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公认的具备书法三要素(用笔、结字、章法)和汉字“六书”原则的甲骨文开始,往下是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等等。那么,老子创作《道德经》时处于使用金文的年代,离甲骨文的年代约有一千多年,相当于我们现在看宋朝版本的文字一样,对它的字意还是能了解个七七八八的。而且,《道德经》在流传的过程中,后世陆续发现马王堆帛本、郭店楚简本等等,文字各不相同。

《道德经》是千古名著,后世各代用当时的文字和文字载体重新编辑发行也是正常。只是,流传过程中受儒道之争影响、资料占全与否和编辑者个人学识影响,一个版本一个样,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德经》就是今天的模样。不断努力挖掘史料,辨误、证伪以还原《道德经》的本来面目,是专家们的事,我等坐享其成就是了。甲骨文已经发现的文字大约在五、六千个,确认字义的约一千五百个左右,未破解的三千五百个左右。

“淫”字甲骨文为水边人在土上插秧,“万恶淫为首”如何正确理解?

“淫”字在甲骨文中,查无此字。很有可能,此字出现的晚呢。古人造字,多用象形取意之法。我不揣浅陋,试作解释,解释“淫”字之来历,如左:“淫”字的左部首,是氵,称作三点水,这代表半边都是水。“淫”字的右部首,上方是爫,下方是壬。爫的象形意思是:上面一平撇,也可看作是一横,这代表天。下面三点,象下雨的雨点,这代表雨水。

壬的意思是:在五行八卦中,壬属于北方,而北方主水,如此说来,壬是代表水的。同是一个字的偏旁,里面的水,一般也有不同,比如说爱字、受字,上方都有个爫。爱字的爫,里面的三点,是眼泪,有感情感动哭了。受字的爫,里面的三点,是雨水,天下雨大地承受之。一个“淫”字,左也有水,右也带水,浑身上下,上下浑身,无处没有水,水汪汪湿渌渌,真乃水中集成之字也。

“淫”字的本意,有泛滥,过多,贪婪,欲望等的意思。在历史上,有不少朝代,皇帝宠幸嫔妃,不理朝政,导致失国。于是,有人把女人视作祸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女人柔弱,不刚强,便常把女人比喻作水。“淫”字是个多水字,女人被人视为水。于是,在坏女人前面,加一个“淫”字,祸害性加深,贬意便更加突出了。“万恶淫为首”,什么是正确的理解呢?一般人认为,这里的淫字,代表的是淫欲,或者是奸淫罪过。

殷商的统治者,在甲骨文里被称为王,在史记里被称为帝,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甲骨文真的存在吗

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解释:第一,上古历史层累的造成第二,统治者神化自身。第三,「绝天地通,天人合一」的思想渐渐形成。----------------------------------------------------------传世文献所记载中国上古历史是「层累的造成」: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完整系统的「三皇五帝」概念,其实是到战国秦汉才有,而且概念不一: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修订本),北京出版社,2002年,页20,所以,「三皇五帝」的概念越早越模糊,越晚越清晰,越系统。

比如:《尚书》只有「尧、舜、禹」,而没有「炎、黄」。《史记·五帝本纪》中的「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是当时汉代人的「意识形态」,当时战国秦汉才有的称谓。--------------------------------------------------------而汉字「王」取像自「斧钺」,本义是指的拥有军权和司法权的首领,绝对不是一种「神化」的统治者的称谓。

在甲骨文中,商王都自称「王」。秦始皇以前君主也都是称「王」。在甲骨文中,「帝」是殷人的信奉的最高神灵「天帝」,也表示「禘祭」。「帝」的造字本义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多人认可一种说法是:像一束捆绑的柴薪,是「郊外烧柴祭天」的仪式。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这样的祭祀仪式,这是人类文化中共有的现象。甲骨文显示,商人是非常敬畏「上帝」的,视为命运的主宰者。

上帝主宰气象的卜辞:上帝主宰农业收成的卜辞:上帝主宰城邦的安危的卜辞: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总之,殷人所崇拜的上帝:「无所不管,全知全能」且「喜怒无常」,稍有不敬,就会降下灾祸,非常像《旧约》中的「耶和华」。甲骨文显示,出现一些小灾祸,商王都非常害怕,卜问上帝的意图。所以,商王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自称为「帝」的。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甲骨文  对照表  解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