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的死因是什么?

霍去病之死,史记和汉书都没说是“病死”,都没说!都没说!他怎么死的呢?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帝国最亮的星,骠骑将军大司马霍去病,霍的一下去了。他二十四年的人生,如流星划过天际,来去匆匆。此时距离他在元狩四年取得漠北大捷、封狼居胥,迈向人生巅峰,区区三年而已。史记和汉书都没有留下他猝然去世的来龙去脉,只有一个简单的“卒”字。

这很不科学,显然也与霍去病的身份地位极不匹配,帝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死不可能惜墨到只用一个卒字。同时,对霍去病死后的丧仪和墓冢,却大段泼墨:汉武帝亲自主持了最高规格的追悼会,玄甲军分立道旁,从长安一直排到下葬的茂陵。大家可以算算从未央宫到茂陵有多远?连陵冢都弄成他战斗过的祁连山的形状这样的细节,都交代的一清二楚。

这不可能是太史公的失误遗漏,似有春秋笔法,故意语焉不详。霍去病去世时,太史公四十多岁还不到,也许知道其中真相,只是不方便或不被允许呈现。我们用上帝视角,尝试分析一下霍去病的死因。当时围绕在太子刘据身边的外戚实力太强了:内有亲妈皇后卫子夫,姑姑兼舅妈平阳公主;外有大将军卫青掌兵,姨夫公孙贺时为太仆,后来还成了丞相。

刘彻不怕外戚争夺皇权,就怕外戚控制太子,日后架空他。分化卫氏集团就成了刘彻的当务之急。他把突破口选择在霍去病身上。元狩四年北击匈奴,汉武帝按下扬霍抑卫的快进键:霍去病和卫青各带五万骑兵,五十万步兵殿后。马匹、军士、装备,优先霍去病挑选,选剩的留给卫青。还不惜临时对换出塞方位,以让霍去病对阵大单于主力。

虽然最后阴差阳错还是卫青对上了匈奴主力,只是将歼灭战打成了击溃战,汉武帝很不满意,部下全无赏封。霍去病部斩敌七万,仅仅自伤一万,部将六位被封侯,风头大大盖过舅舅。以至原来亲近卫青的将军、幕僚、门客,纷纷改投霍去病。二人同步加官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官衔秩禄与大将军平起平坐。汉武帝以为这样可以分化舅甥之间关系,他发现失算了。

一则不想卫青对霍去病的迅速蹿升心如止水:后生可畏,外甥更可畏。水土不服,墙也不扶,舅服你。二则霍去病本人用在两件事的实际行动标明了站队卫氏集团的鲜明立场。第一件事。漠北之战中,前将军李广因为没带匈奴牌人肉GPS,在大漠中迷路了,待大战结束才与大部队汇合。被大将军府长史问责说明情况,李广引刀自杀,魂兮归守龙城。

得知情况的李广次子,霍去病部属,已经封侯的郎中令李敢,为父亲出头打伤了卫青。低调的卫青没追究,后来在跟随汉武帝行猎时得知原委的霍去病,一箭射死李敢。可想而知,汉武帝是什么心情,他一定感觉到很挫败。霍去病啊,小兔崽子,你的心里没有我只有他,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朕的一片冰心,你却当作尿壶!第二件事。元狩六年,去世前的几个月,很少参与政治的霍去病,再次领衔上疏,“请立三王”。

丞相、太子太傅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太仆公孙贺、太常赵充、太子少傅任安等纷纷上书响应。汉武帝没办法,只好把刘闳、刘旦、刘胥分别封为齐王、燕王、广陵王,并循成例安排他们马上前往封国就任,解除了对刘据的威胁。这事惊出汉武帝一身冷汗,即使不算政变,也算的上逼宫,太子背后势力太猛了。更可怕的是,虽然没看到集团核心卫青抛头露面,领头的竟然是他汉武帝着力提携的霍去病!“请立三王”事件没多久,霍去病就去世了。

没有一点点征兆,也没有一丝讯号,他就这样消失在我们的世界里。有人认为霍去病是因为北击匈奴时感染了动物腐尸传播的瘟疫,纯属无稽之谈。感染瘟疫还能在三年后才病发?你以为是狂犬病毒能长期潜伏吗?要是瘟疫,他霍去病不可能活着回到长安。虽然我们没有直接证据,但却能利用合理推理。霍去病之死,不可能是寿终正寝,不可能是因病身亡!最大的可能,不愿意被当枪使来制衡卫氏集团、反而愿意为卫氏当枪的霍去病,被汉武帝赐死了!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释下面几个问题:1、如果霍去病是病死,为何没有任何记载,什么病,什么时候病的,医治过程怎样?2、为何汉武帝为霍去病安排规格这么高的葬礼?生怕后人不知道还记载这么详细?有点补偿的意味。

3、为何霍去病死后,除了一贯低调、深居简出的卫青,卫氏集团核心成员丞相庄青翟、公孙贺父子、卫子夫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长子卫伉、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全部先后被诛杀或被逼自尽?等于说,卫氏外戚集团,从此全被连根拔起了。当然,汉武帝本人也没想到事情最后会搞这么大,他的追悔莫及已经通过事后对刘据的平反、追思、追封体现了出来,可惜已经没什么用了。

历史上,有哪些比较有争议的墓?

临淄是周代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众多王侯将相葬于此,形成了庞大的临淄墓群,因年代久远,其中很多墓主是谁颇有争议,举例如下:齐桓公墓巜水经注》记载,齐桓公和齐景公墓都在临淄城南的三山口,称为"二王冢”,现在二王冢还12米多高,南北长19O米,东西长320米,宏伟高大。但1984年,根据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二王冢并非春秋时期的古墓,是战国时期的墓,那么一代霸主齐桓公的墓到底在哪里一直是个迷。

淳于髡墓淳于髡是先秦时期稷下学宫的元老,"一鸣惊人”的著名典故就是他的杰作。乡间一直流传他死后葬在了临淄故城南的窝托村,原墓高32米。1978年因电厂建设,对该墓进行了挖掘,结果是一座"中"字型汉墓,其中有五个陪葬坑,出土文物1200O多件,根据墓型规模丶形制和文物考证,墓主人为西汉齐哀王刘襄。齐景公墓在齐故城的东北部,1964年发现了一座春秋大墓,墓中殉马就有600多匹,考古专家根据齐景公生前喜欢马的史料,认为这是齐景公墓,但是,巜水经注》《山东通志》等史料都记载齐景公墓在临淄故城南二十多里的三山口处,到底哪个是真的呢?。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司马迁的《史记》上记载是因病而死的,而司马迁这样写,是根据霍光的上书记载中得来,也就是说司马迁也没有直接的证据,确认霍去病的死因。因此,霍去病之死已经是历史迷案了。按题目的说法,霍去病还有被秘密处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用排除法逐一分析。这个事件中,关联的历史人物有:汉武帝、卫子夫、霍去病、卫青、平阳公主、李广家族、司马迁、霍光。

那么我们先理一理里面的人物关系。汉武帝就不用说了,卫子夫是汉武帝的老婆;卫青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等于是汉武帝是小舅子。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嫁给了卫青,所以说卫青也是汉武帝的姐夫,他和汉武帝之间是亲上加亲的关系。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父亲很早就抛妻弃子,和另外一个女人相好,生下了霍光,也就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据记载,霍去病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当年而怨恨,提携了霍光,霍光后来成了辅政大臣,可以说霍去病是霍光的恩人。而霍去病死因,就是出自于霍光的表述。疾病致死霍光的说法和司马迁的记载,霍去病是病死的。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是有,但不大,也许霍光对此的说法是要掩盖一些不好的东西。有人说霍去病,去征战时,因为杀敌太多,碰到了腐烂的尸体,感染病毒而死。

这个说法就更不可能了,因为第一次大漠之战,霍去病带部队回来修生养息都三年了,有什么病毒感染可以三年后发作?他是死在,即将要奔赴第二次大漠之战前。因此说,如此勇猛的一个年轻人,在修生养息中病死,概率不是很大。汉武帝处死有人说,霍去病功高震主,汉武帝怕压制不住,秘密处死了他。这个可能性更是无从说起,如果说汉武帝晚年干这事,这就很有可能,但汉武帝那时才四十岁左右,正是雄心壮志、自信心爆满的时候,他有足够的魄力和格局,不会干这种事。

前面说到,匈奴治乱还没平息,第二次就要开赴大漠,正是用人之际,汉武帝不可能这个时候杀霍去病的。家族暗杀有人说,霍去病之死是卫青家族干的,理由是霍去病的光芒盖过了卫青,这个说法也是很难成立的。霍去病有用武之地,离不开以卫子夫为核心的卫氏家族提携。自小,霍去病很敬佩卫青这个舅舅,卫青对这个外甥也是疼爱有加,尤其是霍去病大败匈奴后,更是给卫氏家族大增光彩。

如果说,是卫青干的,当初李敢打卫青的时候,卫青就不会自己藏着不告诉霍去病了,为的就是大局,卫青一代名将,没那么小格局。他人仇杀霍去病,是一个怪才,他的军事才能是属于天分,他的这种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到死时,他才约么23岁,他是一个年轻人,也有着年轻人的张狂,因此他在朝中也得罪过不少人。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众所周知的。

当年,李广和卫青联合战斗,因为李广的失误,造成匈奴首领逃脱,李广深感羞愧自杀了。李广死后,他儿子李敢受人挑拨离间,在李敢面前说,他父亲李广是因为卫青的原因而自杀的。李敢便去找卫青理论,并打伤了卫青,卫青自己忍了下来,并没有告诉霍去病,可此事,偏偏就给霍去病得知了。知道自己敬佩的舅舅被打,霍去病在一次打猎中,箭头一转就射杀了李敢。

那时李敢已经被汉武帝因其父亲的功绩,封了侯爵了,霍去病射杀了名将之后,却没有受到汉武帝的惩罚。站在李广家族,该是怎么样的想法呢?李广征战一生,三个儿子死了两个,李敢是三儿子,那么这下,死完了。从正常人的思维和动机,作为李广名将家族的人,会不会要报仇?所以说,李广家族的人是有暗杀霍去病的可能性的。为什么是暗杀?人家有战功,一家都是皇亲国戚,根本动不了人家!从后面的历史看,霍去病一死,汉武帝会不会又猜想是李广家族干的呢?非常有可能!多年后,汉武帝让李广的孙子李陵带着很少的兵马,进入匈奴重兵区,结果李陵被俘。

李陵被俘,又被小人大报告说投敌了,结果汉武帝借此灭了李广家族。而司马迁,就是这时出来帮李陵主持公道,而牵连入狱,后来才写下《史记》的。他就是出于对李广家族的同情,所以在《史记》中对于卫青、霍去病的功绩,都是一笔带过的,对于霍去病的死,只用了一个字“卒”。如题所述,霍去病不是病死,也不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而是被仇人暗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司马迁为何不敢写?

有时候常常在想,霍去病为什么要叫霍去病?不能叫霍云,霍山,或者叫霍青呢?因为霍去病的名字中有一个“病”字,而且还是“去病”,去病的意思就是去除疾病,难不成霍去病小时侯常常生病不成?关于霍去病的名字当然只是一个猜测,没有任何根据,古人起名不像现在这么随意、孤僻,一般古人的名字都有含义的。霍去病这个名字在中国古代史上,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霍去病的一生创造了诸多的奇迹,不仅仅因为他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是因为他以最年轻的年龄,创造出最伟大的功绩。

汉民族在与匈奴民族的作战中,霍去病是取得战绩最高的一个人,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即使是身为大将军的卫青战功与霍去病比起来,也是微不足道的。把霍去病的所有战功集合起来,你就会看到他是多么的了不起:霍去病一生一共参与四次对匈奴大战,歼敌112400多人,俘虏匈奴的王侯将相合计200多人,不仅打进匈奴王庭,而且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从霍去病17岁参与漠南之战,到22岁参与漠北之战,霍去病获得这些战绩,只用了5年时间。

霍去病是汉民族的骄傲,是西汉帝国打击匈奴的最大功臣,是第一个带兵打到贝尔加湖的汉族将军,是一个将匈奴赶出漠北的骠骑将军,是历史上最年轻的骠骑将军。然而天妒英才,霍去病一生只活了24岁就去世了,正是如花年龄,关于霍去病的死,司马迁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意思就是:骠骑将军自元狩四年(前119年)出击匈奴的三年后,即元狩六年(前117年)就去世了。司马迁只说霍去病死了,没说霍去病怎么死的,而且对西汉帝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的死,仅仅只有一个“卒”字就一笔代过,而让很多人觉得不服气,为何这么重要的民族英雄去世,只有一个字呢?正因为司马大叔没说,所以关于霍去病死因的各种阴谋论大行其道。

阴谋死因一:汉武帝害死的。有人说霍去病是被汉武帝害死的,原因有四:1是因为霍去病功劳太大了,比大将军卫青还要大,功高震主;2是霍去病敢擅自射杀李敢,不把汉武帝放在眼里;3是霍去病是太子刘据的外戚,又上书请汉武帝封自已的三个儿子为王,便请回封地,这等于是为太子谋利。其实反驳这个很简单,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汉武帝是什么人?雄才大略的皇帝,一代明君,匈奴未灭,就把功臣给杀了,就算要过河拆开也得先把桥建好了再说吧,况且汉武帝是什么人?就算是杀功臣还用得着暗杀?武帝一朝,多少名臣贤相死于武帝之手?就拿李敢那事来说,霍去病杀了李广儿子李敢,汉武帝反而为霍去病掩盖真相,如果要杀霍去病,直接定罪不就了事了,先打入大牢,然后再让酷吏拷打,不就结了,何必这么麻烦?然后杀完再来个隆重安葬礼节?让铁甲军从长安排到茂陵,还给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坟墓?汉武帝既没有杀霍去病的动机,也没有杀霍去病的行为,所以说汉武帝害死霍去病就是胡说。

阴谋死因二:权力斗争害死的。有人说是卫青集团的人与霍去病集团的人争权所导致的,理由就是霍去病渐渐要取代卫青的位置了,霍去病已经是骠骑将军了,与大将军卫青相差无几,在两个人的背后分别形成了一股势力,背后的势力为了将军的发展和争权,于是害死了霍去病。卫青手下的人为了害霍去病,故意把李敢曾经殴打卫青的事给泄露出去让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年轻气盛,为了给自已舅舅卫青报仇,亲手射杀了李敢,结果就让霍去病闯下大祸,原本以为汉武帝会杀了霍去病的,不杀至少也会让他坐牢吧,没想到的是,汉武帝反而包庇霍去病。

之后就是卫青手下的人使用下毒的办法害死了霍去病。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啊,况且卫青为人低调,不喜欢张扬,不养门客,不培养势力,就连李敢打伤他,他为了息事宁人,对这事都不声张,卫青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来不是一个阴谋的人,近朱者赤,卫青不搞阴谋,哪来的背后势力搞阴谋呢?这不就是无稽之谈。阴谋死因三:被匈奴人毒死的。

被匈奴人毒死的,就更加不可能了。匈奴人可是敌人,怎么知道霍去病的行踪,如果知道了霍去病的行踪,不早就干掉他了,还用下毒这么麻烦?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很简单,正常死亡或者病死的。前面曾经提到过霍去病的名字之所以叫霍去病,很有可能就是小时候经常生病,因此取名霍去病,希望可以去除疾病,身体健康,但是实际上,很有可能霍去病的身体一直不好,有些病。

然后在长年累月的长途奔袭战争中,身体非常劳累,不仅常常跨越数百分里的草原、戈壁和沙漠,而且还要与匈奴人作战,别说一个生病的将军,就算是再强壮的身体,也可能吃不消这种高强度的战争。身体本来有病,再加上高强度的战争,消耗了身体,所以霍去病在24岁时就去世了。24岁在今天看起来很年轻,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13岁就能结婚,没有抗生素的冷兵器时代,得了感冒或者是伤口被感染,都能要了你的命的时代,24岁去世真不算什么。

那为什么司马迁大叔不写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呢?原因同样很简单,因为霍去病死的很平常,没啥写的。在我们看来,霍去病是民族英雄,少年天才,但在司马迁看来,不过就是汉朝一个武将,又死的这么平常,真没啥可写的。再说了,司马迁又不太喜欢霍去病和卫青,所以就以一个“卒”字代替。司马迁有啥不敢写的?刘邦的黑历史,司马迁都敢写,刘邦的敌人项羽,司马迁敢把项羽的传记放在皇帝的纪中,还有啥不敢的?等于承认项羽是皇帝,这对汉朝来说意昧着什么?实在不是司马迁不敢写,是因为霍去病的死,司马迁无事可写。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会不会和汉武帝有关?

谢谢悟空邀请“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是英年早逝的霍去病留下的千古名言。十七岁封冠军侯、十九岁为将军、二十一岁加官大司马。在多数人看来,此刻的霍去病正是仕途坦荡,前途无量大有可为之时。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甚至连卫青的门客也纷纷转投霍去病。

可偏偏就在其战功赫赫,贵为皇帝身边红人的时候,却突然传出了死讯。年仅二十三岁的霍去病,于公元前117年逝世。世人除了对其扼腕叹息之余,对其死因却充满了怀疑。这样的怀疑,缘于正史上对于霍去病的死因,并没给出一个完整而具体的答案,以至于各种猜测其死因的说法甚嚣尘上,以图找出一种贴合事实的合理解释。关于霍去病的死因,与之同时期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只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卒”字。

虽说“卒”同“猝”,可到底怎么死的?硬是没说。是司马迁不知道内情不敢乱写,还是得知了什么内幕而有所顾虑?没人知道。倒是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补记上说了个大概,霍去病是病死的,但也只是借霍去病弟弟霍光之嘴说出,“光未死时上书曰: 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究竟得了什么病,还是没松口。

霍去病之死与汉武帝有关,只是猜测其死因的众多说法之一后世猜测霍去病死因的说法主要有五个。它们分别是,一、功高震主,为汉武帝所杀;二、饮食不慎,感染瘟疫;三、因射杀李敢一事忧郁而终;四、诈死隐居;五、患病。霍去病之死是否与汉武帝有关?这要从几方面来看。所谓的“功高震主”,一是要手握兵权拥兵自重;二是能威胁皇权;若要将其诛之,还得看是否仍有利用价值。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南宋岳飞,若真的直捣黄龙,迎回钦、徽二帝,触动最大的却是南宋皇帝赵构。因此,十二道金牌恰是当时皇帝焦虑程度的真实反映。又如平定西藏乱事,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年羹尧,虽立下赫赫战功,但手握重兵,且周边能威胁大清江山社稷的危险业已解除,对雍正皇帝而言,其可利用的价值也基本耗尽,最缺的,反而是治理地方协助管理国家事务的能手。

反观霍去病,虽立下赫赫战功也手握兵权,但汉武帝手上还有一个卫青。撇开双方的亲属关系,汉武帝在当时情形下,匈奴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正作战争准备,并派霍去病率军歼灭匈奴主力。霍去病的去世是在准备战争阶段,适逢汉武帝急于用人之时,而霍去病也一直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因此,既无拥兵自重,也无威胁皇权,更当用人之际,汉武帝并无害死霍去病的理由。

因此,霍去病之死与汉武帝无关。霍去病之死的其他说法饮食不慎,感染瘟疫据《汉书·本纪》记载,“骠骑将军登临瀚海,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这个说法应以上述记载进行推断而来。说的是霍去病的部队出征时不带粮草,完全依靠掠夺敌方粮食。首先,在众多的史书当中,从未见霍去病所率大军的将领死于瘟疫,或士兵大面积感染的相关记载;其次,霍去病去世时,并非身处大漠与匈奴对战;最后,霍去病作为大将军,后勤及安全保障必然受到加倍重视和保护,连普通士兵都未见感染,就别说是身居高位的霍去病了。

因此,这说法也不成立。因射杀李敢一事忧郁而终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李敢在漠北大战后获封关内侯。此后,李敢为报父仇将卫青击伤,而卫青也一直隐忍。后来,被霍去病知道这事后,在汉武帝组织的狩猎活动中借机将李敢射杀。霍去病射杀李敢是有意为之,代舅舅出头,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所作的举动,应是经过深思熟虑找准机会才下手。

若说霍去病在射杀李敢后,会因此事忧郁而终,显然只是牵强附会之说。诈死隐居贵为朝廷重臣的霍去病要诈死隐居,这种可能几乎为零。首先,要躲过汉武帝的众多耳目;其次,隐居是要隔绝与外部所有联系,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最后,能说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又怎会做出临阵脱逃隐居之事。患病患病之说是最有可能,也最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

司马迁只记载“卒”,也可能确有难言之隐。汉朝时,医疗水平并不高,在现代医学看起来只是稀松平常的普通病症,在当时可是会掉性命的。另外,当时对于某些未知的疾病也没有一个认知,若记载死于“怪病”一类的,反而会有损其名。还有一个观点是,既然“卒”与“猝”同,那么霍去病或是猝死的,毕竟他的儿子霍嬗,也是年纪轻轻就猝死了。


文章TAG:霍去病墓前石雕有哪些  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石雕赏析  霍去病  霍去病墓  去病  
没有了