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铁是用的普通轨道吗

不是同一个轨道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和普通铁路轨道结构一样,由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等部分组成。高速铁路轨道结构主要类型有有碴轨道和无碴轨道。有碴轨道是铁路的传统结构。 有碴轨道当通过车速为250~300km/h时,其线路维修费用约为行车速度为160 ~200 km/h时的2倍,基于这一情况,从经济角度和维修管理角度看,高速铁路应采用无碴轨道。特别是在桥隧结构上,由于无碴轨道减少了二期恒载和建筑高度,采用无碴轨道更为有利。 除此以外,无碴轨道还具有使用寿命长、线路状况良好、高速行车时不会有石碴飞溅等优点
高铁用的是无咋轨道,
高铁的轨道和普通火车的轨道不是同一个轨道?
高铁和普通轨道不同,高铁用无缝铁轨,但是与普通轨道看起来差不多。

高铁是用的普通轨道吗

2,高铁和动车轨道有什么区别

动车和高铁行驶的铁轨是不同的,高铁线路采用标准重轨铺设,轻轨、宽轨、窄轨和磁悬浮轨道等不属于高铁级线路的范围。 00:00 / 00:28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高铁和动车轨道有什么区别

3,高铁轨道是什么形状的与传统轨道一样吗

为什么高铁轨道和普通轨道的不一样? 高铁由于速度较快,如果采用传统的有砟轨道即道砟+枕木的模式,会产生下列问题: 1.道砟飞溅,击打列车,导致车体损坏或人员伤亡 2.轨道变形大,修复工作量大 3.枕木下方的道砟迅速粉化,影响行车安全 所以高铁一般采用无砟轨道,它采用板式道床或整体式道床,没有单独的轨枕,轨道相对较稳定,维修工作量小,乘坐舒适性更高。

高铁轨道是什么形状的与传统轨道一样吗

4,哪个城市地铁高铁轻轨这三种交通都有

首先谢谢邀请,高铁动车轨道和火车(普铁)轨道的区别是高铁一般采用无砟轨道,也有少部分采用有砟轨道,动车组的轨道是有砟轨道和无渣轨道都可以行驶,普通火车都是行驶在有砟轨道上。再有就是动车轨道比普通铁路平顺,基本都是无缝钢轨;接着是动车轨道的弯道少,弯道半径大,道岔都是可动心高速道岔;然后是大量采用了高架桥梁和隧道,来保证平顺性和缩短距离;最后是高速动车轨道的接触网,即火车顶上的电线的悬挂方式也与普通铁路不同,来保证高速动车组的接触稳定和耐久性…(更多精彩铁路内容请关注今日头条“铁路心视界”)
首先谢谢邀请,高铁动车轨道和火车(普铁)轨道的区别是高铁一般采用无砟轨道,也有少部分采用有砟轨道,动车组的轨道是有砟轨道和无渣轨道都可以行驶,普通火车都是行驶在有砟轨道上。再有就是动车轨道比普通铁路平顺,基本都是无缝钢轨;接着是动车轨道的弯道少,弯道半径大,道岔都是可动心高速道岔;然后是大量采用了高架桥梁和隧道,来保证平顺性和缩短距离;最后是高速动车轨道的接触网,即火车顶上的电线的悬挂方式也与普通铁路不同,来保证高速动车组的接触稳定和耐久性…(更多精彩铁路内容请关注今日头条“铁路心视界”)中国大陆作为近代化较晚的地区,这些科技类名词经常出现定义混乱,口语和书面语和术语含义严重剥离,同词异意的问题,在这个轨道交通领域尤为突出!国内的标准有些时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定义方法错误产生了严重二义性,因此有必要的话,我会把定义分开地区解释。高铁:高速铁道的简称,营业线路最初诞生于日本,但由于日本的高速铁道一定是新建线路(新干线一词的根本由来),所以日本定义只定义了新建线路:线路大部分区间都满足最高行车速度200以上的线路。注意是以上,不含不超过200的情形。而欧(欧盟)美(UIC),则区分既有线改造和新建专线。改造的200以上,新建的250以上,至于区间的大部分等限制条件和日本都是基本一样的。我国高铁是最后起来的,所以标准较高,只定义新线250以上这一组,同样要求正线大部分都必须达速。所以根据定义,温勇事故当时线路确实不属于高铁(最高250以内),并且网上一些人胡扯的新干线按中国定义不属于高铁也属于造谣(因为整备新干线法案管辖线路最高速度限制为260,大于250,不属于该法案管辖的限速在285-320,更高,只有上越一条现在确实不满足)。总的来说,概括地说,大部分区间满足最高250以上持续运营的新线肯定是高铁。地铁:这个词在汉语就存在二义性,其实在国铁大铁路角度,地铁指的是地方铁道比如集通线等,而大家熟悉的一般是地下铁道的简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国际比较通行的定义,无论欧美日,包括我国港澳台都通行的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内部或中短距离都市圈内通勤运输的,路权专有不具备和道路交通混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核心要素是必须专有路权不具备混行能力。而轻轨则是具备混行能力不要求一定路权专有。我国(不含港澳台),这里定义很奇葩,是用断面单向单位时间运力定义,一万到三万是轻轨,三万以上是地铁。但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地铁毕竟是列车根据编组不同运力就不同,这个定义会让同一个系统一会儿是地铁一会儿是轻轨!最典型的笑话就是北京八通和13号线!开通初期c车三辆编组,断面运力两万五,属于轻轨,过几年客流大了,改6辆准b车,断面运力达到四万六,又成地铁了但是系统啥都没变啊……所以国标定义根本就是错的、建议大家都按国际通行概念来记忆和区分地铁(轻轨)。当然服务于距地,限制于都市圈内这个大家都一样,如果变成广域运输的话,就相当于汉语里的火车了。动车: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严重背离学术定义的例子,口语里指的是国铁开行的d字头列车,但实际上动车组列车指的是单元化设计的列车。动车组按照动力单元位置和分配可以分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动车组,按照速递等级可分为常速(120以内),准高速(120-250)和高速动车组(250以上)这是车辆类别定义,和运输组织和用途根本无关。当然国外还有货运动车组,路用检修类的动车组等等。目前来说,高铁一定要用动车组,所以看到机车车辆那就肯定不是高铁范畴,但机车车辆可以达到准高速范畴!现代的地铁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地铁需要高加速,不是动力集中配置可以达到的。此外,根据燃料不同还有内燃电力的区别,早年确实有过蒸汽动车组。内燃动力分散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也不一定比电力的差,比如日本很多新性能内燃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大大好于地铁。如果线路有坡度大于千分之40的连续陡坡,并且线路不设置揽胜和齿轨以及直线电机等非粘着驱动的话,就是传统靠钢轮钢轨爬坡的话,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大量的动轴可以极大削弱粘着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登山铁道,千分之80坡度,采用动力分散动车组上下山无需揽胜齿车或直线电机,就这么运营了快一百年……火车:最早是从蒸汽时代而来,外燃机时代能见着火,于是叫火车。现在基本上汉语中是长距离广域运输的代名词。也就是国铁线路,服务于广域运输的车次都属于口语里的火车,伴随高铁的诞生,有时候会刻意分开来说。你怎么来的?我坐火车(高铁)来的。当然这都是口语用于,并不属于术语范畴。
首先谢谢邀请,高铁动车轨道和火车(普铁)轨道的区别是高铁一般采用无砟轨道,也有少部分采用有砟轨道,动车组的轨道是有砟轨道和无渣轨道都可以行驶,普通火车都是行驶在有砟轨道上。再有就是动车轨道比普通铁路平顺,基本都是无缝钢轨;接着是动车轨道的弯道少,弯道半径大,道岔都是可动心高速道岔;然后是大量采用了高架桥梁和隧道,来保证平顺性和缩短距离;最后是高速动车轨道的接触网,即火车顶上的电线的悬挂方式也与普通铁路不同,来保证高速动车组的接触稳定和耐久性…(更多精彩铁路内容请关注今日头条“铁路心视界”)中国大陆作为近代化较晚的地区,这些科技类名词经常出现定义混乱,口语和书面语和术语含义严重剥离,同词异意的问题,在这个轨道交通领域尤为突出!国内的标准有些时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定义方法错误产生了严重二义性,因此有必要的话,我会把定义分开地区解释。高铁:高速铁道的简称,营业线路最初诞生于日本,但由于日本的高速铁道一定是新建线路(新干线一词的根本由来),所以日本定义只定义了新建线路:线路大部分区间都满足最高行车速度200以上的线路。注意是以上,不含不超过200的情形。而欧(欧盟)美(UIC),则区分既有线改造和新建专线。改造的200以上,新建的250以上,至于区间的大部分等限制条件和日本都是基本一样的。我国高铁是最后起来的,所以标准较高,只定义新线250以上这一组,同样要求正线大部分都必须达速。所以根据定义,温勇事故当时线路确实不属于高铁(最高250以内),并且网上一些人胡扯的新干线按中国定义不属于高铁也属于造谣(因为整备新干线法案管辖线路最高速度限制为260,大于250,不属于该法案管辖的限速在285-320,更高,只有上越一条现在确实不满足)。总的来说,概括地说,大部分区间满足最高250以上持续运营的新线肯定是高铁。地铁:这个词在汉语就存在二义性,其实在国铁大铁路角度,地铁指的是地方铁道比如集通线等,而大家熟悉的一般是地下铁道的简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国际比较通行的定义,无论欧美日,包括我国港澳台都通行的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内部或中短距离都市圈内通勤运输的,路权专有不具备和道路交通混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核心要素是必须专有路权不具备混行能力。而轻轨则是具备混行能力不要求一定路权专有。我国(不含港澳台),这里定义很奇葩,是用断面单向单位时间运力定义,一万到三万是轻轨,三万以上是地铁。但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地铁毕竟是列车根据编组不同运力就不同,这个定义会让同一个系统一会儿是地铁一会儿是轻轨!最典型的笑话就是北京八通和13号线!开通初期c车三辆编组,断面运力两万五,属于轻轨,过几年客流大了,改6辆准b车,断面运力达到四万六,又成地铁了但是系统啥都没变啊……所以国标定义根本就是错的、建议大家都按国际通行概念来记忆和区分地铁(轻轨)。当然服务于距地,限制于都市圈内这个大家都一样,如果变成广域运输的话,就相当于汉语里的火车了。动车: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严重背离学术定义的例子,口语里指的是国铁开行的d字头列车,但实际上动车组列车指的是单元化设计的列车。动车组按照动力单元位置和分配可以分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动车组,按照速递等级可分为常速(120以内),准高速(120-250)和高速动车组(250以上)这是车辆类别定义,和运输组织和用途根本无关。当然国外还有货运动车组,路用检修类的动车组等等。目前来说,高铁一定要用动车组,所以看到机车车辆那就肯定不是高铁范畴,但机车车辆可以达到准高速范畴!现代的地铁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地铁需要高加速,不是动力集中配置可以达到的。此外,根据燃料不同还有内燃电力的区别,早年确实有过蒸汽动车组。内燃动力分散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也不一定比电力的差,比如日本很多新性能内燃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大大好于地铁。如果线路有坡度大于千分之40的连续陡坡,并且线路不设置揽胜和齿轨以及直线电机等非粘着驱动的话,就是传统靠钢轮钢轨爬坡的话,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大量的动轴可以极大削弱粘着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登山铁道,千分之80坡度,采用动力分散动车组上下山无需揽胜齿车或直线电机,就这么运营了快一百年……火车:最早是从蒸汽时代而来,外燃机时代能见着火,于是叫火车。现在基本上汉语中是长距离广域运输的代名词。也就是国铁线路,服务于广域运输的车次都属于口语里的火车,伴随高铁的诞生,有时候会刻意分开来说。你怎么来的?我坐火车(高铁)来的。当然这都是口语用于,并不属于术语范畴。高铁的轨道上普通火车可以行驶。但是普通火车毕竟不是与高铁相匹配的列车,对高铁轨道有非常大的影响,还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普通火车轨道与高铁的轨道设计原理相仿,但设计标准不同。普通火车与高铁都是按照轮轨系统设计的。设计原理相仿,都是列车依靠机车的牵引力,通过车轮在铁轨上行驶。高铁轨道与普通火车轨道轨距相同,有些线路信号系统能够支撑,普通火车就可以在高铁轨道上行驶。普通火车在高速列车上行驶,只能按照列车自身的构造速度行驶,不能按照轨道允许的速度行驶,否则,会发生行车事故。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行驶,会对高铁轨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普通火车的轴重要比高铁的大,火车运行中对高铁轨道及路基都有影响。可以理解为,普通火车车厢比高铁车厢重,运行时车轮对钢轨的磨损要比高铁列车的大。高铁列车对钢轨的磨耗要求非常高,磨损加大,致使轨道养护的单位加大钢轨养护的频率。轨道的磨损加大,也会使高铁列车的车轮踏面的磨损加大,增加车辆部门对车辆的维修频次。同时,普通列车运行中对路基的威力加大,可能会造成线路下沉,工务部门就要加强对轨道、路基的检测、检修频次。对轨道、路基及车辆车轮的维修频次的加大,意味着这些设备的维修费用在加大,加大了铁路运营的成本。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运行,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运行,需要对轨道的信号等设备进行适当地改造,才能让普速火车到高铁轨道上正常运行。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只能按照列车车体的构造速度运行,最高运行速度根据车体型号不同,只能达到120至160公里。这样的运行速度与其它高铁列车运行的速度不匹配,反而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将使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降低。有些普通火车车窗能够打开,车窗中抛出的物体,也会对高速运行的高铁列车产生不可想象的安全风险。因此,虽然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可以运行,但是在实际中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反而会对高铁列车带一定的影响。普通火车上高铁列车轨道上运行,是在特殊情况或者一定条件限制下才会出现的情况。
首先谢谢邀请,高铁动车轨道和火车(普铁)轨道的区别是高铁一般采用无砟轨道,也有少部分采用有砟轨道,动车组的轨道是有砟轨道和无渣轨道都可以行驶,普通火车都是行驶在有砟轨道上。再有就是动车轨道比普通铁路平顺,基本都是无缝钢轨;接着是动车轨道的弯道少,弯道半径大,道岔都是可动心高速道岔;然后是大量采用了高架桥梁和隧道,来保证平顺性和缩短距离;最后是高速动车轨道的接触网,即火车顶上的电线的悬挂方式也与普通铁路不同,来保证高速动车组的接触稳定和耐久性…(更多精彩铁路内容请关注今日头条“铁路心视界”)中国大陆作为近代化较晚的地区,这些科技类名词经常出现定义混乱,口语和书面语和术语含义严重剥离,同词异意的问题,在这个轨道交通领域尤为突出!国内的标准有些时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定义方法错误产生了严重二义性,因此有必要的话,我会把定义分开地区解释。高铁:高速铁道的简称,营业线路最初诞生于日本,但由于日本的高速铁道一定是新建线路(新干线一词的根本由来),所以日本定义只定义了新建线路:线路大部分区间都满足最高行车速度200以上的线路。注意是以上,不含不超过200的情形。而欧(欧盟)美(UIC),则区分既有线改造和新建专线。改造的200以上,新建的250以上,至于区间的大部分等限制条件和日本都是基本一样的。我国高铁是最后起来的,所以标准较高,只定义新线250以上这一组,同样要求正线大部分都必须达速。所以根据定义,温勇事故当时线路确实不属于高铁(最高250以内),并且网上一些人胡扯的新干线按中国定义不属于高铁也属于造谣(因为整备新干线法案管辖线路最高速度限制为260,大于250,不属于该法案管辖的限速在285-320,更高,只有上越一条现在确实不满足)。总的来说,概括地说,大部分区间满足最高250以上持续运营的新线肯定是高铁。地铁:这个词在汉语就存在二义性,其实在国铁大铁路角度,地铁指的是地方铁道比如集通线等,而大家熟悉的一般是地下铁道的简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国际比较通行的定义,无论欧美日,包括我国港澳台都通行的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内部或中短距离都市圈内通勤运输的,路权专有不具备和道路交通混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核心要素是必须专有路权不具备混行能力。而轻轨则是具备混行能力不要求一定路权专有。我国(不含港澳台),这里定义很奇葩,是用断面单向单位时间运力定义,一万到三万是轻轨,三万以上是地铁。但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地铁毕竟是列车根据编组不同运力就不同,这个定义会让同一个系统一会儿是地铁一会儿是轻轨!最典型的笑话就是北京八通和13号线!开通初期c车三辆编组,断面运力两万五,属于轻轨,过几年客流大了,改6辆准b车,断面运力达到四万六,又成地铁了但是系统啥都没变啊……所以国标定义根本就是错的、建议大家都按国际通行概念来记忆和区分地铁(轻轨)。当然服务于距地,限制于都市圈内这个大家都一样,如果变成广域运输的话,就相当于汉语里的火车了。动车: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严重背离学术定义的例子,口语里指的是国铁开行的d字头列车,但实际上动车组列车指的是单元化设计的列车。动车组按照动力单元位置和分配可以分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动车组,按照速递等级可分为常速(120以内),准高速(120-250)和高速动车组(250以上)这是车辆类别定义,和运输组织和用途根本无关。当然国外还有货运动车组,路用检修类的动车组等等。目前来说,高铁一定要用动车组,所以看到机车车辆那就肯定不是高铁范畴,但机车车辆可以达到准高速范畴!现代的地铁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地铁需要高加速,不是动力集中配置可以达到的。此外,根据燃料不同还有内燃电力的区别,早年确实有过蒸汽动车组。内燃动力分散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也不一定比电力的差,比如日本很多新性能内燃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大大好于地铁。如果线路有坡度大于千分之40的连续陡坡,并且线路不设置揽胜和齿轨以及直线电机等非粘着驱动的话,就是传统靠钢轮钢轨爬坡的话,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大量的动轴可以极大削弱粘着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登山铁道,千分之80坡度,采用动力分散动车组上下山无需揽胜齿车或直线电机,就这么运营了快一百年……火车:最早是从蒸汽时代而来,外燃机时代能见着火,于是叫火车。现在基本上汉语中是长距离广域运输的代名词。也就是国铁线路,服务于广域运输的车次都属于口语里的火车,伴随高铁的诞生,有时候会刻意分开来说。你怎么来的?我坐火车(高铁)来的。当然这都是口语用于,并不属于术语范畴。高铁的轨道上普通火车可以行驶。但是普通火车毕竟不是与高铁相匹配的列车,对高铁轨道有非常大的影响,还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普通火车轨道与高铁的轨道设计原理相仿,但设计标准不同。普通火车与高铁都是按照轮轨系统设计的。设计原理相仿,都是列车依靠机车的牵引力,通过车轮在铁轨上行驶。高铁轨道与普通火车轨道轨距相同,有些线路信号系统能够支撑,普通火车就可以在高铁轨道上行驶。普通火车在高速列车上行驶,只能按照列车自身的构造速度行驶,不能按照轨道允许的速度行驶,否则,会发生行车事故。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行驶,会对高铁轨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普通火车的轴重要比高铁的大,火车运行中对高铁轨道及路基都有影响。可以理解为,普通火车车厢比高铁车厢重,运行时车轮对钢轨的磨损要比高铁列车的大。高铁列车对钢轨的磨耗要求非常高,磨损加大,致使轨道养护的单位加大钢轨养护的频率。轨道的磨损加大,也会使高铁列车的车轮踏面的磨损加大,增加车辆部门对车辆的维修频次。同时,普通列车运行中对路基的威力加大,可能会造成线路下沉,工务部门就要加强对轨道、路基的检测、检修频次。对轨道、路基及车辆车轮的维修频次的加大,意味着这些设备的维修费用在加大,加大了铁路运营的成本。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运行,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运行,需要对轨道的信号等设备进行适当地改造,才能让普速火车到高铁轨道上正常运行。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只能按照列车车体的构造速度运行,最高运行速度根据车体型号不同,只能达到120至160公里。这样的运行速度与其它高铁列车运行的速度不匹配,反而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将使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降低。有些普通火车车窗能够打开,车窗中抛出的物体,也会对高速运行的高铁列车产生不可想象的安全风险。因此,虽然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可以运行,但是在实际中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反而会对高铁列车带一定的影响。普通火车上高铁列车轨道上运行,是在特殊情况或者一定条件限制下才会出现的情况。这几个概念确实让人有点晕,要真正解释清楚可能会要很厚一本书来解释。在我前面的回答里,已经解释过高铁和动车的区别。简单说,高铁指的是200公里以上速度的线路,而动车指的是自带动力的列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着重回答一下城轨,轻轨和地铁之间的区别,希望用简单的语言尽量解释得清楚一点。城轨,顾名思义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简称,城轨并不是一种轨道运行方式。而是一个城市采取轻轨或者地铁的运行方式组成的线路,我们称为城市轨道交通,这就是城轨。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现在很多城市把地铁线路已经改称为城轨几号线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区分轻轨和地铁呢?有人认为轻轨一般是用桥梁架空线路,而地铁是在地下运行。这个回答不正确,至少是不严谨的。也有的人认为轻轨或许就是相对于重轨而言,采用的轻质轨道的线路,这个也是不对的。其实,轻轨的正确定义应该是相对于地铁载重量较轻,也就是单位时间内运送的客流量大小相对于地铁比较少。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某一个城市申请开通轻轨或者地铁是有各方面严格要求的,比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客流量,常住人口等等。具体到国内,我国的城轨系统一般采取3米,2.8米和2.6米宽度列车车体三个规格,采取3米和2.8米车体,一般编组六到八列,每小时最大客流量在3到6万人的称为地铁,采取2.6米宽车身,一般编组二到四列,每小时最大客运量在1.5到3万人次的称为轻轨。需要指出的是国外并没有地铁和轻轨的区分。我是修高铁的农民工一包白沙,感谢您的阅读!??????
首先谢谢邀请,高铁动车轨道和火车(普铁)轨道的区别是高铁一般采用无砟轨道,也有少部分采用有砟轨道,动车组的轨道是有砟轨道和无渣轨道都可以行驶,普通火车都是行驶在有砟轨道上。再有就是动车轨道比普通铁路平顺,基本都是无缝钢轨;接着是动车轨道的弯道少,弯道半径大,道岔都是可动心高速道岔;然后是大量采用了高架桥梁和隧道,来保证平顺性和缩短距离;最后是高速动车轨道的接触网,即火车顶上的电线的悬挂方式也与普通铁路不同,来保证高速动车组的接触稳定和耐久性…(更多精彩铁路内容请关注今日头条“铁路心视界”)中国大陆作为近代化较晚的地区,这些科技类名词经常出现定义混乱,口语和书面语和术语含义严重剥离,同词异意的问题,在这个轨道交通领域尤为突出!国内的标准有些时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定义方法错误产生了严重二义性,因此有必要的话,我会把定义分开地区解释。高铁:高速铁道的简称,营业线路最初诞生于日本,但由于日本的高速铁道一定是新建线路(新干线一词的根本由来),所以日本定义只定义了新建线路:线路大部分区间都满足最高行车速度200以上的线路。注意是以上,不含不超过200的情形。而欧(欧盟)美(UIC),则区分既有线改造和新建专线。改造的200以上,新建的250以上,至于区间的大部分等限制条件和日本都是基本一样的。我国高铁是最后起来的,所以标准较高,只定义新线250以上这一组,同样要求正线大部分都必须达速。所以根据定义,温勇事故当时线路确实不属于高铁(最高250以内),并且网上一些人胡扯的新干线按中国定义不属于高铁也属于造谣(因为整备新干线法案管辖线路最高速度限制为260,大于250,不属于该法案管辖的限速在285-320,更高,只有上越一条现在确实不满足)。总的来说,概括地说,大部分区间满足最高250以上持续运营的新线肯定是高铁。地铁:这个词在汉语就存在二义性,其实在国铁大铁路角度,地铁指的是地方铁道比如集通线等,而大家熟悉的一般是地下铁道的简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国际比较通行的定义,无论欧美日,包括我国港澳台都通行的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内部或中短距离都市圈内通勤运输的,路权专有不具备和道路交通混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核心要素是必须专有路权不具备混行能力。而轻轨则是具备混行能力不要求一定路权专有。我国(不含港澳台),这里定义很奇葩,是用断面单向单位时间运力定义,一万到三万是轻轨,三万以上是地铁。但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地铁毕竟是列车根据编组不同运力就不同,这个定义会让同一个系统一会儿是地铁一会儿是轻轨!最典型的笑话就是北京八通和13号线!开通初期c车三辆编组,断面运力两万五,属于轻轨,过几年客流大了,改6辆准b车,断面运力达到四万六,又成地铁了但是系统啥都没变啊……所以国标定义根本就是错的、建议大家都按国际通行概念来记忆和区分地铁(轻轨)。当然服务于距地,限制于都市圈内这个大家都一样,如果变成广域运输的话,就相当于汉语里的火车了。动车: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严重背离学术定义的例子,口语里指的是国铁开行的d字头列车,但实际上动车组列车指的是单元化设计的列车。动车组按照动力单元位置和分配可以分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动车组,按照速递等级可分为常速(120以内),准高速(120-250)和高速动车组(250以上)这是车辆类别定义,和运输组织和用途根本无关。当然国外还有货运动车组,路用检修类的动车组等等。目前来说,高铁一定要用动车组,所以看到机车车辆那就肯定不是高铁范畴,但机车车辆可以达到准高速范畴!现代的地铁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地铁需要高加速,不是动力集中配置可以达到的。此外,根据燃料不同还有内燃电力的区别,早年确实有过蒸汽动车组。内燃动力分散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也不一定比电力的差,比如日本很多新性能内燃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大大好于地铁。如果线路有坡度大于千分之40的连续陡坡,并且线路不设置揽胜和齿轨以及直线电机等非粘着驱动的话,就是传统靠钢轮钢轨爬坡的话,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大量的动轴可以极大削弱粘着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登山铁道,千分之80坡度,采用动力分散动车组上下山无需揽胜齿车或直线电机,就这么运营了快一百年……火车:最早是从蒸汽时代而来,外燃机时代能见着火,于是叫火车。现在基本上汉语中是长距离广域运输的代名词。也就是国铁线路,服务于广域运输的车次都属于口语里的火车,伴随高铁的诞生,有时候会刻意分开来说。你怎么来的?我坐火车(高铁)来的。当然这都是口语用于,并不属于术语范畴。高铁的轨道上普通火车可以行驶。但是普通火车毕竟不是与高铁相匹配的列车,对高铁轨道有非常大的影响,还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普通火车轨道与高铁的轨道设计原理相仿,但设计标准不同。普通火车与高铁都是按照轮轨系统设计的。设计原理相仿,都是列车依靠机车的牵引力,通过车轮在铁轨上行驶。高铁轨道与普通火车轨道轨距相同,有些线路信号系统能够支撑,普通火车就可以在高铁轨道上行驶。普通火车在高速列车上行驶,只能按照列车自身的构造速度行驶,不能按照轨道允许的速度行驶,否则,会发生行车事故。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行驶,会对高铁轨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普通火车的轴重要比高铁的大,火车运行中对高铁轨道及路基都有影响。可以理解为,普通火车车厢比高铁车厢重,运行时车轮对钢轨的磨损要比高铁列车的大。高铁列车对钢轨的磨耗要求非常高,磨损加大,致使轨道养护的单位加大钢轨养护的频率。轨道的磨损加大,也会使高铁列车的车轮踏面的磨损加大,增加车辆部门对车辆的维修频次。同时,普通列车运行中对路基的威力加大,可能会造成线路下沉,工务部门就要加强对轨道、路基的检测、检修频次。对轨道、路基及车辆车轮的维修频次的加大,意味着这些设备的维修费用在加大,加大了铁路运营的成本。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运行,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运行,需要对轨道的信号等设备进行适当地改造,才能让普速火车到高铁轨道上正常运行。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只能按照列车车体的构造速度运行,最高运行速度根据车体型号不同,只能达到120至160公里。这样的运行速度与其它高铁列车运行的速度不匹配,反而会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将使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降低。有些普通火车车窗能够打开,车窗中抛出的物体,也会对高速运行的高铁列车产生不可想象的安全风险。因此,虽然普通火车在高铁轨道上可以运行,但是在实际中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反而会对高铁列车带一定的影响。普通火车上高铁列车轨道上运行,是在特殊情况或者一定条件限制下才会出现的情况。这几个概念确实让人有点晕,要真正解释清楚可能会要很厚一本书来解释。在我前面的回答里,已经解释过高铁和动车的区别。简单说,高铁指的是200公里以上速度的线路,而动车指的是自带动力的列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着重回答一下城轨,轻轨和地铁之间的区别,希望用简单的语言尽量解释得清楚一点。城轨,顾名思义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简称,城轨并不是一种轨道运行方式。而是一个城市采取轻轨或者地铁的运行方式组成的线路,我们称为城市轨道交通,这就是城轨。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现在很多城市把地铁线路已经改称为城轨几号线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区分轻轨和地铁呢?有人认为轻轨一般是用桥梁架空线路,而地铁是在地下运行。这个回答不正确,至少是不严谨的。也有的人认为轻轨或许就是相对于重轨而言,采用的轻质轨道的线路,这个也是不对的。其实,轻轨的正确定义应该是相对于地铁载重量较轻,也就是单位时间内运送的客流量大小相对于地铁比较少。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某一个城市申请开通轻轨或者地铁是有各方面严格要求的,比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客流量,常住人口等等。具体到国内,我国的城轨系统一般采取3米,2.8米和2.6米宽度列车车体三个规格,采取3米和2.8米车体,一般编组六到八列,每小时最大客流量在3到6万人的称为地铁,采取2.6米宽车身,一般编组二到四列,每小时最大客运量在1.5到3万人次的称为轻轨。需要指出的是国外并没有地铁和轻轨的区分。我是修高铁的农民工一包白沙,感谢您的阅读!??????哪个城市地铁、高铁、轻轨都有其实等同于哪个城市有轻轨,国内只有3个,天津、长春、大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极易引起歧义和争议,要回答准确并不容易。其实说白了就是把什么是轻轨讲明白就可以了!因为高铁、地铁最为常见,轻轨最易引起混淆。先来看高铁,地铁、轻轨都是城市轨道交通,高铁则是干线轨道交通是服务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中国高铁网络总里程已突破3.5万公里,基本所有规模以上城市都通高铁。而中国通地铁的城市仅有37个,所以,有地铁必有高铁。那么关键就是轻轨,究竟什么是轻轨?最常见的误解就是认为高架的城市轨道交通就是轻轨,比如上海、北京就有好多地铁线路是高架线路,因此就被认为是轻轨,这是错误的。地铁可以高架,轻轨也可以在地下跑,甚至单轨、有轨电车都可以在地下跑,地上高架不是区分轻轨、地铁的要素。地铁又称重轨,就是相对轻轨而言的。轻轨和地铁有两种区分,一种是铁轨,轻轨铁轨50kg/米,地铁一般是60kg/米。这就是轻轨名字的由来。轻轨铁轨轻,对应的就是承载能力弱。地铁ABC型车,一般A型、B型就是地铁,C型就是轻轨,轻轨车厢宽度2.6米,地铁车厢宽度A型3米,B型2.8米。对应的是载客量的不同。地铁和轻轨在外形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除非拿尺子去量,只有在车厢内部可感受到车辆宽度的不同,在外部很难直接区分。同时轻轨是性价比比较低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作为投资巨大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国的城市偏爱地铁。既然要上轨道交通,一步到位修建运量更大的地铁是大多数城市的选择。轻轨也受到有轨电车、跨坐式单轨、磁浮等新制式轨道交通的冲击。因此中国修建轻轨的城市极少,轻轨线路也非常的少。像重庆的单轨属于跨坐式单轨制式,并不是轻轨。跨坐式也有大运量小运量之分,并不能归为轻轨。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开通城轨交通线路长度共计6730.27公里,其中,地铁5187.02公里,轻轨255.40公里,单轨98.50公里,市域快轨715.61公里,现代有轨电车405.64公里,磁浮交通57.90公里,APM10.20公里。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多达7种,轻轨并不是主流。全国轻轨线路总共也只有255公里长。分布在3座城市。天津、长春、大连。其中天津52.3公里,长春61.5公里,大连103.8公里。除了这3座城市,国内其他城市都没有轻轨线路。而这三座城市当然也都有高铁和地铁,因此,国内同时拥有高铁、地铁、轻轨的城市只有天津、长春、大连!说其他城市的回答都是不准确的。

5,为什么动车是有砟轨道高铁是无砟轨道两个有什么区别

有砟轨道,路轨下铺设道砟(也就是石子)作为基础;无砟轨道,路轨下铺设轨道板作为基础。相对有砟轨道,无砟轨道更为平顺、有利于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一、无砟轨道相较有砟轨道的优点 1、维修费用低 根据德国高速铁路的资料,当行车速度为250~ 300km/h时,其线路维修费用约为行车速度为160 ~200 km/h时的2倍;速度为250~300km/h时,通过总重达3亿吨后道砟就需全部更换,而在160~200km/h时,通过总重则可达10亿吨。日本对高速铁路桥上的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维修费用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有砟轨道的线路维修费用比无砟轨道高111%,也就是说有砟轨道的维修费用相当于无砟轨道的2倍多。鉴于这一情况,许多专家认为,从经济角度和维修管理角度看,高速铁路应采用无砟轨道。特别是在桥隧结构上,由于无砟轨道减少了二期恒载和建筑高度,采用无砟轨道更为有利。 2无砟轨道还具有使用寿命长、线路状况良好、不易胀轨跑道、高速行车时不会有石砟飞溅 除此以外,无砟轨道还具有使用寿命长、线路状况良好、不易胀轨跑道、高速行车时不会有石砟飞溅等优点,因此无砟轨道在国外高速铁路上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铺设范围己从桥梁、隧道发展到上质路基和道岔区,无砟轨道结构在高速铁路上的大量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拿板式无砟轨道来说,它取消了传统有砟轨道的轨枕和道床,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承钢轨,并且在轨道板与混凝土基础版之间填充CA砂浆垫层,是一种全新的全面支撑的板式轨道结构。显示出稳定性、平顺性良好;建筑高度低、自重轻,可减小桥梁二期荷载和降低隧道净空;轨道变形缓慢,耐久性好;不需要维修或者少维修且维修费用低等优点。无砟轨道对工程材料和基础土建工程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初期建设费用高于有砟轨道,但是它的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因此,在铁路客运专线中采用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已成为现在高速铁路建设的主流模式和必然趋势。 二、高铁如果采用传统的有砟轨道即道砟+枕木的模式会产生下列问题: 1 道砟飞溅,击打列车,导致车体损坏或人员伤亡 2 轨道变形大,修复工作量大 3 枕木下方的道砟迅速粉化,影响行车安全 所以高铁一般采用无砟轨道,它采用板式道床或整体式道床,没有单独的轨枕,轨道相对较稳定,维修工作量小,乘坐舒适性更高。 与任何事物一样,都是一分为二的,再先进的技术也存在欠缺之处。在2005年出版的德国《轨道概论》中详细的描述了无砟轨道十个方面的不足: 三、无砟轨道不足之处 一是投资问题。无砟轨道的初期投入比有砟轨道高得多,在优化施工方法与建设量增大情况下,无砟轨道的成本系数仍为有砟轨道的1.5~2.0。另外,随着运营时间的延长,无砟轨道钢轨打磨工作量比有砟轨道大、修复工作比较复杂等都会增加投入,而这些投人在初期是无法计算的。 二是混凝土无砟轨道为刚性承载层,当达到承载强度极限时将产生断裂,并引起轨道几何尺寸的突变或出现难以预料的恶化状况。 三是无砟轨道的建设和维修都远未达到自动化程度,无砟轨道的质量需要高水平的养护措施提供保障,这意味着在施工工序和质量控制方面都要增加额外的费用和时间。建立期间的质量缺陷将为整个使用寿命期留下隐患,并需要花高昂的代价进行弥补。而有砟轨道维修的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精度越来越高、作业质量越来越好、保持轨道几何状态的周期延长,这些都会增强有砟轨道的竞争力。 四是无砟轨道作为刚性结构,在后期运营阶段允许作少量补修,如调整轨道几何状态,不仅十分困难,而风险需要花费高昂代价。 五是无砟轨道不能在粘土深路堑、松软土路堤或地震区域铺设。 六是无砟轨道噪声水平比有砟轨道高约5 dB,必须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 七是对脱轨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严重损坏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而且一旦发生问题,修复时间很长。 八是无砟轨道改进的可能性很小。 九是在路基上铺设无砟轨道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铺设防冻层(至少70cm厚)。要延长无砟轨道的寿命周期,水凝性材料层厚度几乎不能减少。路基处理深度也比有砟轨道深。 十是目前大部分的经济研究没有考虑无砟轨道到了寿命周期后高昂的再建费用。

文章TAG:高铁是什么轨道高铁  是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