾根木匠、木卫二…… 高质量的KOL大多数都有十分可观的观影数量,并且在豆瓣上贡献了优质影评。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网站  影视  评测  权威  电影  电影评测最权威的网站有哪些  有了这8个影视网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