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性上,C919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例如新颖的气动布局等,使安全性得到更好的保障。   2015年11月,C919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下午,在万人瞩目下,国产C919大客飞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飞冲天,成功首飞。   关于C919大客飞机的国产化率问题   一说到国产客机,不少人就会问:发动机是不是国产的?“中国制造”是不是只生产了外壳?内里那么多零件都是外企制造,与20世纪80年代下马、国产化率高达95%的运-10客机相比,国产化率为50%多的C919被称作“国产客机”,会不会没那么有说服力?   主观上,大家都希望大飞机的国产化率越高越好,因为这代表着中国航空技术的整体进步。

实事求是地讲,C919的航电系统、液压系统、飞控系统、雷达系统、动力辅助系统,包括发动机等关键子系统都是外包的,采购诸多国外知名企业的产品。这是目前状况下迫不得已做出的最佳选择。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我國航空工业技术水平仍较为落后,不仅仅是发动机领域,其他如客机气象雷达、飞控系统、燃油系统、飞行记录仪、电源系统,甚至起落架和轮胎等,目前都尚未达到21世纪的国际水准。

其次,为开拓海外市场,飞机必须拿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等国际机构的适航证,各个子系统都必须通过国际安全质量认证,否则就是奢谈销售规模。而目前自行研制子系统的时间不够,因为每一个子系统都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搞定。这使得C919的国产化率受到较大限制。   总之,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是最终决定因素。

我国民用大飞机希望国产化率高,又希望尽快试飞运营,又希望成本低廉、安全性高,还想竞争力超过外国,世界上很难有这样多方兼顾的事情。   至于说到C919是不是“国产客机”,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中国高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模式:   第一步,引进外国车型、进口原厂零部件组装;第二步消化吸收设计图纸、全球自主采购非原厂零部件组装;第三步引进消化再创新,推出自主研发车型,通过合资、并购、自研,逐步扩大自主范围;第四步,在新一代自主研发车型上逐渐选用国产部件,培养充足的国产供应选择;第五步,在有充足选择的基础上,研制完全国产化的“中国标准高铁”型号

  我国的高铁是历经十年以上的持续努力,经过以上五个步骤,一步步摸索才最终大功告成的。   C919的发展道路也是如此。目前,C919项目研制已经到了第三步,迫使部分外国供应商转让技术给我国企业,或者与我国企业组成合资公司进行本地化生产和改进研制,从而使得C919项目的国产化率达到了50%。可以肯定的是,将来随着C919的升级改型,国产化率还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事实上,作为我国向干线民航客机市场进发的第一个产品,50%的国产率已经不低了,大家不应求全责备,更不可能要求一口吃成胖子。   C919客机投入运营要多久 ?2017年5月5日的成功首飞,仅仅是C919大型客运飞机试飞工作的起点。一个新型号飞机的试飞通常需要经过非常漫长的周期,包括调整试飞、定型试飞以及使用试飞三个阶段。

以中国商飞公司的支线飞机 ARJ21为例。它是2008年11月成功首飞的,投入运营是在2016年6月。其间花费了近8年的时间才完成正式交付前的所有工作。尽管如此,ARJ21也只获得了中国民航管理局的适航证,并未通过同时进行的更为权威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认证。   8年的时间,对于ARJ21来说,耗费的时间的确过长。

不过,有了这次经验,C919正式投入使用的周期肯定会大大缩短,乐观的说法是3~5年;客观而言,5年时间比较合适,即2022年正式载客投入使用。   目前,全球和C919同一量级的单通道飞机需求量最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我国需要单通道飞机4600多架,全球则需要两三万架以上,市场体量非常大。

现在,C919已收获了来自数十家中国民航公司或金融租赁航空公司的570架订单。   不过,对于像C919这样的民航客机来讲,若要投放市场,必须先取得三个证件才行。所谓民航客机“三证”,是指向飞机设计部门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向飞机制造厂授予的生产许可证和最为关键的单机适航证。这三个证件均由民航主管部门——如我国的中国民航管理局、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等审查、颁发。

前两个证书相对比较好办,最难拿的就是适航证。适航证相当于民航管理部门对飞机安全性的认可。C919未来要打开国际市场,就要求它必须取得全球的权威机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或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认证。如果只在国内运营,只需取得中国民航管理局的认证即可。   毫无疑问,C919一旦获得FAA和EASA适航证,将会迅速改变波音和空客两雄争霸的大型客机市场格局。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C919  c919  试飞  好消息  多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