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马哈鱼在我国原产于什么流域

大马哈鱼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图们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珲春河、密江、绥芬河、嫩江、牡丹江以及台湾省的大甲溪等水系。生活习性大马哈鱼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通常4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回江河产卵。大马哈鱼在春季多生活在海洋,此时体色为灰银白色,无斑,或散有小黑点,两侧有不明显的黑或褐色阔斑;至秋季时一进入生殖期入河洄游,雄鱼体色逐渐变为暗红色或暗黑色,体侧有8-12条深浅不一的橙赤色横斑条纹。分布范围大马哈鱼广泛分布于白令海、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及沿岸河流中。 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图们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牡丹江以及台湾省的大甲溪等水系。保护现状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1987年在中国东宁县境内绥芬河流域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大马哈鱼鱼苗放流站,这个放流站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未间断放流鱼苗的放流站。 y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在我国原产于什么流域

2,抚远有一条重1128斤 年龄108岁的鳇鱼标本你对鳇鱼了解吗

鳇鱼(鲟鳇鱼)学名为达氏鳇,是鲟鱼的一种,主产于黑龙江水域,故乡为黑龙江,身躯庞大,一般体重50~100公斤,大者可达1000公斤,为大型食肉性鱼类。以其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力量强而著称,被誉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有淡水鱼王的美称。现仅存于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黑龙江之中。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鲟鳇鱼认定为濒危物种。鳇鱼体长约2米,最大的可长达5米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下位宽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须2对,内侧的须稍在前方,外侧的须较后。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向腹面伸展,彼此愈合,全体有纵列的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刺。背骨板1行,较大,10~16块,位于背部正中,从头后直连尾鳍。背、腹侧骨板各2行,背侧骨板32~46块;腹侧骨板8~12块;腹鳍基部之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1~2块。身体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43~57,位于后方;臀鳍26~36;其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背部骨板黄色,侧骨板黄褐色。生活习性:鳇为生活于大的河流中,多栖息于两江汇合、支流入口及急流的漩涡处。捕食其他鱼类。分布于东北,黑龙江尤为常见。鳇为生活于江河中下层的鱼类。常年栖居于淡水,不作长距离洄游。喜生活在大江夹心层、江岔等水流较缓慢或者是急流漩涡处的砾粒质和砾质水底。不喜群集,常分散活动。缝大河涨水时游动异常活跃,常见有翻滚跃动的现象。退水时活性较差。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初春开始向产卵场洄游。鳇的幼鱼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水生昆虫幼体为食;一岁龄后转食鱼类。鳇的食量相当大,它的肥育期正值大马哈鱼溯河而上,常窜入鱼群中捕食大马哈鱼。有人曾解剖一尾250公斤重的鳇鱼,惊见其胃内食物竟有15公斤之多。生殖期间停止取食。鲟鳇鱼是区域性洄游鱼类,栖息在河道中,长期在黑龙江抚远县境内江段作较大水域洄游活动(较少在乌苏里江里出现),喜在底质砂砾江段索饵,冬季游集在河流深水区越冬。生长繁殖:性成熟需16年以上,体长1.6-2米时,才能达到性成熟开始繁殖。雌鱼产卵期为5-7月份,水温为15-17℃,产卵在水流平稳、水深2-3米的砂质江段处,卵粘着在砂砾上。产卵的数量惊人,大约60万粒至400万粒。其怀卵量依鱼体大小而不同,一般为40万至300万粒,卵巢重量多为17-38公斤左右,大型个体的卵巢重达75公斤。成熟卵呈灰黑色,每粒似豌豆大小。幼鱼在春季河流解冻进入浅水水域索饵,成鱼在春季5——6月份开始产卵游动,在河流水温16℃——18℃进入产卵场,开始产卵中国黑龙江鲟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在50年代末即已获成功。勤得利施氏鲟养殖放流试验站,于1988年建成竣工,1989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在黑龙江勤得利农场江段少量放流。黑龙江省先后建设鲟鳇鱼放流站五处,大马哈鱼放流站两处,滩头雅罗鱼放流站一处,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两处,施氏鲟和达氏鳇原种场各一处,即勤得利施氏鲟养殖放流试验站,抚远县大马哈鱼、鲟鳇鱼放流站,东宁县大马哈鱼、滩头雅罗鱼放流站,黑龙江省萝北鲟鳇鱼放流基地,黑龙江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哈尔滨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省特产鱼类研究所鲟鳇鱼中试基地、达氏鳇原种场和同江市津街口鲟鳇鱼放流站。

抚远有一条重1128斤 年龄108岁的鳇鱼标本你对鳇鱼了解吗


文章TAG:抚远县产什么鱼抚远县  什么  大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