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拥有2/3以上的表决权,可以决定上述重大及其他公司事项,实现对公司的控制。这个控制是战略层面的控制,是对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决策层的控制。二、决定董事会1/2以上的人选董事会是股东会决议的执行机构。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决定董事会1/2以上的人选,可以确保股东会决议的执行。对董事会的控制是,是对公司治理层的控制。三、控制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控制了公司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实质上也是对公司进行了控制,这是从操作层面对公司进行的控制,也是控制公司的具体化。上述的操作层面,主要靠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具体执行。

通过董事会决定对总经理的聘任,以及对总经理提名的财务负责人的聘任,实现对公司执行层面的控制。对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控制是对管理层和执行层的控制。以上三个层面控制公司,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控制是关键。那么如何控制股东会呢?在股东股权比例比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对公司的控制,一般是通过章程或协议的条款来进行股权设计的。

一、放大自己减少其他股东的股权表决权,实现对股东会的控制。比如,自己1%的股权,可以拥有10%、20%、50%甚至更高的表决权,通过扩大自己的表决权实现对股东会控制。类似情况,还有AB股模式。二、自己拥有更多的表决权,部分或其他股权放弃表决权,只有分红权。三、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其他股东唯你马首是瞻,与你共进退,同发一个声音。

京东集团创始人持股15.4%。而腾讯却持股17.8%为第一大股东,怎么看?

京东的2018年年报显示,截止到2018年末,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京东持有的股权比例为15.4%,为京东的第二大股东,腾讯控股持股为17.8%,为京东的第一大股东,挺让人吃惊的,但是虽然腾讯为京东的第一大股东,但是投票权只有4.5%,而刘强东作为第二大股东,拥有的投票权高达79.5%,牢牢掌控京东的经营,腾讯的投资是财务投资,从财务上讲可以认为刘强东是在替马化腾打工。

腾讯投资京东2014年3月10日,腾讯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腾讯同意约2.15亿美元收购京东约3.5亿的普通股股票,占上市前流动股票的15%,同时腾讯把旗下电商业务板块包括拍拍C2C、QQ网购资产转移给京东。后续腾讯又通过其他方式陆续购买了京东的股票,到2018年底,腾讯成为京东的第一大股东,现在看来当初的投资京东,腾讯获利比京东获利更大,腾讯持有京东的股票现在价值约72.5亿美元,收益30多倍,反观京东虽然获得了微信和qq的流量支持,但是其收购的拍拍网就是垃圾资产,而且后续腾讯又投资了拼多多,对京东的流量扶持力度也变小了。

创始人要不要控制董事会,创始人如何避免融资的过程中,因对方股权大而被踢出局?

一般情况下创始人是一定要控制董事会的,越是小的公司越是如此,反而是企业做大了,比较成熟了,那么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董事会是多方股东的势力均衡的结果,这个时候是否一定要控制董事会倒不是一定的。创业公司控制公司控制权的几种方法:1、方法一、一致行动人通过协议,和相关股东成为一致行动人,所谓的一致行动人是,加入协议的各方都会和你保持一致,你投什么票他们就投什么票,那么你的提案和建议总是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2、方法二、委托投票这个就是别的股东把相应的投票权都委托给你了,你投什么就是什么,那些股东连会议都不用参加了,这种方式比一致行动人更进一步了。3、方法三、AB股制度这是同股不同权的股份制度安排,一般是国外的公司用的比较多,我们的公司法当中规定股份公司是要求同股同权的,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可以同股不同权的,但是公司最终是要上市的,上市就会变成股份公司,那么AB股制度就行不通了。

4.方法四。这种控制股权组织的方法最便于实施。比如使用有限合伙平台。通过这个持股平台,创始人可以通过少量股份掌握经营权,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简单易操作。以下是马云通过有限合伙平台控制蚂蚁金服的最佳案例。很好操作。创始人可以成立一个投资管理公司(有限责任),然后让这个投资公司做GP。那么其他投资人只能成为LP,管理权在GP手里。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持股  入股  创始人  员工  方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