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加热的方法,可不可以引爆原子弹?

不可以,很难实现!原子弹是通过容易裂变的原子核在裂变瞬间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发生爆炸的。制造原子弹的常用材料是铀和钚。所以想引爆原子弹就要让铀或者钚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让它发生反应呢?咱们往下细说!先来了解一下原子弹的组成结构:原子弹是由引爆控制系统、常规炸药、反射层、装有核装料的容器、中子源以及弹壳组成。

咱们只挑出来两种来解释一下作用。1.常规炸药:利用常规炸药爆炸时发出的巨大冲击波来推动挤压装有核装料的容器使容器内部的核装料发生裂变反应 ,从而发生爆炸。2.反射层:让正在发生链式反应而射出反应系统的中子回到反应系统中继续发生链式反应。一般反射层是由铍跟铀—238构成的。好了在回过头来看加热是否能引爆原子弹。

上面写了原子弹是通过常规炸药爆炸释放巨大冲击波来推动、挤压装有核装料的容器使内部的核装料发生裂变反应而爆炸。那么你想怎么加热来达到推动、挤压装有核装料的容器?即使通过加热外部容器让容器内部受热的空气来推动、挤压装有核装料的容器。你得加热到什么程度,里面空气的压强才能达到推动、挤压装有核装料的容器还得让这个容器对内部的核装料使加一个挤压力。

氢弹和原子弹绑在一起引爆,会发生什么?

这问题就是大饼卷馒头是什么味道同理。原子弹相当于是氢弹的雷管,必须“绑”一起引爆才管用。首先说原子弹爆炸原理是采用“链式反应”的裂变武器,起爆时用强大的力量使核材料(铀235)紧密的“贴在”一起,达到临界值时,中子轰击原子核(铀核)使其分解成轻原子核和中子,往复循环下去产生大量能量和高温。原子弹的枪式撞击示意图而氢弹就是利用裂变产生的高热能量将锂化氘和氚聚合成为氦和锂的聚合反应武器。

原则上说来,没有原子弹释放的巨大能量使聚变燃料原子获得巨大的动能之一前提条件,是不会产生聚合反应的。因此题主说的氢弹和原子弹“绑”一起是氢弹爆炸的前提!其次,原子弹的爆炸当量是由上限的,当量30万吨TNT以上的原子弹制造价值就不划算了。毕竟是“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物质是在消耗状态产生能量。而氢弹爆炸的当量级理论上是没有上限,因为聚变反应产生只要“原料”(氘、氚)充足引爆后就可以无限燃烧下去。

当聚变材料堆积达到太阳质量的5%时,这样的氢弹就不需要原子弹来引爆,它自身就开始进行聚变反应。当然5%太阳质量是地球很难达到的,目前太阳系内木星的质量也仅仅是太阳的0.96%而已。综上,以当量区分氢弹和原子弹时,绑在一起的氢弹是需要原子弹引爆的。既然这样,那还需要在加一个原子弹来凑热闹?氢弹的量级足以完成任务,发生的现象也是我们看到的氢弹爆炸效果。

苏联曾经用引爆核弹的方式炸出来一个水库,没有核污染吗?

其实关于和平利用核爆炸的事儿很多国家都尝试过,美国有“犁铧计划”,印度有“微笑的佛陀”,但是这两个国家的计划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展开。当然,美国那边是因为一票人抗议可能存在的大气污染(其实都是地下引爆),而印度那边单纯就是玩不转,怕炸到自己。在冷战时期这种高端项目自然少不了苏联的参与,事实上这群疯子玩的比任何国家都丧心病狂,从1965年到1988年,他们总共玩了124次和平核爆炸,足迹遍布国土各地。

不得不承认的是,战斗民族与大爆炸在气质上很相似。吐槽机大抵可以负责任的说,玩民用核爆炸他们绝对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其脑洞之大、爆炸之凶残,美欧亚诸国全都瞠目结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鬼子福岛核事故的时候,俄罗斯专家的方案就是不如再来一发核爆炸,把燃料耗尽就没事了,当场吓得一票鬼子出现括约肌松弛的症状......究竟怎么炸水库?其实这次炸水库事件是苏联第一次尝试民用核爆炸,发生在1965年1月15日早上6点,说来这个脑洞并不是毛子首创的,1962年的时候美国已经在内华达州玩过一次,只是白头鹰不想蓄水,只是单纯需要搞出个大坑。

而且毛子也没丧心病狂到直接让居民,他们炸水库还是一种实验性质,证据就是那个水库的位置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基地附近,那地方就是苏联的核武器实验场。所以无论他们炸出个什么东西,都不可能让居民直接饮用的。当时的情形是他们在查干河比较泛滥的河滩上挖出一个178米深的斜井,这个代号1004的斜井里又填充了14万吨TNT当量的核弹。

在爆炸后形成了一个直径480米,深度100米的漏斗型巨坑,再把查干河的水引入深坑就齐活儿了。有没有核污染其实关于核污染的故事很多人没讲全,在爆炸结束10天后核辐射确实降到了1伦琴每小时,之后逐渐下降到了2000微伦每小时,大体上算小于安全的阀值。这也是当时苏联中型机械工业部(就是核工业部)长斯特拉夫斯基敢下去游泳的原因,起码环境上那里是安全的。

但是环境安全不等于饮用安全,也不等于那些水可以用来灌溉或者养殖,核工业部那群大哥在水库里放养不少鱼测试水中环境,最终有9层都死掉了。最后他们不得不把水库单向封闭,变成了一个硕大的人工湖。这就是现在哈萨克斯坦著名的旅游景点查干原子湖,目前湖中还有鱼类生存,周围辐射量也不算大,但所有科学家还是不建议饮用那里的水。

而且从那次以后,苏联再没有尝试再次用核爆炸建水库,这个实验应该算是失败了。真正的成就民用失败的毛子倒是没气馁,我之前也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和平应用核爆炸,随后的实验中他们逐渐把应用范围转向矿物开采和能源开采上。尤其在天然气采集上,这帮大爷确实玩出了花儿。用核弹炸出一个空腔存储天然气,用核弹炸出一个通道快速收集天然气,用核弹爆炸防止矿井中煤尘和甲烷爆炸(这是个什么原理?),还几次用核弹封闭井喷燃烧的油气田,总之他们确实搞出了不少值得研究的脑洞,为后来的原子能应用开拓出足够的视野。

直接把核弹装到客机上到敌国后引爆,这样可以躲开敌国的拦截吗?

把客机改装后投核弹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两国没有宣战就用客机扔核弹,你不觉得是恐怖主义行为吗。如果宣战了,客机飞行的空域也会关闭。不会有客机飞行了。再飞去就是送死!扔了核弹又能怎样?就是一个城市变成废墟了!并没有瘫痪对方的核打击力量。这种恐怖主义行为必然惹起全世界的众怒!都会联合起来向用客机投核弹国家进行核打击。

一个国家就被灭了!核弹是起到威慑对方作用的。不是随便扔的!不管地区冲突还是边界冲突,以常规战为主。这个常规战是升级到信息化作战。一个国家不到生死攸关的地步是不会动用核武器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是晚按发射按钮20分钟而已。任何大国都可以检测到洲际弹道导弹的来袭。真正有威慑能力的是战略核潜艇。大洋深处神出鬼没!一枚就有10个分弹头,相当恐怖!。

对一枚未解锁核弹头施加高温高压,可否暴力硬引爆?有人测试过吗?

有没有人试过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不会爆炸。虽然理论上核武器是需要高温高压来起爆,但这个高温高压并不是常规炸药爆炸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核武器也不是由常规炸药的这种高温高压给引爆的,这一点最关键,也决定了核武器不能靠高温高压就能引爆的原因。核武器是靠哪里来的高温高压起爆的呢?自己,常规炸药只是为了核武器爆炸所需要的高温高压所产生一个辅助的作用,是不是有点听糊涂了,没关系,我们分析一下。

我们以原子弹为例,原因弹有枪式起爆法,内爆法,不论哪种方法本质上的原理是相同的。简单说一下,首先原子弹的铀-235需要达到一个临界点才能起爆,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武器级铀-235的装药量达到18公斤它就达到起爆临界点,那么就把它做成两个各9公斤的半球型,让它们分开,这样就不会爆炸了。起爆时用雷管起爆TNT,爆炸产生压力迫使两个分开的铀-235猛烈挤压在一起,两个铀块一接触就达到临界点,铀块球心的中子源射出大量中子,铀装药体量被压缩,密度达到最大,发生链式反应,此时在微秒级别的瞬间就开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由核反应产生的高压可达,数百亿个大气压,温度高达数千万度,如果是氢弹温度可超过亿度。

【以上数值为举例数据,不代表是实际数据,仅供举例说明使用,请勿考证!】(氢弹需要用原子弹来引爆。)为什么说外部施加的高温压力无法引爆核弹呢?就是因为核弹爆炸是核反应,而普通的炸弹爆炸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高温无法引爆核武器,从原子弹爆炸可以看出来,高温高压虽然是引爆核武器的条件,但这种高温高压是核燃料自己产生的,其它所有的化学能炸药爆炸反应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条件而起助推作用。

同时,原子弹虽然是用雷管起爆常规炸药做助推,但并不是一个雷管就可以,而是需要N多个雷管(内爆式,内爆式威力大枪氏)起爆时间差一点点都不行,这也是核武器制造难度之一。因此,如果把核弹施以高温高压不起作用。核弹头都有特殊的保护层,能够承受最猛烈的撞击,能够承受化学能炸药的轰击,能够承受火烧。美国核弹最多,美国把核弹丢了、出现意外叫做“断剑”,美国迄今为止光是美国政府承认的“断剑”共发生了32起,其中的5枚核弹至今下落不明。

假如人类目前威力最大的核爆武器在珠穆朗玛峰引爆的话,会发生什么?

人类目前制造出的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就是五千万吨TNT当量的沙皇炸弹(也叫大伊万),如果将它在珠穆朗玛峰引爆的话,后果很可能是珠峰整个塌陷,最后引发一场大地震,不过如果还存在毁灭地球之类的目标,那还是放弃这个幻想吧!珠峰有两个弱点:第一、岩层脆弱,珠峰整体结构都是由片麻岩、变质岩、石灰岩组成,它们本身质地就松软,加上结合的也不紧密,各岩层之间分层十分明显,所以一旦有强大的外力作用,就容易发生大规模的坍塌和地质滑坡现象。

第二、珠峰本身就是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隆起形成的,所以地质结构不稳定,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核心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1950年,在距离珠峰不远的西藏墨脱县曾经发生过一次8.6级特大地震,这导致了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发生严重雪崩,雅鲁藏布江地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堰塞湖和河流改道现象,后果非常严重。

而我们所熟知的沙皇炸弹,是人类历史上制造过的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它的TNT当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五千万吨TNT当量,光爆炸产生的火球直径就已经达到的4600米,而这已经超过珠峰底座4000米的范围,在沙皇炸弹爆炸之后后,50公里之内的房屋全部被毁,1500公里之外的芬兰玻璃窗都被震碎,可见其威力之大,简直丧心病狂。

(沙皇炸弹和广岛原子弹威力对比)以珠峰的岩层和地质结构之脆弱,如果将沙皇炸弹埋藏在其底部,再结合地下核爆炸的威力,很有可能在其珠峰底部炸出一个直径1公里以上的空腔,而这会导致珠峰发生大规模的坍塌,由于坍塌的连续性和不可控,事情的最后结果很可能会像911恐怖袭击中的世贸大楼一样,珠峰最后完全塌陷,但是坍塌后堆积在地面的岩石泥土又会重新形成一座小珠峰,但是海拔高度很可能不会超过6000米,世界第一高峰的位置这时就得拱手让给乔戈里峰了。

伴随着珠峰岩层塌陷,沙皇炸弹还会强烈破坏当地的地质结构稳定性,五千万吨TNT如果在其他地区引爆,也许只能造成6级左右的地震,但是在珠峰爆炸,后果很可能就是八级甚至九级以上地震,到时候该地区的山峰都会发生大规模的雪崩以及地质滑坡等地质灾害,所以要是把沙皇炸弹放在珠穆朗玛峰爆炸,那后果真的就是山崩地裂,山河变色了,不过这离毁灭地球还差的远,人类还需要继续努力!。

反导拦截敌方导弹成功后,导弹携带的原子弹会不会爆炸?有什么后果?

不会引爆原子弹!反导拦截弹头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动能拦截弹头,依靠动能撞击摧毁来袭弹头。一个是爆炸力摧毁来袭弹头,不论是哪种方式,都不会引爆核弹头。为什么?我们探讨一下。原子弹属于第一代核武器,其爆炸原理属于核裂变,氢弹属于核聚变。在核物理学中,把(金属铀等核材料的)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核裂变反应。

把(氘氚等)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原子弹的爆炸原理是,用中子轰击铀核,使铀核发生裂变反应,分裂成小核,并且同时释放出3个中子,再继续重复这个过程,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能量,这就是链式反应。原子弹爆炸原理就是利用链式反应获得爆炸能量,这里有一个关键因素,中子。原子弹爆炸需要有中子轰击重铀核,也就是要让原子弹爆炸,前提是铀核受到中子的轰击。

而反导拦截弹头的撞击只能是破坏了原子弹,而不是是去启动原子弹爆炸程序,释放中子,所以,原子弹不会被引爆。在说说如果是氢弹头会不会被引爆呢?氢弹爆炸是核聚变,因能量聚集而发,氢弹爆炸需要有原子弹来引爆,从根上来说,原子弹不会被反导拦截弹引爆,做为氢弹的引信的原子弹不爆炸,也就不会引爆氢弹了。不过,氢弹爆炸特点是,把聚变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而拦截弹头是不可能有这个条件的,因此,氢弹也不会被引爆。

不论是氢弹还是原子弹,不要说反导拦截弹头无法引爆,即便是用原子弹或者是氢弹去拦截原子弹或者是氢弹,都不会被引爆。原因很简单,原子弹被引爆前就会被拦截的原子弹爆炸冲击波摧毁来袭原子弹头,而不是引爆。氢弹虽然爆炸产生巨大的高温,在引爆氢弹前,就已经把氢弹头的核材料击毁了,温度只是引发核聚变的必要条件,但绝对不是唯一条件。

氢弹被引爆也要经历先裂变后聚变的程序。只有达到了聚变的条件它才会产生聚变反应,这个过程通俗的叫法是“核扳机”。关于如何把裂变能量达到核聚变的要求,正是氢弹构型的绝密技术。由此可见,反导拦截弹是无法引爆原子弹和氢弹的。关于拦截后的后果,如果是陆基中段拦截,拦截高度在大气层外,影响不大。如果是末端拦截,即便是不能引爆原子弹或者氢弹头,也会因为破损而造成核污染,最起码有这样的风险。

如果用深潜器搭载“沙皇核弹”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引爆,会造成什么后果?

1.7亿吨级当量的“沙皇炸弹”,置于1.2万米之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苏联也好,俄罗斯也罢,都没试过,试过的是1946年的美国,把一颗2.1万吨的核弹,置于27米深的海水下面,把200万吨海水抛到空中,冲向5.6公里外的海滩时,形成了4.6米高的海浪。以此可以想像吗?如果“沙皇炸弹”在那么深的水下引爆成功的话,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不可思议,没有经过实验,但不等于苏俄没有想过。

2017年,一位退役的俄国防部发言人说过,在美国海岸埋了不少这玩意,一旦动手,可以把美国如何。当做冷幽默讲一讲,吓一吓,不是坏事吧?前苏联就曾有过设想。1962年美国的科学家弗里曼.戴森假设,浪高90米推进到距离海岸近500公里的地方,10吨级当量的核弹就可以。设想归设想,谁都不想“共存亡”,因为二国都有对等毁灭的能量,都不敢招惹对方,大约也只能在心里面想一想。

沙皇炸弹在地面引爆,就能给地球数次扰动,如果凭借水下的力量,就更大。就依图-95这样的轰炸机,每次出动,即会造成莫大的动静来,谁也不敢“怠慢”,或对它稍有轻举妄动,它要发威抖起机灵,天知道它所携带的核弹头,会造出多么大的动静来。因此,一次次,它就慢悠悠在飞,慢得如空中散步似地,不期待它能形成沙皇炸弹那种4.6公里的那种大火球,也没人想像它到底能毁灭多少城市,威慑看得见,看一眼就很“心满意足”了呢。

“实验室里用手掰开原子弹阻止了一场核爆炸”有可能吗,引爆原子弹的条件是什么?

用手掰开原子弹阻止了一场核爆炸,是不是正能量满满啊?这个徒手掰开原子弹的故事也流传很久了,当然写的很有传奇性,故事本身是真实发生的,但也有很多误读,比如双手掰开避免了一场核爆炸,这个明显是对当时事故情形的夸张。当然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属于一场核实验研究中的事故,但离核爆还远远不够,哪个实验室也不会有这么大胆能在实验室里做这种临界实验的,可见这个说法之夸张。

这也属于实验室中操作失误的一个典型例子。故事的主角是Louis Slotin,当时正在给周围同事演示钚临界质量与铍制半球壳反射中子的关系。如图所示,把一块钚原料放在一个大的铍制半球上,在上面再加一个小点的铍制锅盖,通过调整上面那个小的半球锅盖的位置,来反射中子,起到调节链式反应的临界点。从下图对事故的还原中演示中可以看到,这个实验当时的操作条件也是非常简陋的,关键在于Louis操作时,用来调整上面铍盖时,仅仅使用一个螺丝刀,来调整位置。

由于是给同事的演示实验,他用螺丝刀这种粗糙的手法,来调整上面铍盖的距离,这时候事故发生了,由于手滑导致上面的反射中子的锅盖完全扣上了。本身一块钚不足以产生达到临界状态,然而当铍盖完全扣上,反射的中子急速了反应,迅速到达临界状态,释放出大量的辐射,Louis和在场同事都遭受到了中子和伽玛射线的强烈辐射,Louis在本能之下,把上面的铍盖给甩到了,恢复到正常状态。


文章TAG:核武器怎么引爆的  核弹用什么引爆  核武器  武器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