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美国总部以及这些海外人员中间,苹果组织内还存在另一个重要的群体,就是印度帮,他们处在整个组织的中间阶层,是连通总部和海外的必要桥梁,同样才华横溢,兢兢业业,且基本都是工作狂。事实上,在美国科技企业里,有很大一部分高管都是由印度人担任的,“印度帮”早就成为硅谷的一大特色,他们大都来自印度本土,毕业于国内最高学府“印度理工学院”,在IT领域、语言天赋、沟通能力等方面都远胜其他国家移民,也正因如此,印度帮得以在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内担任中高层管理者,甚至把自己的管理手段、民族特点、咖喱味都注入到所管辖的团队中,使得印度帮的势力越来越大。

如前文所述,印度帮在苹果大都担任中层的管理者,负责连接苹果总部和海外派驻人员,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组织,跟印度人的民族特性有着很大关系。首先,能够拿到苹果offer的印度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是印度9亿人口的绝对精华。诚然,印度整体的国民素质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如此庞大基数下的精英分子,无论是身体素质、智商、情商,还是学习能力、奋斗精神等方面都是超越普通人一大截的,更何况,这些人出生时的条件并不如欧美白人那样优渥,是一步步打怪升级起来的。

笔者有位朋友曾在印度工作,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印度人的社会地位会决定其姓氏的长度:姓氏的字母越长,代表他们的地位越低,这说明印度的等级观念非常严重,也意味着,如果一位印度高管拥有比较长的姓氏,那么,他的能力应该会越不同寻常,毕竟,他们要爬到这个位置,要克服比常人更多的困难,在抗压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方面都要远胜常人。

众所周知,库克是一位供应链管理高手,常常锱铢必较,要同供应商、经销商争取每一分利润,但我们看到公众舞台上的库克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他从来不会面目狰狞地“撕咬”价格,不单是库克,任何的美国白人估计都不屑于做这些“气急败坏”的事儿,毕竟,他们从不需要面对“生存底线”的威胁,这些人每天琢的事儿就是“如何优雅地领导地球”。

相比之下,印度人则要凶悍得多,他们从基层慢慢爬上来,倾注了自己的血和命,深谙底层世界的龌龊和诱惑,在关键性的谈判中,他们不会惧怕残酷和血腥,加之,苹果的产业链遍布全球各地,需要大范围地飞来飞去,显然,养尊处优的欧美人是绝难适应这种生存压力的,正如,美国的小孩是不会再端坐在流水线上,完成低端制造业的。此外,印度长期受英国殖民的影响,官方语言亦是英文,而印度理工学院也会重点培养“印度精英们”的逻辑和交际能力,种种因素催生出一个非常独特的印度帮,他们既有欧美发达国家的逻辑思维和视野,也具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吃苦和忍辱负重的精神,可以说,印度帮是库克统治供应链的重要工具,好比雍正皇帝的血滴子。

当然,既然印度人能担任苹果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他们无疑会在日常管理和商业模式中注入自己的风格特点,最典型的莫过于改变一些亚洲员工的心态,渐渐地在苹果总部和海外办公室形成两种迥异的文化风格。相比之下,华人就只能默默地担任基层工程师,一方面,这些华人并不是华人之最精华,最顶尖的华人如马云、刘强东还是能在中国发迹的,而且苹果华人员工受“中庸”文化影响,也绝难完全执行西方思维,语言也是一大弱势,久而久之,在苹果内部,逐渐形成“白人高层、印度中层和华人基层”的组织体系。

苹果有很多伟大的地方,比如完美靓丽的设计和严苛的品质要求,但最伟大的地方还在于其“事必长远”的规划,事实上,他们在设计产品时,都是以“最长远”的态度对待的,生态圈的概念更是让其在产业链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们深知环保的重要性,以至于决定要自己种一片森林供应iPhone需要的彩盒纸张,现在,这片森林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

显然,苹果大面积招募印度帮也有着长期的考虑,他们需要印度的市场,更需要印度的制造潜力,如果苹果要大肆进军印度,印度帮绝对要成为开疆辟土之先锋的。相关数据显示,iPhone在印度市场的销售并不理想,这里的消费者更热衷本土24美元的智能手机,以及三星小米、小辣椒式的廉价终端。尽管苹果频繁地更换印度销售主管,但始终无济于事,事实上,要改变印度市场的iPhone窘境,要么苹果降低手机价格,要么提高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A股  印度  波及  疫情  公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