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第一架隐身战斗机诞生30年后,我们可以注意到,以F-35 J -20为代表的新时代隐身战斗机的主要隐身手段无非是设计隐身外形和刷隐身涂料,但得益于时代的进步,相关的技术应用和设计更加先进。隐身飞机主要是通过隐身涂层和特殊的外形设计来吸收电磁波,减少电磁波的反射或散射,以达到隐身的目的。

除了外形和涂料隐身,战机还能有哪些雷达隐身方法或潜在技术?

除了外形和涂料隐身,战机还能有哪些雷达隐身方法或潜在技术

自F-117隐身战机投入使用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内,从最早的只有美国一家掌握隐身技术,到如今中俄以及其他军事强国也已经实现隐身战机的装备以及研发,现代隐身技术可谓经历了飞速发展。然而,世界首型隐身战机诞生30年后,我们可以注意到,以F-35歼-20为代表的新时代隐身战机所依赖的主要隐身手段无非还是设计隐身外形和刷涂隐身涂料这两种,只是得益于时代的进步,相关的技术应用和设计更先进。

而除了这两种主流隐身手段,目前,世界主流军事强国还在开发吸波隐身效果更好的等离子体隐身。相比目前现代隐身战机采用的低可探测性外形和隐身涂料材料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优点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原理是使用直流辉光放电技术或者强电离气体放电等方式产生等离子体,并通过等离子体发生器使大量等离子体可以覆盖在战机以及其他军事武器上。

由于等离子体在面对雷达无线电波照射时,等离子体几乎能够吸收散射全部的探测波,使装备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战机在被雷达探测时的RCS值可以降低至原来的1%水平乃至于更低,甚至于在理想情况下,像P-51这样的二战螺旋桨战机,也能够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加持下,实现对现代探测雷达的隐身。而且,等离子体可以吸收多种频段波长的雷达波,像最近几年兴起的谐振反隐身雷达长波反隐身雷达低频反隐身雷达对将来应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战机基本是无效的。

并且,由于等离子体几乎可以覆盖整个机体,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哪个方向的雷达波,应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战机都可以免疫,这种全向隐身是现代隐身战机仅凭借外形和材料技术很难做到的。其次,就如上述提到,无论战机的外形是什么,哪怕是砖头上绑了个发动机,只要有等离子体技术,即便目标近在眼前,雷达也不可能发现目标,这意味着,设计师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有利于机动和飞行的气动设计上,而不是气动和机动向隐身妥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覆盖战机的等离子体在物理上,其重量基本可以忽视,所以说,等离子体完全不会影响战机飞行。该隐身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由苏联首先引领发展,美国随后跟进。受到时代技术水平的限制,早期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主要停留于理论验证阶段,直到90年代,美国休斯顿实验室才完成等离子体技术的室内实验。

实验证明,在等离子体的覆盖下,一个长13CM的具备强反射特征的物体能够在414GHZ频率的雷达波中,注意不是正面照射,而是被雷达波从各个方面覆盖,这个长13CM的物体在等离子体的包裹下,惊人的降低了99%的雷达回波信号,使一个根本不具备任何隐身特征的物体在雷达上实现了对全方位雷达波的隐身。随后,在1997年,美国国防部表示大力支持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和在飞机以及卫星上的应用。

与此同时,俄罗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亦在9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等离子体相关技术的实验,而目前,中美俄三国据悉都已经完成等离子体制造器产品的一代和二代实验,但是,在第三代实用型等离子体制造器的研制和发展上,尽管中美俄乃至于法国在相关技术的发展上都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并实现了众多创新,然而,由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目前存在的众多问题。

战斗机的翼展短,这有利于隐身吗?

战斗机的翼展短,这有利于隐身吗

首先我来说说飞机隐身的秘密。当雷达波较短时,如米波雷达或毫米波雷达,发射的雷达波遇到被探测的物体,如飞机时,会反射雷达波。发射器接收到反射信号,意味着目标已经找到。当被探测飞机的外形设计成一定角度时,雷达波就是米波雷达或毫米波雷达会将雷达波沿着飞机的外形反射到其他地方,使原来发射雷达信号的雷达接收不到信号,找不到目标,从而变得隐形。


文章TAG:哪些外形设计有利于隐身  隐身  外形  涂料  有利于  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