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哈大高铁用的是哪一种类型的动车组

使用CRH3C、CRH380A以及CRH380B型高速动车组

目录一览

2,高铁上安装刺丝滚笼一般用什么样的支架

高铁上安装的刺丝滚笼支架有3种,具体要看你安装的是几米一档的,有3米的有1.59米的,3米的用的是30*50*730*2.0的土字柱和加密支架http://www.***.com/p73/2015-9-29/55465.html

3,动车和高铁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很多人没有把高铁的概念搞清楚,对动车这个概念理解得也很片面,当然铁路部门自己在G字头列车的注释就是高铁,在D字头列车的注释就是动车,很多人认为高铁就是指的G字头的列车,动车就是D字头的列车,事实上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指的是路,动车才是指的车。那G字头列车难道就不是动车了吗?事实上动车又叫动车组,是区别于传统火车的列车,传统火车依靠火车头牵引车厢,车厢是没有动力的,只有火车头才有动力。而动车组列车无需火车头牵引,是若干节车厢固定编组所组成的列车,部分车厢自身带动力,两端的车厢设有驾驶室,列车换向运行时司机到另一端操作就是。而且不同型号的动车组设计时速也是不一样的,不仅是铁路上有动车组,平时城市里面的地铁列车、有轨电车、跨座式单轨列车都属于动车组的范畴。由于不同型号的动车组是不同的设计时速,那么动车组也要按照速度来分等级,2007年4月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时候在既有线开行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当时就是用的D字头,D是动字拼音第一个字母,有些动车后来运行时速250公里的客运专线,这些D字头列车最高运行时速是250公里。后来一些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成,开行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由于票价比D字头列车高,所以高铁上的动车组就用的G字头,G是高字拼音第一个字母,G字头列车就是最高时速达到300——350公里的动车组,G字头列车运行在时速达到300公里的高铁线路时,票价就要比D字头列车贵,在时速250公里的线路上,G字头和D字头票价一样。另外铁路还有C字头动车,C是城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属于短途城际动车组,速度有快有慢。深圳北站的动车组列车这几年铁路部门又推出了时速160公里的动力集中式动车组,也就是所谓的绿巨人,这种列车与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不同,那些高速动车是动力分散式,而这种动力集中式本质上和传统列车没有太大区别,动力在动力车上,动力车相当于机车,短编动集尾部的车厢有驾驶室,便于换向运行。中长途动集列车使用的是D字头,一些短途动集列车使用的是C字头,动集列车票价比时速200公里的动车便宜一点,比普速客车贵,运行的铁路都是时速不高于200公里的线路。动集列车
我觉得很多人没有把高铁的概念搞清楚,对动车这个概念理解得也很片面,当然铁路部门自己在G字头列车的注释就是高铁,在D字头列车的注释就是动车,很多人认为高铁就是指的G字头的列车,动车就是D字头的列车,事实上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指的是路,动车才是指的车。那G字头列车难道就不是动车了吗?事实上动车又叫动车组,是区别于传统火车的列车,传统火车依靠火车头牵引车厢,车厢是没有动力的,只有火车头才有动力。而动车组列车无需火车头牵引,是若干节车厢固定编组所组成的列车,部分车厢自身带动力,两端的车厢设有驾驶室,列车换向运行时司机到另一端操作就是。而且不同型号的动车组设计时速也是不一样的,不仅是铁路上有动车组,平时城市里面的地铁列车、有轨电车、跨座式单轨列车都属于动车组的范畴。由于不同型号的动车组是不同的设计时速,那么动车组也要按照速度来分等级,2007年4月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时候在既有线开行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当时就是用的D字头,D是动字拼音第一个字母,有些动车后来运行时速250公里的客运专线,这些D字头列车最高运行时速是250公里。后来一些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成,开行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由于票价比D字头列车高,所以高铁上的动车组就用的G字头,G是高字拼音第一个字母,G字头列车就是最高时速达到300——350公里的动车组,G字头列车运行在时速达到300公里的高铁线路时,票价就要比D字头列车贵,在时速250公里的线路上,G字头和D字头票价一样。另外铁路还有C字头动车,C是城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属于短途城际动车组,速度有快有慢。深圳北站的动车组列车这几年铁路部门又推出了时速160公里的动力集中式动车组,也就是所谓的绿巨人,这种列车与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不同,那些高速动车是动力分散式,而这种动力集中式本质上和传统列车没有太大区别,动力在动力车上,动力车相当于机车,短编动集尾部的车厢有驾驶室,便于换向运行。中长途动集列车使用的是D字头,一些短途动集列车使用的是C字头,动集列车票价比时速200公里的动车便宜一点,比普速客车贵,运行的铁路都是时速不高于200公里的线路。动集列车这应该是一个经常让人产生疑惑的一个问题。因为买票的时候从这个城市去另外一个城市,会有G开头和D开头的车次,且价格不一。有时候,G开头的车次时间比D开头的车次长然而票价却更贵。上图,北京至上海G车次和D车次,票价和运营时间相差甚远。上图,深圳至福州,运营时间上G车次比D车次长7分钟,然而票价贵了5.5元。这是什么鬼?和我们平时“G比D快、时间短票价高”的传统印象不相符合,疑惑满满~高铁:高速铁路系统高铁,全称是“高速铁路系统”,包含铁道、铁轨、供电、站房、车辆等方面。1、铁道高铁一般采用无咋轨道,将铁轨直接铺在一块一块的石板上,没有砂石和枕木。如下图,无咋轨道板。2、铁轨由于高速铁路上,动车组列车行驶速度快,钢轮接触面积有限,因此铁轨上需要尽可能少地出现焊接点。所以,高速铁路的铁轨使用的是500米超长钢轨。如下图,我国使用的500超长钢轨。3、供电高速铁路上,列车为电力驱动型,为保证全程的运营速度,需要建设接触网对其进行随时随地供电。如下图,高速铁路供电网和高铁旁的变电所。4、站房高铁为了保证高速运转,一般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站房也多为双层结构的高站房。上面是候车厅,下面是列车停放处。5、车辆车辆的介绍,如下文《动车篇》。动车:运营在高速铁路系统上的高速列车动车,是指运营在高速铁路系统上的高速列车。和一般的普速列车相比,动车的动力分散于各个车厢,通过车顶的受电弓随时随地进行充电,保证动车组的高速运营。和谐号:中国高速列车的一种型号和谐号,是原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和消化吸收创新生产的CRH(China Railways High-speed)动车组车辆命名为“和谐号”。2004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国向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法国阿尔斯通等轨道交通公司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向他们引进高速列车的全套生产技术。在那之后,中国生产出了一系列CRH动车组的多种型号。CRH1a——引自加拿大庞巴迪CRH2a——引自日本川崎重工CRH3c——引自德国西门子CRH5a——引自法国阿尔斯通此后,我国在一边合资生产引进的高速动车组时,一边消化吸收并将其国产,一边将国产后的技术进行创新,衍生出了一系列的CRH高速动车组。如下图,中国CRH高速动车组产品谱系图。G/D/C一条铁路线上跑G/D/C,取决于这条铁路的路基(也就是线下设计时速)。假如线下时速允许,还需要采用相对应时速的动车组列车,才能够达到相应的速度。至于我们在火车站经常看见的G、D、C开头的车次,则只是根据“速度、运营时间、旅客体验”等方面对列车进行命名的方式。一般情况下:G字头车次速度和运营时间性能都要比D、C字头更优秀。G字头速度普遍为300km/h,当然也有部分为200km/h以上如沪蓉。特殊的如C字头的“北京至天津”的车次,也是以300km/h以上的时速运营。此外,G开头的车次,采用的动车组多是时速能够达到300km/h的国产CRH380系列和新型的“复兴号”动车组。以上根据个人知识积累整理而成,如有不正确之处,欢迎各位下方评论指出,@大源师弟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改正,谢谢。欢迎关注@大源师弟,分享更多国情基础知识。
我觉得很多人没有把高铁的概念搞清楚,对动车这个概念理解得也很片面,当然铁路部门自己在G字头列车的注释就是高铁,在D字头列车的注释就是动车,很多人认为高铁就是指的G字头的列车,动车就是D字头的列车,事实上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指的是路,动车才是指的车。那G字头列车难道就不是动车了吗?事实上动车又叫动车组,是区别于传统火车的列车,传统火车依靠火车头牵引车厢,车厢是没有动力的,只有火车头才有动力。而动车组列车无需火车头牵引,是若干节车厢固定编组所组成的列车,部分车厢自身带动力,两端的车厢设有驾驶室,列车换向运行时司机到另一端操作就是。而且不同型号的动车组设计时速也是不一样的,不仅是铁路上有动车组,平时城市里面的地铁列车、有轨电车、跨座式单轨列车都属于动车组的范畴。由于不同型号的动车组是不同的设计时速,那么动车组也要按照速度来分等级,2007年4月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时候在既有线开行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当时就是用的D字头,D是动字拼音第一个字母,有些动车后来运行时速250公里的客运专线,这些D字头列车最高运行时速是250公里。后来一些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成,开行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由于票价比D字头列车高,所以高铁上的动车组就用的G字头,G是高字拼音第一个字母,G字头列车就是最高时速达到300——350公里的动车组,G字头列车运行在时速达到300公里的高铁线路时,票价就要比D字头列车贵,在时速250公里的线路上,G字头和D字头票价一样。另外铁路还有C字头动车,C是城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属于短途城际动车组,速度有快有慢。深圳北站的动车组列车这几年铁路部门又推出了时速160公里的动力集中式动车组,也就是所谓的绿巨人,这种列车与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不同,那些高速动车是动力分散式,而这种动力集中式本质上和传统列车没有太大区别,动力在动力车上,动力车相当于机车,短编动集尾部的车厢有驾驶室,便于换向运行。中长途动集列车使用的是D字头,一些短途动集列车使用的是C字头,动集列车票价比时速200公里的动车便宜一点,比普速客车贵,运行的铁路都是时速不高于200公里的线路。动集列车这应该是一个经常让人产生疑惑的一个问题。因为买票的时候从这个城市去另外一个城市,会有G开头和D开头的车次,且价格不一。有时候,G开头的车次时间比D开头的车次长然而票价却更贵。上图,北京至上海G车次和D车次,票价和运营时间相差甚远。上图,深圳至福州,运营时间上G车次比D车次长7分钟,然而票价贵了5.5元。这是什么鬼?和我们平时“G比D快、时间短票价高”的传统印象不相符合,疑惑满满~高铁:高速铁路系统高铁,全称是“高速铁路系统”,包含铁道、铁轨、供电、站房、车辆等方面。1、铁道高铁一般采用无咋轨道,将铁轨直接铺在一块一块的石板上,没有砂石和枕木。如下图,无咋轨道板。2、铁轨由于高速铁路上,动车组列车行驶速度快,钢轮接触面积有限,因此铁轨上需要尽可能少地出现焊接点。所以,高速铁路的铁轨使用的是500米超长钢轨。如下图,我国使用的500超长钢轨。3、供电高速铁路上,列车为电力驱动型,为保证全程的运营速度,需要建设接触网对其进行随时随地供电。如下图,高速铁路供电网和高铁旁的变电所。4、站房高铁为了保证高速运转,一般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站房也多为双层结构的高站房。上面是候车厅,下面是列车停放处。5、车辆车辆的介绍,如下文《动车篇》。动车:运营在高速铁路系统上的高速列车动车,是指运营在高速铁路系统上的高速列车。和一般的普速列车相比,动车的动力分散于各个车厢,通过车顶的受电弓随时随地进行充电,保证动车组的高速运营。和谐号:中国高速列车的一种型号和谐号,是原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和消化吸收创新生产的CRH(China Railways High-speed)动车组车辆命名为“和谐号”。2004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国向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法国阿尔斯通等轨道交通公司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向他们引进高速列车的全套生产技术。在那之后,中国生产出了一系列CRH动车组的多种型号。CRH1a——引自加拿大庞巴迪CRH2a——引自日本川崎重工CRH3c——引自德国西门子CRH5a——引自法国阿尔斯通此后,我国在一边合资生产引进的高速动车组时,一边消化吸收并将其国产,一边将国产后的技术进行创新,衍生出了一系列的CRH高速动车组。如下图,中国CRH高速动车组产品谱系图。G/D/C一条铁路线上跑G/D/C,取决于这条铁路的路基(也就是线下设计时速)。假如线下时速允许,还需要采用相对应时速的动车组列车,才能够达到相应的速度。至于我们在火车站经常看见的G、D、C开头的车次,则只是根据“速度、运营时间、旅客体验”等方面对列车进行命名的方式。一般情况下:G字头车次速度和运营时间性能都要比D、C字头更优秀。G字头速度普遍为300km/h,当然也有部分为200km/h以上如沪蓉。特殊的如C字头的“北京至天津”的车次,也是以300km/h以上的时速运营。此外,G开头的车次,采用的动车组多是时速能够达到300km/h的国产CRH380系列和新型的“复兴号”动车组。以上根据个人知识积累整理而成,如有不正确之处,欢迎各位下方评论指出,@大源师弟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改正,谢谢。欢迎关注@大源师弟,分享更多国情基础知识。高铁、火车、动车的区别:钢轨的区别、工作原理不同、速度不同一、钢轨的区别1、动车的钢轨:几十米就有个接口,火车行驶总是离不开“哐当哐当”的声音。车轮滚过钢轨连接处时,车轮震动、车厢震动、地面也震动,列车行驶一点儿都不平稳,简直就像在大风大浪的海面上行船一样。2、高铁的钢轨:高铁修路时按照季节,在钢轨热胀冷缩,伸得最长的时候,把一根根的钢轨焊接起来,这样钢轨就不会伸得更长,到了冬天冷缩的时候,就凭着钢材本身的抗拉强度,保持不变形。3、火车的钢轨:不能平稳前进,速度就不能提高,否则震动加剧就会形成翻车的事故。二、工作原理不同1、动车的开动:要火车头的车轮转起来,火车头自己先开动起来,然后拖动列车。火车头独自的重量,毕竟比不上整列火车,是不能一口气直接带动整列火车的。2、高铁的开动:总之,高铁原理,至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除了钢轨连接口,列车才能够全速行驶;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动车组,所有车轮一同运转,不仅团结力量大,而且动作一致,列车开动和变速都变灵活了。这样一来,高铁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3、火车的开动:整列火车开动起来,其实是一节一节动起来的,有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变速也一样,普通火车要跑这么快,就相当不容易了。三、速度不同1、高铁时速一般在每小时至少250公里,2、动车时速一般在200公里左右,特快旅客列车:使用时速达140-160公里的车底,运行在时速14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3、火车:使用时速达120公里以上的车底,停靠较大车站。
我觉得很多人没有把高铁的概念搞清楚,对动车这个概念理解得也很片面,当然铁路部门自己在G字头列车的注释就是高铁,在D字头列车的注释就是动车,很多人认为高铁就是指的G字头的列车,动车就是D字头的列车,事实上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指的是路,动车才是指的车。那G字头列车难道就不是动车了吗?事实上动车又叫动车组,是区别于传统火车的列车,传统火车依靠火车头牵引车厢,车厢是没有动力的,只有火车头才有动力。而动车组列车无需火车头牵引,是若干节车厢固定编组所组成的列车,部分车厢自身带动力,两端的车厢设有驾驶室,列车换向运行时司机到另一端操作就是。而且不同型号的动车组设计时速也是不一样的,不仅是铁路上有动车组,平时城市里面的地铁列车、有轨电车、跨座式单轨列车都属于动车组的范畴。由于不同型号的动车组是不同的设计时速,那么动车组也要按照速度来分等级,2007年4月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时候在既有线开行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当时就是用的D字头,D是动字拼音第一个字母,有些动车后来运行时速250公里的客运专线,这些D字头列车最高运行时速是250公里。后来一些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成,开行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由于票价比D字头列车高,所以高铁上的动车组就用的G字头,G是高字拼音第一个字母,G字头列车就是最高时速达到300——350公里的动车组,G字头列车运行在时速达到300公里的高铁线路时,票价就要比D字头列车贵,在时速250公里的线路上,G字头和D字头票价一样。另外铁路还有C字头动车,C是城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属于短途城际动车组,速度有快有慢。深圳北站的动车组列车这几年铁路部门又推出了时速160公里的动力集中式动车组,也就是所谓的绿巨人,这种列车与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不同,那些高速动车是动力分散式,而这种动力集中式本质上和传统列车没有太大区别,动力在动力车上,动力车相当于机车,短编动集尾部的车厢有驾驶室,便于换向运行。中长途动集列车使用的是D字头,一些短途动集列车使用的是C字头,动集列车票价比时速200公里的动车便宜一点,比普速客车贵,运行的铁路都是时速不高于200公里的线路。动集列车这应该是一个经常让人产生疑惑的一个问题。因为买票的时候从这个城市去另外一个城市,会有G开头和D开头的车次,且价格不一。有时候,G开头的车次时间比D开头的车次长然而票价却更贵。上图,北京至上海G车次和D车次,票价和运营时间相差甚远。上图,深圳至福州,运营时间上G车次比D车次长7分钟,然而票价贵了5.5元。这是什么鬼?和我们平时“G比D快、时间短票价高”的传统印象不相符合,疑惑满满~高铁:高速铁路系统高铁,全称是“高速铁路系统”,包含铁道、铁轨、供电、站房、车辆等方面。1、铁道高铁一般采用无咋轨道,将铁轨直接铺在一块一块的石板上,没有砂石和枕木。如下图,无咋轨道板。2、铁轨由于高速铁路上,动车组列车行驶速度快,钢轮接触面积有限,因此铁轨上需要尽可能少地出现焊接点。所以,高速铁路的铁轨使用的是500米超长钢轨。如下图,我国使用的500超长钢轨。3、供电高速铁路上,列车为电力驱动型,为保证全程的运营速度,需要建设接触网对其进行随时随地供电。如下图,高速铁路供电网和高铁旁的变电所。4、站房高铁为了保证高速运转,一般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站房也多为双层结构的高站房。上面是候车厅,下面是列车停放处。5、车辆车辆的介绍,如下文《动车篇》。动车:运营在高速铁路系统上的高速列车动车,是指运营在高速铁路系统上的高速列车。和一般的普速列车相比,动车的动力分散于各个车厢,通过车顶的受电弓随时随地进行充电,保证动车组的高速运营。和谐号:中国高速列车的一种型号和谐号,是原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和消化吸收创新生产的CRH(China Railways High-speed)动车组车辆命名为“和谐号”。2004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国向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法国阿尔斯通等轨道交通公司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向他们引进高速列车的全套生产技术。在那之后,中国生产出了一系列CRH动车组的多种型号。CRH1a——引自加拿大庞巴迪CRH2a——引自日本川崎重工CRH3c——引自德国西门子CRH5a——引自法国阿尔斯通此后,我国在一边合资生产引进的高速动车组时,一边消化吸收并将其国产,一边将国产后的技术进行创新,衍生出了一系列的CRH高速动车组。如下图,中国CRH高速动车组产品谱系图。G/D/C一条铁路线上跑G/D/C,取决于这条铁路的路基(也就是线下设计时速)。假如线下时速允许,还需要采用相对应时速的动车组列车,才能够达到相应的速度。至于我们在火车站经常看见的G、D、C开头的车次,则只是根据“速度、运营时间、旅客体验”等方面对列车进行命名的方式。一般情况下:G字头车次速度和运营时间性能都要比D、C字头更优秀。G字头速度普遍为300km/h,当然也有部分为200km/h以上如沪蓉。特殊的如C字头的“北京至天津”的车次,也是以300km/h以上的时速运营。此外,G开头的车次,采用的动车组多是时速能够达到300km/h的国产CRH380系列和新型的“复兴号”动车组。以上根据个人知识积累整理而成,如有不正确之处,欢迎各位下方评论指出,@大源师弟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改正,谢谢。欢迎关注@大源师弟,分享更多国情基础知识。高铁、火车、动车的区别:钢轨的区别、工作原理不同、速度不同一、钢轨的区别1、动车的钢轨:几十米就有个接口,火车行驶总是离不开“哐当哐当”的声音。车轮滚过钢轨连接处时,车轮震动、车厢震动、地面也震动,列车行驶一点儿都不平稳,简直就像在大风大浪的海面上行船一样。2、高铁的钢轨:高铁修路时按照季节,在钢轨热胀冷缩,伸得最长的时候,把一根根的钢轨焊接起来,这样钢轨就不会伸得更长,到了冬天冷缩的时候,就凭着钢材本身的抗拉强度,保持不变形。3、火车的钢轨:不能平稳前进,速度就不能提高,否则震动加剧就会形成翻车的事故。二、工作原理不同1、动车的开动:要火车头的车轮转起来,火车头自己先开动起来,然后拖动列车。火车头独自的重量,毕竟比不上整列火车,是不能一口气直接带动整列火车的。2、高铁的开动:总之,高铁原理,至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除了钢轨连接口,列车才能够全速行驶;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动车组,所有车轮一同运转,不仅团结力量大,而且动作一致,列车开动和变速都变灵活了。这样一来,高铁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3、火车的开动:整列火车开动起来,其实是一节一节动起来的,有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变速也一样,普通火车要跑这么快,就相当不容易了。三、速度不同1、高铁时速一般在每小时至少250公里,2、动车时速一般在200公里左右,特快旅客列车:使用时速达140-160公里的车底,运行在时速14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3、火车:使用时速达120公里以上的车底,停靠较大车站。这个问题代表了很多人存在的一个误区:认为动车和高铁都是车,只是速度不同的区别。其实这是错误的,动车和高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车是车,高铁是线路。这个误区的形成与我国对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车次号使用D、G区分有关,如G1次、D1次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了高铁、动车的叫法。2007年第六次铁路提速时,为了区别于传统K、T、Z字头列车,诞生了D字头列车。随着我国高铁事业进一步发展,为了区别于低速动车组列车,又演化出G字头列车。G的本意是高速动车组,D的本意是动车组,两者实质上都是动车组列车,主要区别在于速度不同。运行速度在300公里或以上的车次,车次号一般用G;运行速度在250公里及以下的车次,车次号一般用D。此外,在定价体系中G字头列车的票价一般会比D字头列车贵。这里不纠结高铁、动车叫法有没有错,大家怎么习惯怎么来就好。我们只单纯探讨下动车组列车和高铁在我国的发展情况。CRH2型动车组:动车组列车:是指将动力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车厢既可以载客又具有牵引动力的列车形式。相比于传统火车头式动力集中性牵引方式,动车组列车由于多节车厢具备动力,具有牵引力强、启动速度快、加速度快、不用调换车头等优势,适合运用在发车密集的线路上,特别是高速铁路上。我国动车组已经形成适用于不同速度等级的族系,比如适用于时速200km——250km的CRH1型、CRH2型CRH5型、CRH6型动车组列车;适用于时速300km――350km的CRH3型、CRH380A型、CRH380B型、CR400AF型、CR400BF型等高速动车组列车。CR400AF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高速铁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了线路、轨道、供电、信号、高速动车等各个子系统。在技术层面,国家铁路局发布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将设计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定义为高铁。在规划层面,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将部分时速200公里的的线路也纳入到高速铁路网的范畴。很多人认为采用无砟轨道的线路才是高铁,这个说法也是前面的、错误的: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是高铁的依据,例如京张高铁就是采用有砟轨道,其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反而西成高铁、杭黄高铁等采用无砟轨道,设计时速只有250公里。高速铁路:理清了上述关系,可以有一个概念:高速铁路主要跑动车组列车;而动车组列车只要线路条件允许,既可以在高速铁路上运行,也可以在客货混跑的普速线路上运行。根据动车组车次编号一般规则,只要部分区段时速达到300公里车次都会是G字头。比如深圳北到重庆北的G1312次列车,在武广线上以300公里时速运行,转到汉宜线上则只能以200公里时速运行,而在宜万线凉雾到万州区间则只能以160公里时速运行。我国动车组运用、高速铁路建设历程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开始实施,全国首次大规模开行时速2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首列D460次列车由上海站始发,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进入大规模高速动车时代。在运营初期,由于武广高铁、京津城际铁路等第一批高铁线路还在建设中,动车组列车主要在京沪铁路、京广铁路、广深铁路等既有线路上运行。说到动车组列车,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动车并不是和谐号,而是2000年12月28起在广深铁路上开始载客试运营的“蓝箭号”。经过试运营,“蓝箭号”于2001年1月8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最高时速200公里每小时。由于“蓝箭号”动车组的设计、制造、试验时间较短,加上系统整合经验不足,列车投入运行后逐渐暴露了一些质量问题,最终在2007年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时被CRH1A型和谐号动车组替换。“蓝箭号”主要在广深铁路上运营,使用时间不长,并且列车编号还是采用传统的T字头,故影响力远远不如后来的D字头动车组。“蓝箭号”动车组列车我国高速铁路投入使用时间则比动车组大规模应用时间要晚很多,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是2003年10月11日竣工通车的秦沈客运专线,线路全长404千米。秦沈客运专线带有浓厚的试验性质,主要为高铁线路建设、高速动车组试验积累数据和经验。2001年12月秦沈客专第一次综合试验,“神州号”双层内燃动车组最高时速达到210公里;2002年9月全线第二次综合试验,“先锋号”动车组最高时速达到292公里;同年11月全线第三次综合试验,“中华之星号”动车组创下最高时速321.5公里的新记录,这一纪录直到2008年4月才被CRH2C和谐号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上打破。2008年4月18日,合宁客运专线开通,这是我国第一条按时速250公里设计建造,并开行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列车的线路。随后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C字头列车首次出现;2009年12月26日,全长1068千米的武广高铁开通,我国第一次出现G字头列车。“中华之星号”动车组列车


文章TAG:一般用什么样的高铁一般  什么  高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