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一般容易产生几种裂缝,应怎样预防?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产生的裂缝有:温度缝、沉降缝、受力不均匀产生的裂缝等。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预防的方法: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一) 1、设计要求:板面负弯矩构造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端跨板的阳角及短向跨度≥4200mm的内跨板的四角处,在1/4短向板跨度长度范围内,应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钢筋直径同端角板相应负筋或底筋,且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钢筋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2、作用: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易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约束拉应力而导致裂缝,重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约束拉应力。设置温度收缩钢筋有助于减少这类裂缝。 3、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9.1.6条 在板边和板角部位配置抗裂的构造钢筋。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二) 1、设计要求: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的现浇板区域,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未配钢筋的部位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抗裂构造钢筋。

板的洞边、凹角部位亦应加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2、作用: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易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约束拉应力而导致裂缝,重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约束拉应力。3、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9.1.6条 提出了配置防裂构造钢筋的措施。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三)1、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超过规范规定时,应在施工图文件中注明所采取的有效综合措施,并应在施工交底中强调。

外露的现浇挑檐、雨罩、天沟、挑廊等结构,应每隔12m设置一道温度伸缩缝,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可用油膏嵌填或采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2、作用: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是结构缝的一种,目的是为减少由于温差(早期水化热和使用期季节温差)和体积变化(施工期或使用早期的混凝土收缩)等间接作用效应积累的影响,将混凝土结构分割为较小的单元,避免引起较大的约束应力和开裂。

在采取综合措施后,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 3、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1.1、8.1.3条 提出的措施。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四) 1、施工要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定检测和试验计划,并应经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监理(建设)单位应根据检测和试验计划制定见证计划。

2、作用:试件留设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检测和试验计划的重要内容。3、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3.3.7条 提出的措施。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五) 1、施工要求:现浇楼面、屋面等水平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拆模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模板支撑不得拆除。

2、作用:连续2层或3层模板支架的拆除要根据连续支模层间荷载分配计算以及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底层支架拆除时间。这里强调下快拆支架体系。它能实现模板块早拆的基本原理是因支柱保留,将拆模跨度由长跨改为短跨,所需的拆模强度降至设计强度的一定比例。所以快拆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米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按规范中构件跨度为2米的规定确定。

3、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4.5.2条 提出治理措施。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六) 1、施工要求: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物料、安装模板及支架。2、作用:混凝土在未达到一定强度时,踩踏、堆放荷载、安装模板及支架等易于破坏混凝土内部结构,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及影响混凝土后期性能

3、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8.5.8条提出治理措施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七) 1、施工要求: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密实,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压抹后应及时覆盖和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采用覆盖、喷涂养护剂、洒水等方式。洒水养护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薄膜、麻袋或草帘后进行。

预拌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2、作用:为避免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产生塑性裂缝,在初凝前和终凝前抹面是非常关键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的水泥种类、外加剂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及结构部位确定。本条所指的养护时间包括混凝土未拆模的带模养护时间和混凝土拆模后的养护时间。3、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8.3.7、8.5.2条 提出治理措施。

混凝土出现强度不足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预防?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有水灰比控制,若混凝土中水或水泥,矿粉,粉煤灰某个组份一旦发生波动,将造成混凝土强度的波动。  由于混凝土的质量验收是以其28天抗压强度为准,对生产的质量反馈具有较大的滞后性,因而在生产的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尤其重要。  混凝土后期强度的波动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 水泥的标准稠度或矿粉及粉煤灰的需水量比的变化  水泥的标准稠度反映了达到同样的稠度所需的拌合水量,从水泥的生产工艺来说,没有哪一种水泥的标准稠度是稳定不变的,其随着矿物组成,掺加的混合材品种,掺量及比表面积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材料验收时将稠度(需水量)指标作为验收指标之一。

保持配比用水量不变,即通过增加外加剂掺量来增大混凝土的塌落度。  2.减水剂与水泥等胶凝材料适用性的改变。选择相互适应性好的外加剂或水泥(粉煤灰),要求外加剂厂家配合,改善外加剂的适用性,一旦发现适应性有异常,迅速通过增加外加剂掺量进行解决。  3. 砂石吸水率的影响。矿石进场应分别堆放,适当提高外加剂的掺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塌落度。

  4. 砂石颗粒级配的变化。  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用固威混凝土增强剂可快速有效解决。  固威混凝土表面增强剂是液态水溶性产品,通过充分渗透,一般能渗透3-30mm,其有效成分能迅速与混凝土中的游离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凝胶物质,从而增加了结构的致密性,使混凝土表面形成一个致密坚固实体,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表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混凝土强度不足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使用固威GWZ820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可快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回弹强度10-40%。  混凝土强度不够会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也会使构件截面裂缝变宽增大和构件耐久性降低,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对混凝土强度大不到设计值的已建结构应及时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及构件的重要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安全和正常的使用要求。

建筑混凝土怎么防治蜂窝、麻面、强度不足、裂缝等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蜂窝、麻面、裂缝属于工程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不足也时有发生。对于工程质量通病就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整改的效果。下面给大家总结、分析通病的原因与整改与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蜂窝:1、产生的原因: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符合规范要求;施工中振捣不到位;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砂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粒径过大等。

2、防治方法: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的振捣必须符合要求,不得漏振;模板要拼接严密;合理选用石子的粒径;二、麻面:1、产生的原因:模板粗糙表面不光滑;浇筑前模板湿润不足;漏涂隔离剂等。2、防治的方法:模板表面平整、光滑;模板的周转次数尽量不要过多;浇筑前用浇水湿润;满涂隔离剂。三、混凝土强度不足:1、产生原因:配合比不符合规范要求;浇筑过程随意加水导致水灰比变化等。

2、防治的方法: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时严禁随意加水。四、混凝土表面裂缝:1、产生原因:未及时浇水养护;天气炎热浇水不足;大构件水化热反应较大温差收缩;2、防治的方法: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覆盖保养,浇水养护;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对于大构件要有较久的湿润时间。谢谢阅读!我是搬砖的浪子,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工程技术知识分享给大家,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哦~。


文章TAG: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防治  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混凝土  强度  强度不足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