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东方股票什么时候上市的?

2001年1月12日上市。

这种股票分红都是鸡肋,一股分红3分,有什么用,记住京东方一直缺钱的。

京东上市时间,京东方股票什么时候上市的

2,京东什么时候上市?怎样才能参与认购?

据消息传是6月18日上市的,不过具体的上市时间还是要看官方的为准。至于参加港股打新的话你是需要有一个港股账户才可以参与的。没有的话可以通过艾德一站通进行港股开户。

京东上市时间,京东方股票什么时候上市的

3,京东怎么会有上市时间2019年的?

一般国外游戏都会提前发布发售日期 ,出2019很正常 ,唯一需要你担心的是游戏会不会跳票

当当网于美国时间2010年12月8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京东商城没有上市。

京东上市时间,京东方股票什么时候上市的

4,京东什么时候成立的?

京东(JD.com)是中国的一家自营式网络零售企业,于1998年6月18日由刘强东在北京中关村创立。 它是中国著名B2C在线零售商,也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的成员,旗下设有京东商城、京东金融、京东智能、O2O及海外事业部等,于2014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JD),于2020年6月18日在中国香港上市(股票代码:9618)。

5,京东是哪一年 在美国哪个地方上市的

2014年5月22日在美国纽约上市

中国上市要求企业盈利状况非常好,但京东正在扩张期,所以从净利润角度来讲,并不占优势。但是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美国上市要求中,对净利润和现金流数据没有绝对要求的,所以能够上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股市现在是牛市,而且有全世界的投资者,能够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6,京东在哪里上市

京东集团是于2014年5月23日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京东集团除了京东商城以外,其业务范围非常广阔,包括有京东金融、拍拍网、京东智能等多项业务。京东上市之后其股票代码为“JD”,是属于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
京东IPO以每股19美元的价格共发行93,685,620股,上市首日股价报收于20.9美元,较19美元的发行价上涨10%。按照收盘价计算,京东市值约286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腾讯和百度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成功上市后,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所持股份为565,508,849,占总股本20.68%。按照20.9美元的收盘价计算,刘强东当时的身家达到59亿美元
拓展资料:
1、京东(股票代码:JD),中国自营式电商企业,创始人刘强东担任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旗下设有京东商城、京东金融、拍拍网、京东智能、O2O及海外事业部等。2013年正式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2014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15年7月,京东入选纳斯达克1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平均加权指数。2016年6月与沃尔玛达成深度战略合作,1号店并入京东。 2017年1月4日,中国银联宣布京东金融旗下支付公司正式成为银联收单成员机构。2017年4月25日,京东集团宣布正式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2017年8月3日,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发布,京东排名第四位。2019年7月,发布2019《财富》世界500强:位列139位。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59位
2、京东开创业内先河,全国第一家以产品为主体对象的专业博客系统——京东产品博客系统正式开放。京东在由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网银在线与中国计算机报联合主办的“网银杯” 2006超级网商评选活动中,荣获“最受欢迎的IT产品网商”称号

7,京东商城什么时候上市

我猜京东的话会在2013 年 在美国上市 京东压力很大 有美国的风投的压力,在美国上市简单点

对于京东自己配送的货物依照“当日上午11: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以订单出库后完成拣货时间点开始计算),当日送达;夜里11: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以订单出库后完成拣货时间点开始计算),第二天15:00前送达。” 如果是第三方配货,一般比淘宝慢一点。

8,京东的“上架时间”是什么意思?

京东的“上架时间”是指此款商品在京东商城首次销售的时间。 京东简介:   京东(JD.com)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201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自营式B2C电商市场的占有率为56.3%。目前,京东集团旗下设有京东商城、京东金融、拍拍网、京东智能、O2O及海外事业部。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JD),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

出厂时间

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设置: 一,直接在淘宝内部进行修改:卖家中心---正在出售中的宝贝,或仓库中的宝贝,进行设置上架时间; 二,直接针对在线产品,点击单个页面,进行编辑重新规划上架时间。 京东,后台宝贝,编辑,定时 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设置: 一,直接在淘宝内部进行修改:卖家中心---正在出售中的宝贝,或仓库中的宝贝,进行设置上架时间; 二,直接针对在线产品,点击单个页面,进行编辑重新规划上架时间。

9,京东什么时候成立的

京东成立时间:1998年6月18日。 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先生在中关村创业,成立京东公司。2001年6月,京东成为光磁产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代理商,销售量及影响力在行业内首屈一指。2004年1月,京东开辟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实验田,京东多媒体网正式开通,启用新域名。 2014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17年4月25日,京东集团宣布正式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2017年8月3日,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发布,京东排名第四位。2019年7月,发布2019《财富》世界500强:位列139位。 扩展资料: 京东争议事件——六六事件 2019年3月,知名女作家六六为朋友在微信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无赖京东”的文章,控诉京东售价——京东回应只是发错货,并指六六夸张宣传,侵害京东信誉——关注度太大——京东服软认错。 3月17日,京东集团首席营销官徐雷发文称,大家都非常关注六六女士投诉京东一事,京东集团全体管理层专门针对此事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自我批评,对之前客服处理的方式和对外表态确实非常不妥;京东会将程女士遇到的消费问题负责到底,并对程女士表示由衷的歉意。 这戏剧性的转变让网友一片哗然,可以说狠狠的抽了刘强东一巴掌,要知道在此之前京的态度是多么强硬,要是一般的消费者,可能吓都吓怂了,更别说能听到道歉的声音了。 对于京东的道歉,六六在当晚也做出了回应称:“真高兴看到世界每天都在向我们期望的样子迈进!中国进入前所未有的高能时期,霸级企业面临的困惑和管理难题也是其它国家或历史时期尚未给出答案的。严格要求加宽容等待,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建立一个好的口碑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一家论坛创办人曾说,京东是我见过的唯一一家在中关村买了三年光盘没有买到假货的公司,正因为这样,京东的品质一直深得人心。 但往往断送一个长期建立的口碑可能就短短的几天时间,京东可怕要好好的反思反思了,一个知名作家维权,还要几经周折,那普通人维权怎么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东

成立时间 1998年6月18日 今年是二十周年

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先生在中关村创业,成立京东公司。京东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

10,焦点分析 | 1330亿的京东金融:2次战略迭代后想讲一个怎样的故事?_...

核心提示:

本轮融资更倾向于战略层面,引入的这几家大型国资金融集团有助于京东金融之后与金融机构在技术层面开展合作,符合其战略。

京东金融经历过两次战略迭代:第一次是走出京东体系,第二次是由B2C的业务模式走向B2B2C。

京东金融如今的主题是去资产化、去金融化,出于业务合规需要会继续申请牌照,但未来业务的重心将集中在“技术输出”上,金融端业务则会让渡给合作金融机构来做。这也将帮其获得更高的估值。

130亿元融资额,1330亿元估值,在传闻飞了近半年之后,京东金融终于交出了自己的融资答卷。

细数京东金融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它有过3次重要的资本动作。而在资本动作背后,还隐藏着两次关键的战略转型。正是这两次转型,让京东金融的估值快速攀升。

去资产化,是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近一年说的最多的一件事。眼下,随着监管趋紧、且一步步逼近上市阶段,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在内的金融科技巨头都在调整自己的姿势。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理解这家公司?

三次资本动作

在京东金融5年的发展历程中,共有过3次重要的资本动作。

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66.5亿元,估值466亿元,由红杉资本、嘉实投资、中国太平三家机构领投。当时,京东金融成为了继蚂蚁金服、陆金所之后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

2017年,为了顺利完成拆分,京东金融再次发起融资。据36氪拿到的一份融资材料显示,去年年初,也就是重组完成约半年前,京东金融开启了一轮新融资,总额约为143亿元,用于进行股权重组。其中,京东集团预计将出售其持有的28.59%股份,开放给新投资人和以刘强东为主的核心管理层认购。

拆分完成后,京东金融的资本结构变为纯内资,这为他们进一步争取更多牌照以及未来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做好了铺垫。

第三次资本动作便是一年后的今天,传闻许久的B轮融资终于尘埃落定——130亿元融资额,1330亿元估值,投资人包括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两年半里,京东金融的估值由466亿升至1330亿,涨了近2倍。

在美股金融科技公司股价频频下跌的今天,二级市场的惨淡却并没有影响到超级独角兽在一级市场的行情,反而加剧了马太效应。除了京东金融之外,近期蚂蚁金服也完成了140亿美元融资、度小满(原百度金融)分拆后完成19亿美元融资、陆金所完成20亿美元融资。

京东金融副总裁马骥告诉36氪,这次融资主要从战略层面上考虑,是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的结合。“选择投资方是根据战略需求、发展阶段,以及投资人的背景和实力来决定的。这一轮主要投资人都是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背景,这和我们公司金融科技战略是匹配的。”

也就是说,考虑到京东金融目前正在大力推进2B业务,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其输出科技能力,那么拥有相应的优质资源的国资大型金融机构能在业务上给予京东金融不小的帮助。

另外,马骥还透露,在本轮融资中,投资人购买的都是增发股份,老投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退出。而面对“京东金融与蚂蚁金服估值差距”的问题,马骥表示,“京东金融成立才5年,只能跟自己比,跟别人比没有太大意义。” 由于没有公开的财务数据,我们暂时也难以对京东金融的估值做进一步拆解。

两次战略迭代

今年5月,京东金融经历了一次彻底的组织架构大调整——将2C业务和2B业务明确划分,分别组建个人服务、企业服务两大事业群组。

其中,个人服务群组包括消费者金融部、财富管理部、证券业务部、众筹业务部、农村金融部农村渠道部、保险业务部与支付业务部等C端业务部门;而企业服务群组则由供应链金融部、金融科技业务部、农村金融部农村信贷部、保险业务部与支付业务部等B端业务等部门组成。

这背后是京东金融一次重要的变道——去资产化,由“做金融”全面转向“做技术”,而这也是目前金融科技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大小巨头都陆续涌进了这条跑道。

实际上,这个转向也并非一步到位,京东金融在其发展历程中其实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战略调整。

最初,与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一样,京东金融也是以数量庞大的C端用户见长,并且从C端业务起家。

2013年11月,京东白条正式立项,次年2月14日正式上线,成为中国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彼时,花呗还未诞生,处于竞品真空期的白条推出后,市场需求超出了当时的负责人许凌的预期。

白条帮助京东金融快速突围。当年的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白条后,月订单数量增长了33%,月消费金额增长了58%。并且一直以来,消费金融都是京东金融体系内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2015年,一些银行感受到来自这款与信用卡极其相似的业务的威胁,关闭了白条的信用卡还款通道,这促使京东金融初次走上了开放之路——与银行合作发展业务,联合发卡。这是京东金融的第一次战略调整。

随后,白条也开始走出京东体系,延伸到了旅游、租房、装修、教育、汽车、婚庆、医美等大众消费场景,这是继资金端之后,京东金融在资产端的开放。而陈生强自2016年开始一再强调的“走出京东”,虽然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开始,但依然是一次面向C端的战略突围。

更彻底的战略转型发生在2017年。B2C业务模式面临全面调整,取而代之的是B2B2C。这直接导致了京东金融底层逻辑的变化——去资产化、去金融化。

所谓B2B2C,指的是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来服务C端用户,而非直接服务C端用户。这意味着,京东金融将不直接持有金融资产,而是往金融机构转移。以白条为例,京东金融会与金融机构合作,包括联合建风控模型等,而资产直接放在金融机构。

这次转型与京东金融的剥离直接相关,独立出来后,陈生强对其角色定位开始发生转变。“国内并不缺乏一家科技能力很强的金融机构,而是缺少一家能够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 这是陈生强的判断。而2C与2B事业群的划分也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公司整体战略的调整。

在今年2月京东金融的内部员工大会上,陈生强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京东金融的核心商业模式B2B2C,“京东金融将用科技解决金融问题,再把金融业务还给金融机构,这种模式有很大的机会能创造出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陈生强的表态被广泛解读为京东金融的正式转向。

而更早之前,蚂蚁金服也高调宣布自己的业务将由Fintech变成Techfin——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而近期路透社的报道也披露出蚂蚁金服在战略转型上的计划:五年内将技术服务的收入占比提升到65%,在去年,这项收入比重则为34%。

当然,由金融转向科技的两个重要原因还在于:规避监管风险和提高估值天花板,这大概是每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都无法逃避的问题。京东金融的投资人领沨资本合伙人马宁也表达了这个意思:“从价值角度来讲,如果一个公司更偏重于科技,不是做传统金融资产负债表的业务,PE和估值会更高。”

“不做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

本轮融资完成后,陈生强称:“我们不做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 但即便是服务金融机构,不同时期的不同公司,思路也不尽相同。当前的市场上,为金融机构服务的公司主要有三种逻辑:

第一种止步于卖一套系统,就像过去的软件外包商,解决了开发问题,却并未触及产品,也没有解决运营问题,不能给金融机构带去新的用户和商业模式上的升级,这是纯2B的模式。

第二种是拥有大量终端用户同时又具备金融业务能力的公司,这类机构一般凭借支付工具起家,但他们更倾向于构建自己的业务闭环。即便开放最终用户,大多也只是提供流量或广告服务,很少能帮金融机构升级科技能力。常见的就是聚合支付为现金贷导流。

第三种则是为金融机构提供端到端的、全产品线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那些基于互联网而兴起的零售金融业务的解决方案,是真正的B2B2C,也是最能产生溢价的模式。目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以及品钛、量化派等创业公司都走在这个赛道上。

而蚂蚁和京东金融这样的巨头与创业公司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有牌照,自己做过业务。

自己做业务的好处是能更好的抓住业务的核心,在与C端用户反复接触中洞悉他们的需求,并找到解决需求的技术难点在哪。在业务跑通之后,便可以强化2B服务,把自己已经成熟的业务经验开放,自己专注做技术输出。

蚂蚁金服副总裁陈亮也表达过相似的意思:拿牌照是为了做自己的试验田,在试验田里把技术跑通,然后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所以,关于是否会继续拿牌照的问题,马骥告诉36氪:“看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保证业务都在合规的前提下展开。” 陈生强在博鳌上也对媒体表达过:“有了牌照才能合规的做业务,这是一个让我们能活下去的东西,但未来能走多远,还是要看自己的科技能力。”

据官方数据,截至目前京东金融已经累计服务金融机构超过700家,并与金融机构共同服务800万线上线下小微商户和4亿个人用户。

比较缺乏线上获客能力的商业银行成为了京东金融的第一批合作伙伴,2017年,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推出了了“工银小白”数字银行和“智慧贵金属店”两个产品,而与大连银行合作的直销银行APP“壹伴客”也在去年底上线。

今年3月,京东金融又发布了针对中小银行零售信贷业务的解决方案“北斗七星”,通过京东金融自身的数据与风控模型,让银行在短平快的线上信贷过程中实现风险定价的自动化。据官方数据,北斗七星目前你已经接入了近30家银行,并为这些合作银行零售信贷用户量带来了近三倍的增长。

随后,他们又发布了一款营销云产品“京东来客”和企业级数据服务平台“京东稻田”,并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了“智能金融风控联合实验室”,意在基于京东自身的场景与用户数据开发更多金融风控算法和模型,向行业输出。

按照陈生强的计划,京东金融未来会把京东白条、京宝贝、京小贷等资金和资产全部转移至金融机构,他们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

但如果理解为完全放弃金融,也不准确。一位接近京东金融人士说,要彻底放弃这些积累是不可能的。京东金融在C端业务上搭建了大数据风控能力,积累了对用户行为的理解,C端与B端是闭环而不是割裂的。

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到底是在做金融还是在做科技,可以最直观的从它的收入结构中看出来。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陈生强曾表示:“未来京东金融的收入,将来源于服务金融机构产生的服务性收入,而不是拥有资产所获得的收益。”

但京东金融目前并没有披露任何营收和利润数据,仅表示,今后3年里每年在技术领域的投入总额将超过100%的增长,成为最大投入。

在上市计划方面,京东金融没有给出答复。拆分完成后,京东金融曾传闻将在2020年前在A股独立上市,但马骥表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

11,拼夕夕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_

虎嗅注:商业道德与商业模式哪个更重要?就电商平台而言,大概要看它们对假货的态度是纵容、严管还是顾左右而言他,电商新贵拼多多偏偏是后者。

在耐克公司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当年为了摸清楚中国的耐克假货到底有多少,一名耐克中国区的副总裁刚一上任,就和宝洁公司的高管一起暗访了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出来之后,这个大男人忍不住哭了——在这个市场里,真的海飞丝洗发水好歹还有几件,但在无数个画了一道勾的销售摊位上,这位副总裁没有发现哪怕一件真的耐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就是如此的假货横行。

1985年,人民日报以《触目惊心的福建晋江假药案》为题,揭露了晋江地区的二十八个假药工厂。他们伪造了卫生行政部门的药品审批文号,日以继夜的生产了一百多种假药劣药。他们的推销员拿去给医院的传单上公然写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标题,后面则标明了推销能拿到的回扣比例。这条新闻一出,举国哗然,晋江成为“假药”和“骗子”的同义词,足足花了二十年才洗掉这个称谓。

1987年, 5000多双来自温州的劣质皮鞋被杭州市民在武林广场燃起的熊熊大火付之一炬。当时的温州皮鞋有绰号叫“一日鞋”“晨昏鞋”,品质之差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很多商场甚至会贴出“本店无温州鞋”的安民告示。

1991年,国家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市场上的茅台、五粮液等名酒进行了送样检测。样品有54个,真品率只有8.4%。换句话说,在市场上买十瓶好酒,买到真酒的几率还不如当年流行的刮刮乐。

为了抵御假货,大到冰箱彩电,小到零食饮料,当时所有品牌厂商都在干同一件事情——增加防伪标签。从印刷防伪到激光防伪,手段日新月异。有个未经考证的段子说,当年有外国专家去一家知名酒厂里参观,顺口问道你们的研发主要投入在什么地方?负责人尴尬地说,研发下一代防伪技术。

当年的假货不但在国内横行,也同样影响到出口。美国连续多年把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侵权商品列为榜首,在英国防伪企业集团出版的刊物中,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假冒商品生产国。日本《读卖新闻》则更加直截了当,叫中国“假货王国”。

中国的边贸商品质量甚至影响到了外交关系。在俄罗斯喀山市场上,来自中国的羽绒服批发价只要15元,羊毛衫更是只要5元一件。然而俄罗斯人民疯抢之后发现,中国产的羽绒服洗过一水后,“羽绒”就堆积到了衣服底部。拆开一看,居然是一堆稻草。

“对假冒伪劣商品要从严把关,你们这儿是最后一关,这儿把不住,就流向了国外,问题就严重了,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形象。最近,我看到许多材料,是俄罗斯有关方面反映我们的假冒伪劣商品太多,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声誉。”

——1993年***视察满洲里海关时的讲话,摘自《***讲话实录》第一卷

猖獗的假货终于引起了高层的重视。

1981年,当时还是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黑框中年人就率先圈阅了一份“关于建议成立保护消费者利益委员会”的报告。然而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三年后,全国消费者协会才宣告正式成立。

中消协刚开始开展工作就困难重重。他们曾经向社会公布了北京十种酸奶产品的检测结果,这其中只有一瓶质量合格。工作人员拿着检测结果找到主管部门,结果对方领导不但说这个检测不合法,甚至还倒打一耙,说这个结果是在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

当时顶住压力支持中消协工作的领导中,就有一位国家经贸委的副主任。他对中消协的负责人说,“如果有关部门三次都不理你们,就来找我。”而等到这位领导人几经迁徙,终于升任国务院副总理后,1992年,中国政府终于联合各个有关部门,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联合打假行动。

“……靠假冒伪劣商品,国家是发展不起来的,是繁荣不起来的,也是没有前途的。……一旦发现问题,要从严处理,成倍或几倍地罚款,把出口假冒伪劣商品的人罚得倾家荡产。”

——1993年***视察满洲里海关时的讲话,摘自《***讲话实录》第一卷

经过长达数十年艰苦卓越的战斗,投入了政企两界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后,最近这十年,95后终于不再知道王海是谁,315晚会也沦为大家吃瓜子看热闹的一个平常日子。

1993年央视315晚会有一首专门为打假写的歌成为流行金曲,那就是由那英演唱的《雾里看花》

直到2018年7月26日,一家号称三亿人都在用的APP在美国上市,我们才惊悚的发现,原来一切都没有变。

1

这个平台在上市前后有两波铺天盖地的宣传文和“自来水”。

一轮是赞赏其商业模式的。一个早期投资人用“洞察人性”来形容其创始人,并大力表扬了社交+电商的创新思路和近乎病毒式营销的拉新手段,让它在阿里和京东双寡头的电商领域中硬是闯出一片天地。且不论这种营销形式是否涉嫌诱导用户,至少到这个层面为止,一切都还是客观事实。

第二波则是在上市后。当众人开始调侃平台上假货多多时,网上猛然出现了多篇文章,开始夸奖平台为“拉平消费”,让“更多低线城市和农村消费者享受到现代社会生活的便利和丰富”做出的贡献。文章的配图往往是平台上各种家徒四壁的买家秀,配合“纯真喜悦”的商品评论,为此还创造出一个词——“五环内视障”,用来形容那些居高临下做出道德判断的一二线居民们。

这个平台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中说过一句感人肺腑的话:

“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如果不看上下文,还以为这是一段感动中国节目的致辞。

当我们打开这家平台的小程序时,看到9.9一整箱的心相印厨房用纸时,内心是激动的。然而当点开“发起拼单”或者“单独购买”时,会发现这其实是1提2卷的价格,而非图片上写的“整箱4提8卷”——后者的价格是29.9。那么问题来了,划线部分的68元指的是什么?而天猫和京东上卖32.9,这里卖29.9的厨房用纸,就能给截然不同的消费群体带来福音了吗?

可能是我们打开的方式有误,真正应该看的是那些更便宜的擦手纸。然而这些产品大多三无——无品牌无生产地址无生产日期。

对了,18.8元也不是20包的价格,而是5包的价格。

此外,尽管号称是酒店专供的纸品,但要让一个普通消费者分辨这里究竟有没有荧光剂增白剂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十七条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章

这个平台的价格优势还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打开另一类完全没有价格弹性的商品,那就是茅台酒。由于茅台公司对经销商的销售价格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所以可以说茅台只存在价格区间极窄的真品,以及便宜的假酒。

而在这个新贵平台里输入“茅台”的话,无论是高端的飞天茅台,还是低端的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99%都比其他电商平台便宜一半以上,剩下的1%则几乎没有成交。再仔细看下这瓶扫码价698元,现价只要88的茅台白金原酿,好像能发现点什么。

所以这就是其创始人主张的消费升级?这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喝得起的茅台?

至于更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小米新品”电视,“超熊”洗衣液,这两天似乎一直在被众人当做段子传递。然而细思恐极,这些明显是假货的产品,是不是在将我国几十年来辛苦建立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付之一炬?

2

世上最怕的事,就是你和他说品牌,他和你谈情怀;你和他说法律,他和你说发展阶段。

如果说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刚刚起步时,假货横行还勉强可以解释为发展的必经阶段,那么到了今天,到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四线城市的房价都突破万元大关的今天,还说买低质低价的假货劣货是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这只能说是掩耳盗铃。

每个阶层是不是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是的。但这是不是就就意味着低质低价的商品,甚至要接受假货的存在?绝不是。

日本的宜得利(Nitori)是日本的家居巨头,其创始理念就是“将比肩欧美的缤纷家居环境呈献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力求将产品做到“确保质量与功能的同时价格减少1/2”。这一理念和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2017年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5720亿日元,接近 350亿人民币。但在宜得利,物美价廉不代表低质,其对品质的追求,甚至让宜家都不得不钦佩。

再往下一层, Dollar Tree是一家美国五百强企业。这就是美国的“十元店”,所有商品统统1美元,因此在金融危机后颇受欢迎。也有很多人拿这家市值达到200亿美元,在全美开设一万多家分店的零售业巨头和刚上市的这家中国平台相比。然而打开Dollar Tree的网站,就会发现这家公司低价的诀窍有三点——厂家贴牌生产的自有品牌生活用品,对某些品类只采购两三个牌子获得的量大折扣,以及一些主流市场上见不到的小众品牌(但绝非跟大品牌打擦边球甚至直接假冒)。

反观我们的电商新贵,在2016年还有接近5个亿的自营直销收入,却在2018年彻底退出了自营业务。如果真的是要给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选择,为什么不把平台上那些小商户的商品拿过来,自己做品控然后贴上自有品牌呢?

所以,不要再说什么中国社会是割裂的,中产不懂夜的黑。快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生活的残酷物语,但那至少不是在知法犯法,没有在挑战从《消费者权益法》到《产品质量法》的一系列底线。

更不要说这家平台是在日行一善,帮助贫困人群过上更好质量的生活。根据招股说明书,它今年第一季度就从商家那里收取了11亿元的广告费用,而它并没有像MIT实验室那样创造出100美元的电脑给普罗大众,而是将468元的“海信智能”牌电视、398元的“VDVD”牌手机推上了平台,还顺手将自己推上了资本市场。

“创业两年半就上市,市值1600亿人民币,的确是商业契机,中国奇迹。不过我查了下该平台上售卖的果麦畅销书,我随即看的十本里,有十本是盗版。”

——来自出版人路金波的微博

曾经横行中国几十年的假货和盗版们,换了个渠道就可以大摇大摆的重出江湖,还成就了一个市值数百亿美金的独角兽,这究竟是在讽刺谁?

3

三年前的吴晓波频道曾经有一集叫《如何告别山寨之国》。

其中说到,外国的独角兽企业,但凡估值超过五十亿美金、一百亿美金、乃至两百亿美金,都会有一堵专利墙,而有着同样估值的中国公司,这堵墙上白白的,上面只有两个字——“模仿”。可到了这家独角兽,墙上写的字可能还不如“模仿”。

节目中还提到,温州人九十年代初去法国女装店里拍照,回来在五马街“五天出小样,十天出批量,一个月卖遍全浙江”,为此得意洋洋。可没过几年,法国人一见到亚洲面孔的人进服装店,第一件事情是搜身看看有没有带相机。

反观在6月30日发布的致股东信中,这家平台的创始人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就两个字——“本分”。他对这种“本分”的解释是专注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我们可能不被理解,但我们总是出于善意,不作恶”。而上市刚刚两天,创维数字大股东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就成为第一家正式发布严正声明的电子厂商,称正与这家平台交涉,要求其停止所有假冒创维电视产品的展示及销售活动。

同样号称不作恶,谷歌在做什么,我们又在做什么?

现如今,我们正在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贸易战,其中一个核心争议就是中国对知识产权的态度究竟如何。看看我们在战争伊始为对方送上了什么?一个线上放大版、历史倒退版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我们还用上市的方式将这家公司推送到了对方的眼前,让他们可以用放大镜对着招股说明书和APP仔细琢磨那些“史.密斯(A.O.SIMNISI)”热水器和“三星科技(SANXIN PLUS)”冰箱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现在不少企业不重视自己的信用,不怕倒牌子,只顾暂时的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根本原因当然还是企业尚未转入市场机制,不怕破产,不怕失业所致。如不转变,很难出现真正的企业家和真正的名牌。这当然是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1994年11月在一个报告上的批示

耐克的中国区副总裁恐怕要准备再落一次泪了,因为如果用耐克为关键词搜索这个平台上销量最大的前一百件商品,一件正品都没有。

12,市值跌破300亿美元,这是京东有可能逆袭的四个方向_

11月19日,京东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京东股价重挫8.42%,第二个交易日再度下跌7.67%,那么,真的只是因为财报不佳导致的下跌吗?答案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基本面不错为何下跌?

按照惯例,先看一下基本数据:

1、收入:整体净收入跟大盘持平,净服务收入在互联网公司中领先。

三季度,京东净收入1048亿元人民币(约153亿美元),同比增长25.1%。

如果看整体净收入,京东25.1%的增速跟电商大盘增速持平,双11好物节期间京东下单金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25.73%,天猫双11录得2135亿交易额,同比增长26.93%,26%是电商增长的平均水平。

不过,京东不是传统零售巨头,而是技术驱动的电商平台,因此衡量其营收能力最关键的指标是净服务收入。所谓净服务收入,是指刨除商品交易额外的收入,由于京东自营部分是商城模式,因此商品交易额会被纳入到收入中。三季度京东净服务收入为109亿元人民币(约1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9.4%,这个增长率跟互联网巨头对比更有意义。

三季度,阿里巴巴营收同比增幅54%,成为领头羊,但京东也不逊色,仅次于阿里巴巴,超过美国科技五巨头,三季度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与谷歌)的增速分别为33%、29%、20%、34%和21%;京东也超过阿里外的另外两个互联网巨头:三季度百度增速为27%,腾讯增速为24%。从服务收入看,京东增速是不错的,跟阿里巴巴一样,没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大的影响。

2、利润:连续10个季度盈利,经营利润率达历史最高水平。

京东集团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0亿元人民币(约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00%创单季新高;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2亿元人民币(约2亿美元),已实现连续10个季度盈利。

要注意的是京东有来自于Farfetch等投资公司上市的财务回报,投资带来5.7亿收入,在整体收入中占比不高。如果考虑这一点,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京东三季度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滑45.45,主要原因是三季度京东继续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34.5亿元的投入同比增长了96%。

能够证明京东盈利能力的是利润率上涨,京东商城经营利润率达到2.2%,达到历史单季最高盈利水平,2015年这一数字只有0.1%。

从营收和利润的基本面来看,京东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还有一个花絮是刘强东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露面,其强调京东管理层稳定,明年京东的净利润表现会好于今年,并会保持高于行业增速的增长,这相当于一颗定心丸。

然而,京东财报发布后首个交易日股价下跌8.42%,当前股价19.49美元接近发行价,市值仅为281.98亿美元。

要注意的是,这两个交易日中概股普跌。11月19日在我自选的62只科技股(覆盖美股大部分互联网科技公司)中,只有5只股票上涨,除了蔚来汽车上涨9.04%外,另外4只涨幅低于3%,在京东外,哔哩哔哩下跌10.17%,触宝科技下跌10.71%,英伟达下跌12%,陌陌下跌7.19%,当天,这些公司均未发布财报。11月20日,也只有18只上涨,只有5只涨幅超过2%,大多数都是下跌。基于此可以认为,京东股价下跌不全是因为财报,也被大盘影响。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投资人认可京东财报,就会用资金投票,让京东逆势上涨。

确实,投资者总是会找理由,同一份财报,往往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大涨,外界会找好消息来支撑;大跌,外界会找坏消息做理由。价值投资不应该看一时半会的涨跌,而是对一家公司进行长期价值判断再作出长期决策。如果我们不看一两个交易日的波动,会有什么结论?

京东市值被严重低估

京东最新市值只有281.98亿美元。我们很难对京东的市值进行一个合理的量化,不过,从主观感觉来看,不到300亿美元的市值,与京东的体量、价值和潜力完全不匹配。

1、京东在中概股里面涨幅小跌幅大。

前几年,中概股普遍上涨,陌陌、微博等股票甚至涨了近十倍,大多数公司都有两三倍以上的增长。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9美元,今年1月29日,京东达到50.68美元的历史高位,只有不到3倍的上涨,在中概股中,处于较低水平。

这不能说明京东被低估,但这意味着京东不存在太多泡沫。今年科技股普跌,许多公司市值腰斩甚至再腰斩。过去52周,FAANG美国五大科技巨头从最高点都有下跌,其中Facebook跌了39.5%,奈飞跌了35.6%;中国BAT也难逃厄运,阿里下跌29.3%,腾讯下跌40.9%,百度下跌35.6%。然而京东相对于具有而言,下跌幅度却是最高的,达到61.5%。涨得最少,跌得最多,有理由认为京东受到黑天鹅事件影响,出现了超跌。

2、京东影响力堪比巨头市值却悬殊大。

中国互联网巨头代表是BAT,不过后来有新的说法:BATJM,J是京东、M 则是小米。京东市值一度十分逼近百度,甚至某家媒体还做了一场直播,围观京东市值是否会超过百度。后来又出现了TMD三大新巨头,即头条、美团和滴滴。如今,京东市值不只是距离BAT有距离,也不如已上市的美团和小米,与传说中750亿美元估值的头条和560亿美元估值的滴滴,也有差距。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京东市值竟然跟只成立三年多的拼多多在一个量级,后者最新市值256.34亿美元,京东影响力向BAT看齐,然而市值却不如TMD。

在全球财富500强中,因为独特的模式形成巨大收入的京东,已成为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从纳税额、员工数、促进就业人数等维度来看,京东都算得上是一个互联网巨头,京东能够成为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员也证明其实力。从影响力层面看,京东怎么都不应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市值。

3、京东参照物市值都比其高出一大截。

从商业模式来看,京东可以对标的美国公司是亚马逊,两者都自建物流基础设施,两者都做自营B2C商城,两者都是在亏损多年后实现盈利,两者都有广受欢迎的会员服务,后者最新市值7293.97亿美元,大约是京东的25倍。

两者体量悬殊多大呢?亚马逊三季度营收56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增速跟京东相当,绝对值是京东三季度净收入的3.7倍,没有数量级差异。亚马逊三季度37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和6.6%营业利润率均创十年最高,分别是京东对应指标的9倍和3倍,可见京东主要输在了利润上。

亚马逊做自营B2C,盈利能力强劲的关键在于利润之王AWS云计算和正以三位数增长的广告,京东则通过金融和物流的开放、做零售基础设施的战略来提高利润率,但即便不考虑这一战略的落地情况,京东从营收、利润来看,都不应该只有亚马逊的1/25.

当然,我们要注意的是,京东市值目前不包括被剥离的京东金融和京东物流,前者在今年7月份完成了130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1300亿元,约合187亿美元;京东物流年初完成A轮融资,拿到2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高达134.4亿美元。如果都算上,京东整个市值超过600亿美元。

不论是对标相似性质公司,还是对标同等体量的公司,抑或回顾历史增长轨迹都会发现,京东可能是被低估的。今天,据据路透社报道,在34家券商中,有15家将京东股票评级为“买入”或更高,18家评级为“持有”,1家评级为“卖出”或更低,目标价中位数为31美元,这验证了我的判断。

在我看来,京东未来的增长点也十分明显,它有望从以下四个维度逆袭。

京东逆袭翻盘的四个方向

1、平台化:广告收入增长,利润率提高无悬念。

京东三季度GMV同比增长30%,达到3948亿元;第三方平台GMV同比大幅增长40%。要注意,三季度没有618和双11等促销节的影响,京东30%的增长率超出了消费增长平均水平,第三方GMV又超过了京东整体,说明京东平台化正在加速。

从自营B2C到自营+平台B2C并存的模式,会让京东有更高的利润率,平台B2C不碰货,轻资产,利润率高,可以参考阿里巴巴,今年三季度阿里巴巴运营利润高达135亿元,运营利润率为15.9%,去年同期更是高达30.1%。三季度京东净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9.4%,也有平台化的功劳。

京东在供应链端有较高的壁垒,再配合自营物流,在平台化上将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如果平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京东利润率可以向阿里巴巴对标,追上甚至超越亚马逊的6.6%,几乎没有悬念。

2、基础设施:物流是壁垒,相当于京东的AWS。

目前京东物流虽然独立却未像京东金融一样拆分,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为1190万平方米。京东物流正在建设全球网络、应用智能物流技术和采取开放战略,进而不断优化物流效率、体验和成本。

京东物流是京东的基石,它保障了京东用户的购物体验,是Plus会员快速发展的核心原因之一;京东物流也成为其在供应链端的壁垒,是其平台模式的一个竞争力:商家可以利用京东物流仓配一体化服务来缩短商品到达消费者的时间,京东11.11全球好物节期间,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订单中约90%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其中包含京东商城自营订单和平台商家订单。

长期来看,京东物流有望像云计算之于亚马逊一样,成为京东的利润之王。一方面,京东物流在B端借助于京东平台化战略,基于仓配物流一体化模式直接变现,另一方面,京东物流正尝试向C端开放覆盖全场景物流,10月京东个人快递业务正式上线。

物流现在已经在增强京东盈利能力,刘强东表示“京东物流净利润率会有大幅的改善,明年我们净利润率的表现也会好于今年。”京东集团财务官黄宣德透露,“公司第三季度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9%,首次占比总收入的10%以上,正是受益于广告和第三方物流收入的强劲增长。”如果说亚马逊的利润增长靠云计算和广告,那么京东最有希望的利润源就是物流和广告,这两者都寄望于平台化战略的成功。

3、会员服务:不只是会员收入,而是牢牢黏住用户。

如今会员已成为电商平台的标配,京东是首个突破千万会员的国内电商平台,京东集团CMO兼京东商城轮值CEO徐雷透露,三季度京东plus会员数量已突破1000万。

京东Plus会员能够快速成长,不只是因为它有独特的权益组合(特别是物流),也与其用户群对价格相对不敏感,对品质、服务和体验相对敏感有关。消费升级潮流下,这样的用户群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对标亚马逊就会发现,京东Plus会员还有很大成长空间——今年4月,亚马逊Prime会员就已超过1亿,是京东Plus的十倍。三季度,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为3.052亿,去年同期年度活跃用户数为2.663亿,即便Plus会员只有10%的渗透率,也将达到3000万的会员,按照198元/年计算,单单是会员费都高达59.4亿元,占到三季度京东净服务收入的一半。

会员对电商平台的价值不只是可观的直接年会收入,更重要的是形成独特的会员经济,一方面,用户购买会员后要让会员物超所值,就要更多在平台消费来获取各种会员权益,更少考虑其他平台,这意味着用户粘性;另一方面,基于会员电商平台可以探索商品定制、会籍联营等模式,进一步增强会员权益进而吸引准会员和黏住老会员,比如京东已经与爱奇艺合作,徐雷透露未来Plus会员还将拓展在出行、娱乐、餐饮以及知识付费等方面的会员权益。

4、前沿技术:技术成零售基础设施的基础。

京东给自己的定位是技术驱动型电商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技术是基础设施的基础,正是基于智能物流技术,京东物流才有在保持较低成本的同时保障了效率;正是因为技术的应用,京东才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和可盈利的增长。京东同时将技术和基础设施开放给合作伙伴、商家和多个领域,强化供应链端优势,做高效率和智能化的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

京东对技术的重视力度正在增加。财报显示三季度,京东技术研发投入了34.5亿元,当季同比高速增长96%,今年前三季度京东集团技术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86.4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66.5亿元。京东的技术研发主要投入到AI、大数据等基础技术以及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售后服务等应用技术上,这些研发成果正在逐步开放出来,形成了实际效果。京东面向零售店运营的全链路数据平台——“祖冲之”,就有效帮助曲美京东之家日均销售额提升53%,客户进店量高出30%至35%。

未来,京东技术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在开放的同时也将给服务收入创造增量。

正如前文所言,相对于亚马逊等巨头而言,京东目前最需要证明的自己可以将规模转化为利润。尽管京东正处于低谷期,但它的方向十分清晰,有四个大方向发力:平台化、前沿技术、基础设施、会员服务,这四个方向不是孤立的,而是息息相关、互相成就。每一个方向都可以提高利润率,进而将销售规模转化为销售利润。

眼下京东还需要多一点时间来证明自己。

亚马逊今年成为继苹果后第二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光环无限,然而别忘了,它成立于1994年,上市于1997年,上市6年后即2003年才首次盈利,21年后市值才突破万亿美元,很少有投资者一直看好并持有亚马逊,如果可以,就会获得5500倍的超额回报。

价值投资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跟时间做朋友,不被一时半会的股价波动和零散消息所左右,这很难,但一旦看准像亚马逊这样的潜力股,就可以获得超出想象的回报。


文章TAG:京东上市时间  京东方股票什么时候上市的  京东  上市  时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