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鲤鱼聚集最多的是什么地方

鳄鱼池

目录一览

2,夏天钓鲤鱼钓深水还是浅水钓远水还是近水

夏天钓鲤鱼一般钓浅水。这是因为夏季水温一般是比较适宜的,而这种情况下就有很多鲤鱼集中在浅水,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此时钓浅更容易钓到鲤鱼。尤其是在比较闷热的时候,很多鲤鱼都在浅层水域活动。不过,在特殊情形下也得在深一些的地方钓。比如在纬度比较低的地方中午垂钓,这时浅层水温太高,就得在深处钓。一、夏天钓鲤鱼钓深水还是浅水鲤鱼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鱼类之一,在很多淡水之中都有,很多垂钓者都会垂钓它们。在夏季,就有很多垂钓者垂钓它们。垂钓的深度跟水温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在夏季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水温情况决定钓深水还是浅水。一般来说,在夏季钓鲤鱼以浅水为主。这是因为夏季时水温一般比较适宜,鲤鱼比较活跃,很多鲤鱼会集中到浅层中活动,进行觅食以及繁殖活动的鲤鱼都是比较多的,因而也比较容易钓到鲤鱼。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闷热的情况下,水中的溶氧量本身就会减少,而此时深层水域中的氧气则会更少,大部分鲤鱼都会集中到氧气比较多的浅层来活动,此时钓浅层,不然不容易钓到鲤鱼。不过,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需要到稍微深一些的地方钓,比如若是在纬度比较低的地方,而且是在中午时分垂钓,此时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浅层的水温就会急剧升高,而且太高的温度同样并不合适,此时还是钓深水相对来说更容易钓到。二、夏天钓鲤鱼钓远水还是近水上文已经介绍过,夏天钓鲤鱼一般是钓浅水,不过有时候也需要钓深水。另外,远水还是近水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也就是在距离岸边远一些的地方钓还是近一些的地方钓。一般来来说,在温度比较适宜的条件下,很多鲤鱼会在靠近岸边的地方觅食,尤其是有机物比较多的地方,聚集着不少鲤鱼,此时这些鲤鱼也比较活跃,钓近水比较合适。不过,有时候也可能出现鲤鱼聚集在远处的情况,需要根据当时的水温情况才能决定。

3,鲤鱼在自然水域哪个位置

鲤鱼一般都会在自然水域的沟沟坎坎,障碍物比较多的位置活动觅食。鲤鱼在淡水鱼里属于智商比较高的鱼类。沟沟坎坎,障碍物比较多的水域对鲤鱼来说相对比较安全。像河底较平坦,中间最深处有条深沟,那里既食物多而且安全。还有像河里坍塌的枯树旁也是鲤鱼经常出没的场所。

4,在流水的河里怎么钓鲤鱼

钓鲤鱼打窝一般是商品玉米,或者红虫颗粒打窝,窝子要提前做个两天,因为鲤鱼食量也是比较大的,所以每次窝料都要打充足一点,钓饵一般选择搓饵,可以选择螺鲤二号两份,九一八野战篇一份,蓝鲫一份,搓饵垂钓,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希望能帮到你!
钓鲤鱼打窝一般是商品玉米,或者红虫颗粒打窝,窝子要提前做个两天,因为鲤鱼食量也是比较大的,所以每次窝料都要打充足一点,钓饵一般选择搓饵,可以选择螺鲤二号两份,九一八野战篇一份,蓝鲫一份,搓饵垂钓,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希望能帮到你!如果是这个温度天气晴朗的好天气的话,可以选择向阳的岸边钓鱼。最好还是用商品饵反复抛竿打窝,然后用红虫或蚯蚓钓底。到了冬季水温逐渐下降,还能有进食欲望的只有主调鲫鱼了鲤鱼为附,鲫鱼一般都在向阳的深水处,4.5或5.4的鲫鱼竿是最好的选择,小钩细线小漂调灵会有很好的收获!鲤鱼这个温度,根据很多钓鱼前辈的经验表明,在冬天,大多数鱼儿(比如说鲫鱼,鲤鱼)都是生活在4-6米的水域中的,根本不是说越深越好,尤其是鲫鱼,在阳光比较强烈的中午时候,反而会游到相对较浅(1.5-2米左右)的水域去觅食。所以说,冬季钓鱼别以为钓得越深越好,钓位的深浅也要根据天气情况随机应变才行。鱼,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内温度随着其生活环境——水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专家通过实验测定,鱼类的体温与水温的温差在0.5~1℃之间。因此说,鱼的体温的变化依赖着水温的变化,而水的温度变化又依赖着气温的变化。气温、水温、鱼温三者温度的关系是:气温影响水温,水温影响鱼的体温。淡水鱼因鱼种不同,生活的区域不同,适应其生存的温度也不同,若水温适宜,鱼就显得活跃,食欲旺盛,繁殖力强。若水温欠适宜,鱼就显得不活跃,甚至停止进食。若水温超过鱼的生存的水温是8℃,低于8℃就会死亡。为了便于读者钓鱼时参考,现将常见的几种淡水鱼适宜生存的水温介绍如下:鲫鱼对水温适应能力较强,在40℃以下还会有食欲,但是,活动力差。鲫鱼的最适宜的水温是16~25℃。鲤鱼、鲇鱼最适宜水温是20~27℃。鲢鱼、鳙鱼最适宜水温是22~30℃。草鱼、青鱼最适宜水温是25~30℃。鳜鱼最适宜水温是15~30℃。甲鱼最适宜水温是18~32℃。概括讲,淡水鱼在15~25℃的水温范围内都较适宜。也就是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钓鱼效果最好。但是,水温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了,气温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水温的变化。鱼对水温的变化,通过自身的调节力争适应水温而生存,鱼对水温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有两种方式:生理性调节。当水温发生变化时,鱼首先应对的办法就是自我调节。鱼类的敏感器官是皮肤中的微血管和鳃血管。而控制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但鱼不可能像人一样通过外在的加减衣服或开启空调来降低温度或增加温度,以使自体不受外部环境温度的不良影响。鱼类的调节办法是体液调节。体液包括体内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水分等,通过体液的生理协调,使体温尽量鱼周围的水温相接近。除了自我调节外,另一个办法是动态调节。因为水的温度和大气的温度有差异,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水的传热放热也都大气慢,加之水有上、中、下三个层次,这三个水层的温度也有差异。水越深,差异越大。据科技工作者在某个水库测量,当水的上层(表层)温度为21.2℃时,1米深的水温为18.3℃,2米深的水温为17℃。在冬季,水的表层温度为4.3℃,水深1米的温度为4.5℃,水深2米的温度为4.9℃。当水的某层水温不适宜某种鱼生活时,它就会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水层。如春天,当气温、水温较低时,水的浅层由于受太阳光的照射,水温相对较高,鱼就会游到浅水区生活。冬天,水面因受冷风的侵袭,水温较低,而水底的水温相对较高一些,于是鱼就沉到水底或钻入泥中、草丛中、乱石堆中藏身,可以再数日内不吞吃食物。夏天,水的表面温度高,鱼就游到有树荫的水域,草丛中或温度相对较低的深水区栖息。夏天,水的表层水温多在30℃左右,鱼对这么高的水温显然不适应,如鲫鱼,适宜其生活的水温在25℃以下,这时鲫鱼就会游到25℃的水层生活。这种水的上热下凉的现象,学术界称为水的“正分层”。冬天,水的深水区温度较高,而水的上层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相对水温较低,这种水层称之为“逆分层”。造成水的温度分层的原因是因为水的温度高,水的密度就笑,水的温度低相对密度就大,水的密度大就相对较重。再就是水的导热性差。如某个时段的气温是20℃时,附近的水温往往滞后2小时才会达到20℃,气温下降时道理也一样,水温在2小时后才会降到与气温近似的温度。这就启发我们垂钓者,要根据当时的气温导致的水温变化而灵活掌握如何施钓。如春天钓鲫鱼虽然是生活在水底层的鱼,这时会因为水的上层的水温较高,适宜鲫鱼生活,它也会游到水的上层或浅水区活动。还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稳定温。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气温变化不大,没有陡然产生的忽冷忽热的现象,这时水的温度也不会产生显著的变化,使水温处在稳定的状态。若这个稳定的状态的水温恰恰是适合鱼生活的温度,鱼就会一直显得活跃,食欲不减,这样的水温正式钓获量大的好时机。不少垂钓者通过实践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某一个时段内,气温与水温的变化越大,也就是温差越大,越不好钓鱼,上钩率很低。温差相对较小时,钓获的鱼相对较多。春节和秋季温差在4℃~8℃时,夏季温差在6℃~10℃时,冬季温差在2℃~6℃时,最适合钓鱼。当我们从气象预报中获得近日温差较小时。千万不要错过出外钓鱼的机会。其科学道理是,在温差小的时候,鱼无须通过自身的机体调节温度,也无须进行动态性调节体温,自身的能量消耗相对较少
钓鲤鱼打窝一般是商品玉米,或者红虫颗粒打窝,窝子要提前做个两天,因为鲤鱼食量也是比较大的,所以每次窝料都要打充足一点,钓饵一般选择搓饵,可以选择螺鲤二号两份,九一八野战篇一份,蓝鲫一份,搓饵垂钓,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希望能帮到你!如果是这个温度天气晴朗的好天气的话,可以选择向阳的岸边钓鱼。最好还是用商品饵反复抛竿打窝,然后用红虫或蚯蚓钓底。到了冬季水温逐渐下降,还能有进食欲望的只有主调鲫鱼了鲤鱼为附,鲫鱼一般都在向阳的深水处,4.5或5.4的鲫鱼竿是最好的选择,小钩细线小漂调灵会有很好的收获!鲤鱼这个温度,根据很多钓鱼前辈的经验表明,在冬天,大多数鱼儿(比如说鲫鱼,鲤鱼)都是生活在4-6米的水域中的,根本不是说越深越好,尤其是鲫鱼,在阳光比较强烈的中午时候,反而会游到相对较浅(1.5-2米左右)的水域去觅食。所以说,冬季钓鱼别以为钓得越深越好,钓位的深浅也要根据天气情况随机应变才行。鱼,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内温度随着其生活环境——水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专家通过实验测定,鱼类的体温与水温的温差在0.5~1℃之间。因此说,鱼的体温的变化依赖着水温的变化,而水的温度变化又依赖着气温的变化。气温、水温、鱼温三者温度的关系是:气温影响水温,水温影响鱼的体温。淡水鱼因鱼种不同,生活的区域不同,适应其生存的温度也不同,若水温适宜,鱼就显得活跃,食欲旺盛,繁殖力强。若水温欠适宜,鱼就显得不活跃,甚至停止进食。若水温超过鱼的生存的水温是8℃,低于8℃就会死亡。为了便于读者钓鱼时参考,现将常见的几种淡水鱼适宜生存的水温介绍如下:鲫鱼对水温适应能力较强,在40℃以下还会有食欲,但是,活动力差。鲫鱼的最适宜的水温是16~25℃。鲤鱼、鲇鱼最适宜水温是20~27℃。鲢鱼、鳙鱼最适宜水温是22~30℃。草鱼、青鱼最适宜水温是25~30℃。鳜鱼最适宜水温是15~30℃。甲鱼最适宜水温是18~32℃。概括讲,淡水鱼在15~25℃的水温范围内都较适宜。也就是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钓鱼效果最好。但是,水温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了,气温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水温的变化。鱼对水温的变化,通过自身的调节力争适应水温而生存,鱼对水温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有两种方式:生理性调节。当水温发生变化时,鱼首先应对的办法就是自我调节。鱼类的敏感器官是皮肤中的微血管和鳃血管。而控制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但鱼不可能像人一样通过外在的加减衣服或开启空调来降低温度或增加温度,以使自体不受外部环境温度的不良影响。鱼类的调节办法是体液调节。体液包括体内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水分等,通过体液的生理协调,使体温尽量鱼周围的水温相接近。除了自我调节外,另一个办法是动态调节。因为水的温度和大气的温度有差异,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水的传热放热也都大气慢,加之水有上、中、下三个层次,这三个水层的温度也有差异。水越深,差异越大。据科技工作者在某个水库测量,当水的上层(表层)温度为21.2℃时,1米深的水温为18.3℃,2米深的水温为17℃。在冬季,水的表层温度为4.3℃,水深1米的温度为4.5℃,水深2米的温度为4.9℃。当水的某层水温不适宜某种鱼生活时,它就会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水层。如春天,当气温、水温较低时,水的浅层由于受太阳光的照射,水温相对较高,鱼就会游到浅水区生活。冬天,水面因受冷风的侵袭,水温较低,而水底的水温相对较高一些,于是鱼就沉到水底或钻入泥中、草丛中、乱石堆中藏身,可以再数日内不吞吃食物。夏天,水的表面温度高,鱼就游到有树荫的水域,草丛中或温度相对较低的深水区栖息。夏天,水的表层水温多在30℃左右,鱼对这么高的水温显然不适应,如鲫鱼,适宜其生活的水温在25℃以下,这时鲫鱼就会游到25℃的水层生活。这种水的上热下凉的现象,学术界称为水的“正分层”。冬天,水的深水区温度较高,而水的上层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相对水温较低,这种水层称之为“逆分层”。造成水的温度分层的原因是因为水的温度高,水的密度就笑,水的温度低相对密度就大,水的密度大就相对较重。再就是水的导热性差。如某个时段的气温是20℃时,附近的水温往往滞后2小时才会达到20℃,气温下降时道理也一样,水温在2小时后才会降到与气温近似的温度。这就启发我们垂钓者,要根据当时的气温导致的水温变化而灵活掌握如何施钓。如春天钓鲫鱼虽然是生活在水底层的鱼,这时会因为水的上层的水温较高,适宜鲫鱼生活,它也会游到水的上层或浅水区活动。还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稳定温。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气温变化不大,没有陡然产生的忽冷忽热的现象,这时水的温度也不会产生显著的变化,使水温处在稳定的状态。若这个稳定的状态的水温恰恰是适合鱼生活的温度,鱼就会一直显得活跃,食欲不减,这样的水温正式钓获量大的好时机。不少垂钓者通过实践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某一个时段内,气温与水温的变化越大,也就是温差越大,越不好钓鱼,上钩率很低。温差相对较小时,钓获的鱼相对较多。春节和秋季温差在4℃~8℃时,夏季温差在6℃~10℃时,冬季温差在2℃~6℃时,最适合钓鱼。当我们从气象预报中获得近日温差较小时。千万不要错过出外钓鱼的机会。其科学道理是,在温差小的时候,鱼无须通过自身的机体调节温度,也无须进行动态性调节体温,自身的能量消耗相对较少在流水钓鲤鱼有时间性,早晚钓潭,中午钓花水,流水不用漂,重铅坠底钓滑坠,看竿尖。潭也就是洄水湾,早晚觅食鲤鱼喜欢在有洄水的地点觅食,洄水的地方有杂物,食物丰富。中午鲤鱼就会跑到急流的地方,急流含氧量高,也就平常说的花水,钓饵玉米和蚯蚓都可以,流水不能打窝!

5,夏季鲤鱼一般在哪

夏季鲤鱼一般在水域中水较深的位置,就是河底的低凹处,多水草、石头、老泥的地方地形复杂,也是它藏身的好去处。所以,俗语说:春钓浅滩夏钓潭。又说,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

6,河里钓鲤鱼要在什么水域 不好找钓位

如果你是在上午钓的话建议到阴凉的地方因为今年的冬天比较暖在较深的水域但最好不要超过两米晚上的话就要到较安静的地方 望采纳!
有鲤鱼的水域啊
一般水深,水底有淤泥,边上环境安静,最好有竹子树什么的倒在河里,边上钓肯定有大鲤鱼。也有青鱼
草多的水深河里,
关建一点,河里要有鱼。

7,怎么快速钓鲤鱼

首先要确定你钓鱼的塘子有鲤鱼,而且数量够多,再之,现在的天气钓鲤鱼适合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其他时间温度较低,鲤鱼很少摄食,最后就是钓饵了,可以买些专门钓鲤鱼的商品饵,这样效果较好,不想买商品饵就用玉米,老玉米用酒泡过后可做窝料,饵料最好用嫩玉米,或者是煮熟的,这些方法钓鲤鱼效果比较不错
钓鲤攻略 鲤鱼属淡水鱼类中个体较大的品种之一,是典型的底栖鱼类,其摄食方式多由上至下探向食物的。不过鲤鱼生性机警,对陌生的饵食,多会采取先试探而后吸食的方法。根据这一觅食特性,悬坠钓法攻鲤鱼时,调钓策略应以调钝状态为佳。原由是:灵敏状态的钓组,极易在鲤鱼探饵之时,标尖出现动作。钓者若扬竿过早,中不了鱼且不说,还会惊走鱼群。 调钓方法:1、单饵半水调n目钓n目。(以2目为例)在钓组的上钩,挂上垂钓时所用的正常大小的饵球,并通过加减铅皮的方式,使其设定在你想要的目数上。当然,这点需要经过多次的调试后,才能较精确称出单饵的重量为几目。尔后,挂上双饵,上移浮标直到标尖露出水面2目为止。此时,两钩饵在水下的状态为:下钩饵躺底,上钩饵轻触底或悬底。此调法的好处是:钓手能较自由地调控水底双钩饵的状态,让钩饵停留于“虚底,,的表层;2、无钩调平水钓1~2目。这种调钓方法(也可说跑铅钓),目的是让双钩饵更自然地躺卧于水底,使钩线更加隐蔽,以诱骗鲤鱼大胆吞饵。与灵敏的钓组相比,滤杂(假信号)是它的强项。在避免子线挡嘴的同时,也使标讯更加的简捷明了,只要出现送标或黑标,中鱼的概率是十拿九稳。但需要提醒的是:此种调钓法的子线匹配不宜太长,以10至12cm为宜,两钩间的距离也应该大一些,以3个钩距左右为佳。所以,双钩饵在水底呈一躺一卧是高手们在主攻鲤鱼时普遍采取的调钓策略。 在草边或有障碍物的地方垂钓时,鲤鱼中钩的瞬间表现:一是急速地朝沿岸水草或障碍物多的地方逃窜;二是往水域的中央窜出;三是慢慢悠悠地游向深水处(大鲤鱼)等。一些初学者在中鱼的瞬间,往往会表现出极度的兴奋与紧张,不是不顾一切地与鱼儿生拉硬扯,就是让鱼儿顺利地窜入水草丛里(软竿难控鱼),其最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该如何应对呢?手竿,除了提高硬度外,钓线的拉力也要加强。钓组强度的升级,大大提高了控鱼的能力,也遏制了鲤鱼在中钩后瞬间窜入草丛(障碍物)的势头。当然,正确的控竿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先下沉肘部,尽力将竿子倾向水面,使竿身保持一定的弓型.充分利用竿的弹力来化解鱼儿的第一次冲窜,并通过手感大致估计出鱼体的大小后,再采取相应措施。若鱼小,则以速战速决的方式直接飞鱼上岸;若鱼体较大,那就得耐心地与之周旋,并将其引领到较为开阔的水面或后退几步给自己留有与鱼周旋的空间。如果所钓的水域里常有大鲤鱼出没的话,除了换上大钩、粗线外,在竿把上装配失手绳也不失为明智之举。遇到大鱼向左(右)逃窜的情况,应将竿子倾向右(左)侧,并适时地大幅度左右晃竿,借此阻止大鱼的逃窜势头及消耗其体力。在大鱼的体力未消耗殆尽时,你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遛到鲤鱼翻出白肚皮,倒着“喘粗气”为止,方可下抄网擒之。
钓鲤鱼最难的在于诱鱼进窝,窝子里进了鲤鱼不愁钓不上来。现在野钓鲤鱼基本靠打重窝,死守。黑坑(收费鱼塘)钓鲤鱼,技巧想很强,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我2年前开始钓黑坑一直赔本,后来上了某某钓鱼学校,现在黑坑都是爆护,不想玩了。给你个黑坑钓鱼教??:4 9 6 1 8 3 6 7 7,保证让你爆护。提示一点:钓鲤鱼的饵料是根据天气、鱼情及水情临时搭配的,没有固定的配方。找人带你一下就明白了,网上的东西跟你的实际情况多不符合。

8,怎样夜钓野鲤鱼

两个较大水面相连部位的狭窄处的两侧,是垂钓鲤鱼的好钓位这是根据鲤鱼喜欢不停的游动,喜欢短距离回游的特点来选择的钓位.两水面相连的狭窄部位,是鲤鱼回游的必经之地.如果狭窄处的岸边有一定距离的水草,钓点(下钩点)应选在水草前面的亮水,离水草的边沿1米左右最好,窝子就打在紧挨水草处.准确的下钩点应该是在窝子的前沿。如果狭窄处的两岸没有水草,水又不是很深的情况下(不超过3米),就要把下钩点选在离岸5米以外的远点,并且钓饵要尽量用的大一些,要便于发现,比如:蚯蚓要用整条.原因是鲤鱼生性警觉,在通过狭窄的水面时,如无隐蔽物,会尽量离开岸边,并加快游动的速度,此时的摄食多为掠食性-----就是在游动中边走边吞一口,并不停留.所以饵料小了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水面狭窄处的两岸若无水草时,钓点选在通道与大水面相接部位的两侧会更好一点。大水面的进.出水口的缓流处出水口的两侧或者是出水口的正前方稍远一点,水流缓慢的地方就是好钓点。进水口不仅要找水流缓慢的点,还要看水是否混,如果进水速度很快,水的冲刷使进水口处的水很混,既要选择缓流,又要选择混水与清水的交界处做为下钩点.原因有三:一是鲤鱼喜缓流,二是鲤鱼喜弱光,水太混则水下黑暗无光,三是进水带进来的食物会在这个交界处沉淀落底,而且易于寻找。岸向水面突出延伸1米以上的部位.(长了更好)。在这个伸出的舌头的前面或两侧的水下,一定会有斜坡或陡坎存在.因此,选择岸向水面伸出的舌头做钓位时,不要一味的只是向着前方远处打满竿.要仔细的试探水下地型,找到了斜坡的底部,或是陡坎的深水处,无论远近,都是个很好的下钩点.窝子仍然是要打在下钩点的内侧.(原因参照之一自己分析,很容易)。水中孤岛或草丛的近旁。如果是水中有离岸不是很远的孤岛,或者是草丛团,它的近边处就是决好的钓点.离岸较远的,可以用矶钓竿。看到有两次以上,鲤鱼越出水面的地方,这一点在野鲫鱼钓法一文中已经讲过了。河流中桥墩后的回水弯.近岸有水草的缓流区.水闸.堤坝的附近只要按照鲤鱼的习性和季节.天气等因素考虑周到,都会找到好钓点的。还有水库.湖泊的湾岔和大水面相接处.水中有露出岩石的附近等等,只要按照我们上面的方法去仔细分析,都可以找到好的钓点。
你好,.两个较大水面相连部位的狭窄处的两侧,是垂钓鲤鱼的好钓位这是根据鲤鱼喜欢不停的游动,喜欢短距离回游的特点来选择的钓位.两水面相连的狭窄部位,是鲤鱼回游的必经之地.如果狭窄处的岸边有一定距离的水草,钓点(下钩点)应选在水草前面的亮水,离水草的边沿1米左右最好,窝子就打在紧挨水草处.准确的下钩点应该是在窝子的前沿。如果狭窄处的两岸没有水草,水又不是很深的情况下(不超过3米),就要把下钩点选在离岸5米以外的远点,并且钓饵要尽量用的大一些,要便于发现,比如:蚯蚓要用整条.原因是鲤鱼生性警觉,在通过狭窄的水面时,如无隐蔽物,会尽量离开岸边,并加快游动的速度,此时的摄食多为掠食性-----就是在游动中边走边吞一口,并不停留.所以饵料小了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水面狭窄处的两岸若无水草时,钓点选在通道与大水面相接部位的两侧会更好一点。大水面的进.出水口的缓流处出水口的两侧或者是出水口的正前方稍远一点,水流缓慢的地方就是好钓点。进水口不仅要找水流缓慢的点,还要看水是否混,如果进水速度很快,水的冲刷使进水口处的水很混,既要选择缓流,又要选择混水与清水的交界处做为下钩点.原因有三:一是鲤鱼喜缓流,二是鲤鱼喜弱光,水太混则水下黑暗无光,三是进水带进来的食物会在这个交界处沉淀落底,而且易于寻找。岸向水面突出延伸1米以上的部位.(长了更好)。在这个伸出的舌头的前面或两侧的水下,一定会有斜坡或陡坎存在.因此,选择岸向水面伸出的舌头做钓位时,不要一味的只是向着前方远处打满竿.要仔细的试探水下地型,找到了斜坡的底部,或是陡坎的深水处,无论远近,都是个很好的下钩点.窝子仍然是要打在下钩点的内侧.(原因参照之一自己分析,很容易)。水中孤岛或草丛的近旁。如果是水中有离岸不是很远的孤岛,或者是草丛团,它的近边处就是决好的钓点.离岸较远的,可以用矶钓竿。看到有两次以上,鲤鱼越出水面的地方,这一点在野鲫鱼钓法一文中已经讲过了。河流中桥墩后的回水弯.近岸有水草的缓流区.水闸.堤坝的附近只要按照鲤鱼的习性和季节.天气等因素考虑周到,都会找到好钓点的。还有水库.湖泊的湾岔和大水面相接处.水中有露出岩石的附近等等,只要按照我们上面的方法去仔细分析,都可以找到好的钓点。
鲤鱼是杂食性鱼类,所以可供垂钓的诱饵、钓饵均很多,既有荤饵,又有素饵,现略作介绍。  (1)诱饵:钓鲤鱼所用的诱饵很多,但多为素食诱饵。有的诱饵,如糠饼、豆饼、菜籽饼等块状诱饵,买来即可投入水域中使用;有的饵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如用曲酒浸泡大米、小米;有的在饵料中加入芳香物质,如用高粱酒泡茵香、曲酒浸丁香等中药,加入香精、香油等,对诱鲤鱼均很有效。对于粉状饵料,如豆饼粉、糠饼粉、麦麸、玉米粉等,若是炒熟用作诱饵,其效果会更好。有的钓者也尝试用发酵饵料,即将多种粉状饵料混合,进行低度发酵用作诱饵,其效果也不错。  需要指出的是,鲤鱼食性杂,由于各水域的水情、地域、季节等因素的不同,鲤鱼对不同的诱饵,反应并不一样,这就需要钓者灵活掌握,多方尝试,才能取得最佳诱鱼效果。  2)钓饵:鲤鱼的钓饵,可分荤饵与素饵两类。  ①荤饵:用于钓鲤鱼的荤饵主要有螺狮、小虾、蚯蚓、水丝蚓、地蚕、蟋蟀、猪肝、生肥肉丁等。蚯蚓一般钓者喜用红色的蚯蚓,但有的钓者试用水蚯蚓,因其腥味大,效果也很好。  ②素饵:钓鲤鱼的素饵种类很多,变化也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面饵:是钓鲤鱼的主要素饵,它以面粉、玉米面、米粉等为基本原料(玉米面、米粉需加水蒸熟),再加入白糖、曲酒、香油、虾粉等拌匀,捏成团后挂钩使用。  糟饵:是另一种主要素饵,它以豆饼粉、糠饼粉、麦麸等为基本原料(可将其部分炒香),再加入玉米面、芝麻粉、蚕豆粉等,也可加少量曲酒。糟饵可经低度发酵,效果很好。另外,米饭、糠饼粒、豆饼粒、嫩玉米粒、半熟的甘薯块(红心薯)和上豆丁、桑葚、年糕块等,鲤鱼也很爱吃。

文章TAG:鲤鱼在什么水域活动多鲤鱼  什么  水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