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其实全是套路,在“ofo返钱余额兑换规则”中明确提出,“一旦您确认将ofo平台的押金转移到ofo返钱进行兑换后,则视为您放弃对押金的索取,ofo平台对您的骑行押金不再具有归还义务”;且押金一旦转换,不可撤销,用户无法要求将提现余额改回ofo平台的押金,也就用户是无法再向ofo来追讨押金。

从后面的月销来看,上了这波坑中坑的用户也不在少数,先不说上面物品的实际价值值多少,按照ofo返钱商城里的返现比例,大概算了下,每消费100元能返利4元左右,还得满20元才能提现。所以大概要先掏1250元消费,才可提现100元,而这其中有99元是押金,如果是199押金的那话,你就要先掏2500元出来。3、法院上诉在事发之初就有不少用户去法院上诉,然而ofo很聪明,在自己的用户协议里面明确约定了“凡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但是仲裁费很贵,大家也不可能为了99或者199的押金就跑到北京来仲裁。

而且已经有小伙伴去海淀法院硬杠ofo的此条仲裁约定,申请确认此条无效,也被驳了……4、ofo昔日办公地点人去楼空ofo的创立地址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后来公开信息显示,ofo将办公地点搬至距离理想国际不到一公里的互联网金融中心。去年11月ofo对外宣称将办公地点从注册地搬至这里,随后的退押金风波中,前来索要押金的消费者在大厦门口排起了长队。

一年多过去,退押金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而在这里办公的ofo也已经人去楼空,以往工作地点的变更,ofo官方会发布声明,而这次搬离互联网金融中心之后的去向,却没有公布,去向成迷。5、高管为戴威辩护创业不易,创业者往往也有着自己的理由,在戴威被列为失信人之后,有赞CEO就在微信为他辩护:在此我只想说“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你的风光,与大家无关,但你的失败,却要让大家买单。”也敬告那些鸣不平的创业者们:既然玩得起资本游戏,也要记住所付出的代价。在这场漫长的退押金征途中,无论用户如何选择,ofo始终掌握着主权。而且次次踩着用户的雷区前进,不仅仅满满的套路,还把用户当猴耍。希望大家在以后,不要轻易相信返利、理财等承诺,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一个漩涡中。

为什么已经有了政府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还会出现像ofo和摩拜这样的共享单车?

首先,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其实也正好是我感兴趣的问题。本人家在武汉,我记得大约是在2010年前后,武汉出现了政府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当时媒体大肆报道,说是可以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年轻人,我当时对这个新生事物也很感兴趣,同时也觉得政府部门确实为老百姓办了件实事。但是当我想要去注册使用的时候,才发现手续无比繁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年仅凭身份证还不能注册,必须带武汉市的户口去指定地点注册完才能使用。

我当年就止步于此了。结果后来就发现大量的公共自行车停在停车点没人使用越来越旧,慢慢停车点也变成了私人自行车的免费停车位。再后来公共自行车越来越少,慢慢不见了。现在想想,除了注册不方便,当时的公共自行车停车点不多,还车不方便也可能是使用的人少的原因。再看看现在的摩拜单车,只用手机下载app,付一点押金就可以完成注册。

不仅如此还可以在app上看到周围闲置的车辆,取车方便还车也方便。现在的年轻人最怕的就是麻烦,摩拜单车也就是因为解决了这个痛点,所以才会这么火爆!(当然,当年的技术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站在什么角度来做事情,能不能解决用户痛点的问题。政府的公共自行车,站在的是如何保证自行车的财产安全的角度,用户放不方便不是执行者考虑的重点。

但是摩拜单车不一样,他们必须提供好的用户体验,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用,才能有可能赚到钱。因此,执行者会尽全力保证项目能切实的给使用者带来方便,解决痛点。哪怕因此会带来部分财产损失的风险。最后说一下,前几天在头条看到很多摩拜单车被人扔在沟里,水里等等,实在是感到痛心。好好的一个项目,方便大家的点子,难得有人投入这么大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损人不利己……唉,只能希望大家以后看到有人乱丢公共自行车,也能及时制止了。

ofo、摩拜、哈罗现在怎么样?摩拜被美团收购后,目前共享单车市场格局是什么样的?

创新观察者一刘认为,目前共享单车的行业格局扑朔迷离,说三足鼎立,恐怕摩拜和小黄车都站不住脚。7月2号,艾媒咨询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关注度虽然有所下降,但热度不减。1月7日,一汽宣布与摩拜单车合作,摩拜共享汽车开始上线。3月初,小黄车获得阿里领投,蚂蚁金服跟投的8.66亿美元的E2-1轮融资。

3月13日,哈罗单车率先在全国推行信用免押模式,随后摩拜和小黄车都跟进。4月3日,美团27亿美元全资收购摩拜单车,管理团队留任,但25天后原CEO王晓峰离职,创始人胡玮炜出任CEO。5月,由于资金紧张,小黄车开始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企图从B端寻找大规模变现的可能和途径。6月1日,永安行公告披露,哈罗单车获得蚂蚁金服领投,苏创投、建银国际等跟投的20.6亿元全新一轮融资。

6月初,众多媒体曝出小黄车资金链紧张,总部开始大规模裁员,高管变动,COO张严琪离职的新消息,但小黄车予以否认。6月17日,小黄车宣布,b2b营收突破1亿,全国百城盈利。但这点收入与其承担的债务来说是杯水车薪。以上事件,或许揭示了共享单车行业格局的变动。但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共享单车行业,小黄车和摩拜的两强格局稳定,不过这是基于5月份的行业数据作出的判断。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5月份的时候,小黄车的月活是2937.7万,摩拜单车是2526.6万,哈罗单车只有529.1万,哈罗单车与前两者差距悬殊。但两个月之后,哈罗单车COO韩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现在哈罗单车日订单量接近2400万,已居共享单车行业首位。不仅如此,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在上课时更是透露,哈罗单车日订单数已经超过摩拜和小黄车的总和。

另据哈罗单车给第一财经的数据,他们是在6月27日傍晚的时候,日订单数量突破2400万的。正因为如此,共享单车的行业格局,才显得扑朔迷离,难以判断。5月份的时候,哈罗单车月活还只是小黄车的一个零头,但两个月之后,哈罗单车的订单量已经超过2400万,并且超过前两者的总和,那这个月活起码超过3000万。也就是说在这两个月当中,哈罗单车实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从500万到3000万,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跨越。

两个月前,自行车共享的行业格局是两个哥哥带一个弟弟。两个月后,两个哥哥都成了弟弟。如果哈罗单车公布的数据是真的,那么说自行车共享是三足鼎立的国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老大是二三阶之和,已经完全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黄啸的赛车令人担忧。摩拜单车找到了美团的靠山,哈罗逆袭成功后将继续领跑。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ofo  残局  城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