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这个不受宠爱的儿子当做未来帝王的磨刀石,如果这块石头磨不了刀,还要来做什么呢?二皇子和长公主存在的作用,就是给太子铺路,他们都是棋子。磨刀石的作用,是把太子这把刀磨炼好,所以在庆帝的眼中,二皇子不会真的威胁到太子的地位。二皇子和长公主联合,庆帝一直知道,但就是不说。只有发现他们越界了,才会出手阻止。

庆帝就像在下一盘棋,这个世界的任何人都是棋子。棋子的命运掌握在下棋人的手中。他第一次发现棋子不受控制而大发雷霆,是发现太子和长公主有奸情。长公主明面上帮着二皇子,实际上帮的还是太子、她的情人。长公主的心态很神经病,她“得不到儿子的爹,就让儿子们互相残杀给他爹添堵”。所以,她把太子和二皇子玩弄于股掌之间。

庆帝知道后忍无可忍,把她赶出京都了事。(电视剧中写的是因为范闲的缘故,原著中是因为庆帝发现了他们私情的原因。)实际上二皇子和长公主的叛乱,是庆帝间接促成的。庆帝故意到大东山祭祀神庙,把骨干人员全部调离,身边除了禁卫军就是洪公公。庆帝把自己当做鱼饵,来钓二皇子、长公主以及所有反叛者和敌对势力这些大鱼,在庆帝的谋划下,鱼儿们全部上钩。

大东山一战,庆帝杀掉了世界上两大宗师,吓跑了剩下的一位宗师和费老,他成了世间唯一一位大宗师。在这个时代,大宗师相当于核导弹一般的存在,无敌于世界中。并且,他还趁机煽动二皇子和长公主叛乱,把叛乱者一网打尽,并铲除了敌国势力,天下顿时太平,庆国成了超级大国,再没有敌人能与之抗衡。庆帝连自己都算计,还有谁能不被算计?这盘棋,被庆帝自己玩坏了。

庆帝玩这么一招,把自个儿的太子也赔进去了。他错误的估计了太子对长公主的感情,逼得太子跟着长公主一起造反,最后全部玩完。庆帝的儿子,此时只剩下大皇子和三皇子了。大皇子有一半外族血统,不可能继承皇位,唯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只剩三皇子,可三皇子又是范闲的学生,范闲这个私生子总是不能完全为他所用,于是,老年人庆帝奋起一搏,又生了一个儿子。

不过,后来庆帝还是想通了,杀掉了最后一个儿子的母亲,剥夺了他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最后继承皇位的,是三皇子。综上所述:庆帝是个为了“统一大业、千秋万代”的目标不择手段的人,所有的人都是棋子,都被他安排了用处。即使二皇子和长公主不叛乱,最后的结局也不会好。他们一个是太子的对手,另一个是太子的情人,庆帝是不会大发慈悲留下他们的命的。

为什么安史之乱时,哥舒翰带领的陇右、河西镇的军队正面对决打不过安禄山的叛军?

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哥舒翰身体不好造成潼关守军内部矛盾严重,内部政治斗争因素造成的出兵时机不对,哥舒翰个人指挥失误。唐玄宗天宝年间,全天下有战斗力的军队都控制在十大节度使手里。十大节度使分别是范阳节度使(兵力91400人)、平卢节度使(兵力37500人)、河东节度使(兵力55000人)、河西节度使(兵力73000人)、陇右节度使(兵力75000人)、剑南节度使(30900人)、朔方节度使(64700)、安西节度使(24000人)、北庭节度使(2万人)、岭南五府经略使(兵力15400人)。

其中平卢节度使与范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与陇右节度使,两者经常兼镇(一人担任两个军镇的节度使),是全天下最重要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大的两个重兵集团。平卢、范阳被合称为东统,河西陇右被合称为西统。安禄山长期统领范阳平卢、哥舒翰长期统领河西陇右,当时被视为两个实力相当的军事集团首领。(电视剧《唐明皇》中的安禄山)天宝年间,各军镇已经有了自成体系的倾向,门户之见非常严重,不是和本镇关系密切的人当节度使很难完全掌握局面。

连曾经兼任四镇节度使的名将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时也遇到了严重问题,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不是本镇出身,威望远不如在其出身的河东和朔方。安禄山和哥舒翰的地位,不仅来自于其长期担任两镇节度使,同时也因为二人都是从本镇一路升上来的,是本镇根基深厚。安禄山能长期担任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除了唐玄宗过于崇信外,安禄山是本镇出身的节度使能稳定掌控军镇也有不小关系。

安禄山叛乱前,哥舒翰因病在长安修养。安禄山起兵叛乱时,同时兼任河东节度使,但对河东镇仅能控制一部分兵力,基本盘还是范阳和平卢。安禄山起兵造反前,派人劫持了在太原的北京副留守杨光翙,使河东镇自己不能控制的大部分军力暂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无力威胁自己。安禄山造反后,内地长期和平人不习战,更无有战斗力的军队,进军非常快。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红狐狸  o2  LOL  容错  待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