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研工作,只有先解决经济压力,才能轻装上阵,遵循科研规律和个人兴趣,安安静静的搞科研。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一:繁重的经济压力。05有计划才能有的放矢读硕读博一定要有自己的计划,有了计划才能按部就班,有的放矢。

学术工作者如何做好科研?

学术工作者如何做好科研

??别人一年发表几篇C刊,读博的你是否慕了???别人科研顺利,学术成果显著,获得各种奖励,读博的你是否慕了???别人始终是导师心中的好学生,同行业的佼佼者,读博的你是否慕了?其中“别人”代表着在学术上有影响力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大咖”,学术大咖相较于普通研究者而言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咖,其自身总有一些特质,而这些特质正是促使其成为大咖的关键要素。

为了使自己更快成为学术大咖,笔者通过采访总结了他们身上的特质,各位读者们快来测试一下自己是否具有成为学术大咖的潜质吧。01日看论文300篇,不会科研也会编看论文、读文献是成为学术大咖的必由之路。只有大量阅读文献,才能学习别人写作的成功经验,丰富自己的科研素养。通过阅读可以学习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思考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而不是别的?各有什么利弊?),理清文献的不足和局限,以及将来可行的研究方向,为自己的研究做铺垫(重点就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当然,博士生每天学习和工作很忙,应该花多少时间读文献?博士大咖老王说:“按照我的经验,平均每天两小时是比较合理的,这里指的是科研常态化下看文献,而不是在课题的某些阶段,需要大批量文献调研的时候可能要远大于两小时。”PS:我自己喜欢边读文献边记录,习惯于用手写笔记,因为我很喜欢手写的感觉,写的时候也会思考。

此外,当阅读英文文献时,前期可以电子版直接翻译,后期我真心建议把论文打印出来,不会的单词查,慢慢地这样效果会很好。02建立科学的流程并且及时复盘读博需要你进行高效率科研,而高效率的前提是建立科学的流程,科学的流程有助于提高效率,这就要有自己做事情的框架,框架不是死的是高效率的工具。比如设计研究框架侧重面和目标应是夯实基础与启迪智慧,有了好的“研究框架”,“盖楼”是迟早的事,不仅如此,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盖各种各样的楼”,这就是复盘的过程。

博士大咖老李说:“关于复盘这个事情,我发现很多人都是一直往前冲不喜欢回头看,同样的错误一直犯,其实不走弯路也很节约时间的,因此在建立自己的研究流程时要善于总结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PS:我比较喜欢及时梳理阅读笔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手绘知识体系图架,这样比较清晰直观,用到时可以直接翻阅拿来用,很是方便。

03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科研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做课题,选择了课题,就需要明白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进行该项课题,该课题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在该问题框架下开展研究。当你明白了目的和意义,那你就需要找到资源调度策略优化的方法,那么就得调研一下国内外有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解决,这时候就要搜索阅读大量的论文,把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出来。

这就是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下进行的一系列可追踪、可持续的研究。博士大咖老张说:“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会进行有目标的研究,有目标的研究会让你思路清晰,奋斗的方向清晰,不会让你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就会让你产出更多的成果。我的研究过程就是在对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认识到科研的意义,真正喜欢上科研,最终努力科研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PS:自己当初读博就是人云亦云,不知道研究的意义,因此两年来浑浑噩噩没有成果,自从明白了科研意义后就有了方向,有的放矢了。04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研究好文章不是靠什么坚韧不拔写出来的,正常来说写篇文章对态度端正、智力正常的科研工作者而言并非上刀山或下火海,不需要你坚韧不拔,除非你要去证明什么几百年的大猜想。

如果没有好的idea,想破头也做不出有趣的研究。而且有些方向上总会遇到瓶颈甚至灵感枯竭的状况,许多领域的发展不是像批量生产那样研究成果指数级增长,而是到了一定程度就遇到瓶颈,谁也不知道这个瓶颈什么时候会被打破。因此要在可以进行,或者能够继续发展的方向上开展研究,不要总想着自己要在全新的领域开展独创性的研究。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压力  科研人员  科研机构  工作者  科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