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儒家思想?

“比起儒家思想,中国人更应该学习墨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对于这个观点该如何看待

谢谢孔子是一个人,《论语》是一本书。就是这个人和这本书所提倡的精神,经过后来孟子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的国学即儒学;儒学也被称之为儒教或孔孟之道。这些都成为几千来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依赖,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儒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化秩序、社会秩序、政治秩序构成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每个个体恪守的修身养性、入世立身的必遵之道。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以及弘扬的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的理论,成为人们做人,干事,持家,从政所遵循。在今天,谁还能说“学而习虚之不宜悦孚,友朋自远方來不亦乐乎”是错误的呢!又谁还能说“有教无类”的思想是不适宜的呢!又谁还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安人,小人恶人”是不应该格守的呢!孔子,是一位身怀各种谋生技能,又对生命、政治、教育有深邃洞见的能人;一个不因自己地位的卑微而随波逐流的人;一个不停反省自己,去伪存真,终生自警自己除恶向善的高尚全人。

孔子,一位平生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而凭着学生们在其后的实践中发现,孔子生前的言论行为,既符合社会现实,又能指导规范人们的言行,为现实和实践不可欫失。因此凭当时的记录,整理了他言行而集成《论语》。历史经常昭示我们一个信条,这就是“政声人生去后,民意闲谈中”。百年千载之后对一个伟大人物由历史作岀评价和结论,也称“盖棺论定”才是终极的评判结果。

今天我们学习《论语》就会感觉到,作为用自己毕生心血和生命,来寻求社会和人生理想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伟大形象,犹如穿越了数千年的时光隧道,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们的眼前。试想,在中国如果没有《论语》和孔子所提倡的精神文化的存在和延续,我们的社会秩序,家庭伦理,道德行为,真不知是何等的状况!打不倒的东西,还是以不要再去打倒了为好;骂不死的人还是以不要再去骂了为好。

几千年来,孔子及《论语》所提倡的精神,被历代人民所敬仰和传诵。《论语》让孔子的思想传播在九州大地,还为许多亚洲国家作为国学而接受并落地生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作为儒学的经典精要,孔子作为千秋仁义之师,万世人伦师表,将会继续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日久弥新。

“比起儒家思想,中国人更应该学习墨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对于这个观点该如何看待?

问题是……为什么要一直在几种几千年前的思想里头打转转呢?提几个原则:第一,关于先秦诸家思想,不能看二道贩子的所谓“科普”,绝大多数都是错的;第二,关于先秦诸家思想,不能抱原教旨主义去看待,在不了解思想史演变的情况下,认为这几个学派就是泾渭分明的;第三,尤其不能将我们近代以来的落后一概归咎于某种思想,认为换一种思想结果会不同。

比方说,墨家思想本来就是对儒家思想的反动。墨家认为儒家的礼是虚伪的,强调节用(过苦行僧式的艰苦生活)、薄葬等等。因为墨家的基因不是小贵族的,而更可能是工匠的,所以不强调等级制度,而强调兼爱,尚贤。这种思想有反对等级,追求天下大同的倾向,但一点也不新鲜。西方几乎同时代的柏拉图“哲人王”思想,就是古希腊版的“尚贤”。

但无论东方西方,那个时代这种东西是不可能进入政治实践的轨道的,为什么呢?生产力还没有发达到一定程度,组织术也远远没有成熟,怎么可能就消灭等级和剥削了呢?君不见甚至到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依然是失败的——步子迈小了不行,步子迈得太大了,也会扯着蛋不是么?历史没有如果,痴迷于墨家再春秋战国时代当政的朋友们可以洗洗睡了。

比如法家,法家中最重要的一群人,甚至儒家都是由此诞生的。这不是常识吗?李悝、吴起和商鞅都是孔子的弟子夏紫的弟子和孙子,而韩非和李斯是大学者荀子的学生。从广义上讲,这些人不就是“儒家”的子女吗?只是后世对儒家的定义变窄了。更何况,以法家的愚民弱民思想,强调帝王之心,强调君主集权,你是不是忘了陈胜和光武是怎么造反的了?皮伊奇觉得在秦帝国生活很舒服?更何况你没听说过“外儒内法”吗?没听说过“百代能做秦政法”吗?法家思想在中国曾经消失过吗?最后,阴阳家...你在开玩笑吗?尹家做了那套五行德,说最迟到宋朝也没人愿意看。到现在,这种迷信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心?不用说,最基本的常识是...汉儒是儒家和阴阳家的合流。大家都讨厌“独尊儒术”,就是搞“天人感应”...独尊儒术,阴阳家为何不背一半?最后,把话题拉回来,现在是2018年。我们应该深思的,应该是立足于当代世界,更符合时代,更复杂,更先进的新的学术思想,而不是在公元前的思想中进行排列组合。a不能换b。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