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湖面积近两万亩,水深数米,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孙策在此练兵而得名。记忆里的小时候,家乡有民谣:“五月五,到策湖,看龙舟,过端午……”。家乡端午节除赛龙舟,还有家家户户大门上插艾叶、煮鸡蛋、包粽子等习俗。时代在进步,家乡一些传统的节日文化正在慢慢改变和消失,或是已经删繁就简。自背井离乡再归来,再也没有看到(也没有感觉到)小时候过端午节日的喜庆氛围。

端午节的由来,又有什么禁忌?

端午节有什么典故

对于上班族的我们来说,公休日是最好的福利了。加班有三倍的工资,不加班可以有个小长假还不扣工资(要是天天这样就好了)。可是关于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你知道它的由来吗?除了吃粽子,让我们一起听听端午节的故事,再来纪念一下我们的先辈。一、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

他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千百年的中华儿女。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当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的时候,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这天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着大石头投汨罗江死了,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很多渔夫们划起船只,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所以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对我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所以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二、纪念伍子胥 纪念伍子胥的说法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可是他的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向吴国,帮助吴来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要彻底的消灭越国,可是夫差不听。

而且吴国的大宰受越国的贿赂,向夫差进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也认为伍子胥原本就是楚国人而相信大宰的话,于是就赐子胥宝剑。伍子胥原本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就这样被陷害了。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一个忠诚的人,却落得这样的下场,人们替伍子胥感到惋惜,于是就将端午节定为纪念伍子胥之日。三、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时期上虞人。她的父亲溺水江以后,好几天没有见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才十四岁,昼夜在江边嚎嚎大哭。过了十几天以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也投进了江中去寻找父亲,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在当时较为流传。 随着人类的繁衍和历史的发展,端午节就成了人们用于祭祖的节日。也由当时的局部活动变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更在今天,变成了公休日。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知识有哪些呢?

端午节这个节日历史上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定的。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划龙舟以纪念这位爱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出生在楚国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学识渊博,忧国忧民,对国家的兴衷冶乱有着个人独特的见解,是战国末期,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战国末年的楚国,社会动荡不安,年轻的屈原看到国家衰败的局面,十分忧虑。

他决心发扬自己才能,使国家再强盛起来。屈原离开家乡来列郢都,找机会向楚王讲述富国强兵的主张与见解,功心不负有心人,终于打动了楚王的心,就任命为左司徒,参于政事和外交。屈原建议的富国强兵的主张,几次三番遭到一些落后派的强烈反对,有人在楚王面前造谣中伤屈原,楚王相信谗言,几次把屈原流放他乡,屈原痛心楚王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所以他忧伤愁闷,沉郁深思,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离骚》《天问》,《九歌》《橘颂》《哀郢》《涉江》《怀沙》《惜住日》等二十五篇,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在中国诗歌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端午节与屈原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

又是一年端午,每到这个时节,便想起粽子的甜香,龙舟的竞渡。更想起母亲在时吃着粽子温馨的家的感觉。而今父母早逝,我已为人父,虽然非常渴望再回到那种感觉中,却已然不能。为此怀恋之心总是浮荡。说起端午节,想到诗人屈原,他的楚辞,神惊鬼泣,他站在另一个时空,与鬼神对话,诉说自己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对宇宙万物生命的认知。

但在政治上,却屡屡不得意,还因着与楚怀王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郁闷成疾,或许以忧郁症,而跳入汨罗江中。后人为纪念他,便有了端午之节(又称诗人节)。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遭馋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破楚。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一诗,投汨罗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渔夫划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此为后来端午划龙舟竞赛一盛举。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纷纷效仿。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要打晕龙和水兽,免得伤到屈医生。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到用印楝叶包裹米饭,再用彩色的丝绸包裹,发展成粽子。当时人们在哀悼中做出的这些举动,逐渐演变成今天世界各地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导致现代社会的出现,人们通过端午节送粽子来表达亲人的相互需要和联络感情。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端午节  来历  起源  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